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蘇聯占領東北後,強行拆運工廠,給中國造成多大經濟損失?

2024-07-04軍事

抗戰末期,日本為避免本國領土受到美軍轟炸,把不少重要的工業部門轉移到中國東北。這些日本工業,本應作為日本對華侵略的賠償費用,這無論從哪個層面上說,都是天經地義的。

對此,蔣介石在1945年與蘇聯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時起,就特別叮囑宋子文:

「關於東北原有各種工業及其機器,皆應歸中國所有,以為倭寇對我償還戰債之一部份,此應與蘇方切商或聲明者也。」

可是,對於中國這一要求,史太林只表示「同情」,而不是認可或同意。

抗戰結束後,1945年9月18日,中國政府就此問題向美、蘇提出建議,希望日本投降後,日本在東北的資產全部歸中國所有。

對於中國的要求,蘇聯外長莫洛托夫復函表示理解,但具體辦法應由四強(中蘇美英)組成的對日管制委員會作出。

而美國早在當年8月,就已向宋子文表明態度,完全支持中國的要求。

杜魯門說,中國抗戰八年,蘇聯對日作戰僅數日,向日本要求賠償,中國自應居首位。

英法兩國事不關己,自然也沒啥意見。

幾個大國都不反對,中國沒收日本在華資產,看來已是順理成章的事,但誰也沒想到最後會出問題。

上文說了,史太林態度模糊,蘇聯外長也說要征求英、法、美三國意見。可人家三個國家都同意,你還有啥說的呢?

這就是史太林不明確表態的原因,他對日本在華工業早就另有打算。

在美、蘇、英簽訂【雅爾達協定】時,史太林就向羅斯福提出,要恢復俄國在日俄戰爭中失去的在東北的全部特權,否則他無法向蘇聯人民交待為何出兵中國東北。

這和他後來逼蔣氏父子放棄外蒙一樣,把攫取在華利益作為出兵條件。

當年俄國在東北的特權來自鴉片戰爭後中俄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是俄國在東北行使最惠國待遇,損害中國權益的法律保障。

史太林要恢復這些特權,目的很明顯,就是是奔著全面占有日本在東北的資產去的。

果不其然,趕走日本人以後,蘇軍於1945年10月24日,強迫日方把在「滿洲國」的各種事業移交於蘇聯。

但日本人說,滿洲國已經解散,我們無權簽署這樣的檔,不然中國會提出抗議的。如果蘇聯確實要這樣做,應由蘇聯政府出具書面命令。

可是蘇軍當局拒絕出具書面命令,繼續逼迫日本負責人簽字,並說蘇聯會想辦法應付中國的。

日本人無奈,只得與蘇軍當局簽署了將日本在東北的大多數工業,以軍事企業移交給蘇軍的協定。

之後,蘇方陸續派出近800人接管了日本各重點工廠。

在逼日本人簽協定時,蘇聯人玩了個小把戲,就是把簽字日期寫成9月中旬,而不是逼日本人簽字的10月下旬。

這樣做的目的,自然是給外人尤其是中國人看的。蘇聯人到時候可以說:

你看,我們接管了日本人的工廠,都派人嚴格把守,沒動過一分一毫。

實際上,蘇聯早在仗一打完後,就開始了對日本工廠的拆運工作。所有蘇聯人認為有價值的工廠,均被作為軍事企業由蘇軍嚴密把守,禁止外人進入。再讓日本戰俘和技術人員把機器拆下來,裝進一個個箱子,分海陸兩路運至蘇聯。

所有的拆除工作,均在蘇聯技術人員的指揮下有計劃地進行。拆除進度,取決於工礦本身的重要程度和蘇聯對該機器器材的需要程度。

如東北最大的鞍山鋼廠,該廠作為東北的骨幹企業,一旦被毀,整個東北的工業體系即陷入癱瘓。

因此,蘇聯對該廠的拆除相當認真。派了80多名蘇聯技工和8000名日本戰俘,歷時40多天才拆運完畢。

後來發現,鞍鋼被蘇聯人拆得太徹底了——非經重建,永無恢復之可能。

再如奉天飛機制造廠。

當時日本怕被美軍轟炸,就把此廠分散到公主嶺和哈爾濱,這樣就相當於有三個飛機制造廠。

奉天廠月產高等教練機70架(裝配),發動機100台;公主嶺月產高等教練機30架、發動機100台;哈爾濱月產高等教練機10架,發動機100台。

這三個廠子全部機器器材都被蘇軍拆走。

至於其他工廠,如汽車制造廠、輪機油廠、橡皮公司、撫順鐵廠等,無一幸免,均被拆得一幹二凈。

蘇聯唯一留下的,只有部份水電和火電發電機,是因為蘇聯想著將來要與中國合作,就留下極少一部份,拆走大部份。

蘇聯對東北的整個拆運工作,從1945年9月起,持續到1946年3月蘇聯最後撤軍。

現在想來,蘇聯之所以撤軍,大概是東北再沒什麽可拆的了。

被拆後的慘象,後經中外通訊社作了大量報道。

東北百姓熱烈歡迎蘇軍

美聯社報道說,中國接管東北工業的希望已粉碎無余。記者目睹無數工廠倉庫及機廠,戰前曾充滿活力,今則工廠闃其無人,倉庫已被洗劫一空,機廠器材亦蕩然無存。

中央社、合眾社:沈陽全城共有工廠4570家,內有第一、第二等工廠948家,戰時全部開工,今僅有20家繼續開工,內15家由中國人任經理,5家蘇聯人任經理,惟此繼續開工的20家也均由蘇方控制,蘇方派兵守衛,其他工廠大部經過焚燒,僅余屋殼,重機器被掠,任何有價值物件,又遭小賊偷竊而去。20家工廠之機器,已於數月前被運走。

合眾社:東北不復為富庶工業區,「九一八」後日本辛苦經營之結果,已盡付東流,蓋東北無數工廠,已被按部就班搬運一空,各種機器,不論大小,自火車頭至旋鑿,皆被蘇軍當作戰利品車載而去。

作為曾經飽受戰火摧殘的蘇聯,為何對中國這樣毫不留情呢?

後據東北蘇軍總司令馬林諾夫斯基透露,這是史太林對中國東北的一種恐懼心理在作怪。

長期以來,東北強大的工業體系讓史太林極度缺乏安全感。蘇聯遠東軍事力量薄弱,而緊挨著它的中國東北恰恰相反,有著豐富的資源和雄厚的工業基礎。

戰爭期間,日本兩次對蘇聯進行軍事挑釁,都是以東北為基地發起的。這讓史太林對東北心有余悸,認為東北對蘇聯國防是一個巨大威脅。基於此心理,他才借蘇軍占領東北之機,將東北工業體系摧毀殆盡。

那麽,蘇聯到底搶走了多少價值的物資?

對於這個問題,有各種統計數據。如美國鮑萊調查團認為,蘇聯的拆運給東北造成的損失約達895000000美元,即8.95億美元。

當時人們認為這個數碼比較權威,但後來發現,他們有好多地方都沒去,沒做統計。

相比之下,東北工業會及日僑善後聯絡處的統計就要精確些。

該處經過詳細調查認為,蘇聯給東北經濟造成的損失,約為1236211000美元,即12.36億美元。如果再加上日本陸軍企業的損失,總數將超過20億。

東北百姓熱烈歡迎蘇軍

對蘇聯強拆東北工業,當時的國民政府是什麽態度?

當時負責與蘇聯人交接的國民政府代表張嘉一到東北,就向蘇聯人表示抗議,但蘇聯人置之不理。

蔣經國於1946年初訪蘇時,也要求史太林取消「戰利品」的說法,因為中國人認為這是恥辱。

可是史太林反而理直氣壯地說,取消戰利品的說法,會使蘇聯軍人感到恥辱。

蘇聯除了摧毀東北工業體系外,對東北還進行變相的經濟掠奪。

其一,將旅順口作為蘇聯海軍基地,大連辟為自由港,長春鐵路由中蘇共有共營,外蒙古獨立。

以上這些,是史太林逼迫蔣介石父子答應的出兵東北的條件。

其二,蘇軍占領東北後,將所有銀行的現金和貴重金屬全部提走。從1945年9月24日起,蘇軍又在東北發行軍票,變相地讓中國人負擔了蘇軍駐紮東北期間的軍費。

軍票以元為單位,與東北貨幣共同流通,比值為一比一。

到1945年12月1日,蘇聯已在東北發行了相當於當時東北貨幣總額的28億元軍票。

據估算,到蘇軍撤離時,蘇聯在東北總共發行約60億軍票。這些軍票,都需要中國政府用東北流通券換回,再由中國向日本索賠。

可能嗎?中國連日本戰爭賠款都沒要,怎麽可能再索要蘇軍在東北的開支?這筆錢後來也就不了了之了。

所以,後來史太林向宋子文提出讓中國負擔蘇軍軍費,被宋子文一口回絕,史太林也沒再堅持。

史太林清楚,蘇軍在東北的開支,用的都是從銀行搶和錢和毫無價值的軍票,還怎麽再理直氣壯地向中國索要軍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