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第一次奔月,第三次「首飛」

2024-03-21軍事


一枚利箭破空,向東方飛去,目的地是近地點200公裏、遠地點約42萬公裏的地月轉移軌域。高空風刮過,火箭及時調整姿態迎風飛行,稠密的大氣層與箭體劇烈摩擦,產生的高溫能讓水滴瞬間沸騰蒸發。再向上,空氣逐漸稀薄,火箭末級與衛星到達預定位置,星箭分離,三顆衛星踏上探訪月球的旅途。3月20日上午8時許,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抓總研制的長征八號運載火箭載著鵲橋二號中繼星和天都一號、天都二號通導技術試驗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開啟探月之旅。在短短半小時的飛行過程中,長八火箭展示出為鵲橋二號中繼星任務量身客製的3項本領:更完善的彈道設計、更靈活的主動滾轉減載技術和更安全的熱防護措施。這是長八火箭的第三次發射任務。2020年成功首飛,長八火箭填補了中國太陽同步軌域3~5噸運載能力的空白;2022年,長八火箭適應「一箭22星」商業發射任務,去掉了兩根火箭助推,新構型首飛再次成功;今天,長八火箭首次奔赴地月轉移軌域,用成功再次證明了自己的穩定性、可靠性、適應力。6條彈道,通往奔月「天路」4.2米寬、8米高的整流罩,不少於1.3噸的地月轉移軌域運載能力,長八火箭與鵲橋二號中繼星剛好合適。


為了服務這位奔月的「乘客」,連續3天,長八火箭為鵲橋二號中繼星安排了6條「天路」,即使窄視窗發射,也能確保衛星順利啟程。發射視窗,就是衛星上天的「時機」,視窗越寬,意味著機會越多。近地軌域衛星一般是「日視窗」,機會每天都有;月球探測器則是「月視窗」,每個月只有幾天的時間;如果要實作探測器與行星、小行星等地外天體交會,視窗更加窄,一年甚至幾年才能遇到一次。鵲橋二號中繼星是一顆環月衛星,發射視窗一個月只有幾天。因此,火箭研制團隊從第一視窗開始,設計了連續3天、每天兩條共計6條彈道。火箭彈道設計,就是為火箭找到最理想的飛行路線,燃料消耗最少、入軌精度最高。6條彈道,就意味著有6套飛行方案,無論遇到什麽情況,衛星最終都能順利出發、安全抵達。身懷絕技,無懼高溫大風在降雨、雷電、氣溫等各種天氣因素中,對火箭發射影響較為突出的就是高空風。余夢倫院士曾在論文中寫道,在設計運載火箭時,飛行載荷是根據統計的最大高空風來確定的。高空風一般距離地面4~20公裏,當火箭穿越大風區,會遭受強烈的氣流沖擊,如果風速過大,還可能導致箭體彎曲變形,甚至解體。隨著技術經驗積累,高空風彈道修正等技術方法能使火箭在飛行過程中有效抵抗風幹擾。為了讓火箭適應力更強,研制團隊除了在本發長八火箭上使用自主抗幹擾控制技術等成熟方法之外,還增加了主動滾轉減載技術,火箭可根據風的來向,在空中主動捲動調整,並用更穩定的優勢面來應對高空風,就像一位太極高手「以柔克剛」,透過自身的旋轉抵消掉高空風的影響。與長八火箭擅長執行的太陽同步軌域任務相比,地月轉移軌域的入軌高度更低、火箭飛行速度更快,幾乎要達到第二宇宙速度,當火箭高速穿越大氣層時,箭體與大氣摩擦產生的溫度更高,端頭和前錐首當其沖。為此,火箭研制團隊為火箭多「穿」了一層熱防護塗層,雖然外觀看不出來,但在火箭重點部位增加了厚度,更能適應地月轉移軌域的嚴酷條件。


面向未來發射需求,今年下半年,長征八號改運載火箭將在海南文昌執行首飛任務。後續長八火箭研制團隊還將承擔多項發射任務,不斷打破「舒適圈」,去迎接更多個充滿挑戰的「第一次」。文/胡藍月圖/王磊 胡藍月編輯/李淑姮 任長勝校對/高一鳴監制/黃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