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金門戰役為何失利?只因胡璉出動了重建後的老虎團鼓動他們復仇

2024-10-02軍事

1949的金門作戰中 ,三野第10兵團28軍的三個主攻團全軍覆沒。 當時的金門島上除了李良榮的22兵團,胡璉12兵團的的增援部隊,其中,重新組建的11師33團,老虎團的口號(18軍33團,在淮海戰役的大王莊硬剛華野5個團全部戰死)再度在此時響起。

在在之前的淮海戰場上,華野一路平推幾乎沒有敵手。將黃百韜、黃維、邱清泉、李彌、以及杜聿明集團全部殲滅,為何會在荊門這個小地方失利?今天我們這篇文章就好好來分析一下,在金門作戰過程中第10兵團「走麥城」的一個 關鍵的原因。

(原創不易,歡迎各位發財的小手點點贊和關註呀,蟹蟹~)

金門戰役的戰略形成

三大戰役之後,國民黨的數百萬部隊,由於戰略層面的全面失利,被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東北、華東、西北等一路橫掃。

像是東北戰場、華中戰場華東戰場,國民黨的重兵集團,包括王耀武的山東兵團、杜聿明的東北兵團以及徐州的黃百韜、邱清泉,黃維,李彌等一系列精銳兵團被全部殲滅。

在淮海戰場、華東野戰軍正式將國民黨的精銳美械全部殲滅,俘虜了包括杜聿明、王耀武、廖耀湘、黃維等一系列戰將。

然而這裏順便提一下,在淮海戰場上的黃維第十二兵團的副司令胡璉,卻非常狡猾的在關鍵時候逃跑了。

當時十二兵團僅逃出去一部份殘兵。而恰恰是這一部份殘兵,卻是國民黨軍的五大主力18軍第11師的一部份。

在後面的金門作戰過程當中,卻成為了戰場上所謂的生力軍。

然而,在1949年的7月份,華東野戰軍一路平推,開始進入福建廈門一帶,並對隔海相望的金門虎視眈眈,勢必要將國民黨軍全部全部肅清。

隨後,負責作戰任務的華野第十兵團,先後對福建廈門一帶的漳州\以及福州發動了進攻。

並將這個地區的國民黨守軍全部攆出了他們的陣地。

就在這時候,教員以及華野的首長們開始批準了針對金門登陸的作戰計劃。

這個計劃的目的顯而易見:那就是奔著解放的目的去的。

在三大戰役之後,在福建一帶的國民黨守軍基本被肅清了。

長江南岸的所有地方都已經解放,解放全國是大勢所趨,而金門又是沿海解放的一個關鍵的登陸作戰地點。

華野派遣的第10兵團制定了詳細的作戰計劃:他們打算派出4個團,並分為兩個批次,分別在夜間利用船只橫渡海域,然後對島上的國民黨守軍發動突然進攻。

並計劃在主攻團登陸作戰的過程中,第十兵團在福建沿海使用遠端的重型火力對其進行支援搶灘登陸作戰。

金門的戰略地理位置是非常重要的,這一點國民黨守軍也是比較清楚。

所以當時在島上有大約5萬名士兵,他們隸屬於國民黨第二十二兵團,兵團司令為李良榮。

戰前準備

而三野第10兵團在作戰之前,他們已經在福建一帶進行了多次的鏖戰,將福州、漳州、平潭一帶基本肅清了。

然而這些作戰區域都是位於陸地,即便是靠近海域,也有沿岸的補給和後勤的支援。

可以說,在這種作戰層面上,所有的後勤之一響應速度都是非常快的。

在此之前,華野面對的都是國民黨陸戰步兵師。

在搶灘登陸作戰這一塊,是一個全新的領域,他們的作戰次數相對來說很少。

然而,登陸作戰過程當中需要註意的各種情況都是非常多的。

由於當時的指戰員他們對於登陸作戰是首次經歷,所以很多問題都沒有考慮上。

特別是當時海軍建設還沒有成型,並沒有大型的登入船只可以使用。

只是在作戰所需的時候,臨時征用了附近的漁船用來投送兵力,這也給金門作戰的失利造成了不利因素。

而在真正的登陸作戰打響之前,國民黨守軍第二十二兵團的李良榮,率領大約5萬名士兵在島上建立了一些防線。

華東野戰軍在作戰過程當中,像是孟良崮戰役、淮海戰役等,都是有著非常完備的作戰體系和情報計劃。

也就是說,在每一場作戰過程當中,華野對於國民黨軍的兵力部署,還有各個方向的援軍的動向,以及他們的戰略意圖都了解的十分清晰。

如此一來,就可以針對各個援軍和兵力部署作出不同的兵力布置。這也算是有針對性的填補漏洞,在每一次的作戰過程當中,基本上都能夠將國民黨軍的動向和他們的活動範圍摸個底!

然而這一次在金門作戰的時候,情況卻是有些不同了。

在金門那邊第22兵團的李良榮,他們的部署以及各種武器配置等,在當時並沒有任何訊息透露出來。

負責進攻的是華野的第10兵團28軍。

在開戰之前,兵團作戰部和各指戰員,均對這場戰役進行了一番詳細的分析和戰前部署。

當時,因為華野一路平推,打了太多的勝仗。

認為在金門島上的國民黨守軍早已經是敗軍之將,強弩之末,根本就不需要太多的兵力,就能將他們拿下來。

以至於10兵團司令員在進行作戰部署的時候,考慮的稍微有一些欠缺。

其中,在三個步兵團的登陸作戰計劃中,派遣的指揮員居然沒有一個是他們的直屬,在統一的指揮排程上出現了失衡。

很多時候,當這邊的指揮員在下達作戰指令的時候,三個團居然不是同一個師級單位,他們之間的命令還需要進行隔級的傳遞,這就導致在作戰指揮系統上出現了一部份的混亂。

守軍的戰車部隊成為了搶灘登陸的噩夢

在10月24號的晚上,第十兵團下達了渡海進攻的命令。

當時的作戰船只非常稀少,第10兵團只好臨時征用了一部份沿海漁民的漁船作為運送兵力的船只。

這種船只在海面運送兵力的時候,目標較小,這對他們來說是一部份的優勢。

然而這些漁船卻有一個非常致命的缺點:那就是他們的底部是平坦的,而不像渡海的作戰船只必須要求他們的底部是尖的。

因為在作戰過程當中,這些船只會停靠在岸邊,在運送一部份兵力之後,他們又要返回運送第二梯隊的作戰士兵。

這也是當時第十兵團在制定作戰計劃的時候所要考慮的一個重點。

如果有足夠多的船只,那麽完全可以免洗的將這三個步兵團全部運送到岸邊。

就沒有必要這樣來來回回的進行二次投送。

這顯然會增大被發現或者被對方炮火命中的概率。

就是因為當時的船只非常的匱乏,所以只好分兩個批次來投送兵力。

而這兩個批次投送兵力,並不是作戰失利的原因。

他們的船只在靠岸之後,當時缺乏登陸作戰的經驗,指戰員並沒有考慮到在夜晚的時候海邊會有潮汐效應。

這就意味著,當第一批運送兵力的船只靠岸之後,正打算返回去投送第二批兵力的時候,船只卻因為潮汐效用而擱淺了。

再加上這種普通的漁船的底部是平的,在岸邊擱淺之後想要將他們拖入到海水中,會有一段相當長的距離。

這就導致第一批投送兵力的船只在岸邊並沒有及時的返回。

第一批被運送過去的士兵在接觸到國民黨守軍的時候開始交火之際,後續的援軍和的彈藥並不能及時的跟上。望著幾十米開外的海水在沙灘上擱淺的船只,這時候卻絲毫不能動彈。

而前面已經投送上岸了的士兵沒有辦法撤退,後續的援軍在對岸心急如焚,卻沒有足夠的船只趕過來支援。

這一下,前期投送的三個團頓時慌亂了起來。

也就在這時,更為不利的情況發生了: 前期的一個重要的情報失誤,導致他們並不知曉,駐守在島上的國民黨軍李良榮的第二十二兵團,他們的岸邊居然配備了多達20多輛戰車!

這種戰車不但擁有火炮,而且每輛戰車上還配備了三挺機槍。

在這種戰車的炮火轟擊和機槍的掃射之下,擱淺在沙灘上的船只頓時成了一片火海,大量的登陸船只被毀。

登陸的三個團的士兵看到撤退的船只被炮火轟擊之後,他們已經下達了死戰的決心。

由於後續的彈藥補給問題,再加上援兵不能持續跟上。

這三個團的作戰士兵在島上跟國民黨軍進行了三個晝夜的鏖戰,戰況非常的慘烈。

也就在這時,一向以穩紮穩打,不打沒有準備這樣的華野,這時再次面臨著另外一個不利因素:那就是在戰役打響之前,對於金門島上的國民黨守軍的兵力部署和情況完全不了解,在情報上失控了。

他們沒有想到,黃埔軍校第4期畢業的陜西悍將胡璉,此時正率領12兵團緊急馳援而來。

重建後的胡璉12兵團,當年曾經血戰大王莊

我們都知道,胡璉是畢業於黃埔四期的一位將領。

他曾經在國軍五大主力之一的第十八軍擔任要職。

十八軍的主力是11師,而胡璉曾經在鄂西會戰的石牌保衛戰當中,率領第十一師將士在此跟日軍進行慘烈的白刃戰。

後面還因此保衛了重慶大後方,而被授予青天白日勛章。

在作戰過程當中,這個人也是非常的狡猾。

在解放戰爭時期,他率領的第十八軍(整編第11師),在與華野的作戰過程當中給對方造成了相當的麻煩。

這一點,華野與胡璉有過多次交手,知道他的狡猾。

後來又在淮海戰場上,被蔣中正臨時任命為第十二兵團的副司令,作為黃埔一期畢業生黃維的副手。在淮海作戰的過程當中,以18軍為主力所組建的第十二兵團,雖然表現較為頑強,但最終還是被全部殲滅。

18軍少將軍長楊伯濤、第十二兵團中將司令黃維均被我軍俘虜,被關進了功德林。

只有這個副司令胡璉卻非常的狡猾,在關鍵時候他要求手下將自己的將官服褪下,打扮成了一個普通士兵的樣子。然後親自駕駛戰車,從華野追擊的反的方向逃出了戰場,可謂是非常的狡猾。

在他逃跑之後,第18軍當中有一支殘部也脫離了淮海戰場。

後面這支部隊經過輾轉,重新被劃歸到十二兵團。

而這個時候,胡璉已經被正式任命為12兵團的中將司令。

也就在金門作戰的時候,李良榮的22兵團5萬多人,面對第十兵團28軍三個登陸作戰的步兵團,他們在此利用優勢的火力裝備,在沙灘上將登陸船只用炮火摧毀。

可當時第10兵團並沒有獲得相關的情報,完全沒有料想到胡璉的第十二兵團會在這個時候出動了2萬多人進行支援!

而且在支援的部隊當中,出現了在淮海戰場上逃脫的第十八軍主力部隊第11師。

要知道,18軍在抗戰期間是國軍所謂的五大主力,作戰意誌頗為頑強,配備的武器都是美式裝備,大部份的軍官都是畢業於黃埔軍系的科班生。

由此,在沙灘上登陸成功的28軍三個步兵團,遭到了更加不利的戰況。

在這之前,第二十二兵團和十二兵團已經在附近的海灘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防禦機制和工事。

可以說,做了充分的準備。

然而這些情報對於當時的登陸部隊來說,卻是完全不知情。

關鍵的是,當時在這一帶負責防禦的一位戰車連,有一輛戰車因為故障被留下來,就停在沙灘上。

可湊巧的是,當時第十兵團的28軍在登陸作戰的過程當中,選擇集結部隊的地點,正好就位於這輛故障戰車的正對面。

如此一來,在搶灘登陸之後,船只被摧毀,這輛維修的戰車的炮管,正好面對著搶灘登陸的步兵集合地...

當時第二十八軍2 46團的團長 孫雲秀 ,他在率領部隊進行搶灘登陸的時候,遇到了國民黨第十九軍第十八師的阻援部隊。

雙方在沙灘上進行了慘烈的白刃戰,這一戰非常的慘烈,對方的警衛營拼到最後僅剩下50多人。

後面三個步兵團只好趁著船只擱淺,遭李良榮兵團炮擊的間隙,迅速的向岸邊的山崖靠攏。

至於對面第十兵團第二梯隊的士兵,由於沒有船只渡海,只能在岸邊心急如焚。

10月27號,三個步兵團在登上島之後已經接近了彈盡糧絕的地步。

這時,胡璉的第12兵團的18軍11師也已經陸續的趕到,在岸邊進行了猛烈的進攻。

三個步兵團不是被俘就是壯烈犧牲,全軍覆沒。

在金門作戰之後,很多人都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麽在淮海戰場上作為殘兵敗將的第十八軍殘部,卻在金門作戰的時候成為了戰場上的生力軍,給予登陸作戰的三個團發動了最致命的進攻?

失利的關鍵

為什麽會這樣呢?之前華野在作戰過程當中一路平推,幾乎沒有對手。

就連十二兵團這種精銳的美械兵團,也被打得灰飛煙滅、全軍覆沒,中將司令黃維都做了俘虜。

而在金門作戰過程當中,胡璉率領的第十二兵團在馳援李良榮的22兵團之後,卻成為了28軍三個步兵團在灘頭最致命的一股生力軍?

很多人都說,是由於指戰員缺乏搶灘登陸作戰的經驗,忽略了其中最為關鍵的一點:那就是對潮汐效用的忽略。

導致漁船在登陸沙灘之後被擱淺,進退兩難,後援無力,在海灘上被對方的戰車部隊猛打猛沖,導致全軍覆沒。

然而,其實從本質上來分析,還是因為情報的原因。

情報失利是這一次作戰失利的主因!

我們都知道,在以往作戰過程當中,華野在每一次的作戰部署上都已經提前得知了對方的作戰部署。

像是孟良崮作戰、淮海戰場,國民黨軍隊主力部隊的每一個團的部署,以及他們的行動路線都能被我軍的高級指戰員在第一時間得知。

由此可以及時的做出兵力的調整,以便將對方的每一個退路都堵住。

這就像是開了上帝視角,對方的每一步棋,每一個作戰群的行軍路線,每一個火力點的炮火數量都很清楚,可謂是在作戰過程當中的大殺器。

然而在金門作戰的時候,在這方面卻突然失衡。

這就導致第十兵團在進攻的過程當中,對於李良榮的第22兵團的作戰部署和武器配置毫不知情,忽略了對方有20多輛戰車駐紮在此。

與此同時,對於胡璉12兵團的動向也一無所知。

夫人在背後馳援李良龍二十二兵團的間隙,還曾經對他18軍殘部高喊老虎團的口號,我們都知道在淮海戰役的雙堆集作戰過程中,胡連的18軍11師33團在此跟華野5個團激戰了一晝夜,最後該團被全部殲滅,沒有一個人投降,而這個團就被稱為老虎團。

所謂「 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沒有情報的支撐,對方的作戰部署以及武器火力配置都沒有摸清,胡璉的援軍也都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鉆出來。

我想,這才是金門失利的一個關鍵的因素。各位有何看法可以在留評區說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