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中途島海戰的幾十年謊言:日本航母被炸時,飛行甲板其實是空的

2024-03-17軍事

1942年,中途島,一個位於太平洋偏遠角落的小島,成為了這場戰爭的焦點。幾十年來,關於這場戰役的描述充滿了戲劇性和緊張感,尤其是那所謂的「命運的五分鐘」。故事被反復講述,英雄和勝利的象征被塑造,而隱藏在勝利背後的真相卻鮮為人知。

直到神立尚紀,一位日本戰史學家,開始深入研究這一歷史事件。他透過與「加賀」號上的一位飛行員吉野治男的采訪,揭開了中途島海戰中一個被長期掩蓋的秘密。

中途島海戰背景簡述

1942年6月,中途島海戰的爆發標誌著太平洋戰爭中一個關鍵的轉折點。日本海軍擁有雄厚的艦隊力量,計劃透過一場大規模的海戰徹底摧毀美國在太平洋的海軍力量,進而確立其在太平洋的絕對優勢。為此,日本海軍精心策劃了一次復雜的軍事行動,意圖將美軍誘入中途島周邊海域,並在此進行決定性的一擊。

日本海軍的這一計劃建立在兩個關鍵假設之上:一是美軍對即將發生的攻擊毫無察覺,二是日本海軍能夠完全掌控戰場的主動權。然而,事實卻與日本海軍的預期大相徑庭。美國海軍不僅成功破譯了日本海軍的加密通訊,提前得知了日本的計劃,而且迅速采取了一系列反應措施,包括集結艦隊、調整戰略部署,以及秘密地準備反擊的計劃。

在實施其計劃的過程中,日本海軍對中途島進行了空襲,以此作為全面海戰的序幕。日本希望透過這次空襲迫使美國航母露面,然後利用自己的航空力量一舉擊潰美軍。然而,美軍的航母並沒有如日本所預期的那樣出現在日本海軍的攻擊範圍內。相反,美軍的航母在保持隱蔽的同時,透過其艦載飛機對日本航母群進行了精準的打擊。

「命運的五分鐘」真相解讀

在中途島海戰中,一段時間被戲劇化地標記為「命運的五分鐘」,這段時間內,據說美軍航空力量徹底摧毀了日軍的航空母艦力量,成為改變戰爭走向的關鍵時刻。這種敘述,盡管充滿了戲劇性張力,卻在很大程度上偏離了事實的真相。神立尚紀的研究提供了一種更為接近歷史事實的視角,揭示了在美軍發動其決定性攻擊時,日軍航空母艦的實際狀態與廣泛流傳的故事之間的顯著差異。

根據神立尚紀的研究,美國海軍的「無畏者」俯沖轟炸機在對日本航空母艦發起攻擊時,日方航母的飛行甲板並沒有被大量艦載機占據。實際上,除了少數零式戰鬥機外,絕大部份的艦載飛機都被安置在了航母的機庫內,這與流傳已久的故事,那些描述甲板上堆滿了即將起飛的飛機和彈藥的場景,形成了鮮明對比。

在當時,日軍的航空母艦正在進行緊張的戰鬥準備,其飛行甲板上的活動主要集中在為少數緊急起飛的飛機進行快速的裝備和調整。航空母艦的甲板保持相對清空的狀態,旨在確保可以迅速調動起飛和降落的飛機,這是基於對效率和戰鬥準備的考慮。然而,這一布局同時也意味著,一旦遭受突襲,航空母艦上的艦載機難以迅速集結起飛進行反擊,這成為了日軍在中途島海戰中的一個重要弱點。

美軍的攻擊得以成功,部份得益於其對日本航母動態的精確情報,以及對時機的精準把握。美軍艦載飛機的俯沖轟炸和魚雷攻擊,精確命中了日方航空母艦,造成了巨大的破壞。日方航空母艦由於大部份艦載飛機處於機庫內,未能及時反應,加之美軍的攻擊具有高度的突然性和準確性,日軍的航空力量遭受了致命打擊。

日方戰史的謊言被揭穿

神立尚紀的研究為中途島海戰的史實提供了新的視角,尤其是他透過對「加賀」號上的飛行員吉野治男的采訪所揭露的資訊,這些資訊對於理解日本海軍的實際情況極為重要。根據吉野治男的回憶,與流傳已久的故事大相徑庭,中途島海戰期間,日方航母上的飛行甲板並不是如同一些描述那般,布滿了待命的飛機和彈藥。相反,大部份的艦載機都被安置在了航母的機庫內,只有少數零式戰鬥機和偵察機處於甲板上,處於急速起飛或準備起飛的狀態。

這一細節的揭露對於理解中途島海戰的過程具有重要意義。在戰前,日本海軍對於航母的運用有著嚴格的戰術和戰略計劃。飛機通常不會無謂地停放在飛行甲板上,除非是準備即刻起飛執行任務。這是因為,一旦航母被敵方發現並遭到攻擊,甲板上的飛機極易成為攻擊的目標,不僅會導致飛機的損失,也會增加航母本身被擊中的風險。因此,除了那些即將執行起飛任務的飛機外,其余的艦載機都會被安置在相對安全的機庫內,以待命令。

然而,在中途島海戰的敘述中,這一細節往往被忽略或是錯誤地描繪。一些描述將戰鬥的緊張程度和戲劇性放大,描繪了一幅飛行甲板上布滿了飛機和彈藥,處於待命狀態的艦隊即將發動攻擊的情景。這種描述不僅增加了故事的緊張感和戲劇性,也誤導了公眾對於實際戰況的理解。

神立尚紀的工作揭示了歷史記錄的復雜性和挑戰,尤其是在對戰爭史進行研究和記述時。歷史學家和研究者面臨的一個主要挑戰是如何在缺乏完整證據的情況下,重構過去的事件。采訪和第一手的口述歷史成為了連線過去和現在的橋梁,盡管這些記述可能會因個人的記憶而存在偏差,但它們提供了對過去事件的直接見證,有助於揭示歷史的多維度和復雜性。

日本航母的真實情況

在中途島海戰這場決定性的戰役中,日本海軍的四艘主力航母——「赤城」號、「加賀」號、「蒼龍」號和「飛龍」號——成為了美軍攻擊的主要目標。這場戰鬥不僅是海上力量的對決,更是情報、策略和執行力較量的體現。日本海軍試圖以一場大規模的海戰徹底擊潰美軍在太平洋的力量,但美軍透過先進的情報解密技術,預知了日本的攻擊計劃,從而做好了準備。

在戰鬥的關鍵時刻,日本的三艘航母「赤城」、「加賀」、「蒼龍」幾乎在同一時間段內被美軍的艦載飛機準確命中並最終擊沈。這一過程中,「飛龍」號航母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作為日本航母群中唯一暫時幸存的航母,「飛龍」號不僅接收了其他三艘航母上的零式戰鬥機,還試圖組織反擊,發動了兩次對美軍航母的攻擊,造成了「約克城」號航母的損傷。這一行動顯示了日本海軍即使在絕境中也試圖透過反擊改變戰局的決心。

然而,盡管「飛龍」號展現了一定的反擊能力,但在美軍的持續攻擊下,最終也未能逃脫被擊沈的命運。美軍艦載飛機的精確打擊,以及海軍指揮官的高效指揮,展現了美軍在情報搜集、戰術規劃和執行力方面的明顯優勢。美軍能夠精確地確定日本航母的位置,並迅速組織起有效的攻擊力量,這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其對日本加密通訊的破譯和情報的有效利用。

在這場戰鬥中,美軍的成功不僅在於技術和力量上的優勢,更在於對情報的高度重視和有效利用。美軍透過解密日本的加密通訊,提前得知了日本海軍的攻擊計劃,這使得美軍能夠在戰略上一步先行,做出更為有效的部署和反擊。同時,美軍的指揮官們透過精確的戰術規劃和協調,最大限度地發揮了艦載飛機的攻擊效率,這些都是美軍能夠取得中途島海戰勝利的關鍵因素。

戰史學的重要性與反思

中途島海戰的研究展現了歷史學家在探索過去、揭示真相方面的不懈努力。神立尚紀等人的工作深化了我們對這一決定性戰役的理解,透過科學的方法和客觀的分析,糾正了歷史記錄中的一些誤解和誇張描述。這些歷史學家的工作不僅是對特定歷史事件的研究,更體現了歷史學科追求真實、客觀的核心價值。

在中途島海戰的研究中,詳細的檔案記錄、目擊者的口述歷史、戰鬥報告以及其他第一手資料的仔細審查,成為了揭示事實真相的關鍵。透過這些資料的分析,研究者能夠重建戰鬥的具體過程,理解戰略決策的背景,以及評估各方面的作用和影響。例如,對於「命運的五分鐘」的再評價,揭示了美軍勝利不僅僅是依靠對日軍航母的突擊,更重要的是基於對敵方意圖的準確判斷和周密的戰前準備。

歷史學家的工作也強調了在研究歷史事件時,挖掘新證據的重要性。隨著新資料的發現和新技術的套用,對已知歷史事件的理解可能會發生變化。中途島海戰的研究表明,歷史是動態的,隨著研究的深入,我們對過去的認識將不斷深化和完善。

王肖戎,邱婷婷.中途島海戰中日本情報失誤研究[J].社科縱橫,2012,27(2):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