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南天門計劃有進展了

2024-03-07軍事


㈠ 中國超級空天母艦鸞鳥2號

在第13屆珠海航展上,展示了造型十分科幻的「鸞鳥2號」超級空天戰略載機母艦模型。據展示牌描述,鸞鳥2號長242米,翼展682米,最大升空重量為12.29萬噸。它的入軌高度是4.2萬公裏,世界上任何的反衛星導彈都無法到達這個高度。由於沒有空氣阻力,它的飛行速度可以高達25倍音速,可即時到達地球上空任意角落投入戰鬥,讓敵方無法做出反應。

我們來看看它的武器裝備,其包含4門高功率粒子擴散炮,16門高能脈沖激光炮。另外還有42組大型多用途導彈垂直發射單元和12組機載彈道導彈發射機構。很明顯,在陸基、空基和海基三種發射方式上,又多了一個天基戰略武器發射方式。

鸞鳥2號將配置馬赫數為7的MD-22,或更高效能的艦載無人機蜂群,可以對全球目標進行全方位打擊。

MD-22

鸞鳥2號裝備有12台電磁場反重力裝置,這是由空天航母的重量決定的。

空天母艦在起飛時和在大氣層內飛行時,12台反重力裝置將在周邊制造反重力電磁場,有效地抵消掉部份地心對空天航母的重力,大大減小空天航母升空時所需的推動力。

空天母艦在大氣層外的軌域上飛行時,處於失重狀態。12台反重力裝置可以靈活調整方向,提供空天航母所需要的推動力。

另外,空天母艦還配備有38台復合引擎,為空天母艦起飛和在大氣層內飛行提供推動力。從安全形度考慮,天空母艦在近地軌域以下,容易成為導彈的攻擊目標。在離地面4萬公裏的軌域巡航,將成為天空母艦的常態。

如此巨大的太空作戰平台,所需要的能源及動力裝置當然也不簡單,其包括兩組大型艦載核聚變反應堆,它負責鸞鳥2號的能源供應。

艦載核聚變反應堆

㈡ 鸞鳥2號部份高科技已有突破

南天門計劃與其說是科技沈浸式體驗專案,不如說是中國未來科技發展方向的指導。其中部份關鍵技術已進入實驗或實用性研究階段。

■ 鸞鳥2號的能源及動力裝置包括兩組大型艦載核聚變反應堆。中國的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分別實作了100萬安培、1.6億度、1056秒等條件下的等離子體執行,已經十分接近可控核聚變,距離商用核聚能發電也不遠了。

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

■ 中國磁化等離子火炮,最遠射程可達上萬公裏,可將炮彈加速到6馬赫。在未來時間裏,它將會改變戰事和戰場節奏。

磁化等離子火炮

■ 中國新一代動能反衛星武器DN-3是中國第三代動能反衛星導彈。該導彈能夠摧毀3.6萬公裏處的地球同步軌域上的敵方衛星,是世界最強反衛星導彈之一。

反衛星武器

■ 寂靜狩獵手激光炮是一款中國國產激光防空系統,它發射的高能激光束可以將1000米外的5毫米鋼板輕松燒穿。沙特從中國購買的寂靜狩獵者激光防空系統,已經參與實戰共擊落13架自殺式無人機。這是世界上第一款有實戰成果的激光武器。

激光炮

■ 電磁裝甲是一種利用物理電磁學原理運作的新型防護裝置。相比於傳統裝甲,在相同防護水平下,電磁裝甲能夠大大降低實際物理厚度。主動型電磁裝甲可透過預測中彈部位並向其位置釋放出高壓電流,在炮彈擊中的前一刻迅速啟動中彈區域的電磁防護擊毀炮彈。

電磁裝甲原理

㈢ 鸞鳥2號是否是星際大戰的翻版

我們知道,在上世紀美蘇冷戰時期,美國搞了一個星際大戰計劃 ,並將這個專案列為絕密代號: CL-1201。

CL-1201定義為一架巨大的核動力飛天航母,身長170米,翼展達到341米,直接超過世界上最大的航母「福特」號。飛天航母的作戰高度為臨戰區上空9千米的高度,充當臨時戰區的行動指揮中心。核反應堆提供的183萬千瓦能量,可以確保空天航母連續41天以0.8馬赫的速度飛行。飛天航母可以在機翼下掛載22架寄生式戰機,再加上機體中停放的2架,總共可以攜帶24架。值得一提的是,美軍計劃在戰時,讓7架空天母艦一起出動,同時還會有7架左右的大型運輸機伴飛,負責搭載部份兵力、物資和加油掛彈維修的器材。透過空天航母艦隊,美軍可以一次性將3896名士兵、30天的物資以及大量火炮、坦克,甚至是輕型直升機投放到世界上任何一處戰場。

然而,星際大戰計劃並沒有真正被執行。它卻成為美國拖垮前蘇聯的最後一根稻草。

星際大戰想象圖

那麽,中國在這個時候推出鸞鳥2號計劃,會不會是中國版的星際大戰計謀呢?我個人認為,有這種可能性。但是,這種可能性不大。

首先,美國無論在經濟實力、軍事力量,還是科技創新方面,目前都是唯一的超級大國。那種想拖垮美國的說法,可能連他自己都不會相信。

其次,美國做夢都想穩穩保住獨霸世界的實力。星際大戰計劃是美國在上世紀最早提出來的。隨著科技和技術的不斷進步,星際大戰計劃也在不斷地完善之中。據公開報道,美國打算在未來15年內,形成太空作戰部署。鸞鳥2號公布的參數更像是跟蹤美國的技術領先指標。

最重要的一點,中國一向是做事低調和作風沈穩。既然中國率先公開鸞鳥2號模型,這就說明中國已經具備了相關的技術儲備和制造能力。這也說明中國誌在保持太空軍事力量的領先,確保國土的安全。

㈣ 鸞鳥二號預示著中國人的星際時代來臨

先讓我們來回顧一下歷史上經歷過的四次科技革命。

第一次科技革命始於1760年代,以牛頓力學為基礎,依靠蒸汽機的使用,使人類社會進入了蒸汽機時代。

蒸汽機車

第二次科技革命始於1870年代,以電力的大規模套用為代表,以內燃機的出現和電燈的發明為標誌。

燃氣輪機艦船

第三次科技革命始於1950年代,以電腦及資訊科技套用為標誌,涉及資訊科技、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生物技術、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等諸多領域的一場資訊控制技術革命。

萬物互聯通訊

第四次科技革命是2013年德國人在漢諾瓦工業博覽會上率先提出來的。它是以人工智能、石墨烯、虛擬現實、量子資訊科技、可控核聚變 、清潔能源以及生物技術為突破口的科技革命。

人工智能AI&機器人

我們註意到,在二十世紀初提出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以後的一百年時間裏,科學似乎停止了,再也沒有重大科學理論的發現。似乎我們遇到了瓶頸,期待出現新的科學突破。這個突破口就是第五次科技革命。

星際飛船

第五次科技革命應當是星際技術革命。要理解這個,我們就拿太空科技的發展來說明。50年前,人類首次實作了載人登月,這是多麽偉大的一個創舉。可是自阿波羅在50年前實作登月之後,直到現在人類再沒有進行過載人登月,這是為什麽?原因就是50年前,我們要上天需要火箭助推,現在仍然需要,50年前飛船要到達火星需要半年左右的時間,現在仍然如此,飛船的速度並沒有什麽太大的提升。

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

第五次科技革命的重任就是要實作星際飛行理論上和技術上的突破。第一個要突破的是支持像飛碟那些飛行器的反重力技術。反重力技術的物理基礎是統一場論(該技術在前面的幾篇文章中已經討論過)。第二個要突破的是曲率引擎 技術。

人類想要實作星際探索,就需要在基礎科學的重大突破,打破現有的物理理論,而這個基礎物理理論就是曲速引擎,可能很多朋友在一些科幻小說和電影中,看到過空間跳躍,蟲洞穿梭的星際航行方法。其實這些方法都是屬於曲速引擎航行模式。

而要實作這個就需要我們對空間理論有足夠的認知,根據現在科學家的理解,空間是可以壓縮和膨脹的。這一點從宇宙膨脹理論就可以看出來。而空間的膨脹速度可能是沒有上限的,它可以輕松超越光速。

曲率引擎的理論就是透過壓縮和膨脹空間,使飛船周圍的空間發生扭曲,從而形成類似沖浪一樣的空間波,這種空間波的速度超越了光速。飛船在空間波的帶動下實作超光速飛行,在這個過程中,飛船本身是靜止不動的,所以並沒有違反愛因斯坦相對論。

由此可見,曲率引擎理論是一種遠超我們理解的一種空間理論,如果我們能夠將它突破,人類文明就會成為星際文明,能夠探索浩瀚的宇宙空間,揭開一個一個宇宙的奧秘。

曲率引擎

而理論和技術的突破需要啟動類似登月,著陸火星,或者鸞鳥二號這樣的舉國工程。從而,聚集最優秀的科學家和工程技術人員一起來攻關。所以,適時啟動鸞鳥二號工程,將助力中國率先開啟第五次科技革命。

㈤ 誰先開啟星際技術研究,誰將引領人類的未來

前四次科技革命只能讓人類在地球上蹦達,根據上個世紀科學家就提出的關於文明發展的「卡爾達舍夫等級 」理論,地球文明等級始終徘徊在0.7。只有星際技術革命有機會將地球的文明程度從0.7提升到1.0。那是一個多麽令人向往的星際時代!

建立星際人類基地

如果中美俄歐攜手共同攻克星際技術難題,也許人類能夠提早進入星際文明。然而,由於中美關系和俄歐關系劍拔弩張,導致人類將有限的資源首先用於軍備競賽。這個時候,如果中國率先開啟鸞鳥二號工程,將在科學研究和人才儲備方面搶得先機。一旦中國能夠引領第五次科技革命,必將贏得中美之間的不對稱優勢。不戰而屈人之兵,必將是中國實作民族偉大復興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想的最佳策略。

中國需要鸞鳥二號工程。同時,鸞鳥二號工程將助力中國引領太空時代的到來。

星際宇航飛船

(在閱讀本文之後,請點一下旁邊的「關註」,小編將優先解答您的疑惑,感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