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二戰日軍的戰鬥力究竟是一個什麽樣的水平?

2024-03-21軍事

首先我要給出結論:軸心國除了意大利,都是硬茬!

日本在二戰中的戰鬥力,肯定是非常強悍的。而且這種強悍,對比當時的中國軍隊來說,不止於軍事裝備,更在於戰鬥人員意誌、軍事素養和指揮水平。舉個例子來說,誌願軍在抗美援朝期間使用的迂回、穿插、包圍這些輕步兵最頂尖的戰術,日本軍隊在侵華戰爭中使用了無數次,而當時的國軍完全沒有招架之力。以淞滬戰爭為例,在正面進攻不暢的情況下,日軍依靠海空的絕對優勢從金山衛和吳淞口登陸,部隊登陸後迅速進行尖刀般的迂回穿插,國軍防線很快就被突破,戰爭的天平迅速傾斜。

淞滬會戰

面對日軍的穿插,國軍一直沒有很好應對的辦法。薛嶽創造的「天爐戰法」,其實和美軍在韓戰後期使用的磁性戰術有異曲同工之妙,那就是透過有限的撤退讓對方的戰術穿插失去空間,但因為國軍機動性和火力有限,薛嶽的「天爐戰法」必須依托有利地形、優勢兵力才能奏效。果不其然,在第四次長沙戰役中,當日軍數量高於國軍,並刻意加寬攻擊面之後,「天爐戰法」隨即失效,戰場上形成了硬剛的局面,裝備差、素養低的國軍很快就敗下陣來。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已經是1944年,日本敗局已定,軍事力量明顯下滑。但即使是這樣,中國軍隊依舊很難取得正面戰場上的主動權。

長沙會戰

除了指揮,就日軍在戰場上展現的意誌而言,其強悍也是令人咋舌的。著名的「關家堖之戰」就是一個例項。岡崎支隊人數僅僅500余人,被困於關家堖和柳樹堖之間,其固守範圍尚不足一公裏,而圍困這支日軍的八路軍至少有2萬人,面對這樣的困境,被圍部隊的崩潰幾乎是再正常不過的劇本,但實際上,這支日軍非但沒有土崩瓦解,還進行了頑強的抵抗,即使最後指揮官岡崎謙受陣亡了,部隊仍舊沒有放棄,大部份作戰人員在第二天天亮後還有序突圍了!這種戰鬥意誌和戰鬥素養,太可怕了!

關家堖

而這種戰鬥意誌的極限表現,就是坑道戰術。在太平洋上幾個島嶼的爭奪中,面對美軍絕對的海空優勢,日軍將坑道戰術發揮到了極致。以硫磺島戰役為例,這個島嶼長不過8公裏寬不過4公裏的小島,美軍十余萬人奮戰一月有余,戰死0.68萬人,受傷2.1萬人,日軍戰死2.2萬人,被俘0.1萬人。我們再轉換到另外一個戰場,就是中國遠征軍經歷的松山戰役,其實松山就是另外一種坑道,只不過體量相比硫磺島小得多。是役,日軍守軍1300余人幾乎全部戰死,國軍傷亡高達7700余人,傷亡比達到了差不多6:1。要知道,遠征軍是當時中國軍隊戰鬥素養、戰鬥意誌最高的部隊,付出那麽大的傷亡,足以證明當時中日軍隊之間的差距。

中國遠征軍

但我們同時也要看到,雖然太平洋戰場上日軍極為頑強,讓美軍倍感頭疼,但對陣蘇聯的鋼鐵洪流,日軍其實是沒有什麽有效應對的。這其中有兩點原因:1.日本是島國,其軍事走向必定「先海後陸」,加上東亞地區其陸軍實力已經足夠,故其陸軍的機械化程度遠不如沒有不凍港出海口的蘇聯。2.日本陸軍對於蘇聯從30年代開始的軍事現代化改造沒有正視,總是把蘇聯和被自己曾經擊敗的沙俄聯系在一起看問題,最直接的例子就是諾門罕戰役中日軍被蘇聯裝甲部隊碾壓的慘敗,全無還手之力。

諾門罕之戰

再對比二戰後世界各地的戰爭,我們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美軍由於長期針對蘇式武器進行自己的武器研發和戰術規劃,其戰鬥力針對蘇聯(俄羅斯)極具威脅,例如海灣戰爭,針對伊拉克空中、地面部隊的淪陷性攻擊,其實就是對於蘇式武器和蘇式大縱深戰法的一次徹底勝利。再比如俄烏沖突中北約制式武器對於俄羅斯機動裝甲力量的攻擊,其實就是長達半個世紀北約多國針對蘇聯(俄羅斯)鋼鐵洪流設計的個人作戰模式的戰場體現。但對於靈活機動的戰法,無論是對於二戰時候的日本,還是韓戰中的中國,還是越戰中的越南……美國的陸軍都顯得有點笨拙,雖然占據戰場的絕對優勢,卻難以快速轉化為勝勢!由此看,日軍的戰鬥力放在二戰,在環太平洋地區,也只有留給美軍慢慢搞定了!而在中國戰場上,牽制日本軍力才是主要的議題,以當時中國軍隊的實力,很難獨自倒推日軍。

美軍

文章的最後,說說一些關於戰場外的話題。我可以理解一些抗戰神劇中日軍看上去非常愚笨的原因,因為醜化是必要的!但其實「神化」和「醜化」中間有時就是一線之隔!那些被「神化」的劇情有時候並不能讓先輩閃光,反而起了反作用成了「醜化」。要知道在抗戰期間,中國軍隊在各條戰線上面對的虎狼之師絕不可能像影視劇裏那麽玩笑,而且我也可以斷定,將來若再有一戰,日本的戰鬥力也不可能弱雞到被我們按在地上反復摩擦。再看看甲午戰爭之前,大清國內那種「戰必勝」的驕傲情緒,今天的你,是否覺得可悲又可笑呢?

一家之言,難以概全,拋磚引玉而已,希望大家多多留言討論!本文插圖來自於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如果因為版權問題需要刪除原圖,請第一時間透過私信聯系本人,我也將盡力配合一切維護原作者版權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