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影響軍艦壽命的因素:作為一艘「上世紀的航母」,遼寧艦能用多久

2024-03-31軍事

航母作為一個國家海上力量的重要體現,其效能往往備受關註,不過人們主要關註的層面在於誰的火力猛、配件牛。

但還有一點容易被忽略,那就是「活著才有輸出」,也就是航母的壽命,同樣重要。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影響軍艦壽命的各種因素,以及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號的前世今生。

遼寧號的前世今生

1985年12月,在烏克蘭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廠,"瓦良格"號航空母艦的龍骨正式鋪設,標誌著這艘排水量達到6萬噸級別的庫茲涅佐夫級航母正式開工建造。

然而,造艦的過程遠非一帆風順,1980年代後期,蘇聯經濟陷入嚴重困境,軍費開支大幅縮減。

同時,戈巴卓夫上台後大刀闊斧地推行改革,大幅削減海軍預算,"瓦良格"號的建造速度逐漸放緩,到烏克蘭獨立時,這艘航母的完工度僅為68%左右。

停工後的"瓦良格"號面臨著銹蝕和器材老化的困境,烏克蘭政府一度有意將其完工並作為旅遊專案,但由於資金問題而擱淺,"瓦良格"號的命運一度十分不明朗,甚至面臨被拆解的危險。

1998年,一個轉機出現。

中國透過一家私人公司,以2000萬美元的價格從烏克蘭手中購得了這艘尚未完工的航母,當時,官方聲稱是將其改造成豪華浮動旅遊設施。

由於長期不作防腐處理,再加上拖航過程中的碰撞,"瓦良格"號的狀況令人堪憂。

中國海軍組織專家對其進行了詳細勘察和評估論證,得出的結論是:"瓦良格"號的整體狀況良好,主要器材基本完好,動力裝置、鍋爐等關鍵部件雖然老化但可修復利用。

最終,中國決定對"瓦良格"號進行全面改造,在經歷了長達十年的現代化改造後,"瓦良格"號脫胎換骨,以一艘全新的面貌——遼寧號航空母艦加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序列。

遼寧號是一艘中型常規動力航母,滿載排水量約為6萬噸,光是飛行甲板面積就近15000平方米,可以滿足多機起降和高強度飛行訓練的需要。

在動力方面,遼寧號采用了8台鍋爐加4軸推進的常規動力系統,最大航速可達32節。

雖然在續航力和機動性上不及核動力航母,但考慮到中國目前的國情和技術水平,常規動力依然是較為經濟實用的選擇。

未來,隨著核動力技術的發展,中國新一代航母或將實作核動力化。

艦載機是航母的核心作戰力量,遼寧號可搭載36架殲-15艦載戰鬥機,以及直-18、直-9等多型直升機。

殲-15是目前中國唯一的艦載戰鬥機,基於俄羅斯蘇-33戰鬥機改進而來。

它采用了可折疊機翼、加強起落架等艦載機專用設計,可以在航母上實作短距起飛和阻攔著艦。

殲-15擁有較強的空戰和對地對海打擊能力,配備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和電子戰系統,可掛載多種精確制導武器,是名副其實的艦載多用途戰機。

為了保證艦載機的順利起降,遼寧號采用了滑躍式起飛和阻攔著艦的方式,艦首裝有12度的滑躍甲板,利用滑躍產生的升力幫助艦載機起飛。

艦尾則設有4條阻攔索,艦載機透過尾鉤掛住阻攔索實作減速著艦。

相比彈射起飛和自由著艦,滑躍起飛和阻攔著艦對艦載機的要求相對較低,更加經濟實用。

除了艦載機,遼寧號上還部署了多種艦載武器,包括紅旗-10艦空導彈、近迫防禦系統、艦炮等。

紅旗-10是一種中程艦空導彈,采用垂直發射,可同時攻擊多個目標,是艦隊防空的重要利器。

近迫防禦系統則用於應對反艦導彈等近程精確打擊威脅,包括30毫米和其它口徑機炮。

這些武器系統與艦載機一起,構成了遼寧號較為完備的攻防體系,加上先進的作戰指揮系統可以融合各類傳感器資訊,為指揮員提供全域態勢,輔助決策。

總的來說,作為中國自主改造的第一艘航母,遼寧號雖然在某些方面還不如美軍最新的核動力航母,但已經是一艘裝備精良、威懾力十足的現代化航空母艦。

它不僅大幅提升了中國海軍的遠端投送和區域威懾能力,也為國產航母的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

更重要的是,遼寧號承載著中國走向深藍、實作海洋強國夢想的期許。

美國航母的「超長待機」

11艘核動力航母代表著美國在全球的存在和影響力,這些航母不僅體量巨大、裝備精良,而且擁有非常長的服役壽命,動輒50年以上,堪稱"不沈的傳奇"。

進入21世紀後,企業號雖然已屆"古稀之年",但依然身先士卒,先後參與了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體現了美國航母的高可靠性和持久作戰能力。

直到2012年12月1日,這艘傳奇航母才在服役51年後光榮退役,創下美國海軍艦艇服役時間最長的記錄。

與企業號齊名的還有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這一級別由10艘排水量10萬噸級的超級航母組成,是美國海上力量的中流砥柱。

尼米茲級航母采用模組化設計,充分考慮了未來現代化升級的需要,因而擁有50年以上的設計壽命。

1975年服役的尼米茲號航母至今仍在役,其余9艘也都服役20-30年之久。

這些超級航母裝備精良,艦載機數量多達80-90架,不僅在軍事上具有強大威懾,在外交上也是美國實施全球戰略的重要工具。

2003年伊拉克戰爭期間,曾有6艘尼米茲級航母同時部署在戰區,創造了美軍海上作戰的新紀錄。

相比之下,常規動力航母的服役壽命就相對較短,以英國的"光輝"號航母為例,盡管是英國海軍的旗艦,服役時間也僅有25年(1987-2012年)。

這主要是因為常規動力航母采用蒸汽輪機推進,油耗大、續航力差,而且艦體結構和器材布置也沒有核動力航母科學合理,因而總體使用壽命受到限制。

再看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號,雖然在噸位和艦齡上不及美軍最新的福特級,但其作戰能力已經今非昔比。

經過多年現代化改造,遼寧號裝備了新型雷達、電子戰和武器系統,使其在資訊獲取、指揮控制、攻防能力等方面都有了長足進步。

尤其是經過多年的訓練和演習,遼寧號官兵的技戰術水平糊協同作戰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2013年11月,遼寧號首次實作了殲-15艦載機的起降,開啟了中國航母時代。

此後數年間,遼寧號航母編隊多次赴黃海、東海、南海乃至西太平洋開展遠海訓練,重新整理著人們對中國航母的認知。

2016年底,遼寧號穿越宮古海峽,首次進入太平洋,引起西方媒體的高度關註。

2018年4月,遼寧號航母編隊繞台灣島巡航,展示了中國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定意誌。

透過實戰化訓練,遼寧號艦載機部隊形成了晝夜間和復雜氣象條件下的起降能力,艦、機、艇協同作戰能力顯著提升。

據報道,遼寧號的殲-15飛行員已經掌握了滑躍起飛和阻攔著艦的全部技能,某些科目的成功率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軍事艦艇的「壽命論」

一艘軍艦的服役壽命是一個復雜的命題,它取決於諸多因素的綜合作用。

這其中既有艦艇設計之初就決定的內在品質,如設計水平、建造質素等;也有後天使用過程中的外部因素,如維護保養、現代化改造等。

只有做好"先天"和"後天"兩方面的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延長一艘軍艦的使用壽命,實作其應有的價值。

以「先天」工作為例,高水平的設計是一艘軍艦延年益壽的基石。

現代軍艦動輒數萬噸級,體量巨大、結構復雜,對設計的全面性、科學性和先進性提出了很高要求。

設計階段需要考慮軍艦未來的使用環境、作戰需求、技術發展等諸多因素,合理選擇船體材料、動力裝置、武器系統等關鍵器材。

一個成功的設計方案,應該在滿足使用需求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提高軍艦的可靠性、安全性和適航性,為其長期服役奠定堅實基礎。

以美國海軍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為例,這一級別航母在設計之初就充分考慮了未來升級換代的需要,采用了大量模組化、標準化的設計,為後續現代化改造預留了充足的介面和空間。

得益於科學的頂層設計,尼米茲級航母不僅效能卓越,而且擁有50年以上的設計壽命,充分體現了設計水平對艦艇壽命的決定性影響。

其次,精湛的建造工藝是確保軍艦品質的關鍵。

現代軍艦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涉及船體制造、動力系統、電子器材、武器裝備等諸多方面,對生產制造技術提出了很高要求。

建造過程中的每一道工序、每一個環節都必須嚴格把關,精益求精,才能確保軍艦的建造質素。

以中國首艘國產航母為例,從首塊鋼板切割到最後交付,歷時不到3年,創造了世界航母建造的新速度,體現了中國船舶工業的先進水平。

002型航母采用了全新設計的船體結構和布局方式,大量套用了新材料、新工藝,進一步提高了建造質素。

精湛的建造保證了軍艦投入使用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為其長期服役打下了堅實基礎。

再從「後天」工作來看,細致入微的維護保養是延長軍艦壽命的有效途徑。

現代軍艦裝備精良、結構復雜,各類器材動輒數千台套,日常維護保養工作量十分巨大。

如果疏於管理,任憑器材帶"病"工作,久而久之,軍艦的效能必然會急劇下降,壽命也會大打折扣。

反之,如果定期開展系統維護,及時修復損耗,就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軍艦的技術狀態,延緩其老化速度。

以美國海軍的"小鷹"號常規動力航母為例,盡管動力裝置、電子器材等已非常陳舊,但由於平時維護得力,使其得以服役近50年之久。

再如中國的遼寧號航母,雖然前身是上世紀80年代的蘇聯"瓦良格"號,但經過多年改造維護,各項效能指標基本達到了全新航母的水平,服役年限至少與「小鷹」號不相上下,可見,精細的維護保養是延壽的法寶。

最後,與時俱進的現代化改造是激發軍艦生命力的"金鑰匙"。

軍事技術日新月異,武器裝備更新換代速度越來越快,一艘軍艦服役幾十年,其電子器材、武器系統等必然會面臨老化淘汰的問題。

為了不被時代拋棄,軍艦必須適時開展現代化改造,換裝新型雷達、電子戰系統、武器裝備等,以重煥新機、煥發第二春。

參考資料

Wikipedia,Chinese aircraft carrier Liaoning

Chinapower,How Does China’s First Aircraft Carrier Stack Up?

naval-technology,Liaoning (Varyag) Aircraft Carrier, China,September 24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