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二戰時最好的衝鋒槍,居然是意大利造的?丨輕武專欄

2024-09-30軍事

如果問二戰中最好的衝鋒槍是哪個,可能有些人會說是索米,射擊精度在二戰衝鋒槍裏堪稱一絕,但造價高昂產量低。還有些人會說是波波沙,71發彈鼓扣著扳機就進柏林了,但重量過大,彈鼓裝填太費勁。甚至有人覺得是司登,雖然便宜大碗但是質素實在太差。

▲PPSp1和索米

除了以上幾種大家耳熟能詳的衝鋒槍外,還有一支衝鋒槍也有人稱為二戰最佳,它來自一個我們日常忘記,但是一記起來就會被迫害的國家,意大利。

沒錯,就是意大利在二戰時期的制式衝鋒槍,貝瑞塔M1938。

▲貝瑞塔M1938

話說在一戰結束之後,意大利敏銳地察覺到了當時裝備的卡爾卡諾M1891步槍太長了,步兵武器只要打400米就夠了,還說要研發一種可以全自動射擊的短步槍。這個理念可謂十分先進啊,意大利如果當時真搞出來,就沒StG44什麽事了,但很明顯沒有成功。

那從提出理念到二戰爆發,這麽多年時間意大利人都在幹嘛呢?總不能都在摸魚磨洋工吧?

確實磨了,但沒有完全磨。最主要的原因是意大利一直沒有決定好究竟想要什麽樣的步槍。最早說要一種能當輕機槍用的全自動碳烯槍,計劃全軍裝備。後來發現沒那麽多錢,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半自動步槍,最後說栓動步槍也行,能用就行。

▲卡爾卡諾M91/38

口徑方面則是在7.5毫米,7.65毫米,6.5毫米彈,7毫米之間反復橫跳。經過了十多年的推倒重來之後,終於在1936年決定裝備一種7.35mm口徑的栓動步槍,1938年正式定型,也就是卡爾卡諾M91/38碳烯槍。

▲卡爾卡諾M91

但是在1939年,德國閃擊波蘭,接著又踏平了法國,歐洲戰事一觸即發,換步槍的事又泡湯了。為了減輕後勤壓力,意大利只能把剛發下去的M91/38收回來,給前線部隊重新配發老舊的卡爾卡諾M91步槍。這時候意大利人發現,自己軍隊的個人武器,竟然和一戰的時候一模一樣。

▲意大利的M39半自動步槍

至於那些設想中的先進玩意,M91/38碳烯槍主要配備給二線部隊或本土部隊使用,而且生產質素糟糕,臭名遠揚。新式M39半自動步槍原本計劃采用7.35毫米,但被緊急改回6.5毫米口徑,導致效能拉跨,測試表現一塌糊塗。看好的捷克ZK391半自動步槍,因為布爾諾兵工廠被德國占領也不了了之。

而放眼當下,意大利唯一撈得著的,只有貝瑞塔M1938。而這也是意大利參加二戰之時,唯一的新式個人武器。說他是遮羞布一點都不為過。

貝瑞塔M1938最早裝備的是意大利在非洲殖民地的警察隊伍,前前後後定了2000支。在二戰爆發後,意大利發現其他國家或多或少都有衝鋒槍,而自己只能拉大栓。幡然醒悟後馬上想到了非洲的這些M1938。

1940年6月,北非武裝部隊最高指揮部向意大利非洲警察發電,要求他們給利比亞傘兵營尋找一種合適的武器。很快啊,非洲就送來了一批M1938和一個軍械員,專門負責教授士兵們怎麽使用衝鋒槍。除此以外「聖馬可」海軍步兵團也是最早一批裝備M1938的部隊。而正式下發到全軍已經是1941年2月的事情了。

準確的說,這時候的型號名應該叫M1938A,相比原版改進了退殼方向等細節問題。而且他的名字也不是衝鋒槍,而是碳烯槍,全稱叫貝瑞塔自動碳烯槍MAB。名字倒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M1938A的結構太復雜了,復雜得不像一支衝鋒槍。

得益於精密的加工和復雜的設計,M1938A的射擊精度和手感在二戰武器裏都是數一數二的。但這也導致造價偏高,產量一直上不去。最多的時候每月只能產5000支,截止1943年4月,意大利全軍上下只有14782支M1938A。而這時意大利對於衝鋒槍的需求量是25萬支,按這個生產速度,等槍造完,墨索裏尼都該掛起來了。

這還催生了另一個嚴重問題,你想想看這衝鋒槍這麽好用,上頭卻不發,那我只能自己買了呀。於是就有很多意軍士兵跑到貝瑞塔公司自費購買。這顯然不是什麽好事,一來嚴重影響後勤,二來產量本來就不高,士兵你一把我一把全買光了,軍隊過來一看沒貨了。所以在1942年8月3日,意大利戰爭部釋出第382號令,嚴令禁止各級指揮官和軍事人員私自從貝瑞塔公司購買衝鋒槍。

如果光看效能,這哪裏算是遮羞布,完全是紙尿褲級別的。但我需要的只是一條正常的內褲,你現在非塞給我一條紙尿褲。能穿嗎?能。但合適嗎?很明顯不合適。況且我十塊錢原本能買3條內褲,現在只能買一條紙尿褲了,不合算。所以現在意大利就需要一個裁縫,能把紙尿褲改成內褲的裁縫。

第一個量產的改進型號M1938/42就進行了大刀闊斧的簡化,幾乎把能砍的都砍了,槍管成了光禿禿一根,帶幾條散熱槽。意義不明的彈匣井小門當然是沒了,活動擊針也換成固定的。可惜機匣依然是一整塊。

▲M1938和簡化的M38/42

也是在這時候,貝瑞塔M1938系列擺脫了碳烯槍的名字,改叫衝鋒槍了,而上一個叫這個名字的武器,是公認的世界上第一支衝鋒槍維勒帕洛沙M1915,血統是相當的純正啊。到M1938/44型上,貝瑞塔又對槍機砍了一大刀,槍管也不加工散熱槽了,結構越來越簡單。

▲M38/44和司登的槍機

這時候細心地朋友可能發現不對勁了,這槍機哪裏還有貝瑞塔M1938A的影子,完完全全就是司登啊。來的雖然是個英國裁縫,但內褲好歹是改出來了。改進了這麽多地方,雖然外形變化不大,但內心早就是司登的形狀了。

▲M38/44衝鋒槍

那貝瑞塔M38及其衍生型號,算不算二戰中最好的衝鋒槍呢?對於普通士兵來說,貝瑞塔M38A絕對是個非常不錯的選擇,說是最好也不為過。但對於上層人物來說,只不過是性價比極低的過時貨罷了。

最早的M38A型完完全全就是30年代造衝鋒槍的理念,對於衝鋒槍這個概念的理解也確實是小機槍,以至於出現了ZK-383這樣的怪胎,指望他能擔起一部份輕機槍的工作,不在多而在於精。

▲帶兩腳架的ZK-383衝鋒槍

到了二戰人們發現衝鋒槍就是一種近距離潑水用的玩意,軍隊對於衝鋒槍的需求量也直線上升,所以大量采用了沖壓部件,結構越來越簡單,造價也越來越低。貝瑞塔38系列衝鋒槍確實在往這個方向改,但奈何底子不行,簡化的潛力太小了。產量跟不上,效能再好有什麽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