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初到東北的國軍有多強?7個軍皆為精銳,光是五大主力就來了2個

2024-06-12軍事

初到東北的國軍有多強?7個軍皆為精銳,光是五大主力就來了2個。在解放戰爭的初期,東北地區無疑成為了戰火硝煙彌漫的主戰場。當時的國民黨軍隊雖然反應有些遲緩,但也調遣了大量頂尖的遠征軍和全副美式裝備的精銳部隊前往東北地區,與共軍展開了一場火熱的奪地之戰。面對這些在緬甸戰役中鍛煉出來的勁旅,東北民主根據地的部隊素質確實略顯遜色。然而,不可否認的是,這些國軍將領和士兵也不過是曇花一現的浪漫主義者,他們殊不知正在被更高尚、更堅韌的信念所主導的力量壓境。

要說開場的這兩年,我軍在東北戰場上真真兒的打了一個小小的嘴仗。怎麽說,國軍那邊的將士可都是大師傅級別的,從廣西會戰到緬甸戰役,簡直就是歷經沙場鐵打的鐵棍兒。那次遠征軍奪回了東北大地,可算是虎入羊群,強者恃恐的好戲碼啦。

我軍那會兒眼裏就只有一個字:硬!因為國軍杜聿明、廖耀湘這些名將身邊都匯集著黃埔學員和緬甸老兵,指揮有方,作戰勇猛異常。更別說那些全美械化裝備了,一支支重炮輕機槍簡直將我軍的火力壓了個7788。你想啊,我軍那會兒還指望著祖傳的日制武器,進攻時動不動就得硬懟上去近身肉搏,拿螃蟹去釣大鯢魚啊。

別看我軍東北民主根據地人數眾多,可真打起來就顯出了素質參差不齊的弊端。廖耀湘那支新六軍在四平附近就直接突破了我軍的防線,幾千人浩浩蕩蕩地長驅直入,堪稱一魚破網。面對這等氣焰囂張的新兵蛋子,我軍先是一楞,繼而迅速投入戰鬥中臨場應變,可終究是元氣大傷啊。

就這麽看來,解放戰爭的前兩年,我們是真的望洋興嘆嗎?別著急,待老夫細說從頭。

說起來,國軍這一次派來東北的主力軍,那可都是中央軍閥蔣介石的嫡系,土囫囫的。新一軍、新六軍這等級的王牌勁旅,就連在當年遠赴歐洲的諾曼第戰役,聯軍都會差點滯盧的。可惜咯,他們掌控東北的時光只維持了不到兩年,便在我軍堅韌意誌的沖擊下土崩瓦解。

為何會出現如此大的反轉?還得說回國軍這些小夥伴的心理活動。他們雖然裝備精良,作戰經驗又老到爆了,但骨子裏其實都是些浪漫主義者。唯利是圖,本心叛亂,窮兇極惡,滿手是血。而我軍則始終沿襲著大無畏的革命理想,這股永不磨滅的鬥爭意誌,足以壓過任何單純的軍械對比。

於是在接下來1947這一年,雙方實力對比便發生了急驟的變化。我軍被不斷血肉歷練中鍛煉出桀驁不馴的戰鬥力,而國軍則被清洗和俘虜戰俘的代價虛耗殆盡。方圓幾百裏內,盡是那些胯下了就讀"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的同胞,對這等局面,國軍要不也得放聲長嘆嗎?"東北是失了,祖師爺墳咱也難守不是?"

於是啊,繼1947年夏季攻勢以及三下江南等大會戰後,勝負便已分曉。以新六軍為例,大將廖耀湘先被俘,繼而其軍也節節敗退,最後四分五裂加入我軍大部隊。這不,等到總攻的時候,國軍那些扛不住狠命進攻的"勁旅",就只剩下點子單薄的新兵蛋子了,敗相真讓人瞠目結舌。

這不說明,單是裝備或戰術上的優勢就足以決定戰爭勝負嗎?國軍當年就是敗在了脆弱的信仰之上,而我軍則是化身虎狼之師,一往無前的決心鑄就了今天的大業。這樣說來,我軍真可謂雖敗猶榮,苦盡甘來啊。

表面上,國軍利用遠征軍中的老兵們,加上大量美式武器裝備,確實一度在東北戰場占據上風。但從本質上來說,他們只是一群追名逐利的浪子,缺乏戰鬥的信念和奮鬥的動力。而我軍雖然一開始略顯落後,但憑借不屈不撓的革命意誌和渴望改朝換代的堅定信念,最終戰勝了敵人,贏得了立足於東北的決定性勝利。

這說明了,不論敵人有多強大,只要我們堅持正義、團結一致,就沒有什麽是征服不了的。在戰爭年代,誰掌控主動權不是最重要的,最關鍵的是要有一腔熱血,不畏艱難險阻,方能取得最後的勝利。正所謂誌不堅者智不疑,這正是當年我軍在東北戰場上苦戰出勝的真諦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