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二戰時日本為什麽不全力進攻中國,卻狂妄地挑戰強大的美國?

2024-07-30軍事

寫作不易,作者每天也是辛苦寫稿,只是為了養家糊口,希望各位觀眾老爺可以多多理解, 文中加入5秒廣告解鎖,觀看5秒後便可以免費閱讀全文啦 ,感謝各位觀眾老爺的理解與支持哦~~~

文|張潤晨

編輯|t

引言

二戰期間, 日本究竟為什麽不先舉全國之力消滅中國,然後再繼續對外擴張發動太平洋戰爭呢? 這個問題,在中文互聯網上可謂是經久不衰,而且確實是一個好問題。

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有沒有一種可能就是為了解決中國戰爭呢?

(太平洋戰爭)

一、北進與南進

日本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國家,自從日本明治維新之後, 日本陸海軍相互掣肘就已經成為了舊日本帝國的一大看點。

而之所以會造成這種情況,則是因為日本明治政府在建立軍隊的時候采取了一種 「英之海軍,法之陸軍」 的策略,也就是海軍學習英國,陸軍學習法國。

普法戰爭之後,陸軍的學習物件就變成了普魯士。雖然日本的這種學習方法,見效的速度非常快,但是也有著一個非常嚴重的弊病。

那就是英國和德國,一個是海權國家一個是陸權國家,雙方的海陸軍在自己國內,本身都占據著主導地位。

(倒幕四強)

而陸海軍分別師承兩個國家也造成了日本陸海兩軍在地位和協調性上,出現了非常嚴重的問題。但是師承哪裏只能說是日本陸海矛盾中的小矛盾, 日本陸海矛盾的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倒幕戰爭中的主導力量有兩股,長州藩和薩摩藩 ,其中長州藩日後成為了陸軍,薩摩藩則成為了海軍,雙方本就存在矛盾。

基於這種基礎, 日本也形成了南進與北進兩種策略 。在北進派的預想中,日軍將會在對華發動戰爭並滅亡中國之後,北上蘇聯發動對蘇戰爭。而在這一構想中,日本陸軍將會是絕對的主導力量,所以 陸軍就是北進派的主要支持者

南進派的主要支持者則是海軍 ,他們主張南進也是基於自身的需求,東南亞有著海軍最需要的石油資源。南進派主張緩步的在太平洋地區擴充套件自身的勢力範圍,保持對蘇良好關系,保持對美良好關系,孤立英荷。也就是說至少在某一階段,海軍只想要英荷的殖民地,而不想和美國開啟戰端。

(廣田弘毅)

1936年上台的廣田弘毅內閣,為了平衡陸海兩軍,提出了 「南北並進」 的策略。但是事實上,至少在這一階段,北進依然是日本軍部中的主導力量。且陸海兩軍,都主張先在中國實作「中間突破」之後,再開啟進一步的計劃。

然而日本在中國大陸的進展卻並不順利,中國得到了蘇英法等國的支持,且 中國人的抵抗意誌也被日軍所低估了 。日軍在這種情況下,已經必須放棄先解決中國事變的戰略了,因為對華戰爭已經成為了長期戰爭, 日本在華力量也接近飽和,日本已經無兵可用。

此時日本軍部的想法是,先切斷海外對中國的援助,然後再徹底解決中國。所以說此時日本無論是南進還是北進,其本質上其實都是為中國戰場而服務的,是為了解決中國的方法。

(日本陸軍)

這個時候,日本必須決定是南進還是北進,我們前面提到了此時北進依然是日本軍部的主流。但是 僅僅就在1940年,日本政府就徹底放棄了北進戰略 ,轉而全力南進。那麽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些什麽事情呢?

二、選擇南進

最終促使日本走向南進的原因是非常復雜的,首先最重要的原因在於此時日本陸軍能力已近飽和,即便是北進日本陸軍也已經難以派出大部隊進攻蘇聯了。而日本海軍的軍艦,雖然強大但是又無法開到陸地上...

所以在關東軍發起 諾門罕戰役 之後,日軍會輸的那麽慘,因為此時的日軍難以在部隊規模上對遠東蘇軍形成碾壓態勢,輸掉其實也是一種必然。另一方面, 日本皇道派軍官同樣贊同北進。但是這在日本陸軍大員看來,可不算是什麽好事。

(諾門罕戰役)

如果真的北進,必然將會提升皇道派在日軍中的地位,而皇道派可是發起過二二六兵變的!皇道派的年輕軍官們,向來不聽指揮,行事作風非常大膽,這在風氣保守且講究上下尊卑的日本軍隊中,可是讓人很難接受的。

所以 對於部份日本陸軍大員來說,哪怕僅僅只是為了打壓皇道派,都促使他們選擇接受海軍主導的南進戰略。 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則不在於日本國內,而是在於德國。日德兩國建立同盟之後,日本陸軍本希望能夠和德國一起進攻蘇聯實作北進計劃。

只不過日本海軍則擔心這樣的北進,戰果很有可能主要都被德國拿走,所以反對和德國一起進攻蘇聯。然而 日本陸海軍都沒有想到,德國竟然扭頭就和蘇聯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這導致日本的北進計劃徹底破產。

(蘇德戰爭)

隨後日本海軍開始主導日本接下來的戰略發展,雖然不久後蘇德開戰,可是這時想要日本參戰已經來不及了。因為日蘇兩國早已達成默契,日本已經可以毫無後顧之憂的南進,而 蘇聯也能將主力放在歐洲戰場,而無須擔心日本北上進攻,日蘇兩國算是「雙贏」。

而在這一過程中,蘇聯主動切斷了對華軍事援助,撤回了蘇聯軍事顧問和航空隊。對於日本軍部來說,此時北上的戰略目的其實已經達到了,那麽和蘇聯撕破臉似乎也不再有必要。而另一方面,歐洲的德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滅亡了法國,荷蘭這兩個在東南亞有著一定地位的歐洲國家。

同時英國也深陷歐戰泥潭,很有可能無力顧及日軍在東南亞的行動。對於日本軍部來說,這就是日本南進的最佳時機!這時有人可能會說了,剛才不是說過海軍的南進也沒有將美國列為進攻目標嗎?那麽此時日本將美國列入目標了嗎?

(日本海軍)

其實,還是沒有。

三、虎,虎,虎

此時的日本軍部存在一種錯覺,他們認為如果自己僅僅只是對歐洲國家在東南亞的殖民地出手,那麽美國不會對東南亞作出更多的幹涉。 這也就是所謂的「英美可分」,日本軍部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判斷,則是基於美國在歐戰爆發後的態度所形成的。

但是日本卻忽視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美國總統羅斯福其實是一個堅定的主戰派,他在歐戰爆發之後就試圖讓美國介入歐戰,只是因為國內的激勵反對只得作罷。而羅斯福並沒有放棄自己的主張,他只是在默默等待機會,順便積蓄實力。

(近衛文麿)

但是 日本海軍對這一判斷還是持謹慎態度,因為此時他們還尚未完全摸清美國的態度。可是陸軍卻等不了那麽久了 ,1940年6月16日,日本陸軍單方面將第五師團派入法屬印支殖民地。此時這裏的主導者是維希法國的殖民政府,其完全沒有抵抗的想法,法屬印支被「和平接管」。

日本陸軍將南進的第一站選在法屬印支殖民地,其實也是考慮到了這一點。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英屬印度在印支事件發生之後,果斷選擇切斷滇緬公路以求自保。可是美國的反應,卻極其激烈,羅斯福要求日本立刻撤出法屬印支,並且將法屬印支列為「中立區」。

在美國亮明態度後,野村大使和豐田外相先後警告日本陸軍,如果不考慮美國的警告,那麽後果可能會非常嚴重。但是 此時的日本陸軍高層認定,只要在拿下法屬印支殖民地之後沒有進一步的行動,那麽美國的反應就不會太過於激烈。

(羅斯福)

然而,7月26日羅斯福宣布凍結日本在美全部資產,成立遠東司令部,收回菲律賓軍隊指揮權,開啟對華軍事援助。7月28日,美國撤回談判代表團。8月1日, 美國全面禁止對日出口石油與廢鋼。

此時日本近衛內閣主張直接與羅斯福談判,盡量能夠和平解決美日沖突,日本海軍對此表示贊同,但日本陸軍卻提出了反對。只不過首腦會談還是被提上了日程,可是 羅斯福對此反應卻非常冷淡,甚至「獅子大開口」要求日本從中國撤軍!

羅斯福的要求是日本軍部中大多數人所無法接受的,數十年之心血,毀於一朝一夕?

(裕仁天皇)

此時日本近衛內閣和海軍部份成員希望陸軍「舍名取實」,從賠本的中國戰場撤軍,僅僅只是保留少量駐軍,而且美國也同意承認「日本在華特殊利益」。然而此時 東條英機已經成為了日本陸軍中的實權派,他則是撤軍的堅定反對者。

在近衛首相向天皇請辭的時候,他明確表示自己辭職的原因就是無法和東條達成一致,他和東條談了四次,內閣主張已經無法貫徹,我留下來還有什麽用?東條上台之後,雖然日美談判還是持續了一段時間,可是從他上台的那一刻開始,開戰就已成定局了。

因為 羅斯福就是奔著開戰去的,他不希望讓步,東條更沒有可能讓步,他就是因為不讓步才得以上台的 。1941年11月,日美談判破裂之後,日本確定了襲擊美國的計劃,因為兩國的矛盾已經積累到了只有戰爭才能解決的地步了。

(偷襲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7時55分,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

參考資料:

黃靖皓.1940-1941年日本「南進政策」與「北進政策」分析[J].軍事歷史,2015,(03):27-32.

譙大俊.試論1941年日本對美開戰決策[J].重慶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2,(03):53-59.

徐傳博.太平洋戰爭前日本對戰爭的勝算預估——駁「日本開戰無勝算」論[J].人文雜誌,2022,(11):6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