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當年,為什麽大部份日本民眾都支持侵華戰爭?深層原因是這個

2024-07-28軍事

1

1937年9月的一天,涼風習習,19歲的東史郎站在人頭攢動的歡送人群裏,心裏既緊張又興奮。四周都是和他一樣即將趁中國參戰的兵士以及來送別的家人。母親和姐姐也來送他。母親從懷裏抽出一把精美的家傳短刀送給他,莊重地叮囑道:「好好殺中國人,殺光所有中國人!」東史郎接過短刀重重點了點頭。一個月後,東史郎在天津塘沽港登陸,之後隨軍南下到達上海,再之後和得勝的兵團一起殺向南京。他記不清楚用那把祖傳短刀在南京殺了多少中國人,只記得刀口都卷刃了。

就在東史郎趕赴中國的同一天,在大阪,一個叫井上千代子的年輕女子割破自己的喉管自殺了,原因是她的新婚丈夫井上清舍不得她,不肯隨軍出征。於是,她以自盡的方式斷絕丈夫的念想,也是鼓勵丈夫赴華作戰。她在遺書中說,「真希望你以一種毫無掛念的心態出征,我非常高興地離開這個世界。不要為我難過,我的死算不了什麽。唯一的希望就是能保佑大家平安,為國出力。」井上清看完信,將信保存起來,帶著妻子的「期盼」,之後跟其他士兵一起奔赴中國,加入對中國的侵略和屠殺中。

這樣的事例我可以一直列舉下去,但最終還是放棄了,倒不是篇幅所限,而是因為心涼。是的,心涼。為歷史,為人心。

以前我們總說,當年的侵華戰爭是一小撮日本軍國主義者發動的,跟普羅大眾無關,但歷史告訴我們,事實並非如此,恰恰是普通百姓的狂熱之情支撐起了那場史無前例的給中國以及世界許多國家帶來無比災難的侵略戰爭。

2

1937年11月13日,日本東京上野公園,這一天公園裏裏人山人海,旗幟如林,半個東京城的居民都來了,他們是在紀念「英勇的軍隊」占領中國也是遠東地區第一大城市上海。人們載歌載舞,歡呼雀躍,一齊高呼「天皇萬歲」「日本萬歲」。一百多個從中國運送回來的日軍軍官的骨灰盒和牌位的到來,讓現場的氣氛抵達高潮。他們圍著骨灰盒痛哭流涕,同時也情緒高潮。之後,他們順著街道,護送牌位去靖國神社,隨著遊行的進行,一路上不斷有人加入,抵達神社時,據當地報紙估計,至少有50萬人參加。

南京被攻陷後,日本東京街頭的祝賀標語

一個月後,一場更大的慶祝活動在東京舉行。

12月14日,日軍攻陷南京的訊息傳到日本國內後,整個日本沸騰如海,人們紛紛湧向街頭,慶祝「聖戰」勝利。

那天,就是這些普通民眾狂歡他們的「勝利」時,誰會關心此時南京城內跟他們一樣的普通老百姓正被禽獸不如的日本士兵一批批殺害?

不會,他們壓根不會去關心。這反而是他們想要的結果。他們正使出渾身解數以種形式去鼓勵去慰問他們「英勇」的士兵。

在日軍前線部隊中,上至將軍,下至普通士兵,幾乎都收到來自日本國內民眾的慰問信和慰問品。

當年東京的慶祝人群

即使普通士兵,也經常收到來自日本的慰問品。

日軍攻陷南京後,一些日本民眾甚至小學生還寫信給前線的日軍官兵,對其「英勇作戰」表示感謝。日軍第十六師團後勤參謀木佐木久少佐在1938年1月7日的日記中記述了收到兩位日本小學生的來信。13歲的澄子在信中寫了兩句詩:「無敵之皇軍,一舉攻克南京城」,9歲的淑子在信中也寫了兩句詩:「可喜可賀啊!南京陷落、旗幟的海洋」。木佐木久在1938年1月16日的日記中還記述了京都第二高等女子學校的三位女學生寄來的慰問袋,袋子上寫著:「聖戰已開始,凱歌皆屬我。一心獻赤誠,世盡知日本。」

與此同時,整個日本民族為了支援侵略,紛紛捐款捐物。

1937年盧溝橋事變不久,從7月14日早晨到中午才4個小時,光是民眾主動送到日本陸軍省的「恤兵金」就有2.3萬日元,而當時日本90%的家庭一個月總收入才50多日元。

小學生向陸軍省獻上手絹包得緊緊的幾元零花錢,耄耋之年的老人紛紛掏出辛苦積攢的一點苦命錢。一個叫石塚松子的99歲的老太婆,還顫微微地捐出5日元。

當時的報紙記下了這樣一個場景:10個東京的小學生們擡著沈重的一大堆硬幣,打算兌換成紙幣,這是他們東京學校上街募捐,熱心市民們給的捐助,硬幣一天就裝滿了230個大竹筒。這十個小學生最後一共換了2030元紙幣,之後便背到了陸軍省兵部。

據統計,僅僅在中國北平淪陷前的短短十天,日本民眾僅是「軍用機捐款」這一項,就達299萬日元。那時日元可不是現在的日元,近300萬日元相當於現在幾百億日元了。

松下幸之助,這位松下電器的創始人,中國當今成功學書籍裏的鼻祖人物,當年也是十足的幫兇,他曾高呼「擔負起貢獻社會的責任,是經營事業的第一要務」。1938年4月他成立松下造船株式會社,為侵略戰爭建造了56艘250噸級的中型木船。

可以這樣說,當時日本,上至九十多歲耄耋老人,下至幾歲幼童,從有錢的企業家到一般普通民眾,從男人到女人,甚至出家人,幾乎全民都投入到戰爭的支持當中,每一個人都在為日軍侵略出錢出力,每一個人都在為日軍對中國民眾的大屠殺中提供源源不斷的物質支持和精神支持。你還跟我說,這只是一場僅由一小撮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發動的戰爭?

野獸般的日軍正拖走中國少女

3

有人說,日本民眾是被日本軍國分子洗腦了,毒害了,所以才這麽狂熱。這是無稽之談!80年過去了,日本現在都沒為戰爭道歉,很多日本人壓根就不承認有過那場戰爭,不承認南京大屠殺,這難道說也是日本軍國主義者洗的腦?

任何事情都有原因。日本民眾如此支持戰爭當然也是有原因的。

那麽,日本民眾如此瘋狂支持侵華戰爭的原因到底是什麽呢?

人是經濟動物,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話是極對的,人類社會的許多行為都可以從經濟上找答案,就比如戰爭。戰爭是極費錢的的事,但同時戰爭又是獲益極大的事,尤其是侵略戰爭、掠奪戰爭。這些戰爭無非是搶錢、搶地、搶資源。十八十九世紀西方列強滿世界找殖民地,你以為真是送文明送新風?屁!都不過搶資源。你如果聽到還有某些西人(包括國內的殖人)大言不慚地說西方為落後的殖民地帶去了選進文明時,你一句話也不用跟他扯,就拿大耳刮子抽他。這些人不是蠢就是壞,或者既蠢又壞。

日本自明治維新後,就開始制定了寵大的侵略計劃。1894年,他們對清政府悍然發動了甲午戰爭,並獲得勝利。這場戰爭對日本實在太重要了,不僅僅是因為他們戰勝了當時的大國,獲得了民族自信心,更重要的是,他們因這場戰爭發了財。是的,整個民族因這場戰爭而獲益。

戰後三年間,日本以賠款、贖遼費和威海衛駐軍費等名義從清政府實收到3.47億日元(即中國庫平銀2.3億兩,不包括利息、戰利品等附加收入),大大超過它1896-1898年3年間全國稅收的總和。這筆巨款的具體分配是:2000萬日元歸入皇室的私產,1000萬日元用於備荒,1000萬日元用作教育基金,1200萬日元補助1898年度的一般支出,其余全部轉入臨時軍費特別支出。日本提前完成十年擴軍計劃,陸軍由7萬人增至15萬人,海軍總噸位由6萬2千噸增至26萬4千噸。甲午戰後的10年,日本經濟發生了以輕工業為中心的第一次產業革命。英國花費80年完成的產業革命,日本只用了30年(1883-1914年)。

因為有了錢,日本政府才有大筆資金來投資教育,改善城市基礎設施,之前東京的城市建設是不遠上海的,但十年後,整個東京城翻新了一遍,到了1910年之後,超過上海,一躍成為遠東第一大城市。整座城市建立起了先進的地下排汙系統。電影院、戲院、美容院,一有盡有,一派繁華。這些都是用中國的戰爭賠款建成的。

其實在當時,日本民眾非常支持中日開戰。戰爭打響後,三井、巖崎、涉澤等實業家組成了報國會,積極籌集軍費。婦女們則從事恤兵運動。原計劃募集三千萬元的公債,實際募集到七千七百萬元。佛教各宗和基督教隨軍布教,慰問軍隊。【雪的進軍】、【婦人從軍歌】等軍歌在國民中廣為流傳,使軍隊鬥誌昂揚。【國民之友】雜誌和【國民新聞】報的主編德富蘇峰,把日本挑起的侵略戰爭說成是日本開國以來「所淤積的磅礴活力的發泄」,是「與維新革命一脈相連的一次噴火」,大肆稱贊天皇的戰爭行為,認為皇室與國民上下一心,「發揚三千年以來世界無與倫比之大日本國體」。甲午戰爭中日軍打敗清軍,日本社會充滿歌頌戰爭的聲音,連小學生也唱起了這樣的歌謠:「支/那佬,拖辮子,打敗仗,逃跑了,躲進深山不敢出來了。」

你看,這跟1937年前整個日本社會氛圍是不是一模一樣?

因這場戰爭嘗到了甜頭,獲得了這麽多收益,所以日本上下都極為渴望戰爭。1905年跟俄國爆發了日俄戰爭,雖然獲勝了,但日本並沒有獲得戰爭賠款。日本人民不幹了,紛紛走上街頭,要求政府繼續對俄作戰。但俄國不是清政府,日本軍方知道硬拼下去不會有好結果。想來想去,只能向更弱的中國下手,透過談判讓俄國在中國東北的權益轉讓一部份給日本。蒼蠅再小也是肉,不管怎麽樣,也算有點甜頭。日本人民的「怒火」才漸漸平息下去。

到了1914年,一戰爆發,日本參戰,並成為了戰勝國,一躍成為當時世界五強之一,整個民族自信心得到了更進一步提升。與此同時,日本還可以獲得德國在華的一切利益,民眾更是樂開了花。當然,這次行徑也觸發了中國的怒火,引發了中國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

整個二十年代,日本人的生活水平糊民族自信心都獲得了空前提高,而這一切都是戰爭帶來的。這讓日本人在心裏產生了這樣一個認知:侵略、掠奪、強取,是可以讓一個國家和民族走向民富民強之路的。侵略戰爭不僅是可以的,也是可行的,從內心深處,他們支持戰爭,尤其支持侵略戰爭。

日本人在二十年代過了十年的好日子,但到了1929年年底,世界經濟危機爆發。日本經濟也被卷入其中。當銀行界卷走了大量社會財富後,民眾的生活陷入嚴重危機,尤其以農民的危機最為嚴重,1929年至1931年間,日本農產品平均價格下跌43%,農民交不起地租,地主要求收回土地,但是失去土地農民就更沒法活,隨著經濟危機的惡化,不少田地糾紛也逐漸演變成暴力事件。人們購買力減弱後,大量商店倒閉,商店倒閉又引發了工廠破產,大約400萬人失業,整個日本經濟崩潰。

也就在這時,許多日本人想起了戰爭,想起了中國這頭大肥羊。

不久,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爆發。當時訊息傳到國內,媒體熱烈歡呼,老百姓更是一片沸騰,他們紛紛走上街頭遊行支持關東軍。面對如此洶湧的民意,連當時的天皇裕仁都有點怕了,甚至有點退縮,含糊其辭告訴軍方不要將事情擴大。

但面對到手的大肥肉,哪個人會放下筷子?

占領了中國東北這塊肥沃的土地後,日本人的日子一下就好過了。

東北豐沛的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往日本。事變之後,大豆和大豆制品成為日本想方設法擴大收購的重要工業原料。據統計,當年整個東北大豆的產量通常為每年3000多萬擔,幾乎占全世界大豆產量的一半。日本國內對大豆的年需要量約700余萬擔,而其自身產量僅為400余萬擔,其余的300余萬擔全部依靠從中國東北輸送。作為肥料的豆餅,更為日本所不可缺少,其每年從國外輸入的約1.5億日元的農業肥料,其中絕大部份是來自中國東北的豆餅。

另外,根據資料記載:「當時中國運往日本:每年煉鐵17萬噸,值銀530萬兩;生鐵30萬噸,約值100萬兩銀元。」

日軍還劫掠東北的銀行。在邊業銀行,張學良寄存於內的大量黃金和古董刻絲畫等全被劫奪,東三省官銀號於1931年9月19日11時被日軍占領,庫存的66萬斤黃金被日軍劫走,該行損失現金、存放款、公債、各類準備金等共計約43471.76萬元。

由於侵略獲得如此巨大的「紅利」,日本很快從經濟危機中掙脫出來。1931年到1934年,日本從全球經濟危機中的復原速度遠遠高於西方各國,它的工業生產增長率高達82%!1930-1936年對外出口增長將近1倍!

1937年,日本知名經濟學者有澤廣巳稱日本1930年代的表現為「經濟奇跡」,1930-1936年經濟增長高達50%。

問題是,這TM是經濟奇跡嗎?這都是透過侵略、掠奪中國得來的!

與此同時,日本內閣組織開拓團估計國內民眾移民到東北。日本民積極響應政府號召,支持他們口中的「聖戰」,自願去移民。

你看,侵略戰爭能讓一個國家迅速暴富,能讓日子過好,哪個日本民眾不支持?

所以到1937年,全面侵華戰爭開始後,他們當然像得了狂犬病一樣個個陷入全民癲狂、不顧一切支持戰爭就一點也不顯得奇怪了。

不消說,全面侵略戰爭一開打,日本人很快就獲得了極大好處。

日本當代學者古田隆久在他的【淪陷與重生——日本昭和時代】一書中這樣描述了侵華初期日本的繁盛景象。「經濟增長讓娛樂產業呈現繁榮景象,國內的旅遊景點滿是遊客,商場的銷售額也快速上升,對土地的投機交易也很普遍。軍用食品和服裝需求的增加,使得一部份農村地區也成為受益者。大學生就業也變得容易,大蕭條以來的大學生就業難題就此解決。人們沒有對戰爭提出異議,某種程度上也是因為很多人從軍需創造的景氣中獲得了好處,或是正期待著從獲利。」

此言的確不虛。因為戰爭,日本經濟一派繁榮。

1939年僅東京就有850所美容院,1926年日本電話使用者為55萬,而到了1937年已倍增至98.2萬。街道上滿是公共汽車和出租車,日本第一條地鐵於1927年在東京開通,而到了1939年東京已經開了3條地鐵。

1932年時,日本約26%的城市家庭擁有收音機,而在農村不超過5%。但是到了1941年,整個日本擁有超過660萬台收音機,覆蓋率達到45%。

一句話,戰爭讓整個日本民族獲利。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出來混總是要還的。我不相信一個國家總能透過窮兵黷武解決經濟問題,更不可能透過殺戮和侵略能讓一個民族民富國強。如果真是那樣,那太沒天理了。

很快,隨著戰爭的深入,日本人的好日子也到了頭。他們每一個人都要為當初瘋狂支持侵略戰爭付出代價,比如那兩顆原子彈。

4

1987年,75歲的東史郎再次來到南京,這離他第一次來到中國整整過去了50年。他在南京大屠殺遇難者墓碑前長跪不起,進行深刻懺悔和道歉。之後,將那把當年他母親送給他的、沾滿中國人鮮血的短刀交給了遇難者紀念館,作為當年日本在南京進行大屠殺的鐵證。

後來東史郎返回日本國內,受到許多日本人的圍攻,他們在東史郎家門口焚燒物品,並且用高音喇叭騷擾他家。許多日本人罵他是「叛徒」、「賣國賊」、「舊軍人的恥辱」、「罪該萬死」等。

所以我要說,每一個日本人都應該為那場侵略戰爭埋單。

我更要說,原子彈下無冤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