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烏軍的戰法,中國遠火部隊也在練,俄軍打了2年多都沒能破解?

2024-06-13軍事

俄烏沖突打到如今這個階段,相信大多數人都已經看清,除非美西方國家能以「舉國之力」向烏克蘭提供所有能給到的軍事和經濟援助,甚至是直接下場參戰,否則根本別想讓烏軍打贏對面的俄羅斯軍隊,就連讓烏軍重新奪回戰場主動權都不可能。不過話又說回來,烏克蘭軍隊雖然實力不濟且敗績連連,但也還是能在某些局部地區或局部戰鬥中打出值得肯定的效果。這其中,烏軍對美制「海馬斯」輪式高機動多管火箭炮的成功運用,就對俄軍造成了極大的困擾。甚至在俄烏沖突打了2年多的今天,俄羅斯軍隊仍難以有效克制這款裝備。有意思的是,烏軍對「海馬斯」的運用戰法,如今也在解放軍遠端火箭炮部隊中出現了。

PHL-03式火箭炮依托公路快速發射並轉移

在央視國防軍事頻道的報道中,出現了解放軍陸軍某遠端火箭炮部隊的訓練畫面。我們可看到多輛國產PHL-03式輪式遠端火箭炮依托公路快速機動,在接到發射指令後,各火箭炮快速停車並保持安全距離,然後對目標位置發射火箭彈,完成發射任務後又立即啟動轉移,可能是返回後方或奔赴下一處發射陣地。這一整套操作可謂是行雲流水,僅僅耗時幾分鐘,是典型的「快速反應、精準打擊、打完就跑」。

PHL-03式火箭炮依托公路快速發射並轉移

事實上,正是這種以遠端火箭炮「打完就跑」的戰法,始終讓俄軍在實戰中束手無策。不難看到,若論火箭炮的綜合效能,在烏克蘭戰場上大出風頭的美制「海馬斯」其實並沒有太多出彩之處。無論是射程還是精度,抑或是火箭彈的單發毀傷效能,其都無法與一些中國國產自用或外貿型遠端火箭炮相媲美,那句「中國是全球範圍內火箭炮技術最先進的國家」的評價,絕不是在誇大。

烏軍使用的美制「海馬斯」火箭炮

而俄軍之所以難以應對「海馬斯」帶來的威脅,乃至是屢屢遭烏軍「海馬斯」火箭炮的遠端偷襲,根本原因在於自身的遠端反火炮作戰能力存在不足。得益於美國等西方國家以衛星和數據鏈等手段提供的俄軍動向情報,烏軍「海馬斯」火箭炮部隊可立即標定射擊諸元並開火,完成發射後便發揮「海馬斯」火箭炮機動性好的特點,快速離開發射陣位跑到其他地方,然乎再憑借該炮的模組化發射箱換彈速度快的優勢,在5~10分鐘內重新做好發射準備,隨時接到指令打擊新目標。

俄軍的反炮兵雷達

若想有效破解烏軍「海馬斯」的這種戰法,俄軍就必須努力提升自身的反炮兵作戰效能,尤其是要提高反應速度。在條件理想化的反炮兵作戰環節中,己方炮兵應獲得戰場監視衛星、高空偵察機和地面遠端反火炮雷達的幫助,最好能在敵方遠端火箭炮剛剛發射之時,就發現開火特征並標定位置。如果無法做到這一點,起碼也應在敵方火箭彈襲來的同時,以彈道解算的方式逆向探尋到敵方火箭炮的發射陣位。

俄軍遠端火箭炮發射

確認敵方火箭炮位置後,相關數據和資訊要在第一時間傳送給己方遠火部隊,然後己方遠火部隊也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好發射準備並開火。只有在每一個環節中都做到「你快,我比你更快」,才能有效「抓住」善於「打完就跑」的「海馬斯」。只可惜,這一套反炮兵作戰流程對各類裝備的自動化和資訊化程度要求極高,顯然已經大大超出了俄羅斯軍隊現有的裝備水平,俄軍屢屢在「海馬斯」的面前出現損失,也就是個自然而然且極其無奈的事情了。

解放軍遠端火箭炮發射

所以說,在「遠端炮擊作戰VS反炮兵作戰」的較量中,雙方拼的其實是各自的速度。前者要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以盡可能精準的方式炮擊目標並快速轉移;後者則要在敵方的炮擊剛剛開始,尚且未對己方造成較大損失的時候,就快速釘選敵炮兵陣位並予以摧毀。如此想來,解放軍遠火部隊苦練的「快速反應、精準打擊、打完就跑」,在炮擊敵方目標和遂行反炮兵作戰等任務中,都有著巨大的價值和意義。從俄烏戰場上流出的種種寶貴經驗和教訓,值得我們大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