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抗戰時國民黨軍隊有政委麽?

2024-01-24軍事

國軍建立的時候,國民黨還是一個朝氣蓬勃,以現代化政黨要求自己的進步團體,對於政治工作,也沒放松。

民國13年5月,黃埔軍校建立時,按照蘇聯紅軍的配制,任命廖仲愷為黨代表;戴傳賢為政治部主任,下轄組織、宣傳、事務三科;另設政治教官3人,分別為汪精衛、胡漢民和邵元沖。等到秋天成立國民革命軍教導團的時候,團、營、連級均設立黨代表一職。民國14年6月,黃埔軍校開辦政治訓練班,7月成立軍事委員會,下設軍事委員會政治訓練部,並且頒布了相關條例。

但自從民國15年,蔣介石獲取了國軍最高指揮權開始,他就覺得軍隊內充滿了共產黨和國民黨左翼勢力,無法滿足他個人的野心。

因此,他開始根據自己的需要逐步改組政治部。民國16年,軍事委員會政治訓練部增設「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政治部」,下設黨務、宣傳、總務三科,其後陸續增設秘書處、國際宣傳處、戰地政務委員會等等。透過增設機構,蔣介石開始把自己口袋裏的徒子徒孫們塞進國軍,而國軍也迅速從一支進步的現代軍隊,往中世紀私軍的方向墮落。

民國16年清黨,黨內和軍內的進步左翼勢力及共產黨人幾乎被屠殺一空。這個是老生常談了,我想這裏沒有必要多說。之前蔣介石安插的人員,開始迅速填滿因為屠殺而空缺出來的國軍政工職位。

由於他們的反動本質,導致國軍的政治工作一落千丈,基本處於名存實亡的狀態。差不多同時期,國軍內的各級黨代表被改編為「政工指導員」,實際上已經停止進行黨務工作。

民國17年2月,隨著清黨運動的結束,蔣介石順勢將軍事委員會政治訓練處、大本營第六部及訓練總監部國民軍訓處三機構並編為「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由陳誠出任部長;同年4月,蔣介石廢除了黨代表制,軍內各級黨代表一律取消。也是從那一年開始,國軍就變成了「蔣軍」,國民革命軍再也不是一支革命的軍隊了。

但是這畢竟是20世紀了,軍隊的政治工作還是要做的,尤其是接踵而至的軍閥混戰和抗日戰爭,更是讓蔣軍面臨著政治工作的客觀需求。所以雖然政治工作名存實亡,在蔣軍內部還是存在著各級「政工人員」。可是,由於國民黨反動派政治上的反動和落後,這些政工人員根本不可能展開有效的政治工作。而且在新的軍隊體系下,各層政工人員不但和部隊主官的地位相差甚遠,本身的政治素質也很堪憂。

很快,國軍裏的政工人員就淪為了反動軍隊裏壓榨和欺辱民眾的一員,甚至充當監視軍隊主官的特務,並且時常發生敲詐勒索軍官和士兵的事件。因此軍隊和政工人員的關系往往不是狼狽為奸,就是勢同水火。而且基於國軍的反動本質,在軍隊內甚至不存在實際意義上的政治工作。陳公博在【苦笑錄】中曾經記載到,白崇禧曾經向他發表過對政治工作的看法,大意是軍隊不需要搞政治工作,如果地方上的百姓和軍隊發生沖突,派一堆機關槍去教他們做人就行了。至此,蔣軍內部的政治工作名存實亡,而各級政工人員自然也是形同虛設了。

你以為這就是蔣介石的底線了嗎?那你就太小看他了。民國34年,隨著內戰的爆發,也隨著國民黨反動派內部各派系的鬥爭愈發尖銳,蔣介石再次對軍隊的政工體系做出了刪改。民國35年6月,軍事委員會改組為國防部,原來委員會下轄的政治部幹脆就取消了,部長陳誠調任國防部參謀總長兼海軍總司令。那麽政治工作怎麽辦呢?蔣介石模仿美軍的體系,在軍內改設了一個「新聞局」,由自己手下的老牌特務,復興社十三太保之一的鄧文儀出任局長。但這個新設的「新聞局」和原來的政治部相比,權力小得可憐。國防部新聞局下轄五個處,從一處至五處主管的內容分別為:各級軍事機關部隊的新聞組織及教育、新聞報道、與一般行政方面的協調聯系、宣傳服務及人民服務隊、軍隊法制和相關法規事項。相比之下,原先的政治部第一廳所負責的軍隊政訓工作,等於完全取消了。

也就是說,從民國35年開始,蔣軍居然全面放棄了對內的政治工作,僅做些對外宣傳的表面功夫。從這個角度來說,「蔣軍」又進一步地墮落退化,乃至於變成了「蔣匪軍」。

民國37年,有鑒於國軍在軍事和政治上的嚴重失敗,蔣介石做了一些小規模的努力,試圖扭轉敗局。因此,原本被拆成三份的政治部又重新整合,改制為「國防部政工局」,不過,這種淺嘗輒止的功夫,在勢如破竹的中國共產黨發動的全面攻勢面前,已經於事無補了。

無論是陳誠還是蔣介石本人,對於國軍在政工方面的徹底失敗,以及政治工作在現代軍隊中的重要性,都有著非常清醒的認識。但是由於國民黨的反動立場,導致在敗退至台灣之前,蔣介石始終無法重整政治工作。不過,隨著蔣介石政府逃跑至台灣,黨內軍內許多反對他的勢力失去了原本的力量,其受到的政治壓力反而減輕了不少,可以對軍隊和政府進行小規模的整改了。

民國39年,蔣介石把國防部政工局擴編為「國防部政治部」,由大公子蔣經國擔任主任;民國40年,政治部改為「國防部總政治部」,並成立「政工幹部學校」(就是現在台灣的「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民國52年8月,總政治部更名為「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平行於各軍事系統;民國90年1月29日,總政治作戰部改組為「國防部總政治作戰局」,仍為國防部所屬一級機關。民國101年12月12日,制定【國防部政治作戰局組織法】。民國102年1月1日【國防部政治作戰局組織法】施行,總政治作戰局組織調整並更名為「國防部政治作戰局」。目前,「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專責於台軍文宣、服務、心理輔導、申訴、監察及保防方面的工作,已經不再具有黨派色彩了。

國民黨軍沒有政委。至於題主提到的電視劇【亮劍】中楚雲飛部,中央軍都不是,是晉綏軍,更不可能有政委。

早期,也就是孫中山在廣東建軍的時候,國民黨軍仿照蘇聯紅軍而建軍,也非常重視政治工作,雖然沒有政委,但是軍隊中有黨代表,其任務和權力雖然與後來的政委不同但類似。

蔣介石叛變後,最具活力和理想的國民黨左派員被屠殺殆盡,高層左派如宋慶齡、何香凝等脫離國民黨,大部份國民黨基層黨部就此崩潰消失,直至國軍敗退大陸時也沒有恢復。政變後上台的右派把黨當做爭權奪利的工具,根本沒有興趣去做政治工作。國民黨的宣傳、基層、軍隊、農民、城市、青年、婦女工作在右派上台後就是一地雞毛。

中後期國民黨不僅不重視發展有誌青年,反而把入黨當做封官許願的工具,把各種地方實力派、土豪劣紳地主、官僚資本家拉入黨內,致使國民黨內魚龍混雜、烏煙瘴氣。在這種氛圍下,國民黨軍隊中有黨員卻沒有組織,更沒有黨內活動,更別提黨的建設,自然也不會有政委。

至於題主提到的【亮劍】中楚雲飛,他的軍隊是晉綏軍,不是中央軍。晉綏軍的主子閻錫山雖然是老同盟會會員,也是國民黨員,但他把晉綏軍當做自己的「私家軍」、「自留地」,絕不可能同意國民黨在他的軍隊中有組織和領導,所以楚雲飛的軍隊絕不可能有政委。

中央軍好歹還有一點政工的影子,地方軍閥純粹就是封建軍閥做法。有依賴師生關系的、有依賴金錢關系的、有依賴宗教關系的、有依賴血緣關系的,晉綏軍就主要依賴地域、也就是老鄉關系,晉綏軍中「會說山西話,才把洋刀掛」,只有依賴山西老鄉關系、最好是山西五台老鄉關系才能獲得提拔成為軍官,還喜歡玩歃血為盟那一套,這樣的軍隊還處於半封建軍閥時代,怎麽可能會有政治工作,怎麽可能會有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