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明明能造導彈艇,為何解放軍不立即淘汰魚雷艇,莫非情懷作怪?

2024-08-26軍事

說起中國的第一部彩色電影,對此有了解的人應該都能說出它的名字,那就是由費穆老師擔任導演,京劇名家梅蘭芳先生主演的【生死恨】。那麽,在新中國成立後,大名鼎鼎的八一電影制片廠拍攝的首部彩色影片又是哪一部呢?沒錯,那就是於1959年1月1日上映的【海鷹】,這部以反映人民海軍魚雷艇部隊傳奇作戰經歷的影片,深深地影響了一代人。以藍白相間的條紋為主的海魂衫和以白色為主要基調的55式海軍常服,再加上影片中多次出現的於高速航行狀態下高高翹起的魚雷艇艇艏,都給那一時期的觀眾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也讓人們首次對海軍魚雷艇部隊有了一番感性和理性認知。時至今日,筆者仍會時不時地重溫一下這部經典之作,在為人民海軍老一輩軍人們的戰鬥精神所感動的同時,也在心中嘗試體會於碧海之上馳騁的浪漫感。既然如此,今天我們不妨就來談談曾在人民海軍裝備序列中占據重要地位的魚雷艇。

【海鷹】是八一電影制片廠首部彩色影片

我們知道,受國內沒有足夠強大且先進的造船工業、專業人才和資金等因素的影響,人民海軍建軍初期只能以近海防禦作戰為主要發展方向,各類主戰裝備自然也要在這一戰略體系內進行建設。於是乎,短期內各類成本投入較少但見效較快的「空、潛、快」發展思路,就自然而然地成為了那一時期的解放軍海軍的裝備建設目標,即著重發展航空兵部隊、潛艇部隊和快艇部隊。

國產62型護衛艇

相比起大中噸位水面作戰艦艇,噸位小、建造成本較少且技術難度較低的快艇很符合解放軍海軍當時的胃口,在筆者之前聊到的那期【中國都發展過哪些火炮戰鬥艇,037型會是絕唱嗎?】中,諸如52甲、53甲、54甲、55甲和62式等國產炮艇,就屬於「快」這一領域內的裝備。當然了,直到最高航速能跑到30節的62型護衛艇誕生後,我們才擁有了真正意義上的「高速護衛艇」,此前的國產型號小炮艇其實基本沒能「快」起來。而除了以槍炮類裝備為主要武器的護衛艇,當時在解放軍海軍快艇體系內還有一個具備同等重要性的分支,那就是魚雷艇。與建國後艱難起步並經過長達十多年的摸索後,才終於發展出來的較為成功的62型護衛艇一樣,看似技術難度小一些的國產魚雷艇其實也走了一條頗為坎坷的發展之路。

國內退役的123型魚雷艇

說起海軍成立初期的魚雷艇,筆者相信不少人都能脫口而出「蘇制123型魚雷艇」的名字,也就是北約方面所稱的P-4型魚雷艇,畢竟這是新中國進口的首款魚雷艇,也是第一款成規模的海軍制式魚雷艇,並在多次慘烈的海上作戰中立下了赫赫戰功。不過在這款魚雷艇來到中國之前,解放軍海軍其實也不是沒有其他的魚雷艇可用,那就是抗戰前由「國民政府」向德國下單采購、經歷了抗戰和解放戰爭並完整保留下來,最終隨國民黨海軍海防第二艦隊起義並加入解放軍,然後被重新命名為「海鯨」號的德制魚雷艇。該艇有幾個堪稱「第一」的頭銜,如「解放軍海軍的第一艘魚雷艇」、「解放軍海軍唯一的以海洋類動物命名的軍用艦艇」,以及「解放軍海軍中唯一的德國研制的軍用艦艇」。只不過當年這個「海鯨」號存在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那就是「有魚雷艇,但沒有能用的魚雷」……

123型魚雷艇

早在解放戰爭期間,這艘原屬國民黨海軍的小艇就因沒有魚雷可用而轉行成了巡邏艇,在艇上加裝了部份槍炮。也是因為沒有魚雷這一最關鍵武器可用的原因,即便是在極度缺乏可用艦艇的人民海軍成立初期的1951年,宛如「沒有利爪和尖牙的老虎」一般的「海鯨」號,就被調離了海軍一線作戰部隊的裝備序列,成為了海軍艦艇學校的練習艇,即只能充當教具。當然,在當時「有啥船就用啥船,有得用總比啥都沒有強」的困難時期,海軍之所以敢於如此「大手筆」地把寶貴的「海鯨」號送到學校裏當教具,也與部隊在魚雷艇這一技術類裝備的條件有所改善有關,那就是於1950年進口的首批蘇制二手魚雷艇的到來有關,即123型魚雷艇。

123型魚雷艇

說起對123型魚雷艇的引進,還有一個有意思的小插曲。與那一時期中國向「蘇聯老大哥」購買的諸內送流量備援容錯機制戰類裝備一樣,在自身「錢包」不夠鼓但部隊又亟需新裝備的情況下,國內高層本著「盡可能省錢+盡可能快地收貨」的原則,並未選擇從蘇聯那裏購買新生產出來的一手貨,而是較為便宜但技術狀態也並非處於最佳狀態的二手貨,即「先湊合著用」。那麽,這些「並非處於最佳狀態」的舶來品會差到什麽份上呢?筆者舉個簡單的例子,各位粉絲朋友們應該就知道了。

建國初期國內買了一些蘇制二手坦克裝甲車輛

雖說在新中國於1949年10月1日建國之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結束了4年之久,但在我們向蘇聯購買的第一批各類裝備中,仍有不少都經歷過二戰戰火的洗禮。在解放軍陸軍裝甲兵部隊收到的首批蘇制坦克裝甲車輛中,不僅有坦克車身存在被炮彈命中留下的未擊穿彈坑,有的坦克正面裝甲上甚至還卡著1枚在二戰時期被命中,但並未完全射入車內的穿甲彈未爆彈……怎麽樣?當年的蘇聯人也是「挺會做買賣」的吧?既然你中國想買低價裝備,那就真的只能拿到這種品相的商品。

123型魚雷艇

那在解放軍海軍魚雷艇部隊這裏,首批到貨蘇制123型魚雷艇的主要問題為何呢?很簡單,那就是主機壽命基本都消耗得差不多了。在這款於二戰時期被蘇聯海軍廣泛使用的魚雷艇中,有很大一部份都安裝了由【租借法案】而來的美制「帕卡德」發動機,這一高速汽油機的使用壽命約為800小時,運轉500小時後需要進行一次深度大修,然後可繼續工作約300小時,接下來就是報廢。而蘇聯賣給中國的首批二手123型魚雷艇中,主機壽命剩余情況較為樂觀的,也只有約160小時,技術狀態最差的一台主機則只剩下60余小時的使用壽命。咱就是說,這夠幹啥的啊……

中國著名套用化學家薩本茂女士

講到這裏,就不得不提到一位重要人物了,那就是中國著名套用化學家薩本茂女士,她的叔祖父是清朝海軍名將薩鎮冰。薩鎮冰曾在國民黨反動派逃離大陸前夕,言辭拒絕了「常凱申委員長」派來勸其一同前往台灣的說客,堅定地留在祖國大陸,並在建國後歷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華僑事務委員會委員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委員等職。至於薩本茂女士,她在新中國成立後於滬東造船廠內任技術員,在為主機狀態不加的二手123型魚雷艇換裝M50型高速柴油機一事上,她的多項發明和技術攻關成果發揮了堪稱無可取代作用,有力地確保了海軍魚雷艇部隊的裝備可用狀態和在航率。不僅如此,在之後的幾十年間,她還在諸多艦船領域新材料和新工藝方面取得了重大科研成果,為國防工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有著「中國海軍的‘居禮夫人’」之美譽。

6602型魚雷艇

好不容易終於把進口而來的123型魚雷艇「調教」到較為可靠的狀態後,解放軍海軍魚雷艇部隊的建設與發展才總算是在理想情況下邁出了第一步,為1954年擊沈國民黨反動派海軍「太平」號護衛艦,以及在1958年擊沈國民黨反動派海軍「台生」補給艦號、「瀛江」號炮艦和「靈江」號炮艦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當然了,滿載排水量只有不到25噸的123型魚雷艇的綜合作戰效能註定十分有限,國內很快就盯上了效能更好的66噸級的蘇制183型魚雷艇,並在蘇聯專家的幫助下於1955年成功實作對該型艇的仿制,那就是6602型魚雷艇。

6602型艇老照片

相比起以2具457毫米口徑魚雷發射管為主武器的123型艇,6602型艇的魚雷管口徑放大到了533毫米,殺傷威力顯著增強,且槍炮類武器也比僅有2挺高射機槍的123型強了不少,安裝有2門25毫米口徑雙管機炮。得益於機炮上艇,6602型魚雷艇可在接近目標時實作一定的對敵火力壓制能力,利於更加安全地接敵和撤離。在1965年的「八六海戰」和「崇武以東海戰」中,這款魚雷艇成功擊沈了國民黨反動派海軍的「劍門」號護衛艦和「永昌」號炮艦,戰果斐然。

解放軍魚雷艇老照片

基本上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時期,123型艇和6602型艇構成了解放軍魚雷艇部隊的絕對主力,並在與國民黨反動派海軍的交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從6602型艇之後的國產型號魚雷艇起,基本均未參與過同海峽對岸的海上戰鬥,畢竟在「八六海戰」和「崇武以東海戰」結束後,相關海域的控制權已被祖國大陸方面完全掌握。得益於此,在部隊剛需已不再絕對強烈的情況下,我們開始有余力向一些友好國家提供部份魚雷艇,首先登場的自然就是025型魚雷艇了。

025型魚雷艇是一款水翼艇

上世紀50年代末期,中蘇關系逐步走向緊張和惡化。在蘇聯政府於1960年7月片面撕毀同中方簽訂的數百份協定和合約,並撤走全部援華技術專家之前,國內開始了對蘇制184型水翼魚雷艇的仿制工作。雖然蘇聯專家在撤離時按規定同步收回了各類技術資料,但中方對該型艇的仿制工作依然堅持開展了下去,並於1963年成功實作仿制和列裝部隊。受制於技術所限,早期型025型魚雷艇的水翼采用了固定式結構,後期型才用上了完整的收放結構。而在025型魚雷艇的基礎上,國內又發展出了小改型號,即采用鋼制艇體的026型,畢竟025型艇繼承了蘇聯184型魚雷艇的鋁合金質艇體,而鋁合金這種材料可比鋼要貴多了。另外,026型的機槍位置和雷達天線位置等,也與025型有些許不同。

「魚-1」型魚雷

尤其需要註意的一點是,與很多人印象中的「中國因國產魚雷技術落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只能生產無制導的直航雷,故魚雷艇部隊從未裝備過制導魚雷」不同,曾有少量的026型艇被認為接受了部份改裝,用以測試國產制導魚雷,那就是中國第一代可由水面艦艇和常規動力潛艇發射的反艦魚雷「魚-1甲」型。「魚-1甲」型的前身是「魚-1」型無控直航雷,在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的中西方關系緩和時期,透過對西方先進技術的引進和消化,國內技術團隊開始以為「魚-1」型魚雷加裝被動聲自導系統的方式進行改良,成果就是作戰效能大幅提升的「魚-1甲」型。從筆者查到的一些說法來看,在「魚-1甲」型的研發和測試過程中,部份026型艇進行了相關改裝並供技術團隊測試這款魚雷,即具備了一定的發射制導魚雷的能力,但並非所有在役狀態下的026型艇都進行了此類改裝,故大部份該型艇仍只能發射傳統的無控直航雷。

027系列魚雷艇有4具發射管

另外,透過對025型和026型魚雷艇的大量生產和運用,解放軍海軍魚雷艇部隊在充分感受到水翼艇低航行阻力所帶來的高航速優勢的同時,也「領教」到了水翼艇難以在中高海況情況下有效活動的先天不足,以及這一構型的快艇在維護保養一事上的高成本。受此影響,在1966年開始研發的新一代大型魚雷艇027型這裏,水翼艇構型被徹底放棄,傳統的滑行艇構型再度被采納使用。而與很多在「十年動亂」中被嚴重幹擾的武器裝備研發專案一樣,027型艇首艇直到10年後的1976年才完成全部研制和試航工作,並交付海軍使用,然後又在80年代發展出了027IIB型艇。

027型魚雷艇

作為中國首款自行研發的大型鋼制艇體魚雷艇,027系列與此前所有的進口艇型或國產艇型都有一個顯著的不同,那就是魚雷發射管數量從2具增加到了4具,這得益於艇體尺寸的放大和滿載排水量來到約100噸的水平。通常來說,為了保持艇身平衡,魚雷艇在發動攻擊時要盡可能地降設定在艇體兩側的魚雷都發射出去,這就意味著只有2具魚雷發射管的123型、6602型、025型和026型基本只有一次攻擊機會。

解放軍魚雷艇編隊

當然了,在一江山島戰役開始前,解放軍魚雷艇部隊102艇以「單艇獨雷」的方式擊沈的國民黨反動派「洞庭」號炮艦的戰例雖然也有,但這畢竟是一項在世界海戰史中創下紀錄的奇跡,不僅風險極大,且基本很難被復現。故對於各類僅搭載2具魚雷發射管的魚雷艇來說,它們以主武器攻擊敵艦的機會確實只有一次。相比之下,搭載4具發射管的027系列魚雷艇在雙雷齊射的情況下可展開兩波攻擊,大大提升了作戰效能。而若是四雷齊射,則可形成一個更大的魚雷扇面,同樣可增加命中率。只不過到了上世紀80年代時,隨著國內在導彈艇領域的技術逐步成熟,以發射無控直航雷為主要作戰手段的魚雷艇的地位出現了大振幅下降,在海軍裝備體系內迅速就被逐步邊緣化了。027系列大型魚雷艇被認為僅建造了3艘就停止生產,且此後再無新型國產魚雷艇誕生,這就是導彈艇對魚雷艇帶來的取代效果。

國產021型導彈艇

不過有意思的是,在國產魚雷艇蓬勃發展的上世紀60年代,其實國內也在導彈艇方面取得了一大突破,那就是國產首型導彈艇021型的誕生。這款導彈艇仿制自蘇聯6621型導彈艇,以4枚「上遊」反艦導彈為主武器,輔以25毫米口徑雙聯裝機炮,首艇於1963年下水,1965年服役。從時間來看,021型導彈艇基本與025型和026型魚雷艇為同期產物,是國產快艇類裝備中並列推進的兩條科技樹。而在今天,世人皆知導彈類反艦武器的作戰效能遠強於無控直航雷,那為何解放軍海軍沒有在獲得021型導彈艇後,停止對025型和026型魚雷艇的采購和裝備,乃至還發展出了027型大型魚雷艇呢?

埃及海軍使用了「蚊子」級導彈艇

關於這一點,筆者盲猜應該還是與觀念有關。一方面,由水面艦艇使用的導彈類武器首次證實自身價值的戰例,是在1967年的第三次中東戰爭中,由埃及海軍導彈艇擊沈了以色列海軍「埃拉特」號驅逐艦,實作了視距外的以小打大。但觀念的轉變絕非瞬間之事,傳統但成熟的魚雷艇,以及部隊在魚雷艇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戰術戰法、軍事學說和編制編成等,都需要一段時間的重新探討和摸索,才能逐步轉向導彈艇這一新生裝備。

如今的解放軍導彈艇部隊

包括蘇聯海軍在內的不少國家海軍,都曾在一定時期內同時維持導彈艇和魚雷艇的建造和使用,以及出現了將導彈艇和魚雷艇共同編入一支部隊的「混合用法」。這不僅僅是因導彈艇生產數量不足而不得不讓兩種艇型進行混編,更是在導彈艇徹底淘汰魚雷艇之前的逐步探索之舉,即驗證原有的魚雷艇部隊戰術戰法和編制是否適用於未來的導彈艇部隊。如若不適合,那又該如何調整等。而苦於「十年動亂」耽誤了很多事情和時間,故直到上世紀70年代027型魚雷艇服役,解放軍海軍快艇部隊仍無法完全確定導彈艇可徹底取代魚雷艇。直到上世紀80年代的027IIB型艇出現後,軍方高層才終於下決心徹底叫停魚雷艇的發展,這種戰鬥艇也終於在國內迎來了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