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開始不受重視,挨揍後才想起來生產——日本二戰的四式半自動步槍

2024-02-26軍事

在大家的傳統認知裏,二戰前的日本陸軍是一支訓練嚴苛,偏執殘忍,瘋狂信奉「武士道」精神的軍國主義精銳匪幫。日本軍部迷信日俄戰爭時期的局部成功經驗,無限放大所謂「忠君報國」的精神力量,排斥當時西方所引領的陸軍軍事技術革新。

下圖,驕橫的日軍

這些都非常正確,從戰場表現來看,鬼子就是一根筋,不管什麽事都一條道走到黑,顧頭不顧ding,撞了南墻也不回頭。

不過,在提高步兵火力方面,鬼子在二戰前還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機槍占據了陣地戰的主導地位。而在20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之間,兩次世界大戰的短暫間隔時期,日本和歐美列強一樣都看到了半自動步槍的潛在價值。很明顯,半自動步槍的射擊效率比栓動步槍要高太多了。也就是說,在相同的時間內,采用半自動步槍軍隊在單位時間內比對手有更強的火力投射密度,取勝的機會也就更大。

由此,日本在1931年也開始研制半自動步槍。當時,日本陸軍要求南部麒次郎將軍設計一種新的輕機槍。在此期間,日本也在密切關註美、英等國的半自動步槍研制進展情況。

此時,美國著名槍械設計師約翰·佩德森(John Pedersen)的肘節式閉鎖步槍特別吸引日本人。

下圖,佩德森

下圖,佩德森步槍

當時,美軍已經開展新步槍選型,佩德森設計的步槍很受陸軍軍械部的青睞,但最後卻在競爭中失敗。因為他設計的的供彈系統要使用潤滑油才能保證可靠運作,然而槍彈上的潤滑油又會沾染汙物形成油汙,堆積在動作機構中並導致卡彈。所以,美軍最終選擇了伽蘭德設計的步槍,命名為「美國M1式.30口徑步槍」(United States Rifle, Caliber .30, M1)。

下圖,伽蘭德和他的步槍

不過,在美軍選型塵埃落定之前,佩德森帶著他的新型步槍存取了日本。日本人對此給予了特別的關註,認為這將是西方大國將采用的新式設計,馬上組織進行了仿制生產。

下3圖,日本仿制生產的佩德森步槍

下圖,日本仿制品(上)和原品(下)的對比

不過,直到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日本全面侵華時,新式半自動步槍的各型實驗仍未完成。由於日本已經進入全面戰爭狀態,全面換裝新步槍的物質成本和時間消耗都很大,所以日本軍部取消了試驗,繼續使用6.5毫米三八式步槍作戰。

下圖,三八式步槍

此外,日本當時正在研制采用新式7.7毫米彈藥的九九式步槍,同時推進兩個步槍專案力不從心,幹脆停掉比較復雜的半自動步槍研制。

下圖,九九式步槍

到1944年初,隨著美國在太平洋戰場上逐漸反攻,日本在南洋諸島的局勢變得更加嚴峻。此時,日軍充分領教了美國海軍陸戰隊密集的步兵火力。為了彌補與美軍的火力差距,日本就動了念頭,準備仿制M1伽蘭德。

下圖,美國海軍陸戰隊的猛烈火力

起初,日本人用M1伽蘭德改裝為發射日式7.7x58mm彈藥,並進行了試驗。

實驗取得了部份成功,但遇到了供彈問題。經過改進,日本重新設計了10發彈倉,初步解決了供彈問題。最終,這種日式M1步槍被稱為四式步槍(有時也被稱為五式步槍),由位於東京灣的橫須賀海軍兵工廠組織生產。

下圖,四式步槍

下圖,四式步槍(上)與M1伽蘭德步槍(下)非常相似

四式步槍計劃在1945年前大規模生產。不過,到1945年9月日本投降時,這些步槍才生產了大約250套零件,只完成了100多支步槍。戰後,盟軍人員在橫須賀海軍兵工廠發現了這些零件並組裝了步槍。

從外形和內部結構來說,四式步槍與M1伽蘭德非常相似,只有很微小的差異,不過制造工藝更粗糙,裝配也更倉促,整體質素很差。這是戰爭後期資源匱乏的日本軍工業所做出的最後掙紮了。

下圖,二者對比

不過,由於二戰後美國重新武裝日本,日本人最後到底還是用上了M1伽蘭德步槍。

下圖,裝備M1伽蘭德步槍的日本陸上自衛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