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1979年,7個中國人帶5美元出國「賣軍火」,50天後帶回1.67億大單

2024-05-09軍事

在1978年的經濟發展和開放改革風潮中,鄧小平多次聽取軍工和航空業界領導的報告,他強調, 軍工科技的進步需要引入外國的先進技術,並且支持出國留學。

盡管當時中國與許多西方國家的關系已經逐漸緩和,有些國家也表示願意與中國合作。

但由於中國在這方面沒有經驗,軍工企業面臨著嚴重的外匯儲備不足的問題。

1978年,中國的外匯儲備只有1.67億美元,為了獲取外匯收入以及順利進行軍事出口 ,鄧小平半開玩笑地說:「 看來不當軍火商不行了。

於是在1979年初,中央決定改變對外無償軍援的政策,轉為收費、以物易物和無償三種方式 ,並通知三機部,所有出口收入的外匯都可以由三機部自己使用。

隨著計劃的落實,後來在鄧小平的關懷下,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公司(中航技公司)正式成立了。

公司成立後,面臨著如何開始工作的問題,而就在這個時候,埃及在收復西奈半島的戰爭中遭受打擊,迫切需要新的裝備。

而當時埃及與蘇聯關系惡化, 孤立無援的埃及政府派副總理到中國尋求幫助,送出了一份購買軍事物資的清單,希望中國能繼續無償援助。

對此,鄧小平明確表示:「 我們可以提供他們所需的飛機,但不能無償,必須收取成本費。

然而,為什麽在這次事件中,鄧小平如此堅定呢?這要從1950年的韓戰爆發說起。

當時新中國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盡管條件艱苦,航空工業還是在開國元勛的高度關心下啟動了。

到了1953年,中國人成功制造出第一架飛機和相應的發動機。

五年後,由於需要形成社會主義集團,反對帝國主義的強大壓力,根據毛主席的承諾「 我們不做軍火商 」,新中國開始向一些國家無償提供軍援。

當時,中國的經濟仍處於恢復期,從蘇聯引進器材和技術都是需要花錢的,但卻向外界提供免費援助。

後來雖然中國面臨了國內外的多種挑戰,但卻一直到保持了對外軍事援助的無償政策。

由於中國的援助從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因此受到了受援國家的普遍尊重,也為中國的航空工業發展打下了基礎。

但是,雖然毛主席當年的決定贏得了許多國家的好評, 但中國也需要發展,所以需要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 ,這就需要外匯, 繼續采取「白送」的援助方式將加大中國軍工產業的負擔。

鑒於此情況,鄧小平提出了打破「不做軍火商」傳統觀念。

然而,這樣做也需要冒很大的風險,因為之前我們都是免費提供援助,如果要與他們進行購買,他們可能不會願意。

當這個決定剛出來的時候,中國與埃及就此事開始討論,埃及方面勉強接受,並答應先進行談判。

中航技公司立即組建了一個7人的代表團,由劉國民擔任團長,面對種種困難,他只有一句話:「 不管了,先出去再說。

出國時劉國民沒有帶錢,幸好龔瑛姐將以前出國小組省下的5美元塞給了他,劉國民和他的團隊就這樣踏上了未知的旅程。

代表團抵達埃及後,向駐埃及大使匯報了情況,大使立即給予了大力支持,並派人與埃及國防部和空軍取得了聯系。

談判期間,對方再次提出要求無償援助,劉國民團長站起來,以兩國的國民經濟總產值作對比。

劉國民向埃及代表擺事實,講道理,強調為他們帶來利益共享等好處,讓埃及代表心服口服。

自此之後,再也沒有人提起無償援助的事情。

後來的談判其實一直都不順利,畢竟誰都不想花錢, 後來劉國民找到姚廣大使,找到了曾經訪華的副總理,對方一貫重視發展對華關系。

在埃及副總理的帶領下,姚廣大使和劉國民來到總統府,向穆巴拉克報告了談判情況,穆巴拉克直接問劉國民:「 合約草案帶來沒有?

第二天,埃及空軍司令主動找到劉國民,要求重開談判, 就這樣談判又持續了兩天,中埃兩國簽訂了兩份軍事貿易主合約,總計1.67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