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越南戰爭究竟在打什麽?美國為什麽在越南頭破血流?

2024-10-29軍事

1961年,美國發動「特種戰爭」,軍事介入越南。

1973年,美軍狼狽逃竄,美國人流盡了最後一滴血,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叢林,老鼠成群、腐臭彌漫的水牢,死亡如風、常伴於身的冷槍,成為了美國人難以揮去的夢魘。

越南戰爭對美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全球戰略,產生了無比深遠的影響,美國為什麽要卷入這場戰爭?科技全面壓制的美軍又是如何敗走中南半島?

01

19世紀中葉,各大強國在全世界範圍內瘋狂進行殖民擴張,其中,法國人就將目標釘選在了越南,與當時越南的宗主國清朝發生了戰爭。

中法戰爭結束後,清政府與法國簽訂【中法新約】,放棄了越南的宗主權,越南成為了法國人的殖民地。

二戰爆發後,日本入侵越南,大戰結束後,越南發生「八月革命」,9月,胡誌明在河內發表【獨立宣言】,越南民主共和國成立,即北越。同月,法國人卷土重來,妄圖將越南再一次納入自己的殖民統治,並扶持越南南方建立越南國,即南越。

時間來到1954年,經過9年艱苦的抗法戰爭,北越取得了最終勝利,中、蘇、美、英、法、越等23個國家簽訂【日內瓦協定】,以北緯17度線為界,將越南劃為了南北越,南北分治,南越得到了以美國為首北約的支持,而北越則有蘇聯、中國撐腰。

從十月革命以來,美國社會就充斥著嚴重的反共產主義聲音,根據蓋洛普民意調查結果顯示,二戰期間,61%的民眾寧願選擇法西斯主義也不選擇共產主義,58%的民眾甚至認為共產主義更壞。

到了冷戰時期,美國人更是將蘇聯一方視為了「邪惡的」共產主義世界,美國則是「自由世界」的代表,而越南地處中南半島東北,北面與中國接壤,美國人自然而然將其視為「自由世界在東南亞的柱石,拱頂石和提防要塞」。

但隨著韓戰的失利、蘇聯勢力的不斷壯大以及中蘇對北越源源不斷地援助,美國開始擔心越南會成為共產主義在東南亞的橋頭堡,他們害怕一旦假想成真,那麽美國人苦心經營的日本—菲律賓防護鏈將會遭到嚴重的威脅,中東、印度、美國之間的海空航線會被阻絕,整個東亞、東南亞都會如同多米諾骨牌迅速倒向蘇聯一方。

1954年4月,艾森豪威爾宣稱:

「印度支那是其遏制政策中必不可少的部份,即一座冷戰中至關重要的堡壘,印度支那的淪陷將極有可能給自由世界帶來難以估量的後果。」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5612\1號檔重申,如果東南亞任何一「自由國家」被共產主義控制,就將鼓勵該區域其余國家對共產主義的和解傾向,由此將造成嚴重的政治、經濟壓力。

因此,他們把越南視為了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之間的角力場,想要把它變成一個政治櫥窗,作為對抗紅色的樣板,向全世界展示美國實力的強大。

02

時間來到1959年,吳庭艷在南越實施獨裁統治,大力開展「除共運動」,北越方面則調整戰略,大量軍事人員被派往南越發動武裝起義,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成立 (1960年) ,越南內戰爆發。

越南局勢的突變讓美國人開始擔心自己的假想成真,出於對共產主義的恐懼、對中國的遏制以及對自身威望的維護,美國人決定插手越南事物。

1961年,堅尼地就任美國總統,他在就職演說中提到:

「每一個國家都應知道,無論它對我們抱有善意還是惡意,我們都將願意付出任何代價,承擔任何義務和艱難困苦,支持朋友反對敵人,以確保自由的生存和實作。」

在他的命令下,100名代號為「綠色貝雷帽」的陸軍特種部隊進入越南,美國正式對越南實施軍事介入,特種作戰拉開序幕。

堅尼地政府提出「斯特利計劃」,定下了對越軍事介入的基調,即向南越提供資金和物資的支持,派遣少量戰鬥輔助部隊、軍事顧問,截止1962年底,在越美軍人數已達到1.2萬人,飛機240余架。

同時,美國與南越大力推行「戰略村」計劃,把農民集中於村,以村為單位嚴密設防,再把相鄰的戰略村連成一片,外設封鎖地帶,想要透過這種方式,把南越的農民與北越武裝力量割裂開,切斷北越敵後戰爭的根本力量來源,作為回擊,北越方面則提出了「戰鬥村」計劃,把擁有良好群眾基礎的村建成戰鬥堡壘,敵後武裝力量依托戰鬥村實施遊擊戰,小規模襲擾敵軍,積小勝為大勝,南北越以村為戰鬥節點展開了殘酷的拉鋸。

03

時間到了1963年,美國人特種作戰實施兩年,北越 (南越人民解放武裝力量) 逐漸占據了上風,控制了南越一半以上的農村,大量「戰略村」被搗毀,農村包圍城市的態勢顯現,特種作戰的不順利及南越軍隊糟糕的表現,逐漸耗盡了美國人對吳庭艷政府的信任,在美國的支持下,南越軍方發動政變,槍殺了吳庭艷,建立軍政府。

與此同時,北越方面也認識到,美國很有可能派遣地面彈頭隊入侵越南,將特種戰爭升級為局部戰爭,決定迅速擴大武裝,加大對南方革命的支持。

美國方面也開始認真考慮發動對北越的直接入侵,但堅尼地卻拒絕在大選前發動公開攻擊,只允許大幅強化特種作戰力量。

然而一聲槍響的出現,打破了這個僵持的局面。

1963年11月22日,堅尼地遭刺殺,林登·詹森掌權,相較於堅尼地,莊遜對越直接用兵的意願更加強烈。

1964年2月,美國發動「34A計劃」,派遣偵察機與情報部隊搜集北越情報,向北越派遣傘兵實施秘密破壞,命令南越從海上向北越發動突襲,美國海軍也派出艦艇協助,進行電子戰支持,進一步對北越政府施壓,但計劃的實施並不順利,美國數架偵察機被擊落,大量空降戰鬥小組剛一落地就被俘虜。

8月,正在北部灣偵查的美軍艦艇遭到北越魚雷艇襲擊,「北部灣事件」爆發,這一事件在美國國內激起了巨浪,民眾高呼對北越進行反擊,根據民意調查,85%以上的民眾贊成對北越的報復性轟炸,72%的民眾同意對越直接出兵,莊遜公開發表電視演說,下令對北越實施報復性打擊,美軍轟炸機對北越多個基地實施了轟炸。

8月7日,美國國會透過「東京灣 (北部灣) 決議」,授權莊遜「采取必要措施,包括使用武裝力量,防止進一步的侵略行動」,這給美國全面介入越南開啟了綠燈,也正式宣告特種作戰階段結束。

越南戰爭全面爆發。

04

1965年3月2日,「滾雷行動」開始,3500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員登陸,美國地面軍事力量正式踏足越南戰場,美軍轟炸機也對北越開始實施地毯式空襲,美國認為,只要美國地面部隊直接參戰,就能迅速取得勝利,只要美軍飛機對北越實施地毯式轟炸,就會使北越因為「有一個工業體系要保護」而屈服,美國空軍參謀長李梅上將更是宣稱:

「要把北越炸回石器時期。」

戰爭的初期,北越還是想在正面戰場透過圍點打援的方式逐步滲透,由胡誌明小道南下,將南越一分為二,擊敗美軍,在他們看來,美國人與十年前被趕走的法國人一樣容易擊敗,但美軍此時已經充分吸取了北韓戰場上的經驗,韓戰中,美軍透過徒步的方式一個山頭一個山頭推進,導致士兵在長途奔襲到達戰場後,體力已經消耗殆盡,無力作戰,所以在越南,美軍決定用直升機將士兵空降到戰場,然後對地面作戰實施火力支援。

1965年11月,北越將戰場開辟到了德浪河谷一帶,以保衛胡誌明小道,鞏固後方基地。

他們的蹤跡很快被美軍發現,初步判斷為三個營,美軍派遣第7騎兵團第1營,利用直升機垂直機動戰術向此地發起攻擊,「德浪河谷戰役」就此打響。

兩軍徒一遭遇,美軍驚訝地發現北越竟然有3個團(實際2500人參戰)部署在這一帶,均是奠邊府擊敗法國的精銳之師,第7騎兵團2營隨即投入支援,戰鬥持續了3天,到後來甚至進入到了肉搏戰,人數占有絕對優勢的北越軍隊由於裝備上的不足,陣亡1037人,不得已撤出戰場,美軍則陣亡234人。

這場戰鬥,讓北越充分認清了自己在裝備上的劣勢,決定避免與美軍進行正面沖突,改為遊擊戰戰術。

地面戰場嘗到甜頭的美軍開始大規模向越南派兵,到了1966年8月,已經多達43萬美軍駐紮在越南,同時,空中作戰的規模也在不斷升級,北越所有的城市、工業、軍事目標均被納入了空襲範圍,他們不得不將工廠轉移到地下,來躲避美軍的轟炸,但制空權的缺失依舊讓北越難以招架,這時,他們想到了北面的中國、蘇聯,大量高炮、工程、鐵道等支援部隊源源不斷地從中國開進越南,協助抗擊美國。

得知這個訊息後的莊遜政府害怕傷及中蘇目標,進而引發全面沖突,導致韓戰的一幕重演,就開始嚴格控制轟炸範圍,轟炸計劃全部交由國防部和白宮制定,前線指揮官無法加以修改,這樣的限制讓美國的空襲幾乎無法發揮功效,因為不能攻擊中蘇船只和運輸部隊,使得北越能夠順利地接收援助物資武裝軍隊,就這樣,整團的北越正規軍進入胡誌明小道,頂著空襲,源源不斷地向南方開進。

05

時間來到1966年2月,地面戰場取得大勝的美軍開始實施搜剿,他們命令南越部隊在據點防守,美軍主力則深入越柬、越老邊境進行掃蕩,切斷老撾、柬埔寨通往北越的補給交通線。

北越人知道,在美軍大規模火力面前,自己難以占到任何優勢,於是他們決定,依托有利地形不計傷亡地對美軍進行消耗,他們遊蕩在密林之中,把每一個泥潭、每一棵大樹、每一個草叢都當成了自己的藏身處,四處埋設陷阱、偷施冷槍、甚至連老幼婦孺都投入到了戰場,他們不分白天黑夜,不間斷地向美軍發動偷襲,美軍上下全都籠罩在惶惶不可終日的恐懼之中,不知道什麽時候、子彈會從什麽方向射來,美軍每月傷亡近800人,士氣遭到極大的打擊。

美國人認識到,如果再這樣下去,只會讓局勢更加糟糕,他們決定將大量部隊投入到溪山基地,吸引北越發起總攻,在溪山一舉消滅越軍主力。

溪山基地的拉鋸戰持續了77天,4萬北越軍向6000美軍發動了潮水般的圍攻,美軍高層的註意力幾乎全部都被吸引到了這裏,北越則趁機發動了春節攻勢,投入了32.3萬軍隊向南越發起了總攻。

在一個月的進攻行動中,美軍死傷5000多人,北越則付出了近10萬人傷亡的慘重代價,春節攻勢雖然以美國的勝利告終,但戰爭的慘烈卻讓美國高層認識到,北越依舊具有強大的反抗能力,在美國公眾中也造成了巨大的震動,反戰的呼聲在美國日益高漲,他們認為越南局勢已經無法挽回,全美各地反戰抗議四起,甚至爆發了美國歷史上第一次全國學生總罷課。

在民眾的呼聲下,莊遜放棄了增援計劃,並且表示不再競選下任總統。

06

1968年5月,美越雙方開始在巴黎舉行和談。

1969年,尼克遜上台,美國開始推行「越南化」政策,使越南戰爭越南化、用亞洲人打亞洲人,美軍則逐步撤出越南。

但與2003年伊拉克戰爭一樣,談判在繼續、撤兵在繼續、戰爭也在繼續。

在尼克遜的批準下,美軍向柬埔寨的越軍庇護所發動了大規模空襲,隨後,地面部隊也投入到了柬埔寨,戰況依舊膠著。

時間來到1972年,北越動用了所有的武裝力量,發動了復活節攻勢,尼克遜下令美軍對北越河內、海防及重要軍事設施進行全面轟炸,空襲規模達到了恐怖的41500架次,北越的復活節攻勢最終以失敗告終,損失超過10萬人。

復活節攻勢的失敗,迫使北越重回談判桌。

1973年1月27日,美國、北越、南越、越南南方共和國臨時革命政府,在談判了五年後終於簽訂了【巴黎和平協定】。

隨後兩個月內,美軍全部撤出越南,實作了從越南的軍事脫身。

美國人走了,但戰爭依舊在繼續。

1975年4月30日,北越攻陷西貢、南越滅亡,南北越隨後統一,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成立,耗時十余年的越南戰爭終於落下帷幕。

07

越南戰爭的實質是一場代理人戰爭,表面來看是美國輸給了北越,實際上,是美國輸給了背後的中國和蘇聯。

戰爭中,北越方面110萬人死亡,60萬人受傷,33萬人失蹤,平民遭到屠殺,自然環境因美軍大量使用化學戰劑遭受到了嚴重汙染,美軍則死亡58209人,受傷304000人,2000多人失蹤,南越死亡20萬至25萬人,受傷50萬人,中國援越部隊犧牲1433人 (陣亡或病逝、意外事故等) ,4200余人負傷。

這場戰爭給參戰雙方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

對於越南,戰爭給越南留下了一片滿目蒼夷的土地和88萬孤兒,100萬寡婦,20萬殘疾人,20萬妓女,越南人口比例嚴重失調,男性人口嚴重不足,制約了國家經濟與工業的發展。

對於美國,越南戰爭是美國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戰爭,十多年的越戰,美國耗費至少2500億美元,巨額軍費造成了財政赤字的增加,黃金儲備減少,為了填補財政缺口,美國政府只能提高稅收,甚至增發公債,進而導致通貨膨脹的出現,越南戰爭期間,美國零售物價指數從1960年的88.7%猛升到1973年中期的131.5%,同時,軍火商迅速發展,吸引了資本的大量湧入,導致生產力發展的畸形,最終成為消除美國宏觀經濟結構失調過程中,最棘手的問題之一,也導致了70至80年代美國經濟長期滯漲,與此同時,反戰抗議造成了美國社會的嚴重動蕩,在戰爭升級的高潮年代,日益普及的電視幾乎每天都播放「死人、鮮血、硝煙下的殘垣斷壁」等恐怖的戰爭鏡頭,戰爭的暴力氣氛使許多美國人對暴力感覺遲鈍,從而對不危及自身的暴力行為產生更大的容忍性,而暴力的最大制造者——國家,又給願望和目的達不到的人以最好的示範,致使60年代美國社會的犯罪率達到驚人高漲的程度,美國人民也因這場戰爭遭受到了極大的精神創傷,許多對現實懷著不滿但又在迷惘中找不到出路的青年人,開始摒棄現存的社會價值去謀求一種虛妄的回避人生的生活,導致了「反主流文化」的出現。

政治上,越南戰爭摧毀了二戰後美國民眾對政府和總統的支持,他們認為是總統和政府將美國拖入了戰爭的漩渦,在反戰的示威遊行中,人們喊的口號都是:

「莊遜,莊遜,你今天又殺死了多少孩子!」

甚至於有人幹脆將越南戰爭稱為「莊遜的戰爭」,懷疑主義得以急劇發展。

蘇聯也在趁機加緊擴張,在歐洲與中東同美國展開了爭奪,但由於美國的力量都集中在了亞洲戰場,致使它在戰略上陷入主次不分、腹背受敵的狼狽境地,美蘇攻守態勢逆轉,美國在冷戰中逐漸走向了弱勢。

為了脫離越戰造成的不利影響,尼克遜主義成為了美國新的對外政策,中美關系得以緩和。

(全文完)

參考資料:

郭輝【1961-1975年越南戰爭美國人揮之不去的噩夢】

苗巖春【試析美國介入越南戰爭的原因】

呂桂霞【美國卷入越戰的原因論析】

董瑞英【試論美國在越南戰爭中的得失】

張立平【越南戰爭與當代美國自由主義的衰退】

時殷弘【從「34A行動」到「東京灣決議」——論越南戰爭擴大的由來】

尼克·特斯【殺死一切會動的東西】

哈爾·摩爾、約瑟芬·蓋洛威【一個美國大兵親歷的越南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