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綽號趙子龍的越軍師長:哪怕中國軍隊撤退,我們也不敢追擊

2024-03-09軍事

陳明文,越南平定省人,原越軍第1軍第312師師長,參加過300多場戰鬥,受傷14次,立下很多功勞,在越軍中有著「趙子龍」的綽號。1987年下半年,陳明文奉命率部赴渭川前線(即老山前線)參加輪戰。下面,就是陳明文對當年參戰經歷的回憶。

1987年3月31日,總參謀部下達命令,調第312師前往渭川前線(也稱為河江戰場)參加輪戰,當時我們師的總兵力約為10000人。到達前線之後,我們駐紮在渭川縣邊境地區瀘江以西的清水鄉,當面的中國軍隊是北京軍區第27集團軍第79師。我們參戰的時間為一年,具體時間是1987年6月25日至1988年7月2日。

渭川邊境都是山嶽叢林地帶,但是中國軍隊所占據的地形更加有利,他們在較高的位置,而我們在較低的位置。那個時候,前線的總體態勢是曠日持久的陣地戰,雙方一線陣地的距離在200米至300米之間。中國軍隊如果要進攻我們,就必須克服懸崖障礙。我方的地形一半是土壤一半是巖石,而對方則完全是巖石。

在防禦作戰中,最核心的因素是防禦工事。如果防禦工事是堅固的,那麽戰場就是穩固的。堅固的工事能讓部隊在思想上更安心,休息時也更踏實,同時避開對方的炮擊,有效地減少傷亡。這種一半是土壤一半是巖石的地形,比只有巖石的地形更容易構築防禦工事,只有巖石的地形很難改造為工事,但土壤地形也有不利之處,就是容易發生山體滑坡。

在大約7個月的時間裏,第312師構築了937個防禦工事,而且相當堅固。在當時,第312師是渭川前線參戰的部隊中,構築防禦工事最多的一個師。

中國軍隊的實力比我們強,所以在我們建設戰場的時候,必須根據戰鬥方式和地形來構築防禦工事,這樣才能夠彼此支援、相互支持。在中國軍隊面方面,他們部署了許多迫擊炮陣地。同時,由於地形全是巖石,他們利用高地和洞穴,結合前沿陣地的雷場,建立了堅固的防禦系統。

渭川前線的戰鬥不像1979年2月那樣激烈,我們采取的打法必須利用最意想不到的機會與對方作戰。當中國軍隊進攻時,我們會抓住他們出現的漏洞實施反擊,而不是先發制人。因此,弟兄們非常有信心在防禦中組織戰鬥,並隨時準備在時機有利的時候進行反擊。透過這種戰術,我們減少了傷亡,並從中吸取了很多經驗教訓。

在戰鬥中,後勤保障非常重要,重點是儲備武器和彈藥。我們不僅要挖工事儲存食物,還要挖工事儲存武器彈藥。那一時期渭川風雨飄搖,濕度很高,一不小心彈藥就會受潮。很多時候,不僅要把衣服烘幹,還要讓彈藥處於一個幹燥的環境之中。

後勤工作中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是後送傷員。由於我們和對方靠得很近,地形又非常復雜,在那個地形上運送傷員並不容易。我們進行的是山地戰,因此在防禦戰鬥時,士兵必須占領制高點。一旦出現傷員,很難把他們帶下來。首先必須用繩子做成像滑輪一樣的工具,然後必須把擔架推出來,再慢慢地放下來,最後才能把傷員擡走,這不像在平原上那麽容易。

戰鬥爆發的時候,中國軍隊先是對我們進行猛烈的炮擊,爾後組織步兵從多個方向發起進攻。然而,由於我們預有防禦準備,盡管陣地遭到攻擊,我們還是擋住了中國步兵的攻勢。由於害怕損失兵力,所以他們主要是實施炮擊。

我們第312師在渭川作戰時,中國軍隊用步兵攻擊了大約5到6次,但每次都被我們的部隊阻擊了。我們的部隊在防禦工事中開火,以密集的火力擊退他們。但是我們也不能脫離防禦工事進行追擊,因為如果我們從防禦工事中出來,就會立即被擊中,中國炮兵的射擊非常準確。

渭川前線的戰爭持續了5年,後來戰火停息恢復和平,我們有弟兄去了對面的中國雲南省麻栗坡縣,看到那邊的陵園,才知道中國軍隊的陣亡人數也不少。

作者為歷史學碩士,大學講師,專註中越戰爭史。

微信公眾號:南疆烽煙正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