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烏克蘭上當了?俄軍下狠手,上萬名烏軍或有去無回,美英北約失算

2024-08-20軍事

本文為頭條正選文章,已開通全網維權,抄襲搬運必究!

劍拔弩張的俄烏戰事:庫爾斯克對決的戰略考量

當地時間8月17日,在俄烏沖突進入第二年之際,烏軍突襲俄羅斯庫爾斯克地區的訊息引發全球關註。這場在俄本土展開的"主客場"較量已持續13天。據俄媒報道,交戰以來烏軍陣亡3000余人,還損失了近300輛戰車等大量裝備。而俄軍也被迫從烏東戰場抽調11個營的兵力前來增援。戰局的膠著和雙方的慘烈,讓這個本就動蕩不安的世界更添變數。

烏軍奇襲:意欲何為?

烏軍此番突襲被認為是有備而來。在短短幾日內,烏軍就在庫爾斯克地區集結了上萬兵力。這支部隊裝備精良,部份從哈爾科夫和卡霍夫卡臨危調配而來。其目的就是要發動一場聲東擊西的"閃電戰",牽制俄軍主力。

對於烏軍為何在此時發動進攻,烏克蘭軍事專家給出了自己的分析。在他們看來,烏方意圖透過攻入俄本土、包圍駐軍等舉措,從戰略上迫使俄羅斯就範。更深層的考量,或許還在於希望激發俄國民眾的反戰情緒,為未來談判創造條件。

這似乎與一戰前夕,德軍總參謀部佛爾克海姆的"佛爾克海姆備忘錄"有幾分相似。當時德軍也曾寄希望於透過閃擊東線、速戰速決,逼迫沙俄就範。然而,歷史的經驗表明,戰爭一旦爆發就難以控制。烏軍這次出師是否能得償所願,能否真的"閃"出當年推翻沙皇的那場"二月革命",恐怕需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俄軍韜光養晦:後發制人?

面對烏軍的突襲,俄羅斯總統普京的表現出人意料地冷靜。俄軍非但沒有貿然反擊,反而是按兵不動。直到烏軍深入腹地後,俄軍才開始大舉反攻。種種跡象顯示,俄方早已洞悉烏軍的意圖,故意以逸待勞,伺機而動。

庫爾斯克地區在二戰中就曾是兵家必爭之地。1943年,德蘇兩軍在此展開大會戰,雙方投入兵力逾200萬,傷亡近150萬。最終,蘇軍透過有計劃地進行戰略防禦,傷敵8.5萬余人,殲敵5000余輛坦克,取得了防禦反擊戰的重大勝利。

時過境遷,俄羅斯今非昔比。但這段歷史大概給現在的俄軍一些啟示:要善用釜底抽薪、以逸待勞的策略。如今,俄軍或許正有意引誘烏軍深入,以便聚而殲之。

一旦烏軍繼續冒進,其補給線很可能被切斷。屆時必將腹背受敵,陷入進退維谷的境地。而這正中俄軍下懷。只要穩紮穩打,定點清剿,就能讓烏軍有來無回。面對遠離大本營作戰的窘境,烏軍內部軍心渙散也未可知。

反觀俄羅斯,前線攻勢依舊,來勢洶洶。據報道,俄軍重點在波克羅夫斯克方向發力,力圖包圍此地的一部烏軍。由此可見,俄軍有恃無恐,胸有成竹。這從側面印證了這次戰役,俄軍"有備而來"。一旦庫爾斯克戰事陷入僵局,烏軍的壓力無疑會大大增加。前線作戰,後方告急,烏軍或將腹背受敵。

地緣博弈:誰是戰爭最大受益者?

烏軍在庫爾斯克的奇襲,其實是一場不得不打的豪賭。為了尋求戰爭的轉機,烏軍傾巢而出,大舉投入裝備精良的重裝部隊。一旦這支部隊覆沒,烏克蘭將元氣大傷。據推測,美國很可能默許了烏軍的行動。從美方向烏軍提供的大量武器裝備,就可見一斑。

然而美國的一廂情願,似乎低估了對手的智慧和意誌。俄羅斯再次展現了戰略定力和嚴密部署,沒有中美方的圈套。曾幾何時,美國這個"世界警察"高高在上,主導全球局勢。但近年來美國自身難保,在阿富汗、伊拉克等地陷入泥沼,影響力大不如前。此次,美國顯然也對俄烏戰局做了誤判。

更令人玩味的是,就在烏克蘭急需盟友支持之時,俄羅斯的中亞夥伴卻集體失聲。作為俄羅斯主導的集安組織成員,哈薩克、吉爾吉斯等國非但不支持俄羅斯,反而在悄悄向西方靠攏。而俄羅斯的親密盟友白俄羅斯雖在邊境大舉集結軍隊,但對參戰一事卻始終態度曖昧。

於己不利,誰願涉險?前車之鑒,誰又敢重蹈覆轍?眼下,哈薩克正積極加入"海洋聯盟"等西方主導的組織,白俄羅斯則在試圖重新開機與西方的對話。這些國家顯然在權衡利弊,調整外交。這讓本就在國際社會孤立的俄羅斯雪上加霜。

縱觀全域,這場戰爭或許真正讓美國漁翁得利。一方面,持久戰消耗了俄羅斯的國力軍力。另一方面,俄烏戰事讓歐洲國家深陷地緣泥沼。內憂外患,自顧不暇,沒有多余的力氣去挑戰美國的霸權。而美國卻在一旁坐享漁利,鞏固全球影響力。此謂不費一兵一卒,坐收漁利之效。

令人唏噓的是,烏克蘭淪為美俄博弈的棋子和犧牲品。美國一面宣稱支持烏克蘭,一面卻放任其成為消耗俄羅斯的炮灰。這不禁令人想起美國前總統艾森豪威爾的名言:"每一枚射出的子彈,每一艘下水的軍艦,每一次發射的火箭,最終都是對那些饑餓和寒冷的人行竊的行為。"槍炮的背後,是平民的生離死別。這場戰爭何時能休?人道主義危機如何破解?或許,唯有和平才能給出答案。

結語:以史為鑒,化幹戈為玉帛

俄烏在庫爾斯克的較量方興未艾。然而我們不應忘記,和平才是人間正道。縱觀歷史,戰爭從來不曾帶來過真正的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戰勝國曾妄圖用一紙凡爾賽和約,徹底打垮戰敗國德國。

結果反而埋下了二戰的禍根。希特勒就是利用德國民眾的屈辱感發動了二戰。而二戰結束後,美蘇爭霸導致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冷戰。其間,美蘇兩國從北韓戰場打到越南戰場,從拉美爭奪勢力範圍到中東代理人戰爭,全球戰火不斷,生靈塗炭。

古希臘史學家修昔底德在【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中說過:"戰爭是一位嚴酷的教師,它按照自己的方式使人降服。"但和平也絕非軟弱可欺的同義詞。真正的和平來自平等對話,源自相互尊重。

大家對此有何感想?讓我們一起為和平祈禱,願世界早日恢復安寧。

本文為頭條正選文章,已開通全網維權,抄襲搬運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