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為什麽需要小口徑?

2024-02-25軍事

自從現代步槍誕生以來,其口徑的變化就一直在發生。

現代步槍的鼻祖,應該是德萊賽針發槍。

這個是第一代現代步槍,具有現代步槍的一些基本特征。

德萊賽針發槍的口徑是15.4mm,這個是一個在早期步槍比較常見的口徑,更早一點的燧發槍口徑也多數在16-19mm,相對現在步槍口徑都很大。

同時代的法國1866年式夏塞波步槍 ,口徑是11mm,德萊賽針發槍的後繼型號1871年式毛瑟步槍,首次使用金屬定裝彈,彈藥是11.15X60mm。

那個時代的步槍,其主流口徑都在10mm以上,按照現在標準,那是妥妥的大口徑步槍。

步槍口徑的第一次大變化,出現在法國的勒貝爾1886步槍。

這款步槍口徑8mm,這個口徑已經非常接近現代步槍口徑。

隨後出現的一眾栓動步槍,基本形成了7-8mm區間的主流口徑形態。

之所以勒貝爾步槍口徑減小,核心原因是勒貝爾步槍首次使用了無煙發射藥,相對早期黑火藥發射藥,無煙發射藥的能量更高,那麽較少的發射藥就能獲得推動彈頭足夠的動能。

並且,無煙發射藥的燃速更低,這樣即使減少口徑,也不會造成彈壓過高造成炸膛了。

無煙彈時代的步槍口徑,逐漸出現了德國的7.92mm,法國的8/7.5mm,俄國的7.62mm以及英國的7.7mm,除了日本的6.5mm(30步槍)以外,基本都是在7-8mm中口徑範圍裏內。

這些口徑標準,基本都延續到了二戰後。

二戰以後,雖然口徑不變,但是以蘇聯為首的華約開始普及中間威力彈,也就是在7.62mm全威力彈基礎上,改成了7.62mm中間威力彈,整體彈藥體積縮小。

而北約被美國人落後的思路拖累,整體統一了7.62mm全威力彈標準。

也就是戰後基本全世界主流步槍口徑標準都是7.62mm,雖然這是兩個不同7.62mm。

不得不說,中間威力彈對於步槍的連發更有優勢,並且步槍的交戰距離縮短,機械化戰爭模式下,步槍火力密度要求高於射程和威力要求,這點而言,縮短長度體積的中間威力彈更有優勢。

所以在蘇聯的7.62X39mm中間威力彈以及使用這個彈藥的AK47步槍的強大表現,讓美國人在後續步槍口徑選擇中,直接跳過了中口徑中間威力彈,一次前進到了小口徑槍彈,這個就是北約的5.56mm彈。

蘇聯在隨後也跟隨使用了小口徑彈,就是5.45mm彈。

再後來中國研發新槍彈時候,也選擇了5.8mm彈。

至此,世界主流步槍口徑基本都低於6mm,完成了從大口徑到中口徑再到小口徑的蛻變。

作為所有人的選擇,小口徑相對中口徑槍彈的優勢主要集中在幾點:

首先是彈藥整體質素變小,這樣士兵負擔降低,或者說負擔不變下可以攜帶更多彈藥。

比如5.56X45mmNATO M193普通彈,全長57.4mm,彈重11.79g。

其取代的7.62 NATO M59普通彈,全長71.1mm,全重24.47g。

這樣,200發子彈就差了2500多克,或者說,本來只能攜帶100發彈藥的,能攜帶超過200發彈藥了。

這個對於現代步槍還是很重要的。

第二個優勢,是更細長的彈頭,動能釋放效果更好。也就是擊中人體後,更易翻滾,造成更大的傷害。

第三個優勢是後坐力明顯降低,畢竟整體槍口動能降低,所以彈藥發射後坐力降低,更有利於連射控制。

第四個優勢是高初速可以讓彈道更平直,在有效距離內精度更高。

當然,小口徑彈其實是小口徑中間威力彈,其槍口動能更接近中口徑中間威力彈。比如 M16使用5.56X45mmNATO M193普通彈槍口動能是1625焦,只比使用7.62X39mm彈的AK47槍口動能1980焦低18%。

實際因為高初速,小口徑彈道更平直,有效射程並不低。

關於口徑的故事,可以參考我另一個口徑系列:

漫談口徑之一 口徑數碼的來歷

漫談口徑之二 奇葩數碼的另一個原因

漫談口徑之三 口徑並不是彈藥的實際直徑

漫談口徑之四 同口徑的差異有多大

漫談口徑之五 口徑與威力

漫談口徑之六 超口徑與次口徑

漫談口徑之七(完結) 粗壯與迷你的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