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遊牧民族的騎兵失去優勢的是機關槍?二戰時期,中日雙方都不認為

2024-06-30軍事

在互聯網上有這樣的一段論調,那就是機關槍發明以後,遊牧民族都變得能歌善舞了。當然這句話的意思是因為機關槍的發明,導致遊牧民族占據優勢的騎兵武裝失去了優勢,所以,類似中國歷史上的那種胡人騎兵南下劫掠的例子,都已經不復存在了。

當然這種說法其實並不符合客觀歷史。最起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中國戰場,中國的抗日軍民和日寇,都不認為機關槍的存在,就能讓騎兵失去功能。事實上,新中國成立初期,還存在過小規模的騎兵部隊。

1、騎兵稱霸數千年

從東亞古代歷史來看,東亞的農耕區域和遊牧區域主體上處於一種特殊的均衡狀態。所謂特殊的均衡指的是,除非出現意外情況,遊牧部族的實力很難真正吞並農耕區域,而土地基數和人口基數占據主要部份的農耕民族,也很難徹底消滅遊牧部族。導致這一特殊均衡的因素,其實就是騎兵的存在。

騎兵具備強大的機動性和沖擊力,所以在平原地區,騎兵和步兵交戰,步兵很難占據任何優勢。而且騎兵因為機動性優勢,還可以做到打的贏就打,打不贏就跑這個特點,記得本世紀初有一部電視劇,叫【新四軍】,這部電視劇裏有這樣的一段情節:說的是當時新四軍的首長告訴戰士們,日寇如果出動騎兵,一定得在一定距離之外就開火。而具體負責指揮部隊的幹部沒意識到騎兵出現在平原意味著什麽,而是按照新四軍的傳統,等敵人靠近了再打(這樣可以節省子彈)。結果當日寇的騎兵靠近以後,再想有效射擊已經來不及了,所以部隊遭遇了很大的犧牲。而新四軍的首長也提過,在平原地區,出動騎兵作戰意味著屠殺。

當然這段影視細節在歷史上是否有原型,小編倒是沒有考究過。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在二戰期間,騎兵在東方戰場並沒有消失,甚至依舊是很重要的兵種。

2、民國時期的騎兵

其實在二戰時期,從世界歷史來看,騎兵確實局部結束了軍事舞台。當然,這並不是因為機槍的出現,而是因為坦克——在二戰時期,歐洲的交戰國,不論是納粹德國,還是英法或者是蘇聯,都有規模龐大的坦克部隊、裝甲部隊。因為這些國家的工業體系都不弱,所以,具備以坦克、裝甲車代替騎兵作戰的能力,所以,騎兵結束了二戰時期的歐洲戰場。

但是亞洲並非如此。即便是亞洲當時軍事實力最強的軍國日本,騎兵已經存在。甚至日蘇諾門坎戰役期間,還出現過日本騎兵對戰蘇聯坦克的戰例。當然,在坦克面前,日本的騎兵幾乎成了笑話。而日本騎兵對著蘇聯坦克群的沖鋒,也讓蘇聯人糾結很多年:這日本人,是不是普遍都有點精神病?正常人哪有騎兵向坦克群沖鋒的?

而在中國的十年內戰(1927年-1937年)期間,紅軍和國民黨軍交戰的時候,紅軍也因為國民黨的騎兵而吃過大虧。

比如1936年秋季,紅軍的西路軍在河西走廊遭遇馬步芳等國民黨西北區域軍頭的騎兵進攻。由於河西走廊很多戈壁灘,而且紅軍的火力主要是步槍(當然也有一定的機關槍配置),所以在沒有掩體且火力較弱的情況下,紅軍遭遇了巨大的損失。

抗日戰爭期間,中日雙方也都出動了騎兵作戰。比如八路軍配置騎兵部隊,新四軍的彭雪楓部,也配置騎兵部隊。國民黨的馬步芳騎兵,也一度被調派過到抗日前線。

3、騎兵結束東亞歷史舞台的原因

其實之所以東亞和歐洲的騎兵結束軍事領域的歷史行程不同,並非因為機槍和迫擊炮的出現。二戰時期東西方戰場的差異就是典型的證明。而造成這種差異的,前文其實已經提過:是坦克和裝甲車。

因為東亞戰場,不論是中國的軍隊還是日本的軍隊,在經濟方面,都不具備武裝大規模坦克部隊和裝甲車部隊的條件。所以,這就給騎兵的存在留下了空間。而一旦這個局面被打破,騎兵也就結束歷史舞台——比如我們假設二戰時期,日本具備用坦克部隊取代騎兵部隊的條件(或者說財力),那麽,日本人不會使用騎兵作戰。同時,由於日本軍的高配置,也會迫使中國的抗日軍民被迫放棄騎兵。當然,實際上日本沒那麽強悍,所以,騎兵得以保持。

二戰結束以後,東亞格局發生了變化。隨著東亞各國軍事條件的變化:比如中國的機械化部隊不斷壯大,甚至導彈部隊都處於先進狀態,因此,騎兵也就成為了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