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俄羅斯側衛家族,大而不強,殲11BG戰機,到底有多強悍?

2024-08-18軍事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於中國各種戰機發展的故事,例如殲20、殲16等等。今天,我們聊聊殲11B戰機。從當代角度來看,殲11B戰機屬於中國一種中規中矩的四代機。但是在2007年,殲11B戰機的出現,堪稱具有劃時代意義。傳統的俄制戰機,大而不強。從殲11B戰機開始,中國一步步發展了自己的國產側衛家族。

進口的蘇27系列戰機

首先,我們聊聊美蘇兩國戰機的發展思路。在冷戰期間,美國與蘇聯雙方爭霸的過程中,陸續推出了各種非常經典的戰機型號,例如蘇聯的米格21、米格23,美國的F4、F111等等。在五六十年代,雙方戰機的設計,各有千秋,誰也沒有絕對的優勢。但是,進入七八十年代以後,隨著電腦、電子資訊科技等各個領域,在歐美各國的全面鋪開。

歐美戰機在雷達、綜合航電等軟件建設上,開始逐步具備明顯的優勢。同一時期,蘇聯陸續推出的米格29、米格31、蘇27等機型,在氣動外形、發動機功率等等方面,與歐美之間平分秋色。但是,在雷達技術、綜合航電系統等方面,蘇聯已經明顯滯後。截止目前,俄羅斯在上述領域,仍然屬於絕對的短板。明顯不如歐美,也不如中國。

90年代,進口了70多架蘇27

當然,在七八十年代,中國在上述領域的技術,還遠不如蘇聯。八九十年代以來,一步步發展、升級。由於中國航空工業的實力有限,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無力依靠自己的力量,設計、研發各種先進戰機。五六十年代,中國在蘇聯米格17、米格19、米格21等機型的基礎上,進一步仿制、改進,陸續推出了殲5、殲6、殲7等機型。

尤其是殲7戰機,在七八十年代,屬於絕對主力機型。截至目前,殲7戰機的一些後期改進型,例如殲7G、殲7E等等,仍有100多架在解放軍部隊使用。在上世紀80年代,中國在戰機綜合水平上,已經與歐美、蘇聯出現了極大的差距。美國陸續發展了F14、F15、F16、FA18等主力機型,蘇聯陸續發展了蘇27、米格29等戰機。

中國殲11A戰機,總計105架

法國屬於歐洲強國,也發展了幻影2000系列戰機。中國在主力戰機發展上,與歐美、蘇聯之間,出現了明顯的差距。80年代中期,中國開始了殲10戰機發展專案。但是,戰機從設計、研發、定型,需要很長的時間周期。為了盡快提升中國空軍的空戰能力,進一步加強現代化水平。90年代最初期,中國與蘇聯達成了合約,從蘇聯進口26架蘇27系列戰機。

1991年,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主要家底,繼續履行合約(請註意,當時,俄羅斯確實出現了拒絕交付的聲音)。1992年,26架蘇27戰機,開始陸續交付。在國產戰機發展,尚需時間的大環境下,整個90年代,中國分三批從俄羅斯進口了70多架蘇27系列戰機。

依靠進口戰機,根本無法滿足解放軍部隊的需求。首先,解放軍部隊的規模龐大,進口數量太少,根本無法裝備太多的部隊。第二,如果全部依靠進口戰機,那麽,戰機的中期大修、技術升級,會全部受制於人。以印度為例,印度空軍260多架蘇30系列戰機的中期升級,需要依靠俄羅斯技術。

經過3年多時間內的艱苦談判,中國終於與俄羅斯達成了協定,從俄羅斯進口蘇27戰機生產線。由俄羅斯提供關鍵零部件和發動機,中國開始生產國產化的蘇27SK戰機。國產的蘇27SK戰機,被稱為殲11A戰機。1998年,國產殲11A戰機下線,整體國產化率開始逐步提高。殲11A與原版的蘇27SK戰機,差異非常小,配置基本相同。

中國殲11B戰機,很有特點

按照最初期的計劃,殲11A戰機準備生產200架。這一時期,中國的整體科技水平,已經出現了明顯的提高。中國對於殲11A戰機的綜合效能,並不滿意。尤其是雷達、綜合航電系統等等,非常滯後。當時,殲11A戰機使用的N001型雷達,整個系統全重980多公斤。與之相比,美國戰機使用的APG-63系列雷達,全重只有250公斤。

問題是即便如此,N001型雷達的探測效能,大體上只有APG-63雷達型的70%左右。此外,傳統的蘇式戰機駕駛艙,充滿了各種儀表盤,被戲稱為「鐘表店」。同一時期的歐美戰機,座艙已經開始陸續采用平面顯視器,俗稱為「一平三下」。隨著中國科技水平的全面提升,中國不再拘泥於繼續生產殲11A戰機。中國開始利用各種技術,對殲11A戰機,進行全面的升級。

中國殲11B戰機,合計300多架

21世紀初期,中國一方面繼續生產殲11A戰機,另一方面開始發展全面改進型。殲11A戰機,總計生產了105架左右,遠遠沒有達到200架的目標。2007年,國產殲11B戰機定型,開始批次生產、裝備部隊。與之前的殲11A戰機相比,殲11B戰機堪稱脫胎換骨。首先,采用了玻璃化座艙、雙桿操縱、綜合航電和復合導航定位系統。

其次,機翼蒙皮、垂尾、平尾等關鍵位置都使用了復合材料,殲11B戰機的空重,比殲11A戰機輕了1.5噸左右。同時,殲11B戰機采用了國產1474型脈沖都卜勒雷達,能夠同時打擊2個目標。按照2024年的技術水平,殲11B戰機的綜合效能,已經並不先進。但是,返回2007年的視角,殲11B戰機對比殲11A戰機,堪稱劃時代的意義。

殲10A戰機,總計300多架

解放軍部隊對殲11B戰機的效能,非常滿意。從2007年—2015年,殲11B系列家族,總計生產了300多架,裝備到了空軍、海軍航空兵部隊。屬於2010年代,中國海空軍部隊的主力機型之一。至於殲11A和進口的蘇27戰機,開始退居二線狀態。

中國與泰國的一系列空軍演習中,2015年,中國出動了殲11A戰機,與泰國空軍的鷹獅戰機,進行對抗性演習。按照目前披露的各種資料,在30公裏之外,殲11A戰機完全被鷹獅戰機壓制,屢屢被「擊落」。直到進入30公裏以內,殲11A戰機的機動性、近戰格鬥優勢,全面顯現。

殲轟7系列戰機,總計200多架

由此可見,殲11A戰機的雷達系統,確實一般。從殲11B戰機來說,中國一步步走出了自己的道路。進入2010年代以後,隨著中國整體科技水平的全面提升,中國陸續發展了殲16、殲15B等四代半戰機。同時,對殲11B戰機進行中期升級,出現了殲11BG戰機,也接近了四代半戰機的標準。俄制側衛、中華側衛,同一源頭,但發展出了兩個完全不同的體系。

殲16系列戰機,超過了400架

關於中國各種機型發展、變化的一系列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