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抗美援朝期間,炮兵第一師回國換裝始末(全文)

2024-07-20軍事

炮一師第一任政委 張英

炮兵一師入朝後的半年時間裏,參加了第一至第五次戰役,部隊人員、馬匹有一些減員,火炮也有一定的損失,經過英勇頑強的連續作戰,戰士們也相當疲勞,急需休整。

1951年5月,誌願軍總部電令我師立即出發,回祖國更換裝備和進行休整。師黨委接電後立刻開會研究、部署:一是周密計劃,分三個梯隊有次序地返回祖國,提高警惕,愛護有生力量,安全順利地將整個部隊帶回祖國;二是各級黨委和領導,在返回祖國過程中,要精心組織好部隊的戰備行軍,嚴守秘密,避免非戰鬥減員;三是認真做好向祖國人民匯報的準備工作,對部隊入朝作戰的戰績和英雄模範人物的事跡,立即著手總結;四是全面總結部隊在作戰方面、政治工作方面和後勤保障方面的經驗和教訓;五是精確統計人員、馬匹、火炮的減員和損傷情況,六是妥善安排傷病員回國治療問題,對已犧牲的烈士選好墓地,立碑安葬,並將烈士遺物帶回祖國,很好保管;七是認真檢查群眾紀律,借物歸還,損失賠償;八是在回祖國之前一定要為北韓人民辦幾件實實在在的好事;九是在回國途中要嚴格遵守紀律;十是師直分為前指和後指兩個梯隊,我同政治部主任張伯苓同誌在後指隨部隊行進,文擊師長和楊國治參謀長為前指先行。

(編者註:據炮一師偵察科長石巖回憶錄【永不褪色的記憶】記載,炮25團經過五次戰役,主要裝備損失較大,從北韓回國換裝時,將剩余的馬匹、火炮補充給炮45團。編者以此推斷,炮一師其他團也可能把剩余的騾馬、火炮移交給不回國換裝的其他騾馬化炮兵團,整個師攜帶輕武器回國換裝。此事僅僅是推斷,無資料佐證,存疑。)

經過暫短而周密的準備之後,我師啟程了。我們依依不舍地告別了朝夕相處、並肩作戰的北韓戰友和人民,依依不舍地離開了我們輾轉戰鬥的英雄的北韓大地。從鐵原城西北20公裏處的駐地到鴨綠江有400余公裏,一路上受到了北韓軍民的熱烈歡送,我和張伯苓主任乘美式吉普車,經三天三夜才趕到鴨綠江邊的拉古哨水力發電站。說來也巧,當我們過臨津江之前宿營時,又住在我曾住過的一家老鄉的院裏。那家的女主人一眼就認出了我,他們全家都十分高興,非常熱情地招待了我們,並希望我們回國後把她家的情誼轉達給中國的人民。其實,這位女主人的情誼代表著千千萬萬北韓人民對中國人民的深情厚意!透過並肩作戰,同甘共苦,中朝兩國人民更加心心相連。第二天,我們深情地與他們全家和其他北韓老鄉揮手告別。

當經過鴨綠江大橋時,我將證件遞給了守橋的北韓人民軍戰士,驗證之後,吉普車馳上大橋,頃刻間把我載到了大橋的西端,我終於又回到祖國的懷抱了!當時,我做為一個遠征異國勝利歸來的赤子,喜悅的心情無論用什麽語言都是難以完全表達的。

踏上祖國的大地後我們來到了寬甸縣的一個小車站。經與駐站軍代表聯系,為我們增掛了一節客車廂和一節平板車,人員和兩輛吉普車都上了火車,順利地開到沈陽市。下車後,萬毅司令員在東北軍區炮兵司令部親切地接見了我們,之後將我們安排在東北旅社住下。隨後,金海龍同誌特地乘火車去佳木斯把我的妻子徐力和一雙兒女接到了沈陽。

不久,萬毅司令員找文擊同誌和我談話說:中央軍委決定,你們師整訓換裝地點在吉林省的長春、四平糊鄭家屯一帶。師部和炮二十六團駐長春市,炮二十五團駐四平市,炮二十七團駐鄭家屯。為執行這一任務,師黨委決定組織一個先遣小組,由楊國治參謀長帶領,各團派人參加,去長春、四平、鄭家屯一帶勘察駐地,具體分配駐防地點。先遣小組出發不久,楊參謀長就來電要文擊師長和我立即到長春,參加長春市委、市政府組織的歡迎大會。我們來到長春後,市委、市政府將機關的部份住房讓給我師機關,把吉林大學幾位教授的小樓騰出來給我們幾位領導同誌住。市委第一書記吳鐵民和市長申力生十分熱情地接待了我們,宴請了我師的部份領導幹部。此時,師直屬機關和炮二十六團已陸續到達長春市,炮二十五團和炮二十七團也先後進入四平市和鄭家屯駐地。我同文擊師長商量,是否利用部隊集結期間,我們一同前往北京,向軍委炮兵首長匯報工作。文擊師長贊同我的意見。

到京之後,軍委炮兵首長極為熱情地接見了我倆。在聽取我們的工作匯報之後,首長們高興地說:你們炮一師這次入朝作戰打的英勇頑強,兄弟部隊不斷地為你們叫好,炮一師無論在作戰方面,還是在政治工作方面,遵守政策和紀律方面,都堪稱炮兵部隊的模範。你們體現了高尚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為人民炮兵爭了光,為中國人民誌願軍增添了光彩和榮譽。但是不能因此而驕傲自滿,還要認真總結經驗教訓,以利再戰。首長的談話語重心長,使我們深受教育和鼓舞。

當天晚上,軍委炮兵司令員陳錫聯,政委彭嘉慶、邱創成在北京久負盛名的翠花樓飯莊宴請了我們。首長們的夫人陪同文擊師長的愛人楊誌和我愛人徐力也參加了宴會,幾天之後,我們辭別了諸位首長返回長春市。

這時,師直和炮團已在指定地點集結完畢。師黨委研究決定,目前要做好以下幾件工作:第一,部隊要很好地休息,以解除長途跋涉之疲勞;第二,要對入朝以來的工作進行檢查和總結;第三,籌備和召開全師英雄模範人物慶功表彰大會;第四,準備好向軍委炮兵檢查慰問團的工作匯報;第五,進行烈士家訪和移交烈士遺物等善後工作,對傷病員進行慰問;第六,積極配合政府和人民群眾團體開好英模報告大會。

不久,長春市委、市政府領導同誌來我師進行慰問,接著由市長申力生主持召開了長春市各界群眾歡迎炮一師大會,各界代表在會上講了話,我代表全師指戰員致謝詞。在會後舉行的宴會上,我又同一些久別的老戰友重逢了,其中有空軍第二航校校長劉峰、師範大學教育長胡紹祖及其夫人王映、吉林大學校務處長劉維漢、東北電業局局長高福來和航校預科學校政委陳興疇等同誌。這些同誌都是我在延安時的老戰友、老同學,他鄉遇故知,我們都十分高興。長春市政府還特邀長春電影制片廠的演員舉行晚會,我記得著名演員張平等都參加了演出。接著,我師組織英雄模範報告團,在市領導機關的安排下向各界群眾作報告,所到之處,倍受歡迎。著名戰鬥英雄常恩舉同誌身體被燒傷後仍奮不顧身地指揮戰鬥,並帶領戰士在烈火中搶救戰友、火炮和馬匹的英雄事跡,深深地感動了所有聽眾。與此同時,長春市各機關團體和各界群眾還送來大量的慰問信和慰問品。師裏也按預定計劃召開了全師英模慶功表彰大會,大會由新任政治部主任張集華同誌主持(張伯苓同誌調任炮兵二師副政委),開了兩天,盛況空前,激勵了全師指戰員向英雄模範學習和發揚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也為迎接換裝和練兵習武打下了思想基礎。

到1951年7月1日,蘇聯造新式裝備122火炮、牽引車、運輸車和通訊、觀測器材都已陸續運到我師各部。指戰員們看到各種新式武器,都愛不釋手,奔走相告。不久,由10人組成的蘇聯炮兵專家組來到我師。他們中有兩名少校、一名大尉、兩名上尉,其余是中尉和少尉。他們到達的當天,就在文擊師長和我的陪同下,到炮二十六團察看了火炮、車輛和其他器材。他們足足忙了一天,才回到長春賓館休息。次日,由我主持召開了一個小型的歡迎會,我師各團的團長、政委、參謀長和政治部主任參加,熱情歡迎蘇聯專家組。會間,專家們十分高興,他們說,能來中國幫助工作是很幸運的事。一位蘇聯大尉還載歌載舞,唱過一些蘇聯民歌和小調之後,還唱了一曲中國歌曲【東方紅】,博得了在場雙方軍官的喝彩。

我看到蘇聯專家們幹起工作來非常認真、負責。他們白天下部隊,晚間制定訓練大綱和計劃。很快地開辦了各種類別的培訓班,培訓教員、技術人員、汽車駕駛員等。他們提出的培訓標準很高,要求很嚴,我們從師長、政委到團、營、連、排各級幹部都一個不漏地參加了20天~30天的培訓.汽車駕駛員則要求受半年訓練,達到熟練地駕車並能排除一般故障。

在蘇聯專家們的指導幫助下,經全師上下同誌的一致努力,我們圓滿地完成了更換裝備的任務。每個團三個營的十二個炮兵連,各自裝備了六門新式122毫米榴彈炮以及配套的嶄新車輛及其他器材。換裝以後,師領導在蘇聯專家們的協助下,全神貫註地狠抓了部隊訓練,開展政治工作,在各團之間開展了互相學習和你追我趕的競賽活動,使訓練質素不斷提高。在蘇聯專家組的建議下,師領導決定從炮二十五團、炮二十六團和炮二十七團中各抽出一個連來到營口縣以南、蓋縣青石嶺以北的淤泥河一帶進行實彈射擊考核。結果使親臨現場觀戰的蘇聯專家極為滿意:炮二十五團和炮二十七團的代表連隊成績為良好,炮二十六團的代表連隊是優秀,這個連又正是那位能歌善舞的大尉幫助訓練的。文擊師長和我先後與他握手擁抱,向他表示祝賀和感謝。這次考核的結果表明,部隊在蘇聯專家們的指導幫助下,經過短短一個月的緊張訓練,已基本掌握了新式火炮的操作要領,具備了執行新的戰鬥任務的能力。

10月3日,我去北京軍委炮兵機關向陳錫聯司令員和邱創成政委請示工作。首長們說,你來的正是時候,中央軍委指示你們師盡快轉移防地,開到遼寧省海城縣、營口縣進行軍政訓練,因此同意你先回長春進行移防的準備工作。首長們還指示,師部帶兩個炮兵團住海城縣北大營,另一個炮兵團住營口縣大石橋。根據這個指示,我當即與文擊師長商定:師部和炮二十六團、炮二十七團駐海城,炮二十五團住大石橋。

我返回長春後,立即著手布置移防工作,10月7日,我和楊國治參謀長乘火車來到海城縣和營口縣勘察駐地。在海城縣,縣委書記和縣長十分熱情地接待了我們。他們說,很早就接到省裏的通知,要求我們縣裏盡一切努力把北大營的房子盡快修好,以供從北韓戰場勝利歸來的炮兵一師使用。並協助師裏解決生活上的困難。現正在緊張地修繕,保證20日以前全部修好。於是我們共同商定10月25日把師直機關的兩個炮兵團開到這裏。到營口縣大石橋以後,發現沒有集中的營房,炮二十五團移防到這裏以後,只能分散住在群眾家中。縣委、縣政府對這項工作很重視,早已動員群眾把房子騰出來,足夠我們一個團住用。

10月25日,是中國人民誌願軍入朝參戰紀念日,正是這天,我們全師開始移防。炮二十五團先行,接著是炮二十六團、炮二十七團和師直機關,當天全師進入新營地。第二天,遇到了一次罕見的強寒流。風雪交加,氣溫驟然下降七八度,未完全成熟的莊稼都凍在地裏。我師改裝後不久就碰到如此氣候,由於缺乏經驗,一夜之間,全師的大汽車被凍壞十幾台,直接影響了日常運輸和訓練。為了吸取這次痛苦的教訓,我們把全師行政管理領導幹部都集中到師部,召開現場會議,講解這次事故發生的過程和原因。壞事也變成了好事,在以後,特別是1952年再次入朝作戰中,我師再也沒有發生過類似的事故。如果這樣的事故發生在戰場上,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我師在海城縣和營口縣駐紮不久,就接到了東北軍區黨委轉發中共中央關於開展三反五反運動的決定。隨後,東北軍區炮兵司令部司令員萬毅同誌專程來我師召開全師幹部大會進行動員。在三反五反運動還在進行的過程中,我們又接到中央軍委的電令,這是關於我師準備再次入朝的預令。為了準備再次入朝作戰,我師結束了開展兩個多月的三反五反運動。

為了切實做好我師第二次入朝作戰的準備,經師黨委研究決定:一要檢修火炮、車輛、油料、糧草、炊具和被服等,務使裝備完好,物資齊備,以便一聲令下,立即出動;二要抓好部隊戰備訓練,要求能夠開得動、聯得上、指揮精、打得準;三要制定好一個月的訓練計劃,認真實施,然後全面進行實彈射擊考核。按照這樣的部署在進行工作中,各團黨委和領導幹部都實行了科學的分工,狠抓訓練計劃的完成和戰備工作的落實,司、政、後機關都深入基層,現場發現問題、解決問題。1952年3月間,全師各炮兵連隊逐個地在蓋縣和營口縣之間進行實彈射擊考核。經全面考核,基本上完成了訓練大綱要求。接著各團又進行晝夜戰術行軍演習,全師成績良好,沒有不及格的連隊。在考核中發現普通存在的問題仍在駕駛方面,尤其是閉燈夜間行駛,有許多司機尚未完全過關。這個難點如不解決,勢必在作戰中影響全師的行動。師黨委和領導同誌下定決心,要突破這一薄弱環節,決定由梁冰副師長負責抓這項工作,要求在出國前一定抓出成績來。於是采取了以團為單位集中培訓駕駛員的方法,晝夜苦練,終於在第二次出國前使全師駕駛員達到了訓練要求。為出國後的行軍作戰奠定了較好的基礎。

1952年4月20日,中央軍委關於炮兵一師第二次入朝作戰的正式命令下達了。經過換裝休整後的炮兵一師,如虎添翼,又一次跨過了鴨綠江,去迎接新的使命。

作者簡介

張英(1916年-2015年9月21日),遼寧蓋縣人,1936年參加革命,1937年參加八路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八路軍總部炮兵團連指導員、營教導員,延安炮兵學校第二大隊政治委員。抗戰勝利後,任東北民主聯軍炮兵第四團(27團)政治委員,東北野戰軍炮兵第一師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誌願軍炮兵一師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高射炮兵學校政治委員,高級炮兵學校政治委員,炮兵學院政治委員,吉林省軍區政治委員。參加了百團大戰、遼沈、太原、衡寶等戰役戰鬥,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曾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和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2015年9月21日因病在大連逝世,享年99歲。

參考資料:

【營口文史資料8輯】/遼寧省營口市政協文史資料研究會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