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前鋒回望(14):2008年,難忘在汶川抗震的70多個日日夜夜

2024-01-10軍事

歷史,往往在經過時間沈澱後可以看得更加清晰。現在回過頭來看,2008年依然是不同尋常的一年。

年初雨雪冰凍災害席卷大半個中國,5月份汶川突發8級大地震,8月份北京成功舉辦第29屆夏季奧運會。也許正應了恩格斯的那句話:「每一次歷史的災難都是以歷史進步為補償的。」

能夠親身參與和見證國家重大歷史事件,也算我生之有幸。2008年,我軍校畢業剛好10年整,1998年8月,我參加了長江抗洪搶險,2008年又參加了汶川抗震救災。當然,這中間我還隨部隊參加過數十次各類搶險救災。雖然每次向險而行,逆行出擊,條件都異常艱苦,還時常伴著兇險,但能夠救民於水火之中,守護好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永遠是子弟兵的崇高宗旨和神聖職責。

時光如梭,歲月不居。仿佛眨眼之間,2008年已經過去16個年頭。當年的地震災區早已浴火重生,舊貌換新顏。但每每想起那段驚心動魄的日子,一切都清晰如昨。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地區突發8.0級大地震。頃刻間,山崩地陷,生靈塗炭。國之大殤,十萬火急。

5月12日深夜,我所在集團軍部隊接到中央軍委命令後,動若風發,星夜啟程,千裏馳援四川災區。當時,我正在駐豫南某旅采訪,13日淩晨時分,我隨部隊登上了趕赴災區的專列。

一路風馳電掣。5月16日7時30分許,歷經30多個小時長途機動後,該旅「沙家浜連」官兵剛剛抵達四川彭州白鹿鎮災區,便接到了「立即趕赴大山深處,營救16名被困老人」的緊急任務。

官兵們來不及卸車,顧不上吃飯,義無反顧地奔赴龍門山深處。

我隨著救援分隊一起行動,沿著陡峭的盤山公路剛走出不遠,便看到前面道路被山體滑坡下來的泥石流堵了個嚴實,另一側萬丈深淵下河流湍急。

我們腳踩碎石,手抓斷樹枝,膽顫心驚地往前摸索。越往前走,山路越險。大家冒著隨時余震塌方,遭遇泥石流和滾木擂石的危險,艱難跋涉。

近4小時後,我們終於抵達2800米的高山上。此時,不少官兵累的幾乎虛脫了。被困的16名老人大都腿腳不便,行動困難,官兵們砍伐竹子,制作成簡易擔架。集團軍司令部炮指部主任張念紅、旅副參謀長宋學照,帶頭背起老人朝山下走去。

下山比上山更難。官兵們或懷抱、或肩背、或合擡,攀高山,趟急流,經過10余小時的艱苦接力,終於在18時30分左右將16名老人安全送下了山。

在接下來的幾天時間內,官兵們幾乎天天翻山越嶺搜救被困人員,餓了啃幾口幹糧,渴了喝幾口礦泉水,困了就地瞇一會兒,高強度的搶險救援面前,官兵們從來沒一人叫苦叫累,生死考驗面前,官兵們個個把生死置之度外。

把災區當戰場,視任務為生命,哪裏有需要就奔赴哪裏,哪裏有線索就戰鬥到哪裏。從5月15日起,在集團軍部隊所轄任務區高度分散,本級報道人員少的情況下,我遵照集團軍首長指示,先後往來奔波於彭州市、青川縣、廣元市朝天區等重災區,幾乎每天都冒著余震塌方危險,穿山越嶺,深入救災一線采訪,采訪完就接著加班寫稿,寫完無論再晚也要趕到市區把稿子發出去。

那段日子,我經常白天晚上連軸轉,吃不香睡不穩,累得腰酸背痛,頸椎病和腰椎間盤突出復發也不罷休,真可謂不講條件、不懼生死、迎難而上、任勞任怨。至7月25日回撤,奮戰災區近70天,用忠誠、責任、英勇和奉獻展現了一名新聞工作者的過硬素質,為鼓舞部隊士氣、激發官兵鬥誌,樹立前鋒勁旅形象作出了應有貢獻。

在此期間,我親眼目睹了大地震所帶來的巨大災難,親身經歷了驚心動魄的山區大救援,親自見證了軍民同心協力戰勝自然災害的人間奇跡,更親身感受到了黨中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巨大政治優勢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抗震結束後,我被濟南軍區表彰為「新聞報道工作先進個人」,並榮獲了我軍教生涯的第四枚三等功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