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伊朗的「外蒙」!伊朗有兩個阿塞拜疆省,為何無法與阿塞拜疆統一

2024-07-27國際

阿塞拜疆的全國人口1000萬,主體民族阿塞拜疆族占據90%的比重。

然而,阿塞拜疆並不是阿塞拜疆族(主要信仰伊斯蘭教什葉派)人口最多的國家。

阿塞拜疆族人口最多的國家是 伊朗 ,伊朗全國有1500萬阿塞拜疆族,占伊朗全國人口的約20%,是伊朗的第二大民族。伊朗的阿塞拜疆族,比阿塞拜疆全國總人口還要多。

▲阿塞拜疆人口分布

更加神奇的是,伊朗有兩個以阿塞拜疆命名的省——西阿塞拜疆、東阿塞拜疆。

▲伊朗行政區劃分,阿塞拜疆省位於西北部

2024年5月,伊朗總統萊希的墜機點就在伊朗的東阿塞拜疆省。

▲伊朗前總統萊希墜機點

伊朗東阿塞拜疆的省會大不裏士是伊朗的第五大城市(173萬人),是波斯第三帝國曾經的首都(1501-1548),也是世界阿塞拜疆族第二多的城市。

▲大不裏士

伊朗的阿塞拜疆地區,也是「大阿塞拜疆主義者」覬覦的目標。阿塞拜疆人認為,伊朗的阿塞拜疆省應該並入阿塞拜疆,組成一個統一的「大阿塞拜疆」國家。

而伊朗國內有人也認為阿塞拜疆是伊朗的「外蒙古」,因為阿塞拜疆無論是古代還是現在,都是伊朗多民族國家的一部份,阿塞拜疆民族為古代的波斯帝國作出很大的貢獻,現在的阿塞拜疆也是原波斯的一部份,後來被俄國割讓出去了而已,就類似於中國的「外蒙古」。

那麽,為什麽阿塞拜疆人分屬兩個國家,伊朗的阿塞拜疆人又是怎樣的生活?

▲阿塞拜疆族的分布地圖,主要在伊朗和阿塞拜疆

一、阿塞拜疆族同屬一個國家

伊朗高原北部靠近裏海和高加索地區,因自然原因外泄的天然氣遇火燃燒,經常出現類似於火焰山一般的火焰。

▲伊朗高原

該地區被波斯人叫做阿塞拜疆地區,即受火庇佑的土地。

▲伊朗高原北部,天然氣燃燒

從公元前7世紀到公元7世紀,伊朗高原曾建立過古老的波斯文明(波斯第一帝國和第二帝國)。拜火教是波斯的國教,占有極高地位。

▲波斯帝國

公元7世紀時期,波斯第二帝國遭遇了阿拉伯帝國(伊斯蘭教)的入侵。公元642年,阿拉伯帝國占領波斯全境。阿拉伯帝國在波斯強推伊斯蘭教。伊斯蘭教成為了波斯人宗教信仰。

▲阿拉伯帝國

與此同時,伊斯蘭教內部因為繼承人問題,分離成為遜尼派(長老制)和什葉派(血統制),多數阿拉伯人選擇遜尼派,波斯人選擇皈依什葉派。

▲伊斯蘭教分離為遜尼派和什葉派

伊斯蘭教東擴的同時,東亞地區也進行力量重組。起源於蒙古高原的突厥人在唐朝打擊下不斷西遷。

突厥的西遷和阿拉伯帝國的東擴幾乎同時進行。

▲突厥人的西遷路線

公元9-10世紀時期,突厥人的一支塞爾柱人西遷至伊朗高原北部定居。公元11世紀時期,塞爾柱人建立過塞爾柱帝國。

塞爾柱帝國的核心在伊朗高原北部,伊朗高原北部逐漸突厥化。

居住在伊朗高原北部的塞爾柱人以「阿塞拜疆」命名,即阿塞拜疆人。阿塞拜疆人所使用的阿塞拜疆語是突厥語系烏古斯語族的一支。

▲塞爾柱帝國

受波斯人的影響,阿塞拜疆人逐漸皈依了什葉派。

公元13世紀時期,阿拉伯帝國被蒙古帝國所滅。西亞地區進行權力重組。阿塞拜疆人曾建立國家,但國家歷史非常短。

蒙古帝國之後,伊朗高原被遜尼派突厥人占領過。伊朗高原人口裏,什葉派占多數,教派矛盾十分激烈。

1501年,阿塞拜疆族出身的薩菲家族在阿塞拜疆起兵反對土庫曼人(遜尼派突厥人)建立的白羊王朝,定都大不裏士。

隨後,薩菲王朝逐漸統一了伊朗高原,建立信仰伊斯蘭教(什葉派)的波斯第三帝國。

▲薩菲王朝建立者

這是波斯被阿拉伯帝國滅亡後,時隔800年再次成立的帝國。第三帝國以波斯語和阿塞拜疆語為國語。

波斯第三帝國起源於阿塞拜疆地區,歷史上,阿塞拜疆地區是波斯人的勢力範圍。波斯復國之後,透過迅速把裏海西岸和高加索南麓納入自己的領土。

▲波斯人占領的阿塞拜疆

在波斯第三帝國內部,波斯人占據大約60%的比重。阿塞拜疆人占據約30%的比重。

二、阿塞拜疆一分為二

1736年,薩菲王朝被贊德王朝所取代。此後,波斯帝國因為器物落後,外加國內的長期戰爭,逐漸陷入衰落。

英國和俄國兩個列強開始侵蝕波斯的領土。尤其俄國自誕生起就面臨著深居內陸,海岸線緯度高,常年結冰的掣肘。向南索要出海口成了歷代沙皇的夢想。

俄國南下尋找印度洋的出海口,就不可避免地和鄂圖曼帝國和波斯發生矛盾沖突。

▲俄國南下波斯

19世紀初,俄國與波斯之間爆發了多次俄波戰爭。俄國憑借著武器的優勢,打敗了波斯第三帝國。

▲俄波戰爭

戰敗的波斯與沙俄簽訂【古利斯坦條約】(1813)和【土克曼恰伊條約】(1825),被迫將阿塞拜疆地區的北部地區約20%的土地割讓給沙俄(人口占據1/3),南部大部份地區依然留在波斯境內。

這兩個條約的簽訂,使得阿塞拜疆人居住的地區從一個國家(波斯)變成了分屬於兩個國家——俄國和波斯。

▲沙俄吞並波斯領土圖

波斯境內的阿塞拜疆人雖然和波斯人並非同文同種,但兩個民族有著相同的信仰。

因此,波斯境內的阿塞拜疆人依然占據著政治、經濟的重要位置。

但俄國境內則大不相同。俄國是東正教國家,阿塞拜疆人信仰伊斯蘭教。俄國扶持同為基督徒的亞美尼亞人對抗阿塞拜疆。阿塞拜疆人和俄國的矛盾日益激烈。

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了北阿塞拜疆獨立的契機。

1914年,一戰爆發。俄國加入協約國陣營作戰。波斯則在戰爭中保持中立。

▲一戰軍事集團

相比於德奧,俄國裝備相對落後。俄國因為陷入曠日持久的戰爭,國內矛盾日趨尖銳。尤其是外高加索地區,更是矛盾的焦點。

外高加索和是宗教矛盾(伊斯蘭教和東正教)和民族矛盾(俄國和外高加索民族)的集中地。尤其是阿塞拜疆人和俄國的矛盾日益激烈。

波斯人和阿塞拜疆人(波斯境內)信仰相同。波斯長期實行宗教優先政策,阿塞拜疆人常常可以擔任波斯官員的要職。因此,波斯境內的阿塞拜疆人對波斯的認同感非常高。

長期陷入戰爭泥潭的俄國階級矛盾空前尖銳。1917年2月,俄國爆發了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統治,建立資產階級政權。然而,資產階級政權不顧民眾結束戰爭的要求,依然堅持參加一戰。

這引起了俄國民眾的不滿。1917年11月,陷入戰爭泥潭的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十月革命後,俄國建立了蘇維埃政權。

▲十月革命

俄國十月革命引起了英法等列強的不安,他們組織力量幹涉蘇維埃內政。

蘇維埃出於穩固政權的需要,承認了外高加索三國的獨立。第一個叫做阿塞拜疆的國家誕生。

▲布列斯特和約,允許獨立

1922年,隨著政權的穩固,蘇聯重新控制外高加索三國。阿塞拜疆成為了蘇聯的15個加盟共和國。

蘇聯在阿塞拜疆地區進行工業化建設。此外,隨著無神論的傳播,伊斯蘭教宗教活動受到了嚴格的限制。

北阿塞拜疆逐漸去伊斯蘭化,成為世俗程度最高的地區。

▲阿塞拜疆地區工業化

阿塞拜疆地區分屬於兩個國家——蘇聯和伊朗(1936年更名伊朗)。

二戰時期,伊朗奉行親德式的中立政策。蘇德戰爭爆發後,蘇聯為了逼伊朗就範,於1941年占據了伊朗阿塞拜疆,並在1946年5月建立了一個短命、受到蘇維埃支持的自治國家阿紮迪斯坦。

同年11月再度與伊朗合並,自治國被解散。

二戰後,伊朗對全國的行政區進行調整,將阿塞拜疆地區被分為兩個省——西阿塞拜疆省和東阿塞拜疆省。蘇聯解體之前,蘇聯境內的阿塞拜疆人有800多萬,伊朗境內有1400多萬阿塞拜疆族。

▲阿塞拜疆

蘇聯解體後,一個以阿塞拜疆族為主體的阿塞拜疆共和國正式脫離蘇聯獨立。

三、阿塞拜疆族,分屬兩國

阿塞拜疆雖然是一個以阿塞拜疆族為主的國家。但絕對人口太少,大部份阿塞拜疆族依然生活在南方的國家伊朗。

▲蘇聯解體後,第一個阿塞拜疆人為主題的國家誕生

阿塞拜疆獨立後和伊朗建立了外交關系。

然而,阿塞拜疆人大多數依然生活在南方鄰國伊朗。

▲阿塞拜疆族(紅色)分布圖

北阿塞拜疆,即阿塞拜疆共和國受蘇聯影響,世俗化程度高,宗教影響相對較弱。由於阿塞拜疆人是突厥人的一支,與土耳其關系更加密切。

▲土耳其和阿塞拜疆國旗,經常同時出現在阿塞拜疆的街頭

阿塞拜疆獨立後,受「泛突厥主義」思潮的影響,主要外交國家是土耳其而非伊朗。

▲突厥語系(綠色)國家分布:包括藍色右下角的土庫曼

「泛突厥主義」思潮使阿塞拜疆雖然表面上和伊朗保持著外交關系,實際上反伊朗情緒高漲。

▲伊朗和阿塞拜疆,建立外交關系

阿塞拜疆的民族主義者皮魯茲·迪蘭奇在土耳其的支持下,於1992年提出了「大阿塞拜疆主義」。

大阿塞拜疆主義者心中的版圖包括了阿塞拜疆全境,還包括亞美尼亞、伊朗的阿塞拜疆地區。

▲大阿塞拜疆地圖

大阿塞拜疆主義嚴重損害了伊朗的主權,必然被伊朗所不容。

阿塞拜疆脫離蘇聯獨立後,與亞美尼亞因為納卡問題爆發沖突。此外,阿塞拜疆有一塊飛地——納希切萬,由於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的敵對關系,阿塞拜疆只能透過取道伊朗,去維系本土與飛地的聯系。

▲阿塞拜疆有一塊飛地

伊朗忌憚阿塞拜疆對於自己伊朗境內阿塞拜疆族領土的覬覦,在保持中立的同時,暗中支持亞美尼亞。

1992年,在俄羅斯等國的斡旋下,納卡問題暫時得到緩解。但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關系依然緊張。

阿塞拜疆已經無力打通從本土到納希切萬的直線通道。從納希切萬到阿塞拜疆本土的陸路只有經過伊朗一條。

▲納希切萬前往阿塞拜疆首都,需要繞行伊朗

2022年,阿塞拜疆的人均GDP高達7800美元,伊朗長期受西方制裁,只有4700美元。

阿塞拜疆人口只有1000萬,伊朗的阿塞拜疆族人口有2500萬。雖然阿塞拜疆的經濟發展狀況好於伊朗,但人口較少的阿塞拜疆是無法消化大量來自伊朗的本民族貧困人口。

伊朗和阿塞拜疆的文化差異十分巨大。伊朗的阿塞拜疆族和阿塞拜疆雖然都使用阿塞拜疆語。但拼寫方式卻不一樣。阿塞拜疆在蘇聯時期曾經使用西里爾字母,現在使用的是拉丁字母,而伊朗阿塞拜疆地區是使用波斯字母(基於阿拉伯字母產生)。

▲阿塞拜疆語使用的三種字母

兩個國家不同的政治體制也是難以合並的障礙。伊朗自1979年霍梅尼革命之後,實行的是政教合一的政治體制。在伊朗,宗教領袖掌握著伊朗生活的方方面面。

▲伊朗婦女,必須戴頭巾,阿塞拜疆族也不例外

阿塞拜疆經過蘇聯的改造,早已建立世俗化體制。而伊朗還是政教合一的國家。這使得伊朗的阿塞拜疆族和阿塞拜疆的主體民族雖然同文同種,但已經無法融合。

▲阿塞拜疆女排

在伊朗,阿塞拜疆族被當作一個「意識相通,語言不同的少數民族」,也是僅次於波斯人的全國第二大民族。

伊朗境內的阿塞拜疆人地位較高參與度也較大,是伊朗重要的構成部份。

伊朗球星阿裏·戴伊、安沙利法德、伊朗現任最高領袖哈梅內伊都是阿塞拜疆族。

▲哈梅內伊,阿塞拜疆族

雖然伊朗境內的阿塞拜疆族就地區發展、環境問題和伊朗主體民族波斯人有著一定的矛盾。但這並沒有動搖他們對伊朗的認同感。

因為在歷史上,阿塞拜疆族也是伊朗歷史的重要角色,伊朗阿塞拜疆族的最大城市大不裏士曾經是波斯第三帝國的首都,阿塞拜疆族早期也是波斯第三帝國的重要參與者。

而在伊朗人看來,現代的阿塞拜疆共和國是當年被俄國割讓出去的產物,並不是阿塞拜疆人民當年的意願,因為俄國是基督教國家,阿塞拜疆人不可能願意成為俄國的一部份,因此阿塞拜疆理應本屬於伊朗。

此外,阿塞拜疆民族的歷史上,伊朗這邊的阿塞拜疆地區更「正統」,因為大不裏士這座古城不僅見證了阿塞拜疆民族的誕生和發展,也是波斯第三帝國的首都,遠比現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庫的歷史意義要高。阿塞拜疆只不過是在俄國的介入下,變成了伊朗版的「外蒙古」。

▲伊朗主要城市的位置

大部份伊朗的阿塞拜疆既認同自己是阿塞拜疆族,也認同自己是伊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