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中國反制開始,首個「叫苦」的國家浮出!愛爾蘭怒斥歐盟:賠錢!

2024-09-02國際

近期,全球形勢顯得有些異常。就在俄烏沖突尚未平息之際,美國和其盟友們便開始對中國表現出種種強硬姿態。您看,連歐盟這個一向溫和的角色也開始在貿易問題上對中國指手畫腳,顯得有些「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氣勢。

最初以「中國電動汽車產能過剩」為借口,對中國電動汽車展開反補貼調查,最終更是無情地提高了關稅。

明顯,聰明人都能看清,這一系列的舉動顯然是美國在暗中操控,而歐盟則被當成了工具。

令人惱火的是,歐盟這股「風向標」恰恰接受了美國的說辭,完全無視對中國的警示和反對,頑固地堅持在這條「黑船」上一路放任下去。

這次,中國可不能再閑著了。你們歐盟不是自稱是「自由貿易」的捍衛者嗎?怎麽一提到中國就開始「雙標」了呢?

中國並不是好惹的,迅速對歐盟的乳制品采取了反擊措施,宣布對從歐盟進口的乳制品進行反補貼調查。這下,歐盟內部可就鬧翻了天。

提到這個問題,中歐貿易沖突的起因可以追溯到8月份。當時,歐盟以「中國電動汽車生產能力過剩」和「損害歐洲汽車制造商利益」為理由,對中國電動汽車開展了反補貼調查。

這一行為迅速引起了中國方面的強烈反感。需要明白的是,中國在新能源汽車方面近些年來進行了大量投資,終於在國際市場上穩住了腳步,然而歐盟卻突然出面「攪局」,中國怎能甘心接受?

為了防止局勢進一步惡化,中方與歐盟進行了多次交流,期望透過對話來處理相關問題。

歐盟的態度卻十分強硬,不僅對中方的警告置若罔聞,反而變本加厲,最終在8月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了高額關稅。

歐盟的這一選擇,顯然是在「自掘墳墓」。中國絕不是隨意被人擺布的「軟弱目標」。果然,在歐盟宣告對中國電動車征收關稅的第二天,中國商務部就釋出了將對歐盟進口奶制品進行反補貼調查的決定。

中國這一舉措可以說是精準打擊,直接擊中了歐盟的薄弱環節。

大家要明白,歐盟是全球最大的乳制品出口地區之一,而中國是歐盟乳制品的一個關鍵出口市場。中國一旦實施這一反制措施,歐盟內部立即陷入了混亂。

在這場中歐貿易沖突中,最早體會到「涼意」的,非愛爾蘭莫屬。

愛爾蘭是歐盟主要的芝士輸出國之一,其奶制品極大程度上依賴於中國市場。中國龐大的市場需求一直以來為愛爾蘭的奶制品行業創造了可觀的收益。

中歐貿易摩擦的升級,卻給愛爾蘭的乳制品行業帶來了沈重的打擊。因為中國對歐盟的乳制品進行反補貼調查,愛爾蘭的乳制品出口公司不得不面對關稅上升、市場份額減少等一系列挑戰。

面對意外的困境,愛爾蘭的農民們開始無法袖手旁觀。他們陸續走上街道,反對歐盟的不當政策,呼籲歐盟給予他們賠償。

愛爾蘭農民的憤怒也從一個側面展示出,歐盟內部在對中國的貿易政策上並不是意見統一的。

除了愛爾蘭,德國、法國等歐盟國家也在中歐貿易沖突中感受到了壓力。

德國是歐盟中經濟規模最大的國家,其汽車、機械等行業與中國保持著緊密的貿易聯系。在中國對歐盟乳制品進行反補貼調查後,德國的一些公司開始感到憂慮,擔心中國是否會將「報復」的範圍拓展到其他行業。

法國在歐盟中是一個重要的農業國家,其葡萄酒、芝士等農產品在中國市場也占有一席之地。中國針對歐盟乳制品進行反補貼調查,這讓法國的農業界感到忐忑不安。

可以看出,中歐之間的貿易沖突加劇,不僅傷害了中歐雙方的利益,也加深了歐盟內部的矛盾與分歧。

這場中歐貿易摩擦,究竟是如何走到今天這一步的呢?

表面上看,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采取的「雙重標準」政策,引起了中國方面的極大不滿,最終促使貿易沖突加劇。深究其背後的原因,遠沒有這麽簡單。

美國因素不容忽視。美國長期以來都將中國視為戰略上的競爭對手,竭盡所能地試圖限制中國的進步。為了實作這一目標,美國不僅對中國展開了貿易與科技沖突,還持續招攬盟國,企圖在全球範圍內對中國形成包圍態勢。

作為美國的傳統合作夥伴,歐盟自然成了美國努力爭取的目標。在「美國優先」政策的推動下,歐盟內部的反華情緒日益增強,部份政治人物為了順應美國的立場,逐漸在對華策略上采取了強硬的態度,這最終引發了中歐之間的貿易矛盾不斷加劇。

歐盟自身也存在著戰略焦慮。近些年,隨著中國經濟的迅猛增長,中華民族在國際舞台上的影響力逐漸增強。這種轉變令部份歐盟國家感到焦慮,他們擔心中國的崛起可能會對自身的利益和地位造成威脅。

在這種焦慮情緒的影響下,歐盟對中國的政策變得不穩定,既渴望與中國維持合作以獲取經濟收益,又憂慮中國可能會威脅到自身的主導地位,因此時常會對中國表現出一定的強硬態度。

歐盟似乎忘記了,當今世界,已經是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中國的進步不僅為自己創造了豐富的發展機會,也為全球經濟註入了強勁的活力。歐盟試圖透過壓制中國來保護自己的利益,最終只會適得其反,自食其果。

實際上,中國始終倡導和平發展與合作共贏,努力建立一個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中國的發展對全球來說,是一種機會,而非一種挑戰。

中國和歐盟,一個是全球最大的正在發展中的國家,一個是世界最大的成熟經濟體,雙方在經濟、科技與文化等多個領域擁有廣泛的共同利益與合作潛力。

中歐合作不僅對雙方的發展有益,也對全球的和諧與穩定起到積極作用。在當前國際局勢復雜多變的背景下,中歐應更加緊密地團結協作,攜手應對各種挑戰。

對於歐洲聯盟而言,應當擯棄冷戰時期的思維方式和零和遊戲的觀念,以更為開放和包容的態度來看待中國的進步。唯有始終將對話和接觸放在首位,才能探尋到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

中國應當持續毫不動搖地堅持和平發展的方針,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維護多邊合作,為世界經濟的增長帶來更多積極的推動力。

中歐關系中,所需的是協作,而非沖突。中歐之間的貿易沖突,反映了在全球化時代中大國之間的競爭關系。只有雙方堅持合作共贏,才能夠實作共同的進步,同時也能為全球經濟的復興與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參考資料

中國商務新聞網:2024-5-10:中歐:經貿合作是「壓艙石」和「推進器」

觀察者網:2024-8-22:中方出手後,愛爾蘭乳制品組織:歐盟賠償奶農損失?

參考訊息:2024-8-25:外媒:歐盟對華加征關稅不受歡迎

環球時報:2024-1-18:「愛爾蘭希望成為中企進入歐盟的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