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參照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請知悉。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註」,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前言
當地時間10月4日,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加征關稅提案終獲透過,這也被稱為是 「歐盟有史以來最艱難的一次投票」 。
12個國家選擇棄權中立,以法國為首的10個國家投票支持,以德國為代表的5國投票反對。
中方隨後送來的警告,已經預示了中歐關系的前景。
中方在回應中提到了什麽內容?歐盟如果態度堅決不降稅,中方的下一步反制措施又將會是如何?
回顧這次關稅提案表決,德國在最後一刻決定變票。
由上一次投票棄權不幹涉,到最後一輪明確反對,德政府作為歐盟的領頭羊態度總算是「擺正」 了。
但德國等5國的反對票不足以駁回提案,歐盟最高36.3%的對華關稅還是要征。
現在壓力就完全給到了中方如何應對此事——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亮明態度後續可以繼續談判,也不能保證一定能談成。
換句話說歐盟就是「一邊拖一邊加稅」 ,將主動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裏。
但歐盟沒有想到,中方只用了一招就扭轉了主動和被動的地位。
在10月4日當天的回應中,商務部明確指出歐盟此舉是「不公平、不合規、不合理的保護主義做法」 ,將會反對到底。
文中有兩句話引人矚目,其一是歐盟的舉動「阻礙了中歐貿易投資合作」 ,其二是歐盟將「動搖和阻滯中方企業對歐投資合作的信心和決心」 。
兩句話都提及中方對歐洲的投資可能會「受阻」 的問題,這是非常罕見的。
簡單來說,商務部在回應聲明中已經暗示得非常明白了:
如果關稅問題不解決,歐盟的對華關稅執意不降下去的話,那麽接下來要發生問題的就是中方對歐盟投資領域了。
之前是馮德萊恩敲定加稅,留給中方包袱讓中方「準備慢慢談」 ,壓力在中方的一方。
現在透過這一轉變,中方將「是否繼續投資」 的皮球踢了回去,輪到歐盟考慮是否有必要堅持對華加稅的問題。
所以在外貿談判的領域,中方經驗豐富也無懼任何訛詐。
原因在於中方對歐盟的投資加註,絕對不是一筆小數目。
截止2022年中方對歐盟的投資已經達到了千億歐元的級別,歐洲的清潔能源、工廠基建、環保光伏等專案嚴重依賴中方。
且中歐投資額每年還在以很高的速度互相增長,不少企業的下遊工廠已經完全轉包給了中方制造。
如果中方中斷投資或者撤資的話,影響的不僅是歐盟的商業價值,新的一波通脹馬上就要席卷歐盟,很多公司甚至連訂單都無法按時交付。
這只是中方給歐盟上的「第一課」 。
商業分析人士馬克羅特認為,中方所警告的「投資受阻」 還有另一個目的 :打消歐盟想霸占中方車企投資的想法。
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家寄希望他們對中方汽車加關稅,中方沒有辦法出口汽車到歐洲,就要被迫來歐洲建廠,為歐盟提供稅收和工作機會,購買歐洲的原材料。
大眾公司CEO也建議,中方如果難以對歐盟出口,可以來德國建廠維持出口,事情還是能妥善解決。
但中方已經態度明確:這也是不可能的,想用這種方法掏空中方車企,想法很不現實 。
中方給歐盟上的「第二課」 是采取實際行動反制。
商務部在最近幾個月已經陸續宣布了對歐盟進口的豬肉和豬副產品、白蘭地、乳制品等商品進行反傾銷調查,加稅方案也已經公布。
受影響最嚴重的就是發起對華關稅挑戰的法國、西班牙等國家。
商務部在10月8日宣布正在研究對進口大排量汽車加征關稅,此舉矛頭指向就是德國。
當然歐洲媒體認為中方的這幾項反制只是「開胃菜」 ,法國的空客訂單、奢侈品這些貿易領域才是重點。
如果最後關稅問題沒有得到妥善解決,或者歐盟想打貿易戰的話,中方制裁可能就會延伸到這些核心領域了。
中歐貿易是互利的關系,不是一方對另一方的「優惠」 。
所以歐盟想在損害中方利益的前提下還要保全自己,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回顧中美貿易戰事件就能看出中方在保護貿易領域的決心有多強,這也讓歐洲國家有所察覺,所以才選擇了棄權保持中立。
中方給歐盟上的「第三課」就是訂單互補,證明中方離開從歐盟進口產品,也能找到進出口市場。
比如前段時間中方對歐盟的豬肉反傾銷調查,俄羅斯第一時間就填補了這一缺口。今年4月到5月,中方對俄羅斯進口了超過67萬美元的豬肉,這還遠沒有達到俄方對外供應的水平。
俄農行聲稱「六年後,俄方能滿足中方豬肉市場的三分之一」 ,這足以完全替代了歐盟市場,也讓中方不必擔憂。
此外,歐盟依靠補貼對中方長期出口的農牧產品、奶制品,俄羅斯也能獨自承擔,且俄方的價格還更為優惠。
俄羅斯在東歐地區的牧場畜牧生產水平遠高於歐盟,同樣可以滿足對中方的供應,現在已經收到了來自中方的很多訂單。
從中歐貿易關系下降和西方鼓吹「擺脫對華依賴」 之後,中俄的貿易就逐步上升。
再加上中俄關系近幾年來飛速發展,雙方市場存在互補性。
在面向歐盟的高新科技領域,中方可以轉向日、韓、美等國家進口。
美國在當年中澳關系遇冷之後,緊接著就替補了澳洲在中方的牛肉、谷物市場,絲毫不顧及所謂的「盟友關系」 。
這些都證明了歐盟不是中方供應鏈中「必不可少」 的一環。
所以在當前的局勢下,歐盟國家和歐委會更應該做的就是認清現實。
在接下來對中方的關稅談判中拿出務實的態度妥善解決問題,而不是挑動對抗自食惡果。
參考資料
【俄農行:2024年俄羅斯向中方供應豬肉可能超過5萬噸】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對華電動汽車加征關稅,歐洲人自己都在質疑】新民晚報
【商務部:中方正研究提高進口大排量燃油車關稅等措施 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堅定維護中方產業和企業正當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