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這句中國諺語,德國朋友說我要帶回去

2024-10-31國際

這樣一場對話,火光四濺,真是很難得。

沒有照本宣科,而是有觀點碰撞,有分歧,有交鋒,當然,也有共識,有會心一笑。

甚至一句中國諺語,德國朋友感慨說,聽了很受啟發,我要帶回國去。

當然,我也按捺不住,忍不住提了一個問題。

因為10月30日的中德人權發展論壇,來了不少重量級的德國朋友。有德國前司法部長格梅林、德國聯邦憲法法院前法官萊茵哈德·蓋爾、德國駐華使館公使葛若海、德國艾伯特基金會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賽巧、中國政法大學中德法學院德方副院長白德,等等等等。

主題, 「地區沖突中的人權保障」。

這個不太平的世界,總有太多的觸目驚心,很多話,如鯁在喉,不吐不快。

在最後自由發言階段,我談了自己的看法,也問了德國朋友一個問題,大致如下吧。

我說:

我們今天的主題,是「地區沖突中的人權保障」,我相信談到地區沖突,當然現在最慘烈的就是加沙。我在耶路撒冷工作過兩年,我非常痛心地看到,和平越來越遠,戰火越來越猛。

就在今天早上,我還寫了一篇 關於加沙局勢的文章 ,已經有42000多人被打死,可憐其中絕大多數是婦女和兒童,可能還有成千上萬人被埋在廢墟之下,他們都變成了一個個冷冰冰數碼中被忘記的名字。

我也看到德國政界的反應、歐洲政界的反應,包括歐洲外交負責人博雷利最近都感嘆: 在中東這件事上,「我們都失去了人性」 。相信在座的朋友,都會有這樣的同感。

我知道德國和以色列有特殊的關系,很多時候都不願直接公開批評以色列,但悲劇在發生,當今世界最慘烈的人道主義災難在發生,按照博雷利的話說,可能有35萬加沙人很快會被餓死,因為我們今天討論地區沖突中的人權保障, 人權在哪裏?正義在哪裏?我們怎樣才能保障人權,結束當前的這場危機?

為什麽這麽問?

很簡單,第一,我忍不住,畢竟曾經工作過的地方,我們眼睜睜看著悲劇在發生;第二,大家都知道,談到戰亂下的人權,西方最喜歡談的是烏克蘭,但加沙呢?總是能避開先避開。

加沙避不開啊

在我之前,學者田士臣還問了一個問題:

人道主義援助應該是包容性的,應該照顧到每一個人,所以我有個問題很簡單,就是希望德國任何一個朋友站起來很簡單地回答,你們從包容性這個角度,整個歐洲,對待烏克蘭的難民和對待巴勒斯坦難民,不管是情感上,還是法律上,是不是完全相同的?

德國朋友怎麽回答?

德國前司法部長格梅林女士皺了皺眉頭,說:

我不想說雙重道德標準的問題。剛才同事們也提到了,比如你們說不幹涉內政的原則,我也很好奇,中國到底怎麽看、怎麽去理解這條。

比如你看到一個政權,像敘利亞,你們就堅持說不幹涉內政,那邊發生了什麽都視而不見嗎、不去管它嗎?所以我覺得我們需要去解釋很多原則,到底怎麽去操作它或者怎麽去理解它。

果然當過德國部長,化守為攻,投擲自己的問題。

但加沙的事情怎麽說?

所以,格梅林女士接著說:

剛才說到加沙的問題,眾所周知,沒錯,那裏人間地獄,形勢很嚴峻。

剛才你說過一句話,德國和以色列是有特殊關系的,但是這並不表示,我們對內塔尼亞胡政府必須遷就,我們有一個非常激烈的討論, 我承認你的很多批評,我也認可,我的很多朋友也在批評 ,他們的聲音都非常強烈,非常激烈地在批評內塔尼亞胡政府現在的做法……

我還想說,我特別理解你的想法,但是請不要只說以色列或者是加沙走廊,我們要用共同標準看,比如說敘利亞或者烏克蘭,大家都要去看。比如我們曾經有一位非常智慧的總統說過,如果你想指責別人的時候,要想還有四個手指,當你有一個手指指著別人,你卷起手來四個手指是指向自己的。

中方怎麽回答?

田士臣先生馬上接過問題,說:剛才提到中國政府一直執行不幹涉內政原則,這個問題我遇到很多次,我想先說一些事實。

他舉例說, 比如伊拉克和利比亞,當時對他們的幹涉,其實沒得到任何聯合國安理會的授權。而且,現實後果是, 所有執行人道主義幹涉的例子,現在他們國家的人民沒有一個在過好日子。

我看到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所所長朱中博,也忍不住發言說:

我簡單回應一下格梅林女士的發問。中國有句話叫「鞋子合不合腳,只有自己知道」,包括在涉及到不幹涉內政原則上,道理、含義是不言自明的,各國政府和人民都是有智慧的,也是有能力的,他們有智慧處理好自己國家的事務,因為舊的殖民時代和帝國主義時代已經過去了,不需要這些國家指手畫腳,不需要外部勢力去幹涉……

他並且說:

剛才格梅林女士提到了敘利亞。我有很多朋友、同事,我父親一輩的,甚至於更老一輩的同事,他們曾經在敘利亞和伊拉克工作,可能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時候,這些國家人民就已經用得起空調、買得起彩電了,比我們中國以及許多國家的條件好多了。

可是我們最後看到,因為人道主義幹涉以及顏色革命等等,結果是什麽?無窮無盡的人道災難……

不知不覺,已到了午飯時間。

格梅林趕緊打住: 首先特別感謝你剛才提到的中國的諺語,我覺得特別精確,只有我自己知道鞋合不合腳,我想把這句話帶回去,謝謝!這對我們很有啟發……

我之所以贅述論壇上的這個環節,倒不是我參與了其中,而是這樣的對話,火花四濺,才是真正的交流和討論。

最後,簡單三點吧。

第一,這才像真正的對話。

坦率地說,現在論壇和對話不少,但有些論壇和對話,不過是換個地方讀稿子,上面在說空話,下面在看手機。

但這一次人權論壇,還是有很多幹貨的,也有交鋒,用論壇組織方、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左鋒的話說, 大家在深入研討交流中碰撞出許多思想火花。

這些論壇上的交鋒和火花,不正是自信開放的充分展現嗎?

對中國,外國人有些質疑和批評,我總覺得,這都很正常,不要怕,天塌不下來。

我們更可以有針對性地解釋、澄清,對錯誤言論,也不要客氣,該批評批評。

什麽是敢於鬥爭,善於鬥爭?

這才是敢於鬥爭,善於鬥爭。

更開放,就更自信;更自信,就更從容。我們還可以做更多,做得更好。

第二,多交流才有助於增進共識。

所以,這次論壇,雖然有交鋒,但不影響氣氛,而且,還有很多共識。左鋒就總結: 最重要共識是,一致贊同要以安全守護人權。

中國和德國,都是大國,在很多問題上,還是有共同追求的。

左鋒說,中國有句古話,「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中德各有優勢和特色,雙方加強經驗分享、深化務實合作,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我認為本次論壇取得了積極成果,達到了交流探討的目的。

格梅林女士也說,她覺得這樣的討論,非常有意義也非常重要,因為「我們討論的話題涉及到人的尊嚴,涉及到這個世界上很多人所蒙受的災難」,大家都很動情,這場帶著感情的交流,也讓我們能夠更好地去了解對方,理解對方。

第三,這樣的論壇何妨再多些。

坦率地說,我也很佩服組織方,第一請到了這些德國嘉賓來真交流,第二精心選擇了「地區沖突中的人權保障」主題。

這個話題,全世界都很感興趣,我們中國有很多可說,西方也有很多佩服中國的地方。

這就涉及到一個如何鬥爭的問題。

坦率地說,在涉外活動中,敢於鬥爭難,善於鬥爭更難。

這不是簡單寫一兩篇稿件,發表一兩個演講,就能做到的,這需要策略方法技巧,需要遵循傳播規律,需要選擇好話題主題,這樣的論壇,何妨多些再多些。

這一次,德國朋友帶走了「鞋子合不合腳,只有自己知道」,下次,再讓他們帶走其他中國諺語吧。

上下5000年的中國,老祖宗的諺語警句,還不多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