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2日,備受世界矚目的俄烏戰爭傳來了新的訊息,據英國國防大臣華萊士親口證實,英國將向烏克蘭提供「風暴之眼」巡航導彈,以幫助烏方打贏這場「正義之戰」。
此時,俄烏交戰持續400多天了。
無論俄羅斯勝負幾何,唯一可以確定的俄方是最大的「敗方」。因為普京一直無法兌現,2022年他在上合組織會議上「俄方有能力,也有手段,盡快解決這場戰役」的承諾。
其實在中國歷史上有一次戰爭沖突,與當下俄羅斯面臨的情形十分相似。
但在周總理的兩句話中,中國順利度過了危機,希望普京能懂其中的意思,找到擺脫戰爭泥潭的良策。
相似的「命運」,不同的結局
俄烏戰爭爆發後,「普京大帝」曾高喊「我要用軍事讓烏克蘭瞧瞧俄羅斯的厲害」。
現實卻是無論俄羅斯的軍事多麽厲害,烏克蘭始終應付得遊刃有余,因為它背後站立的是美國和北約。
換言之,普京不是在和烏克蘭作戰,而是在和美國等西方國家抗衡。
其實在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和現在的俄羅斯面臨相似的局勢。
英國殖民主義在中印邊境線上留下的那條「麥克馬洪線」,一直成了印度騷擾中國邊境的理由。
從1959年到1962年,印度連續不斷對中印邊境實施騷擾。
印度對中國的騷擾,與烏克蘭執意要加入北約,威脅俄羅斯的安全有異曲同工之處,那就是都是美國的棋子。
且相比俄羅斯在俄烏戰局中的不利局面,當年中國的處境更加艱難。
其一,中國面臨美蘇兩大國的雙重「圍剿」。
韓戰結束後,時任美國總統的艾森豪威爾見識到了中國在北韓半島上表現出來的巨大軍事實力。
為防止中國今後威脅到美國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從1956年開始,他就以「新面貌外交策略」為引擎,開始鼓動印度在中印邊境問題上做文章。
為了讓印度取得「好成績」,1958年8月他決定接下來三年,美國將為該國提供36億美元的糧食援助。
1959年12月訪印中,他鼓勵印度對中「大膽開火」,「美方會幫忙牽制住它的仇敵巴基斯坦」。
當時的蘇聯,也在中印邊境上摻和了一腳。
赫魯曉夫在中印邊境沖突上,曾公然指責「中國不對」,還先後對印度提供了高達50億盧布侵華的資金。
在美蘇兩國的攪動下,英國等國利用報紙搬弄是非,聲稱「印度是正義的一方,全部責任在中國」。
其二,印度侵擾中印邊境時,中國三年困境正處於時期。國內糧食連基本的溫飽都不能解決,更不用提戰士們的軍糧了。因此不,少戰士都是餓著肚子抵禦印度的進攻。
其三,美國在西藏的殘余勢力。以1959年3月拉薩發生的武裝叛亂為引,西方在西藏境內大肆發表排華言論,鼓動所謂的「西藏人自治」,使中國陷入了內憂外患的局面。
面對如此困境,國際上一致以為中國將會吃一個大虧。
然而,中國在周總理的兩句話構建起來的外交策略上,漂亮的打贏了一場翻身戰。
周總理的兩句話,外交上的「定海神針」
1949年11月8日,周總理就任外交部部長,對外交部成員說過一句話:
「外交如同軍隊作戰,只不過是文鬥罷了。」
的確,一個國家的強大,不僅需要抗戰時期強大的軍事作戰,也要利用外交這種文化人的鬥爭。
兩者都是極其重要的一種強國方式,只不過前者對抗的是軍人,後者對抗的是西裝革履的政客。
1954年的日內瓦會議,即使知道美國對中國進行了外交封鎖,鼓動其他國家孤立我方,為了開啟外交局面,周總理依然帶著200多人的外交團乘坐飛機抵達日內瓦。
不過,如同周總理將外交比作軍事戰爭,當時的外交成員大都是軍事家出身一樣,他對這次出行用了一次軍事行動的安排。
初下飛機,他們一臉嚴肅。當一位西方記者用輕無禮的態度問總理中國有沒有青樓女子的時候,只見他坦然一笑,說:
「有,只不過全部在中國台灣」。話音剛落,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原來,對方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目的是借機試探大陸對台灣省的看法。
周總理何其聰明,一眼看清了對方的把戲。如果他回答沒有,那名記者肯定會說:「台灣省有」,意思是:「大陸承認台灣省‘獨立’」。
而總理的回答,直接向國際表明台灣省是中國的領土,容不得他國幹涉。
之後,無論西方國家如何刁難,都被他不卑不亢地反擊回去了。
結束與西方記者的鬥智鬥勇後,周總理等人換了一身淺色西服,笑容可掬地與各國的外交家談論著。
前後差距之大,引人深思,在場的人紛紛談論,中國外交團是一群有原則、尊嚴,卻又不失教養的人。
做出這個評價的時候,一些國家已經將美國叮囑他們在會議上孤立「中國」言論,忘得一幹二凈。一些國家領導人也改變了對中國的舊觀,紛紛對周總理進行攀談。
這讓周總理明悟了一個道理,也是他對外交團說的第二句話:
「他們並非鐵板一塊,我們必須得逐個擊破。」
因此,日內瓦會議上就和平解決韓戰問題談判失敗後,他透過分析越法戰爭局面,得知法國民眾反戰情緒越來越嚴重,但美國卻一直想介入其中,不斷為法國政府進行資金援助。
他立刻給國內發了一封電報,讓中國對越軍事顧問團,一定要指導越南在接下來的對法作戰中打一次勝仗。
1954年5月7日,越南在中國的幫助下,成功在奠邊府戰役中取得勝利。果不其然,法國反戰聲音持續高漲。為了自己的利益,法國政府決定撤離越南,不再聽從美國的背後指揮。
周總理等人在日內瓦乘勢追擊,最終和平解決了北韓和印度問題,順勢向在場的國家宣介紹起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表明中國是維護和平的一方。
隨著日內瓦會議的完美落幕,世界重新認識到了中國和周總理。美國進步人士卓別林對此評價道:
「解決任何國際問題都不能離開中國和周恩來。」
周總理的外交手段帶來的軍事好處
1959年印度對中國邊境進行騷擾時,周總理知曉該國背後有美蘇等國插手的影子,若處理不好,中國會再次卷入戰爭。
所以,他再次運用「並非鐵板一塊」戰術,對印度實施一場以「可憐戰」為中心,逐次加深軍事砝碼的三個階段的反擊。
第一個階段,1959年8月的政治作戰,中方以和平喊話的方式告訴印度:
「麥克馬洪線」的劃定根本就未經得中國的同意,跨線挑釁,更是在侵占中國的利益,希望印度幡然醒悟,改掉錯誤行為。
另外,中央派軍平息西藏叛亂,向國際強勢喊話:
「西藏問題是中國內政,容不得他國幹涉,同理中國也不會幹涉別國內政。」
中方看似讓步的舉動,卻贏得了國際輿論的支持。就連英國「論壇」周報,也發文說「麥克馬洪線」在國際上沒有依據。
然而,印度得寸進尺,不知悔改。
之後,中央準備進行軍事反擊。戰好打,可是如果不想一個周全的辦法,如何停戰就不是中國能做得了主的。
為此,1959年11月周總理實施了以外交和政治為主的第二個階段。
我方在以和平談話為主的準則上,提議雙方就「麥克馬洪線」各退二十公裏,在中間空出一個「無槍地帶」,不允許武裝沖突,用於兩國之間的民政談話。
眼見印度執迷不悟,國際上看到了中方始終堅持和平談話,印方三番五次侵襲中國邊境後,輿論開始對我方有利了。
1962年10月,中國實施了第三個階段的鬥爭——軍事行動,直接派兵對印度進行了自衛反擊。
不過,將印度擊退至「麥克馬洪線」以外後,我方主動撤軍。
同時,為了讓國際輿論更好地偏向我方,使美、蘇等國停止對印度的支援,中國再次向印度伸出和平談判之手。
這一行為,引起了多個國家對中國的支持,紛紛為之說話。
時任緬甸駐華大使說:
「中國非常崇高、寬大」,「印度政府應該予以接受,並采取同樣措施」。
1963年,在國際輿論的支持下,中國不僅教訓了印度,也順利解決了如何從中印沖突中抽身問題。
雖然中印邊境線仍然沒有明確劃分,但在周總理等人的努力下,國際預設了這是中印自己應該用和平談話解決的事,不應該由美國等國家去插手。
就像周總理說的外交是文鬥,從這些年來的外交中,他深知除了軍事實力,經濟也是決定一個國家發展最重要的因素。
日內瓦會議結束了,他不斷走訪12個鄰國,以現實主義態度重新確立那些有爭議的邊境線。
除了一直搗亂的印度,其他國家遵從這個準則與中國建立了良好的外交關系,為國內經濟發展提供了一個穩定環境。
之後歷任領導人,在外交方面都以周總理的外交主張為準則,使得中國徹底開啟了外交局面。
俄羅斯如今深陷泥潭的原因
看了周總理那兩句話帶給中國的好處,以及他是如何用這兩句話解決中印邊境沖突中,躲藏在印度背後的美蘇等國威脅時,普京也可以從中找到解決困境的方法。
如周總理的第一句話,「外交如同作戰不過是文鬥而已」。
字面意思就是外交團隊要團結、強大,要有紀律,還要有頭腦。
中國外交團正是將這些因素全部加持在身,日內瓦會議中周總理才會一步步撕開美國對中國的封鎖,得到卓別林等人的贊賞。
反觀俄羅斯的外交,連團結都沒有做到。
2022年4月20日,針對外界盛傳的俄烏和平談判,一邊是俄外交部發言人紮哈羅娃對媒體說,俄方對烏克蘭談判代表失去信任,烏克蘭背後是北約各國,澤連斯基根本沒有結束這場戰爭的「獨立性」,俄方隨時做好了應付這些國家的準備。
不想未待眾人從俄羅斯的霸氣中回過神,另一邊普京的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表示:俄方已向烏克蘭遞交了談判檔草案,正在等待答復。
這一看就是他們外交團隊上出現了問題,自家沒商量好的結果,折射給西方國家的資訊是俄羅斯可能出現內亂了。
於是,他們對烏克蘭的援助更加無所顧忌。
其次,俄羅斯應該好好領會一下周總理的另外一句話——「他們並非鐵板一塊」。
不論是烏克蘭還是北約其他國家聽從美國的擺布,以及對俄羅斯實施經濟制裁,無非是為了利益。
普京征政府可以從利益下手,像當初周總理借法國民眾對越南戰場的抵抗情緒,只是一場勝戰就讓法國從越南退軍了,這表明發動戰爭的是那些政客,百姓依然向往和平。
近日來,歐洲國家出現大批反戰遊行隊伍,也恰恰證明周總理說的這一點可行。
俄羅斯不妨督促外交部門如何利用這一潑輿論,逼迫一些國家停止對烏克蘭的軍援。
在對這些國家進行利益瓦解的時候,俄羅斯首先要做的是將經濟發展起來,使自己從一個處處被他們遏制經濟的受害國,轉換為與他們利益相連國。
過程中,俄羅斯可以大力發揮自己廣袤的土地,讓豐富的糧食和天然氣,成為切割歐洲等國家鐵板的的有利工具。
自美國帶頭對俄羅斯實施制裁後,全球的天然氣、糧食價格飛漲。
對美國來說,這些東西可以實作自足。但是對波黑、阿聯酋等依賴進口糧食的國家來說,對俄羅斯的制裁,也是對自己國家經濟的一種消耗,大大加劇了購買糧食的成本。
俄羅斯不妨「低頭」,用糧食和天然氣開啟這塊鐵板的裂縫。
就像當初的中國,在美蘇兩大陣營中尋求中堅力量,最後被53個亞非國家擡進了聯合國的大門。
這種低頭,並不恥辱,相反這正是俄羅斯擴大外交的時刻。
況且2022年美國為了擡高美元的價值,7月13日在歐洲外匯市場交易中使歐元對美元匯率一度跌至1歐元對0.998美元,令歐元貶值。
這大大傷害到了歐洲國家的利益,俄羅斯同樣可以用糧食和天然氣,開啟德國等國家的大門,讓他們不再摻和到俄烏沖突中。
從個人來說,普京太沖動了。他沒有像當年的周總理一樣,面對中印沖突時,考慮清背後的國際關系,不懂得打一場「可憐戰」,先讓輿論轉向對俄羅斯有利的一面。
普京被烏克蘭要加入北約的訊息一刺激,在美國背後的挑唆下,發動了戰爭。
他這一開戰,美國等國迅速指責俄羅斯的行為違反了國際法。
北約各國紛紛打著「維持正義」口號,向烏克蘭支援大批武器。對此,俄羅斯只能對他們進行言語譴責,無法阻止。
如今,隨著英國等國對烏越來越多的武器援助,普京根本無法從戰爭中抽身。
就算他這次主動撤軍了,也不會像當年対印自衛反擊戰中,中國撤軍被國際誇贊胸懷寬大,而是留下一個戰敗,或是烏克蘭得寸進尺的下場。
要取得完美效果,只能看他在之後能不能領會到周總理這兩句話,對俄烏戰場重新做一個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