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客,誰最腦洞大開?估計很多人,都會想到特朗普,但是今天,我們要說的是美國總統參選人小羅拔·堅尼地。
3名美軍身亡,讓美國下定決心,對挑釁者施以報復。炮火降臨之前,拜登政府加了一個前提,稱「美國不尋求在中東發生沖突」。
誰料,小羅拔·堅尼地就站出來打抱不平了。針對拜登政府的「不尋求」,他給出了兩個提醒:一來,在中東,美軍根本不受歡迎;二來,要是真不想尋求沖突,那就把美軍從中東撤出來。
如果不看發言人,估計誰也不會想到,這居然是出自於一個美國政客。人人皆知,中東是美國的核心利益盤,小羅拔·堅尼地一開口,卻要撬動美元霸權的根基。
只能說,「堅尼地」一脈,果然名不虛傳。
不過,要說這番話一點作用沒有,倒也不至於,實話的背後,在我看來,揭露了美國當前的兩個慘狀:
其一,美國戰略上的力不從心。
美國染指中東,在於美元和石油掛鉤,鞏固霸權地位,偏偏美國又不滿足於此,歐洲的基本盤要收入囊中,亞太的利益也要覬覦。
不巧的是,烏克蘭、以色列兩個代理人的消耗,已經讓美國「山窮水盡」,如果不趁早收手,美國遲早會被挖空。
其二,中東局勢,美國無力回天。
以色列給自己立下的「反擊戰」,持續到今天,本身就是一種失敗,而他們在聯合國的囂張氣焰,更是進一步撕下了美國的「人皮」。
盡管美國對部份「武裝組織」發動了空襲,但是遠水救不了近火,美空軍的下場,何嘗不是在暗示美國只剩下了地面部隊這個「王牌」。
一旦中東戰火徹底把美國拉下水,後果將一發不可收拾。
可見,小羅拔·堅尼地腦洞大開的背後,其實就是在拐著彎地勸告拜登政府,是時候及時止損了。
奈何拜登政府根本不想聽,或者說,早就心知肚明,只是不明著在台面上說而已。
非提一句,美國駐軍在中東不受歡迎,問題是,美國駐軍在哪兒又能受到歡迎呢?無非是南韓、立陶宛等沒有自保能力的墻頭草國家,但凡還想著「自主性」的,估計沒有一個會邀請美國軍隊入駐。
況且,美國得州都不歡迎美聯邦的軍隊,就更不用說外國了。
所以,這根本不是歡迎不歡迎的問題,而是美國堅決不會放棄中東的問題。只能說,小羅拔·堅尼地的初衷是好的,但不實際,讓一個國家改變幾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戰略,無疑是在螳臂當車,難逃被美國政治拋棄的結局。
值得一提的是,3名美軍的身亡,已然是美國在中東的一個轉折點。美國不報復,威望會嚴重受損,中東的武裝組織會更加肆無忌憚,對局勢更加不利,除此之外,還給共和黨提供了抓住拜登小辮子的機會,失真於票倉積累。但是吧,拜登選擇報復後的結局,我們也看到了,美國的威望並沒有提升,反而引起了中東國家的強烈不滿。
以此來看,美國似乎還可以更慘,再這麽折騰下去,美國離「破落戶」的目標,又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