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肯在較為緩和的氛圍中告別了北京,至少這一次他不是毫無所獲。雖然談不上「勝券在握」,但在中美激烈對峙之後,兩國關系有所緩和。
雙方就保持溝通、管控分歧、避免沖突以及擴大合作等方面達成了一些共識。美國方面可以認為取得了一些進展,畢竟布林肯已經就該說的話、提出的要求都進行了表達,這是他的任務,而且是在中方劃定的紅線之內進行的表態。
中方顯然對美國的那些不合理要求置若罔聞,比如停止與俄羅斯的合作、限制產能、改變在台灣和南海問題上的立場等。
而布林肯則避免觸及一些敏感話題,如TikTok的出售等。盡管許多人不願承認,但隨著布林肯離開後與中方相關的一系列活動,中國的堅定立場將會得到證實。
布林肯抵達北京的當天,就是4月25日,與此同時,俄羅斯總統普京公開表示他將在5月份完成就職典禮後首次存取中國。
這一舉動被視為俄羅斯向美國釋放的訊號,表明中俄關系將不受美國影響,無論美國采取何種威脅或施壓,中俄合作都將更加緊密。
中國方面也表示,中俄關系將繼續向前發展,這可以被視為對美國的回應,雖然表達方式非常含蓄,但是卻能避免讓布林肯感到尷尬。
與此同時,正值布林肯與中國官員進行正式會晤之際,哈馬斯和法塔赫也在北京舉行了會談,這一訊息令大多數人感到意外。
巴勒斯坦各個內部組織之間存在相當大的分歧,這是導致他們未能及時建立國家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加沙走廊和巴勒斯坦國處於危急關頭之際,國際社會正在積極努力協助他們實作團結,以完成建國大業。
由於巴勒斯坦尚未正式建國,也未加入安理會,因此安理會和國際法難以直接介入並強制實作停火。
然而,事實證明,美國不太可能承認巴勒斯坦的合法地位,因此,巴勒斯坦人團結一致並達成建國共識成為他們持續生存的關鍵因素。
哈馬斯與法塔赫上次在莫斯科舉行會談,取得了重大進展,然而雙方仍需更多支持,且形勢已發生重大變化。
這次會談地點選在北京,表明中國政府也選擇支持巴勒斯坦盡快實作建國,與俄羅斯持相同立場。這是推動「兩國方案」至關重要的一步。
中東地區,尤其是在巴以沖突問題上的形勢現在變得更加明朗。美國不顧國際社會的反對,堅持支持以色列一方;而中國和俄羅斯則站在巴勒斯坦一邊,呼籲雙方停火,並展開和平談判。
這使得巴勒斯坦人得以獲得大國支持,盡管中俄的支持並非意味著鼓勵他們與以色列陷入無休止的沖突,而是希望在國際社會的協助下實作真正和平的國家建設。
中東阿拉伯世界在得到中俄的支持後,將逐步朝著共同的方向發展,與中俄合作推動雙方的計劃。
與此同時,美國和以色列的地位將變得更加被動,盡管他們仍然傾向於透過武力解決問題。
總之,中東地區的力量對比已經發生了改變,預示著一場新的局勢即將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