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0月26日淩晨,伊朗首都德黑蘭附近連續傳出多次爆炸聲,以色列宣布已啟動對伊朗的襲擊。一夜過去後,26日早間,以色列國防軍發表聲明稱,以軍當天完成了對伊朗的襲擊並實作了既定目標。
那麽以色列為什麽選擇在這個時間點發動打擊?對即將到來的美國大選有什麽影響?伊朗是否會報復引發更大的戰火?
以色列打擊了哪些目標?
根據美國和以色列官員的說法,以色列對伊朗發動了3輪襲擊。第一波襲擊針對的是伊朗的防空系統,第二波和第三波攻擊的重點是伊朗的導彈和無人機基地和生產基地。此外,以色列官方訊息顯示,伊朗的發電廠也是襲擊目標之一。26日早間,以色列國防軍表示,除了完成了既定目標之外,所有以軍戰機均已安全返回以色列 。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和國防部長加蘭特在特拉維夫的一處地下設施指揮這次襲擊。這次襲擊針對的只是伊朗的軍事目標,不涉及伊朗核設施及石油設施。
26日,在對伊朗襲擊期間,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中左)、國防部長加蘭特(中右)以及國防軍高級指揮人員在位於特拉維夫的國防軍總部內。 圖源: 新華社
伊朗:以軍打了 但是破壞有限
當地時間26日,伊朗方面表示,伊斯蘭革命衛隊位於德黑蘭西部和西南部的軍事中心沒有被以軍導彈擊中。當天淩晨聽到的巨大爆炸聲,是源於伊朗防空系統應對以色列的行動。
之後伊朗防空部門又釋出公告表示,盡管伊朗已經警告以色列不要采取任何冒險行動,但以色列仍在26日淩晨襲擊了伊朗德黑蘭省、胡齊斯坦省、伊拉姆省部份軍事中心,襲擊彈藥大部份被攔截,僅對部份地區造成有限破壞。
以色列空軍F-15
美國事先知情 調兵到中東
在以色列襲擊伊朗後,美國國防部長柯士甸與以色列國防部長加蘭特進行了通話。美國此前向以色列部署了「薩德」反導系統,並派遣軍隊操作該系統,以防伊朗進行報復。美國中央司令部表示,多架美國空軍F-16戰鬥機已經從德國抵達中東。
以色列國防部長加蘭特
美國國防部長柯士甸
美國官員稱,以色列在行動前已經通知美國,但美方並未參與其中。美國總統拜登已經聽取了關於以色列針對伊朗進行軍事打擊的簡報。白宮國家安全事務委員會發言人沙恩·薩維特稱,以色列對伊朗軍事目標的「針對性打擊」是「自衛」行動,是對伊朗10月1日對以色列發動彈道導彈襲擊的回應。
為什麽以軍報復姍姍來遲?
對比一下,4月14日伊朗首次打擊以色列後,僅僅五天之後的4月19日,以色列就進行了反擊。而伊朗10月1日第二次打擊以色列,以色列這次過了超過25天才反擊。
之所以間隔比較久,當然不是因為軍事上的準備,最主要是美以在報復目標上存在矛盾:以色列想乘機打掉伊朗的核設施,或者退一步也要攻擊石油設施,但是美國擔心此舉會導致局勢升級,無法控制局面。這是以色列此前一直未能下決心的主要原因。
此前在10月19日,還出現了以色列報復伊朗計劃的高度機密情報泄露事件。CNN、美聯社等媒體報道稱,目前尚不清楚相關檔是在被黑客攻擊後泄露的,還是遭到美國情報人員的故意泄露。不管怎麽說,泄密事件也影響了以色列的報復行動。
伊朗外交部長阿拉格齊
此外,伊朗也采取了積極的行動。伊朗外交部長阿拉格齊馬不停蹄走訪多個中東國家,得到了「多國不準以色列使用其領空攻擊伊朗」的承諾。最後,以軍的報復還不能一直拖下去,要不然堂堂「中東小霸王」顏面何在?各種權衡之下,本次以軍攻擊不涉及伊朗核設施及石油設施,顯示各方的壓力還是起到一定效果,讓以軍對提高報復烈度有所顧忌。
利好特朗普選情?
自2023年10月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第11次到訪中東地區,從21號起存取以色列和中東多國,推動尋求巴以、黎以停火。結果布林肯25日前腳剛走,以色列26號就打擊伊朗,有點「打臉」布林肯的味道。而且打的不只是布林肯的臉,還有美國民主黨政府標榜的勸和「姿態」。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
距離美國大選投票只剩兩周之際,拜登政府是絕不希望中東戰火升級影響哈裏斯選情的。不過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內塔尼亞胡已經多次宣揚拜登哈裏斯政見不合,相反特朗普對以色列的支持是公開的。加上目前美國大選,各種民調都顯示特朗普的支持率正在不斷提升,當選概率很高,連資本市場上都出現「用籌碼投票」。這種情況下,內塔尼亞胡不趁機給哈裏斯「落井下石」,給特朗普「錦上天花」實在說不過去。
伊朗會「反反擊」嗎?
此前,伊朗方面曾多次警告以色列不要發動襲擊,還表示已經準備了10個方案來反擊以色列。不過也有伊朗官員表示,伊朗已下令武裝部隊做好戰爭準備,但同時也希望盡量避免戰爭。伊朗官員還稱,若以色列只對有限數量的軍事設施或武器庫發動襲擊,伊朗很可能不會反擊。但如果以色列造成了重大傷害,伊方會考慮的回應措施包括向以色列發射1000枚彈道導彈。
本次以色列打擊伊朗之後,以色列的表態是「實作了既定目標」,伊朗的表態則是「襲擊彈藥大部份被攔截」,僅對伊朗部份地區造成有限破壞。有意思的是,這個表態跟上次伊朗攻擊以色列後,攻防雙方表態很類似,只不過這次兩國的角色倒了過來。
其實也不難理解,以色列強調戰果輝煌,無一損失,是為了凸顯軍力,提振國內士氣。伊朗強調大部份被攔截同樣也是為了提振民心,至於表態破壞有限,就是給未來不報復留了余地。
說到底,伊朗到底選擇報復還是隱忍,也要看其最終的政治意圖。不過考慮到伊朗一直不想升級局勢的態度,以及4月19日以色列空襲後,伊朗也沒有「反反擊」,這次選擇不報復的概率還是很高的。
雖然伊朗接下來是否真的報復仍有不確定性,但中東局勢緊張卻是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以色列和伊朗已經完成了兩輪「一來一往」的相互打擊,未來會不會有第三次,第三次雙方是否還會比較理性,很難說。
作者丨陳人歡
排版丨李爍
編輯丨郭永佶
審校丨吳蔚
監制丨王雲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