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苦難的孟加拉國:從「南亞奇跡」到前途未蔔|國家經濟系列

2024-10-31國際

導語:【國家經濟】是『礪石商業評論』的一個重要文章專欄,試圖從經濟與人文融合的角度去解讀全球各個核心國家的最新發展,以歸納出不同國家經濟變遷背後的底層規律。本期為讀者帶來的國家是孟加拉國。

王劍 | 作者 礪石商業評論 | 出品

南亞的孟加拉國,自獨立以來,始終面臨著「令人痛苦的貧困」和自然災害頻繁等困境。

不過,在過去五十多年裏,孟加拉國經歷了顯著的經濟轉型,經濟規模超過4400億美元, 從世界最貧困國家之一發展到2015年的中低收入國家。被譽為「南亞奇跡」。

甚至,國際金融機構預計到2026年孟加拉國將結束聯合國最未開發國家名單。

可孟加拉國近期發生的動亂,卻暴露孟加拉國早已沈屙難起,宿疾纏身。

其實,孟加拉國今天的政變和動蕩,只是復雜歷史的一個註腳。

1

東巴和西巴的分裂

孟加拉國,位於南亞東北部,與印度三面毗鄰,東南部與緬甸接壤,總面積約15萬平方公裏,卻擁有超過1.7億人口。

這意味著,在孟加拉國,平均每平方公裏有1342人,這個人口密度在世界範圍都是遙遙領先。

更糟糕的是,由於經常遭遇自然災害,又毫無工業基礎,長期是聯合國最不發達的45個國家之一。

說起來,孟加拉國的困境,與其獨立背景有著密切的關系。

1947年,巴基斯坦從印度獨立出來後,包括東、西兩部份。西部就是今天的巴基斯坦,當時被稱為西巴,東部就是今天的孟加拉國,稱為東巴。

可西巴和東巴的距離太遠了,兩地超過2000公裏,中間還隔著一個印度,地理狀態極為奇特。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印度獨立時,南亞穆斯林群體希望自己也能獨立建國。

於是,西巴和東巴穆斯林經過爭取,宣布獨立為巴基斯坦國。

雖然同為穆斯林,但西巴和東巴境內的民族並不相同。「西巴」是旁遮普人、俾路支人、信德人和普什圖人,而「東巴」是孟加拉國人為主。因為地緣關系,相互並無認同感。

而且,巴基斯坦獨立時,主要依靠的是西巴領導的「穆斯林聯盟」不斷制造聲勢,東巴幾乎沒有參與。

等巴基斯坦獨立後,便有意將政治與經濟等資源向西巴傾斜,卻對東巴的孟加拉人不聞不問。

不僅孟加拉語被從巴基斯坦官方語言中剔除,遇到收稅等問題,巴基斯坦也是從東巴開刀,而且砍得毫不客氣。

這自然引發東巴的孟加拉國人強烈不滿,雙方矛盾日益尖銳,並在1970年公開化。

1970年,巴基斯坦舉行議會大選,席位分配是西巴138個,東巴162個。東巴的席位分配比西巴多,是西巴的一種安撫措施,覺得東巴人沒啥文化,也沒啥政治概念。

可偏偏東巴政黨「人民聯盟」在謝赫·穆吉布·拉赫曼領導下,順利拿下160個席位,成了絕對多數。

這對西巴來說,如果東巴「民盟」上台,肯定會在政策上傾斜東巴,這也意味著西巴多年的努力將付諸東流。

於是,西巴軍方拒絕承認選舉結果,並派兵前往孟加拉國鎮壓,制造了二戰之後最為慘烈的「孟加拉國大屠殺」。

時至今日,由於相關資料不全,孟加拉國和巴基斯坦互相對此表態不一,一個說死了300萬,一個說只死了30萬。

不管具體數碼是多少,當時的西巴軍政府確實扮演了極為不光彩的角色。

西巴軍隊的殘忍激發了孟加拉國人民的反抗,1971年3月,孟加拉國獨立戰爭爆發。

西巴首先將穆吉布逮捕,東巴的孟加拉人組成的軍隊在其【獨立宣言】感召下,開始了持續9個月的「獨立戰爭」。

戰爭從當年3月打到12月,由於距離太遠,西巴軍隊的進攻開始遲緩,隨著印度派兵介入,西巴軍隊已力不從心。

1971年12月16日,西巴軍隊撤退,孟加拉國正式宣布獨立。

2

孟加拉國軍隊的影響力

這麽快就獨立,對於孟加拉國人民來說是好事,免遭戰火繼續塗炭。

可對東巴的政治領袖穆吉布來說,未必是。

1972年1月,巴基斯坦迫於壓力,不得不釋放了穆吉布。

因為領導了大選,還因此被關押,穆吉布被孟加拉國人視為「國父」,毫無懸念地成為國家第一屆領導人。

但孟加拉國的軍方對此卻憤憤不平,覺得穆吉布只是喊喊口號的書生,自己才是浴血奮戰的真正獨立英雄,對其各項政策根本不買賬。

這裏得介紹下孟加拉國軍隊的情況,縱觀孟加拉國的歷史,可謂「成也是軍隊,敗也是軍隊」。

論反抗精神,孟加拉國軍人確實很有血性。

1857年,印度軍隊因傳言新發放的步槍塗滿豬油,引發印度籍士兵發生兵變,最終爆發了印度大起義的故事。

當時,正是駐守密拉特的孟加拉裔士兵最先發動叛亂,槍殺了英國軍官,並鼓動德裏駐軍加入他們的行列,才點燃了印度士兵的起義熱潮。

雖然起義最終被英軍鎮壓,但其行為標誌著印度民族意識的覺醒,也是對英國殖民統治的沈重打擊。

不過,也是由於孟加拉人積極反英,來自旁遮普的貧困民族卻親英,使得英國殖民者立即對英印軍進行整編,拒絕對孟加拉軍官進行升遷。

這也使得巴基斯坦獨立後,大部份軍官都是來自西巴的旁遮普地區,孟加拉地區出身的軍官不到10%。

軍隊都靠邊站,孟加拉人更是在新生的國家淪為二等公民,彼此間的矛盾才越來越激化。

雖然孟加拉的獨立戰爭打了數月,但由於彼此軍事實力有限,真正高烈度戰爭極少,幾乎都是「你打一槍,我還一槍」的常規戰。

事實上,最終決定戰爭勝負的是印度投入的三個精銳軍,孟加拉軍隊是跟著後面打了幾場「順風仗」。

雖說戰績平平,孟加拉國軍隊卻自認為居功甚偉,始終對本國的文官集團看不順眼。

面對軍隊的輕視,手上沒有軍權的穆吉布只好采取安撫政策,即在新政府的公務員職位裏給「自由戰士」預留30%的配額,希望得到軍方的支持。

這些「自由戰士」是參加了獨立戰爭的老兵及其家屬,相關政策也一直延續到穆吉布的女兒哈西娜執政時期。

可孟加拉國軍方並不滿意,因為穆吉布信奉納賽爾為代表的「世俗化民族主義」,即減少宗教對政治的影響,讓他們感覺受到了冒犯。

穆吉布上台後制定了第一部憲法,明確將世俗化列為基本原則,徹底得罪了虔誠的軍方與宗教人士,但迫於穆吉布的影響力,只能吞聲忍氣。

1974年,孟加拉國爆發大洪水,超過600萬間房屋被摧毀。洪水過後又是大饑荒,死亡人數超過一百萬。

可穆吉布又出了一記昏招,他將糧食以高價收到倉庫。

原本他的初衷是想透過政府收購,逐漸平抑不斷攀升的糧價。可如此一來,市場更加恐慌,糧價飆升更快,國內對此怨聲載道。

見此情形,軍方出手了。

1975年8月15日,軍方發動政變,將穆吉布全家十多口人統統槍殺,唯有大女兒謝赫·哈西娜和妹妹蕾哈娜在德國度假,僥幸生還。

3

軍政府時期的孟加拉國

軍方的齊亞·拉赫曼少校上台組建了軍政府,此人曾是穆吉布【獨立宣言】的宣讀者,卻一直覬覦新政府的領導人位置。

齊亞執政六年,孟加拉國逐漸淪為全世界最貧窮的國家之一。

沒辦法,孟加拉國的自然條件太糟了。

孟加拉國位於著名的恒河三角洲,而且還有匯聚於此出海的恒河、雅魯藏布江、梅格納河三條淡水河,平原多為沖積平原,泥沙富含養分,可謂千裏沃土。

遺憾的是,這麽一個魚米之國,卻因地處南亞季風區,飽受季風帶來的雨水和洪水泛濫影響,幾乎就是幾條大河的天然「泄洪區」。

最令孟加拉國郁悶的是,由於地處下遊,這兩條主要河流的水資源並不都能為孟加拉國所用。

由於印度在上遊攔截了大量的河水,並建設了「北水南調」和「河流並網」等重大水利工程,導致下遊的孟加拉國水量急劇減少。

想用水未必用到,可每到洪水季節,泛濫的河水又會侵襲孟加拉國,造成嚴重的水浸災害。

因為河流和水源問題,孟加拉國一直與印度爭執不休。

此外,孟加拉國還因地處海灣,常遭受大型颶風的正面侵襲,損失慘重。

這也使得孟加拉國老百姓種植糧食時,得祈禱收獲前不要遇見洪水和颶風,否則任何一場天災足以讓地裏顆粒無收,連帶著成百上千萬人流離失所。

也是因為水浸災害嚴重,獨立初期的孟加拉國基建幾乎是一片空白。修橋、建壩、拉電線都非常困難,畢竟建造的基礎設施是死的,河水是流動的,這邊剛打好地基,那邊洪水一來,早沖得無影無蹤。

孟加拉國建國初期,就連首都達卡,既無大型建築,也無持續的電力供應,論貧窮和混亂算是一個超級加強版的「城中村」。

如此惡劣的情況下,原本就毫無經濟基礎的孟加拉國還經常遭遇政變。

自孟加拉國獨立後,軍隊就發動了29次政變。

齊亞的政變是一個極為惡劣的開端,既然他是憑借政變上台,那其他軍人也可以。

1981年5月,齊亞·拉赫曼遇刺身亡,曼蘇爾·艾哈邁德少將隨即上台,繼續軍政府統治。

不過,無論是齊亞,還是艾爾沙德,他們都是伊斯蘭教的虔誠信奉者。

齊亞掌權後透過修憲,將「世俗化原則」刪去,還成立了「宗教事務部」,給錢給資源,大力推動宗教發展。

而艾爾沙德上台後,幹脆將伊斯蘭教定為國教,將宗教治國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只是宗教不是萬能的,也不會讓孟加拉國從連綿的天災中解脫出來。軍政府可以憑借武力奪權,但無法用武力保證經濟增長。

90年代,面對經濟狀況半死不活的局面,加上世界局勢變化,軍政府決定不玩了,還政給文官政府。

為了保證自己的利益,軍政府事先扶持了三個比較聽話的政黨——孟加拉國民族主義黨、孟加拉國民族黨和伊斯蘭大會黨。

其中,孟加拉國民族主義黨的領導者,是之前被趕下台的齊亞·拉赫曼的妻子——卡莉達·齊亞(該黨也是由齊亞創辦)。

此外,孟加拉國還有一個相對獨立的政治勢力,就是「國父」穆吉布創立的「人民聯盟」,領導人正是他女兒哈西娜。

1991年,孟加拉國舉行軍政府執政後首次大選,卡莉達·齊亞領導的孟加拉國民族主義黨獲勝上台。

執政五年後,卡莉達也沒能折騰出名堂,在1996年選舉中敗給了哈西娜。

從此,孟加拉國政壇近30年間,都是以兩位女性為主角的「二人轉」。

4

哈西娜時期

兩位女性領導者背後分別有軍方勢力支持,也各自恨之入骨。

傳聞穆吉布全家15口之死,齊亞雖然未必直接參與,但至少是知曉政變的主謀之一;而齊亞被另一派軍方殺掉,哈西娜也有參與的嫌疑。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上世紀90年代政局相對穩定,孟加拉國軍方越來越傾向不幹預政治的態度,盡量保持中立,逐漸獲得孟加拉國人的好感。

可兩位女性政治家,卻毫不客氣。政壇上鬥得你死我活,私下還會使黑招。

2004年,因為演講時被人丟手榴彈,哈西娜差點當場身亡。

甭管這事兒主謀是不是卡莉達,氣不過的哈西娜還是以腐敗為由,將其抓了起來。

2009年,哈西娜領導的民盟再次在大選中獲勝。

因為徹底扳倒了卡莉達,哈西娜終於不用再唱對台戲,從此牢牢把控孟加拉國政壇15年。

除了當總理,她同時還兼任國防部部長、電力、能源與礦產資源部長、勞工和就業部長、文化部部長等職。

客觀說,雖然哈西娜這次因為鎮壓學生而招致眾叛親離,但她執政期間確實也為孟加拉國發展作出了不少貢獻。

在她領導下,孟加拉國至少實作了1.7億人口的糧食自給自足。

在如此惡劣的自然條件下還能取得這個成績,確實不容易。

雖然洪水頻繁,但孟加拉國光照條件好,全年平均氣溫26.5度,種植基本上可以做到一年三熟,糧食只要雨季到來前收獲及時就有保障。

哈西娜執政時,將農業作為重要經濟專案,透過最佳化品種、選用優質化肥,使得大米年產量從1971年的不足1000萬噸大幅增加到如今的3500萬噸。

特別是孟加拉國借鑒國外,改良了科學收割與倉儲技術,即便遭遇自然災害,依然能保持2000萬噸的穩定供應,這才支撐了人口不斷飛漲。

值得一提的是,孟加拉國實際生育率在幾十年內也已快速降低,比老東家巴基斯坦要少得多,如今已經降到世代更替水平線。

但即便如此,孟加拉國人口還是過多,而且大部份是20歲-30歲的青壯年,就業成為大問題。

所以,孟加拉國既要維持龐大的農業部門,也要擠出有限的剩余價值搞工業化。

一直以來,孟加拉國最主要的工業是服裝業,成衣制造業占其出口總收入的83%,是全球僅次於中國的第二大成衣出口國。

近20年來,伴隨全球對「快時尚」(fast fashion)的需求不斷增長,才讓孟加拉國的服裝業發展迅速。

不過,孟加拉國的服裝業至今還停留在低端加工業模式,即依靠相對低廉的勞動力成本,贏得訂單,再憑借數百萬就業者快速完成。

而與服裝業相關的化學纖維、染料、機械等領域,幾乎空白,既無技術也無資金,未能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因為毫無技術儲備,孟加拉國還有一項處理「洋垃圾」的產業——全球最大的拆船產業。這種環境惡劣,又毫無安全保障的苦活,在很多國家都被拒之門外,卻在孟加拉國被人搶著幹。

但僅從數據上看,孟加拉國的經濟近年來確實有了長足進步。

5

孟加拉國與印度越走越近

過去10年間,孟加拉國GDP年均增長維持在6%以上,貧困率從2010年的11.8%降至2022年的5%,被國際社會稱為「南亞奇跡」。

2022年,孟加拉國人均GDP為2,657美元,而同年的印度為2,410美元,這讓印度都驚掉了下巴。

彼時,還有國際金融機構預測,孟加拉國將於2026年脫離「最未開發國家」行列。

經濟增長,國際訂單增多,主要是因為孟加拉國在反恐問題上的強硬立場、奉行不結盟外交政策以及在幫助鄰國緬甸羅興亞難民上的努力。哈西娜政府還透過一系列措施,讓孟加拉國社會宗教化的趨勢被遏制,得到了印度和西方國家的支持。

尤其是哈西娜執政時,有意緩和與印度的緊張關系。

雖然孟加拉國獨立時得到過印度的幫助,可隨著時間推移,兩國在邊境問題、水資源分配、貿易不平衡等方面產生了一系列矛盾和爭端。

在這些問題上,孟加拉國往往采取了強硬的立場,特別是在水資源分配問題上,孟加拉國與印度的矛盾尤為突出。

由於恒河和雅魯藏布江等河流源頭位於印度境內,孟加拉國對印度在上遊建設水壩和水庫表示了強烈的不滿,多次要求印度拆除,但被拒絕。

加上彼此極為復雜的宗教問題,兩國關系越來越糟,雙方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明明互相看不順眼,可由於哈西娜出訪印度後,與其簽署了大量貿易協定,使得孟加拉國近年來,每年對印貿易都是幾十到上百億美元的巨額逆差。

一句話,貿易是不少,可錢都被印度賺走了。

印度人開心了,孟加拉國人卻很生氣。

兩國人均GDP差不多,產業結構和產業水平差不多,而且都是成衣加工出口國,是妥妥的競爭關系。可印度商品長驅直入後,讓孟加拉國本土企業沒飯吃,換誰都是一肚子怨氣。

甚至,為了討好印度,哈西娜還準備將國內最為重要的提斯塔河水利工程交給印度企業,這讓孟加拉國人更接受不了。

水資源和商品貿易還可視為哈西娜對印度表示「誠意」,但在更敏感的政治立場上,哈西娜讓孟加拉國人快氣炸了。

印度東北部有多個反政府武裝,過去經常借道孟加拉國落腳和整修,孟加拉國對此都是睜只眼閉只眼。

可哈西娜2009年上台後,對這些反印武裝采取強硬態度,抓住就立即移交給印度。

國內軍方和反對派十分不滿,覺得哈西娜這麽做,不僅惹怒穆斯林兄弟,也等於成為了印度的附庸。

其實,站在地緣政治角度來說,孟加拉國選擇與印度搞好關系是正確的。印度不僅是南亞大國,而且三面與孟加拉國毗鄰。其中,印度5個邦與孟加拉國共有4000公裏的邊境線,彼此融合很深。

換句話說,哈西娜如果希望保持孟加拉國的國際局勢穩定和經濟提升,就不能不抱緊印度這個近鄰的「粗腿」,想辦法成為南亞和東南亞的政治與經濟紐帶。

同樣的原因,印度也極為關註兩國關系。從2017年、2021年、2022年,兩國領導人在互訪的過程中,簽署了幾十項合作協定和諒解備忘錄,相互關系至少在高層是突飛猛進。

美國也樂見其成,作為印度洋沿岸國家,特別是孟加拉國灣的特殊地理位置,美國希望孟加拉國與印度共同加入其印太戰略,成為南亞局勢穩定的「壓艙石」。

6

動亂源於多年的沈屙

既然哈西娜在國際政治和國內經濟上都「玩得轉」,為何會在近期突然倒台呢?

直接導火索是今年6月,哈西娜政府試圖擴大公務員配額制,使得照顧「自由戰士」的配額數量再次提升,導致國內年輕人不滿。

前面提到過,照顧「自由戰士」政策,是由哈西娜的父親穆吉布在世時提出,哈西娜只是遵照執行。

本來照顧了幾十年,也該差不多了。而且從2018年開始,孟加拉國就爆發過因為配額制度導致的騷亂,也迫使政府作出承諾,打算廢除這項制度。

沒想到,今年6月,孟加拉國高等法院一紙裁決,令該制度「死灰復燃」,抗議由此爆發。

那麽,為何今年的孟加拉國學生和年輕人反應如此激烈呢?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孟加拉國沈屙多年的頑疾都在這個「配額問題」上爆發了。

對於孟加拉國年輕人來說,由於國內大型企業有限,也沒有合適的外企可以進,「考公」就成為光宗耀祖和吃飽飯的唯一選擇(這點與印度、巴基斯坦基本一樣)。

可即便「考公」,一樣逃不過所謂配額制度,也就是當年所謂「打江山」的後代不僅可以優先進入公務員隊伍,而且升遷和獎勵也是優先考慮。

孟加拉國與印度公務員系統都是學習的英國殖民系統,其中,孟加拉國公務員考試,分為普通公務員考試和BCS考試。

普通公務員是最基礎的辦事員,一般為20級,普通人這輩子幹到第10級(局長)這層就算到頂了。

想升職快,就得參加被稱為BCS考試的全國性公務員考試。只要能透過BCS考試,起步就是第9級,直接進入高級官員序列。

無論哪種「考公」,對於孟加拉國年輕人來說,都是階級躍升的唯一途徑。

而今年的調整政策,意味著有超過50%的公職是以配額方式分配給特定群體,不管是普通公務員考試,還是BCS考試,留給年輕人擇優錄用的崗位下降至44%,只有大約3000個空缺職位。

事實上,今年孟加拉國將有40萬畢業生參加公務員考試爭奪這些職位,僧多粥少局面越發嚴重。而社會上,孟加拉國1.7億人口中已經有五分之一處於失業狀態。

更讓年輕人覺得不公的是,除了後代「考公」可以享受優待,「自由戰士」每年可領取27000塔卡(合人民幣16670元)的特殊津貼。因為有利可圖,造假獲得「自由戰士」身份的事件也非常猖獗。

在孟加拉國年輕人看來,這種剝奪大多數人上升通道的「門閥制度」,必須徹底打破,否則活不下去了。

與此同時,孟加拉國民眾對經濟增長不平衡、嚴重不平等和腐敗現象,早已深惡痛絕。

由於受新冠疫情、俄烏沖突和經濟全球化逆流等原因影響,孟加拉國的經濟指標在近兩年出現惡化,國內失業率再次提升,社會矛盾不斷激化。

今年1月,哈西娜在備受爭議的選舉中再次當選孟加拉國總理,卻被指控選舉舞弊、打壓異己,其政府更是被指責貪腐橫行,令人憤怒。

動亂前,孟加拉國媒體曾曝出,哈西娜府邸的一名職員,就貪汙了3400萬美元。

事實上,孟加拉國人對哈西娜的不滿,除了上述提升「自由戰士」親屬配額,關鍵還是她整個家族都手腳不幹凈。

哈西娜的長子薩吉布是美國國籍,早就攜款跑路到了美國;女兒賽瑪長期呆在杜拜,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妹妹蕾哈娜拿著英國國籍,全家一直旅居歐洲,錢自然也撈得不少。

這些在孟加拉國,都是公開的秘密。

還有之前提到的親印,導致一直對印度持強硬態度的軍方極為不滿。尤其是在動亂升級後,哈西娜下令警察槍殺年輕學生,讓軍中少壯派軍官大為憤怒,公開表示支持學生。

隨著事態升級,軍方選擇中立,實際就是拋棄了哈西娜政府。

面對國內聲勢浩大的反對聲,哈西娜想保命,只能走為上。

7

孟加拉國的未來依然是個迷

「孟加拉國如今在發展中國家中有著一席之地。但我懷著難以言表的悲痛告訴你們,今天,這一切都化為灰燼。」

8月13日,孟加拉國前總理哈西娜在離開孟加拉國時,在公開聲明中這樣說。

哈西娜離去後,由於軍方保持中立,害怕追責的警察紛紛躲藏起來,孟加拉國幾乎成了一個無政府國家。

由此,孟加拉國也爆發了大量報復性的傷害事件,部份是之前對學生開槍的警察及家屬,還有一些印度裔人,局勢變得越發混亂。

雖然哈西娜時代已成為歷史,國際多個國家和地區也對孟加拉國新政治局面表示支持,但孟加拉國的未來依然前途叵測。

比如目前被各派推出的84歲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無黨派人士穆罕默德·尤努斯,只不過是目前局面下能被大多數勢力接受的「忠厚長者」,其使命在於推動盡快平穩渡過目前危局,恢復法律和秩序。

但無論其年齡還是政治資歷,都不足以真正掌舵孟加拉國這艘尚處於狂風暴雨中的巨輪平穩前行。

此外,不管哪股政治勢力上台,「印孟蜜月期」也將隨哈西娜政府倒台而結束,「疏印」與「抗印」恐將成為很長一段時間孟加拉國的主基調。

印度肯定不會對此置之不理,也有的是辦法進行幹預,未來兩國的關系也變得極為微妙。

對於中國來說,過去的十多年時間裏,中國一直都是孟加拉國最大的貿易夥伴,涉及12條公路、7條鐵路、21座橋梁和31個電站,有的尚未完工。

孟加拉國的動蕩,也不可避免會影響這些專案的建設和營運,未來新上台的政治勢力又會如何處理兩國間關系,尚待觀察。

因此,孟加拉國此次政局動蕩,是福是禍也需要繼續觀察。

事實上,南亞國家只要政局變動,往往會因執政者理念改變,帶來經濟結構的巨大變化,造成國家持續衰落的案例比比皆是。

特別是對於孟加拉國這樣毫無工業基礎,人多地少的南亞窮國,如果找不到更好的經濟提升策略,也不能在產業升級領域找到新方向,很可能會今不如昔,像巴基斯坦、斯裏蘭卡、尼泊爾等南亞鄰居一樣陷入持續動蕩。

孟加拉國能否盡快從最未開發國家名單中走出,新的執政者能否破除本國歷史的悲劇性重復,避免再度陷入腐敗與不公的旋渦,未來究竟是「奇跡」還是「灰燼」……

或許,還很難給出一個樂觀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