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從危機四伏到金融強國,咸美頓策略揭秘美國復興之道

2024-09-13國際

在贏得獨立戰爭後,美國這個新生國家陷入了嚴重的經濟危機,債務高企,同時工業體系也十分匱乏。

作為首任財政部長,咸美頓大力倡導建立美國第一銀行,以應對當時的危機。

這一決策在政府內部以及社會各界引發了激烈的爭議,面臨來自多個方面的阻力。

咸美頓是如何克服重重阻力、力挽狂瀾的?他的金融智慧又為美國帶來了怎樣的改變與機遇?

合眾國第一銀行的歷史背景

合眾國第一銀行由美國首任財政部長咸美頓籌劃建立,同時也是他落實其經濟理念的核心平台。

在咸美頓的領導下,合眾國第一銀行成功履行了其職責,順利完成了歷史使命:整頓美國混亂的財政,重建國家信用,推動工商業的繁榮與發展。

咸美頓在創立合眾國第一銀行的過程中遇到了重重阻礙。政府內部,以麥迪遜和傑佛遜為首的反對派對他進行了堅決抵制,掀起了一場關於「合憲與違憲」的激烈爭論。同時,在美國社會中,他也遭到了農民和種植園主的強烈敵視,認為他象征著集權與腐敗。

然而,咸美頓始終堅定不移,冷靜應對、據理力辯。他不僅成功為合眾國第一銀行爭取到了二十年的特許經營權,還確保了銀行的順利運作,取得了顯著效益,充分發揮了應有的作用。

推動咸美頓堅定支持建立中央銀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現實的經濟壓力是最直接的動因;其次,英格蘭銀行的成功經驗為其提供了啟示;最後,莫裏斯在北美銀行的實踐也對他產生了重要影響。

實際的經濟負擔

盡管美國在獨立戰爭中取得勝利,擺脫了英國的殖民統治,但這只是政治上的獨立。新生的美國在經濟方面依然依賴英國。

美國長期以來一直是英國的原材料供應地和工業制成品的市場,自身尚未建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其制造業仍處於初期發展階段,且進展十分不均衡。

在獨立戰爭時期,各州政府因戰爭物資的需求,積極推動與軍事相關的制造業發展。以康涅狄格州為例,1775年該州政府規定,每生產一挺機關槍將獎勵一先令六便士,而每制造三千發子彈則可獲得五先令的獎勵。

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日用品制造業進展緩慢,主要原因在於獨立戰爭期間,美國因抵制英國商品而出現的市場空缺,得到了西班牙、荷蘭和法國日用品的填補。這些國家的商人巧妙避開了英國的軍艦和緝私船,將美國人日常所需的物資源源不斷地運送至美國。

因此,美國各州政府對發展與日常生活用品相關的制造業並不十分迫切。

更為嚴重的是,獨立戰爭結束後,美國對歐洲制造的商品依賴依然絲毫未減。與此同時,英國商品重新進入市場,導致美國出現了嚴重的對外貿易逆差。更令人不安的是,美國人仍然需要歐洲的商品,尤其是他們已經長期習慣使用的英國制成品。

這些商品的需求極為迫切,以至於1784年進口的商品總值高達三千七百萬英鎊,而出口的商品僅有七十五萬英鎊。這就表明,差額必須透過現金支付或依賴外國提供的信用工具來彌補。

另一方面,獨立戰爭期間逐漸興起的制造業和海外貿易,也遭遇了來自英國及其他歐洲國家的挑戰。獨立戰爭勝利後,美國不再是英國的殖民地,歐洲的廉價工業品得以毫無阻礙地湧入美國市場,令美國在戰爭期間培育出的脆弱制造業因無法抵禦這些低價商品的沖擊而遭到摧毀。

英國憑借其海上優勢,企圖打擊美國的海外貿易。早在1783年,英國便頒布了【航運法令】,規定只有由英國建造並由英國海員操控的船只才被允許進入西印度群島的港口,同時對駛往英國其他港口的美國船只征收高額關稅。

1786年頒布的另一項法令更加嚴苛,試圖阻止美國船只冒用虛假身份進行登記。緊接著,1787年又出台了一項法令,禁止美國貨物經由外國島嶼運入英國。這些政策使得新英格蘭的漁業和西印度群島的貿易遭受重創,難以恢復元氣。

英國撤離後,其他歐洲國家紛紛對美國虎視眈眈。西班牙不僅占領了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大片領土以及東西佛羅裏達,還封鎖了密西西比河,禁止美國船只通行新奧爾良。

美國獨立戰爭的核心問題可以歸結為「錢」。美國反對英國稅收並非基於某種信仰,而是因為他們已經享受到了自由貿易帶來的利益。獨立戰爭的起因與最終的困境,始終圍繞著「錢」展開。

實際上,「戰爭的全部費用,折合黃金大約僅為一千零四十萬美元」,這筆資金並非難以籌集。

然而,無論是大陸會議還是邦聯國會,都沒有向各州征稅的權力,因此缺乏財政收入,致使籌集戰爭資金成為美國獨立戰爭中最棘手的問題。

一方面,殖民地的人民對任何形式的稅收都充滿憎恨,絕不會輕易向政府繳納稅款;另一方面,邦聯國會軟弱無力,只能向各州請求資金,卻既無法強制各州繳納,也沒有能力確保資金到位。

「由於中央政府軟弱無能,未能有效動員全國力量投入抗戰,也未能妥善組織戰時經濟,導致戰爭被迫持續長達八年。」

戰爭初期,大陸會議於1775年6月22日發行了價值200萬美元的信用券,規定各州可根據人口比例隨時在各地兌換成西班牙銀幣。

從此,大陸會議開始發行一種名為「大陸幣」(Continentals)的紙鈔,用以支付戰爭期間的物資和服務費用。這種鈔票原本計劃透過財政稅收兌換成正幣(specie)。

「在1780年之前,這種紙幣幾乎是戰爭開支的唯一支付手段。自1775年6月至1779年12月,大陸會議累計發行了42批貨幣,總金額高達1.9155億美元。」

1779年是貨幣發行的高峰期,當年共計發行了14次,發行總額高達1.4億美元。然而,這些紙幣並沒有任何財產作為保障,其最終價值取決於戰爭的勝負以及各州是否願意將其兌換為硬幣。因此,紙幣很快就貶值了。

大陸幣與正幣最初的兌換比例為1:1,然而到了1777年初,這一比價變為3:1。到1778年年底,兌換比例進一步擴大至10:1,1779年發行達到頂峰時,比例已飆升至50:1。到了1781年1月,兌換比價降至最低點,達到100:1。1780年,各州被要求征稅,並按40大陸幣兌換1銀元的匯率進行兌換。

隨後,大陸會議發行了一種新貨幣,並以20比1的比例在各州兌換舊貨幣。而那些未能及時兌換的舊貨幣最終貶值至約1000比1的程度,由此誕生了美國歷史上的一句俗語:「還不如大陸幣值錢。」

1871年的物價水平暴漲至戰前的185倍,「1781年時,一雙鞋的價格高達100美元紙幣,一磅茶葉要價90美元,一筒面粉更是高達1575美元」。

咸美頓透過研究,將國家現有的戰爭債務歸納為三類:其中第一類為美國對外國政府及投資者的欠款,主要包括法國、西班牙和荷蘭私人銀行的約11,700,000美元的債務。

第二類債務是中央政府對本國商人、士兵和持有革命券者的欠款,總額約為27,000,000美元;第三類則是州政府的類似債務,總計約25,000,000美元。

1776年至1782年間,大陸會議共借入約6360萬美元的內債。此外,1777年至1783年期間,外債總額達7800萬美元,其中法國提供了6400萬美元,荷蘭借出1300萬美元,西班牙則貢獻了174,017美元,借款的利息約為4%至5%。

美國可以說是伴隨著債務誕生的。到聯邦政府成立時,1790年1月,美國的外債已達到11,710,379美元,內債則為42,414,086美元,各州負債共計25,000,000美元,總債務高達79,124,465美元。#深度好文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