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出人意料!36國要統一戰線對付中國?中方怕不怕?外交部把話說透

2024-07-24國際

根據人民網的報道揭示了北約峰會的諸多問題,讓人深感失望與憂慮。北約本應專註於區域性防禦,卻不斷越界擴權,挑起陣營對抗。從過往經歷來看,其足跡所至,往往帶來戰亂、災難、動蕩與人道主義危機。如今,它又將觸角伸向亞太,配合美國「印太戰略」損害中國利益,這種行徑實在令人憤慨。

在烏克蘭問題上,北約的表現更是有失公正。他們只一味地堅決阻止俄羅斯獲勝,卻對自身東擴這一沖突根源避而不談。北約違背對俄安全承諾持續東擴,嚴重威脅俄羅斯戰略安全,最終引發了俄烏沖突。而沖突爆發後,西方的全面制裁不僅未能解決問題,反而使局勢愈發復雜。更令人難以接受的是,北約在峰會上發表的聯合聲明重點攻擊中俄。所謂的「中國威脅論」完全是無中生有,中國始終積極勸和促談,為和平解決危機努力奔走,中俄正常貿易也不應受到無端幹擾。

北約對中國的指責毫無根據且荒謬至極。將中國在俄烏沖突中的角色肆意汙蔑,對中國的安全指責及核武庫的妄言,純粹是無稽之談。北約此舉,無非是想削弱中俄關系,以實作其重塑所謂「規則」的自私目的,而這種「規則」只是為其自身利益服務,毫無公平正義。當北約試圖拉攏亞太四國時,美國的態度顯得矛盾而耐人尋味。卡彭特稱北約集體防禦條款不擴至「印太地區」,看似在踩剎車,實際仍未放棄打造「亞太北約」的野心。

這種糾結反映出美國戰略考量的復雜性,它既期望北約集中精力應對俄羅斯,避免力量分散,又企圖在亞太透過合作與對話掌控局勢。然而,美國的如意算盤難以打響。地區國家對其意圖心知肚明,都有著自身的利益權衡和戰略判斷,不會輕易被美國所左右。各國都明白,和平與穩定才是發展的基石,而非成為他國霸權的棋子。北約的無端指責和美國的糾結表態,都無法改變國際關系中公平正義的主流趨勢。

近期,北約32國拉上日本南韓澳洲紐西蘭舉行了北約峰會,發表的宣言中對中國進行毫無根據的汙蔑和挑釁,這種充斥冷戰思維的行徑令人憤慨。北約32個成員國領導人批準的宣言,多次提及中國並肆意抹黑,這背後顯然是由美國在推動。北約作為美國的戰略工具,其目的昭然若揭。美國妄圖透過渲染「中國威脅」來一箭雙雕,一方面為北約的所謂「全球化」擴張尋找借口,另一方面試圖破壞中俄和中歐關系。

然而,事實是北約不斷拱火,才致使烏克蘭局勢惡化且難以收場。中國在烏克蘭問題上一直積極勸和促談,主張透過政治途徑解決爭端,這一立場光明磊落,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但北約卻對中國惡意中傷,這種罔顧事實的指責完全是謊言。北約對中國定位的強硬轉變毫無依據,純屬歪曲抹黑。

中國外交部堅決表明立場,要求其糾正錯誤,是完全正當且必要的。北約不應幹涉中國內政,更不能抹黑中國形象、幹擾中歐關系,妄圖在亞太制造混亂。美方造謠中國向俄提供軍事支持,卻又拿不出任何證據,而實際上俄羅斯的相關進口更多是來自美西方。在當今全球化的時代,和平、合作與發展才是主流。北約的這種冷戰思維和霸權行徑,不僅破壞了國際互信與合作,也違背了時代的潮流。國際社會應當看清其本質,共同維護公平正義的國際秩序,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北約宣言暗含對中國的威脅,揚言中國支持俄羅斯將付出代價,引發外界諸多猜測。可能的經濟制裁與軍事動作引人關註,不過,中方軍事專家指出歐洲軍事力量部署至太平洋可能性較小,且北約內部存在分歧,真正對華遏制難以達成。當下,有聲音稱亞太地區或成北約與中國緊張關系的「下一個前沿」,雙方新防禦專案已啟動,關系平衡悄然變化,分歧或許會加深。然而,未來形勢難以確切預判,需綜合多方面因素權衡。

中國始終堅守和平發展理念,面對北約的態度和行動,我們必須謹慎觀察、妥善應對。國際社會應當認清事實真相,尊重客觀實際,攜手維護和平穩定的大局。北約理應反思自身行為,切勿制造緊張局勢,應透過和平合作化解分歧,而非憑借威脅對抗。唯有相互尊重、平等對話,方能推動國際社會的和諧發展。在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各方都應為和平穩定的未來貢獻積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