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回顧哈馬斯幕後最強金主浮出水面,連美國、以色列也不敢輕舉妄動

2024-07-16國際

哈馬斯的行動背後,似乎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撐腰?

巴勒斯坦的哈馬斯組織突然對以色列發起了一連串的飛彈襲擊,這一行動的突然性,讓美國政府感到十分震驚。盡管美國的情報網絡遍布世界各地,但這次他們卻似乎一無所知,這不禁讓人疑惑,哈馬斯的保密措施做得如此之好,連美國都難以窺探一二?

更讓人不解的是,哈馬斯向來財力有限,按理說難以承擔如此大規模的飛彈發射。然而,這次他們卻意外地展示出了強大的火力,這無疑讓國際社會感到意外。顯然,哈馬斯在短期內獲得了某種形式的資助,這才能讓他們有足夠的資源發動這樣的攻擊。

美國迅速展開了對哈馬斯背後支持者的調查,許多人本以為,一旦美國發現了背後的資助者,將會聯合以色列進行嚴厲的報復。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美國和以色列在此事上卻顯得異常謹慎,並沒有采取過激的行動。

這不禁讓人好奇,哈馬斯背後的支持者究竟是誰?為何一向自信滿滿的美國,在這次事件中卻顯得如此克制?這背後的原因,恐怕只有當事者自己最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這次事件的背後,一定隱藏著復雜的國際關系和利益博弈。

執著勇猛的哈馬斯

哈馬斯,這個名字在巴勒斯坦歷史上可不是鬧著玩的。它起初是由一群熱血青年組成,這些小夥子們對以色列對巴勒斯坦的侵占和本國政府的軟弱無力感到憤慨,於是他們毅然決然地拿起了武器,開始了他們的反抗之路。他們的信念,建立在堅定的宗教信仰之上,這讓他們即使在武器裝備上處於劣勢,也能在戰場上展現出驚人的戰鬥力,一度讓政府軍和以色列都感到相當棘手。

他們的影響力一度達到了頂峰,甚至在巴勒斯坦的政治舞台上占據了一席之地。但好景不長,資金的短缺讓他們在隨後的持久戰中逐漸失去了優勢,最終不得不退守到加沙走廊這一小塊地方。與此同時,巴勒斯坦政府軍則控制著約旦河西岸的更廣闊地區。

巴勒斯坦政府一直傾向於透過和平談判來解決與以色列的爭端,但哈馬斯的想法卻大相徑庭,他們的夢想是徹底消除以色列的存在。在巴勒斯坦政府與以色列保持相對和平的同時,哈馬斯卻不斷地對以色列發起攻擊,這種單邊的軍事行動,無疑加劇了地區的緊張局勢。

哈馬斯,這個巴勒斯坦的宗教組織,曾經因為資金短缺而不得不限制其軍事行動的規模。他們過去的行動,要麽是小規模的槍戰,要麽是偶爾的自殺式爆炸襲擊,這些行動雖然給以色列帶來了麻煩,但規模和影響力都相對有限。然而,最近的一次行動卻讓世界為之側目,哈馬斯突然向以色列發射了大量飛彈,其規模和威力都遠超以往,給以色列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這一突然的變化,無疑讓國際社會感到困惑。哈馬斯,這個一直以財力有限、裝備落後而聞名的組織,怎麽可能突然擁有了如此多的先進武器?這種規模的突襲,顯然不是他們以往的財力所能夠支撐的。這只能說明一件事,哈馬斯在短期內獲得了某種形式的大量援助,無論是金錢還是武器。

那麽,究竟是誰在背後支持哈馬斯?這個問題成了國際社會關註的焦點。哈馬斯的這次行動,無疑是在向外界展示他們的實力,同時也在暗示他們有了新的支持者。這個神秘的金主,可能是某個國家,也可能是某個組織,但究竟是誰,目前還不得而知。

哈馬斯背後的支持者

那些幕後的金主們,與美國的關系復雜得就像一團亂麻,他們的存在讓美國不得不三思而後行,不敢輕舉妄動。首先躍入人們腦海的,當然是那些中東的阿拉伯國家,他們似乎是哈馬斯最可能的支持者。畢竟,這些國家的民眾大多信仰伊斯蘭教,與信仰猶太教的以色列之間,長久以來就存在著深刻的矛盾和對立。

回顧歷史,阿拉伯世界與以色列之間的沖突不斷,上世紀的中東大地上,戰火連連,雙方為了信仰和土地不惜大動幹戈。在這樣的背景下,巴勒斯坦人同樣信奉伊斯蘭教,自然而然地,人們很容易將哈馬斯的金主與這些阿拉伯國家聯系起來。但現實總是比想象中更加復雜,這種聯系確實存在,但又不完全是那麽回事。

時光荏苒,中東地區的政治版圖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曾經的劍拔弩張逐漸被經濟利益所取代,許多國家的政府開始轉變策略,不再輕易地派遣軍隊介入沖突,而是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經濟發展中。這種轉變,無疑也影響了他們對哈馬斯等組織的支持態度,使得直接的軍事援助變成了更加隱蔽的經濟或物資支持。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哈馬斯的資金來源變得更加撲朔迷離,金主們的真實身份成為了一個謎。

資金來源的問題總是讓人好奇,畢竟在這個資源為王的時代,中東的石油和其他資源無疑是財富的象征。這些資源成了中東國家與世界各國進行貿易的重要籌碼。隨著美國的資本觸角伸向中東,這些國家也開始與美國建立起了生意往來。

為了經濟發展的大計,這些阿拉伯國家不得不與美國搞好關系,畢竟在國際政治的棋盤上,與超級大國保持一致往往能帶來不少便利。美國對以色列的支持眾所周知,這就迫使許多阿拉伯國家的政府在政治立場上做出調整,盡量與美國保持一致,哪怕這意味著他們需要放下與以色列的文化對立,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昧著良心」宣布支持以色列。

雖然這些國家的政府在公開場合不再宣稱支持與以色列為敵的哈馬斯,但他們的實際行動卻並非如此簡單。美國國務院曾明確指出,伊朗一直在秘密地為哈馬斯提供援助,這種援助的規模和頻率都不容小覷。從 2020 年到 2023 年,伊朗對哈馬斯的援助總額已經達到了令人矚目的 1 億美元。

這筆資金對於哈馬斯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讓他們能夠在與以色列的對抗中繼續維持其軍事行動。這種秘密援助的存在,不僅讓哈馬斯得以在經濟上喘息,也讓他們在政治上保持了一定的靈活性。

這些數碼和事實,都是美國情報機構辛辛苦苦挖掘出來的。如果美國拿著這些數據去質問伊朗政府,那些伊朗官員們肯定一個個搖頭擺手,裝作一副無辜的樣子。他們心裏清楚得很,文化上的認同讓他們暗地裏對哈馬斯伸出援手,但面對現實的利益,又不得不對美國笑臉相迎,這種兩面手法玩得可真是熟練。

即使伊朗這樣的國家對哈馬斯算是夠意思,但這種偷偷摸摸的援助,畢竟規模有限,對於哈馬斯來說,也就是杯水車薪,難以從根本上改變他們的經濟窘境。真正讓哈馬斯近年來從一貧如洗變得財大氣粗,甚至能夠對以色列發動大規模突襲的,其實是那些中東地區的神秘民間組織。

說到這些組織,就不得不提埃及人在 1928 年成立的「穆斯林兄弟會」。這個組織的初衷是團結伊斯蘭遜尼派的教徒,跨越國界,形成一個跨國的宗教團體。隨著時間的推移,穆兄會在中東多個國家都發展出了自己的分支網絡。在巴勒斯坦,他們的分支被稱為「伊斯蘭聯合會」,這個名字聽起來可能有點陌生,但別急,它後來逐漸演變成了我們今天所熟知的哈馬斯。

這個轉變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經過了多年的發展和演變。這些組織在民間的影響力不容小覷,他們透過各種渠道為哈馬斯提供資金和物資支持,成為了哈馬斯能夠持續其軍事行動的重要後盾。這種支持,雖然不像國家間的公開援助那樣顯眼,但卻更為持久和深入,對哈馬斯的生存和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

哈馬斯背後的力量,可不簡單是幾個零星的支持者。他們得到了眾多穆斯林兄弟組織的強大後援,這種支持涵蓋了從輿論到金錢,再到武器的全方位援助。在中東這片多元復雜的土地上,民眾對伊斯蘭教的認同感是根深蒂固的,哪怕政府再怎麽權衡經濟和政治上的利益,也難以撼動民眾與巴勒斯坦人之間那份深厚的宗教情感。

穆斯林兄弟會,這個名字在阿拉伯民間宗教團體中只是一個縮影,一個代表。在其他國家,同樣存在著許多成熟的宗教組織,它們在幕後以極大的影響力操控著政治、外交乃至經濟的方方面面。對於這些阿拉伯國家而言,政府與美國的親近,更多是一種基於利益的權宜之計。

畢竟,與美國建立貿易關系,意味著滾滾財源。但一旦錢財到手,如何使用,或是資助哪些組織,那可就是他們自己的選擇了。於是,在阿拉伯國家中便形成了一種頗具諷刺意味的現象:政府層面上向美國靠攏,與美國站在同一陣線支持以色列;而民間組織,則悄悄地向同宗教的巴勒斯坦哈馬斯伸出援手。

這種現象,無疑是中東地區復雜政治格局的一個真實寫照。政府與民間,台面上的言辭與桌下的行動,往往大相徑庭。在這種背景下,哈馬斯得以在經濟上逐漸擺脫困境,甚至有能力對以色列發動規模空前的突襲。這一切,都離不開那些在幕後默默支持的穆斯林兄弟組織和其他宗教團體。

在這些國家中,政府和民間組織往往構成了一個錯綜復雜但又相互依存的利益共同體。他們之間的分工明確,卻又在某種程度上相互補充。當涉及到對哈馬斯的援助時,如果政府因為某些顯而易見的原因不便親自出面,那麽這個任務就會悄然轉交給民間組織來執行。這種默契的配合,讓援助行動得以在不為人知的幕後順利進行。

伊朗,作為這個利益共同體中的一個典型代表,其角色不容忽視。在國際舞台上,伊朗政府可能因為與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的緊張關系,而無法公開對哈馬斯進行支持。但在幕後,伊朗的民間組織卻能夠靈活地填補這一空缺,成為哈馬斯的重要援助者。

伊朗「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在國際政治的棋盤上,美國和伊朗之間的博弈總是引人註目。美國曾一度凍結了伊朗的資產,但後來為了促成伊朗釋放所關押的 5 名美國人,美國政府決定解凍了高達 60 億美元的伊朗資金作為交換。這筆資金剛一到手,伊朗就透過其民間武裝組織,將其中的一部份資金秘密轉移給了巴勒斯坦的哈馬斯武裝。盡管這一切被美國情報機構調查得水落石出,但伊朗政府卻始終不肯承認。

美國雖然一直試圖避免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間的沖突升級為全面戰爭,但如果真的到了那一步,美國還是會毫不猶豫地站在以色列這一邊。因此,美國政府對於那些可能在背後支持哈馬斯武裝的中東國家,總是保持著高度的警惕和問責態度。

美國心知肚明,許多阿拉伯國家的民間組織都在暗中為哈馬斯提供援助,而這些組織又與其政府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美國為了維護自身在中東地區的利益,需要與這些國家的政府保持良好關系,這就像是在玩一場微妙的平衡遊戲,既要投鼠忌器,又要確保自己的利益不受損害。

盡管美國對哈馬斯背後的支持者心知肚明,有意施加制裁,卻也不得不三思而後行。在當今這個錯綜復雜的世界局勢中,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如同一張巨大的網,每個節點都與其他節點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系。即便是處於對立面的國家,也可能透過第三方建立聯系;而表面上的盟友,也可能因為某些利益分歧而暗生齟齬。

在這個大背景下,即便是實力雄厚的美國,也不能隨心所欲地對任何國家施加制裁。在巴以沖突的舞台上,美國雖然拉攏了一些支持以色列的國家,但這種聯盟的內部並不像看上去那麽團結,更像是一群外強中幹的紙老虎。

特別是西方陣營,在跟隨美國的步伐介入烏克蘭危機後,已經耗費了大量的資源和精力,最終卻收獲甚微。如今,美國想要再次動員這些已經元氣大傷的西方國家支持以色列,讓他們繼續投入資源,無疑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雖然這次是哈馬斯武裝率先對以色列發起了攻擊,但在國際社會中,以色列並沒有獲得太多的同情。相反,巴勒斯坦人民的遭遇逐漸引起了世界各國的廣泛關註和聲援。這種情況反映出國際社會對於巴以沖突的復雜看法,以及對於弱者的同情。

回顧過去幾十年的歷史,我們不難發現,以色列對巴勒斯坦領土的侵占行為可謂是步步緊逼,導致眾多巴勒斯坦人流離失所,失去了他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哈馬斯最近的襲擊行動,雖然只是一連串沖突中的一環,卻意外地成為了一個觸發點,不僅釋放了巴勒斯坦人心中積壓已久的憤怒,更在全球範圍內引發了對這些無家可歸者的深切同情。

這股同情之風,甚至吹遍了那些通常與美國保持緊密關系的西方國家。在那裏,民間的聲援活動如火如荼,人們紛紛站出來,表達對巴勒斯坦人民的支持。而對於那些與巴勒斯坦有著相同宗教信仰的阿拉伯國家來說,這種支持更是不言而喻。他們不僅在公開場合表達同情,更在幕後透過各種不為人知的方式,向哈馬斯提供著實質性的援助。

這種國際社會對巴勒斯坦問題的關註和支持,無疑給哈馬斯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外部助力。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沖突中,巴勒斯坦人不再是孤立無援的一方,他們的鬥爭得到了全世界越來越多人的關註和理解。

結語

在當前的國際政治格局中,美國的霸權主義如同一把雙刃劍,它在維護其盟友以色列的同時,也在無形中撕裂著西方和中東國家內部的和諧。盡管這些國家的政府表面上仍舊站在以色列一邊,但民眾的心聲卻大相徑庭,他們越來越多地將支持的聲音投向了巴勒斯坦。

美國為了支持以色列,不惜與多國政府和民間的意願背道而馳,這種強硬的立場不僅加劇了各國政府與民眾之間的裂痕,甚至連美國本土也未能幸免於這種分裂的趨勢。政治精英與普通百姓之間的分歧日益明顯,社會輿論的對立也在不斷加劇。

如果這種趨勢持續下去,後果將不堪設想。在巴以沖突尚未畫上句號之前,美國以及其他一些國家可能就已經陷入了內顧之憂。政府的決策與民意的背離,不僅可能導致國內的政治動蕩,還可能影響到國家在國際舞台上的形象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