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120萬羅興亞人賴著不走,孟加拉徹底破防:只有中國能幫助遣返

2024-10-22國際

關於羅興亞難民問題,孟加拉徹底破防了。新上任的外交顧問圖希德·侯賽因表示孟加拉已經不堪重負,聯合國不能再對這個問題不動於衷。他要求聯合國采取果斷行動,結束羅興亞危機。

他還表示,孟加拉不會再接受一個羅興亞難民:「我們已經接收了120萬羅興亞難民,遠遠超出了我們應盡的義務,那些還想建議我們收留難民的人,就讓他們去接收吧。」

而在近日舉辦的「面向未來的中孟關系」研討會上,希德·侯賽因公開向中國求助,他認為只有中國能幫忙解決這一危機。

緬甸和孟加拉都不承認羅興亞人為本國公民,都想把他們趕出國門,羅興亞人的處境為何如此尷尬?中國又能在這場危機中提供怎樣的幫助?

圖希德·侯賽因

孟加拉接收的羅興亞人其實都是從緬甸逃過去的,但緬甸一直認為羅興亞人是非法移民。事實上,很早就有羅興亞人在緬甸若開邦生活,公元7世紀阿拉伯穆斯林商人遭遇海難,被當地人救助。此後又不斷有阿拉伯商人到來,他們與當地人通婚,逐漸形成了羅興亞人。

羅興亞人堅持認為自己起源於此時,因為若開邦道1785年才正式並入緬甸,他們比緬族人在當地生活還早,按照緬甸法律應當算土著居民,享受公民待遇。

然而繼阿拉伯商人之後,還有幾波外來人潮流入。1430年,遭到緬族王朝攻擊而避難孟加拉的若開國王,在孟加拉的支持下,率領一批穆斯林僱用軍重新殺回若開復國。隨著大批穆斯林的到來,伊斯蘭教才在若開地區大規模傳播。

直到1785年緬甸榜貢王朝才攻占若開都城末羅漢,正式將若開吞並,但此時仍有穆斯林商人遷入,伊斯蘭教在當地的傳播也從未中斷。

1824年,英國開始入侵緬甸,透過三次英緬戰爭,徹底將緬甸征服,並將緬甸劃為印度的一個省,大量任用孟加拉貴族到若開任職。後來,英國殖民者在緬甸開墾了大量荒地,由於缺乏勞動力,又從孟加拉的吉大港招來了大批穆斯林。

所以緬族人認為, 在英國入侵之前,歷史檔案中根本沒有關於「羅興亞」這個詞的記載,即便有阿拉伯人的後裔也是極少數。大部份人是跟著英國人一起進來的孟加拉人。

尤其是到了上世紀30年代流入人口激增。據【緬甸現代史】記載,到1931年全緬甸穆斯林達到58萬多人,若開地區聚集了10萬人,大多數是孟加拉移民。

這些人好好過日子也就算了,關鍵是他們和緬族人產生了極大的矛盾。英國人為了鎮壓緬族的反抗,采取「以夷制夷」的策略,在軍隊中招募大量穆斯林和其他少數民族對付緬族,使雙方產生了極大的仇恨。

而在若開地區,孟加拉貴族的到來,快速地兼並了當地的土地,使許多土著居民成為農奴。當時緬甸有首很流行的歌中唱道:「印度人搶走我們的錢財和女人,他們的目的是滅絕我們族人。」此外,羅興亞人和緬甸人在宗教信仰上也存在很大矛盾。

尤其是抗戰時期,日軍占據緬甸,緬甸人普遍將日軍視為解放者,與其合作。大批羅興亞人隨英軍撤往印度,英國為了重返緬甸,武裝了兩萬多名羅興亞人,取名第五縱隊。

羅興亞人打回若開,將矛頭對準親日的若開佛教徒。 1942年3月,羅興亞人殺害了2萬多若開人,而作為報復,若開人也殺了5000多羅興亞人。雙方矛盾進一步加深,緬甸人將羅興亞人視為跟英國人一樣的殖民者。

二戰結束後緬甸獲得獨立,羅興亞武裝領導自知雙方矛盾太深害怕遭到清算,謀求加入孟加拉但被拒。此後又尋求獨立建國,不過由於打不過緬軍也未能實作。

緬甸國父昂山將軍為了團結各少數民族向英國爭取獨立,一開始承認羅興亞人為少數民族,立法機構中也有4名羅興亞人。後來緬甸頒布的【入籍法】也規定,獨立後非土著居民連續在緬甸居住8年就能入籍。

但昂山將軍被暗殺後,緬甸局勢開始轉變,吳努政府逐漸放棄了團結少數民族的立場,也沒有認真推廣實施【入籍法】。再加上許多羅興亞人沒有文化,當時根本沒有國籍概念,並沒有主動去辦理,從而錯過了入籍的最佳機會。

1962年,奈溫將軍透過政變上台,開始對少數民團采取強硬態度。1978年,為了打擊羅興亞武裝,緬軍開展「龍王行動」,強行清理若開邦的羅興亞人。在三個多月的時間裏,有25萬左右的羅興亞人逃到孟加拉。

1982年,緬甸出台新公民法,徹底將羅興亞人排除在外。 規定1823年前在緬甸境內居住的土著居民才算緬甸公民。這一條幾乎是專門針對羅興亞人的,1823年是英國入侵緬甸的開端,正如前文所說,緬甸人認為所謂的羅興亞人其實就是英緬戰爭後才搬過來的孟加拉人。

此外還規定必須會流利使用緬語或者漢藏語系少數民族語言才能申請入籍,客籍人在緬甸生活三代才能成為公民,而且要送出證據。羅興亞人錯過了1948年的入籍機會,由於拿不出戶籍登記等證據,也無法證明自己三代都生活在緬甸,所以徹底成了非法移民。

這其實和很多緬甸華人遭遇一樣,從一開始沒有重視,到後來無法提供證據,子孫後代也無法辦理身份證。但比羅興亞人好的是,華人有一個強大的祖國,緬族並不敢隨意驅趕。而且華人不會隨意惹事,宗教信仰也與緬族一致,早已經被緬族接受。沒有資料證明的人,花點錢還是能把身份證辦下來。

此後緬軍多次對羅興亞人開展軍事行動,最近一次是2016年—2017年昂山素姬主政時期。 起因是羅興亞武裝攻擊緬甸和孟加拉的邊境哨所,還處於強勢期的緬軍隨即開展大規模鎮壓。事後統計,這次行動造成24000多名羅興亞人死亡,40萬羅興亞人逃往孟加拉。 也讓緬甸遭到國際社會猛烈批評。

目前已經有超過120萬名羅興亞難民在孟加拉避難,盡管他們的祖先大多是孟加拉人,但他們也不被孟加拉接受。在孟加拉看來,竟然走了就是外國人。主要原因還是孟加拉太窮,自己的老百姓都餓肚子,根本無力安置數量如此龐大的羅興亞人。

羅興亞難民讓孟加拉管理者非常頭痛。難民營中不只有難民,還活躍著11個武裝團體,他們不僅對難民開展暴力活動,還經常跨境襲擊緬軍。這導致兩國關系非常緊張,緬甸指責孟加拉「窩藏恐怖分子」,兩軍不時在邊境地區對峙,極易擦槍走火。

羅興亞難民

這些難民得到的國際援助非常少,2023年每人每天的口糧支出僅為0.27美元,他們自己肚子都填不飽,更無力供養武裝組織。因此一些羅興亞武裝組織只能靠販毒、販賣婦女和兒童等惡性犯罪行為維持運轉。

孟加拉安全部隊無法控制羅興亞武裝,繼續發展下去,將形成國中之國。當年巴勒斯坦難民在約旦建立武裝,差點導致約旦全面內戰。後來巴勒斯坦武裝去了黎巴嫩,直接導致黎巴嫩內戰。想想這些,孟加拉人背皮都發麻。 孟加拉本地居民對難民的敵意越來越高,將他們視為麻煩制造者和罪犯。

孟加拉一直想將羅興亞人遣返,但他們都賴著不願走,孟加拉雖然窮,但至少沒有戰亂不會遭到屠殺。而緬甸這邊也一直不願收。其實羅興亞危機也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中國的利益,西南出海口的末端皎漂港就在若開邦,若開邦的動亂不利於「一帶一路」的建設。

早在2017年中國就提出一個三步走的解決方案:第一步是先止戰停火,恢復秩序。第二步孟加拉和緬甸平等溝通,透過談判協商解決難民問題。第三步國際社會加大對若開地區的脫貧支持,促進社會穩定。

在中國的協調之下,難民問題取得了一定進展,尤其是2023年初緬甸已經在試點分批接收被遣返的羅興亞人。但隨著三兄弟聯盟在緬北發動1027行動,戰火很快便燒到了若開邦。

緬軍自己也逃到孟加拉

目前若開軍已經控制了若開邦的絕大部份領土,羅興亞人不斷指責若開軍屠殺平民,而若開軍則指責一些羅興亞武裝與緬軍合作,緬軍大量招募羅興亞人對付若開軍。 戰爭不僅使遣返工作中斷,還有更多的羅興亞人逃往孟加拉,這也是孟加拉破防的直接原因。

圖希德·侯賽因認為解決羅興亞難民危機的唯一辦法就是把他們遣返回緬甸,只有中國對緬甸有較大影響力,期待中國發揮更積極的作用,確保孟加拉能把難民送回去。

圖希德·侯賽因說的影響無非就是兩點,第一是鈔能力,第二中國對緬甸的特殊影響力,簡而言之就是要中國出錢出力。

但問題是現在緬甸正在打仗,羅興亞武裝又與若開軍處於敵對狀態。這種狀態強行遣返難民並不會達到預期效果,遣返的前提必須是和平穩定。

中國雖然多次公開表態希望緬甸和平,也有心幫助解決羅興亞難民危機,然而西方國家支持的反對派與軍政府不分出最終勝負,這場戰爭恐怕不會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