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日本女人為國賣身,死後墓碑為什麽全部背向日本?

2024-09-03國際

在今天的東南亞,有這樣一群日本女人的墳墓。

位於新加坡的日本墓地,這裏頭埋葬的侵略新加坡的日軍士兵和曾經在新加坡的南洋姐

這些墳墓往往破爛矮小、雜草叢生,墓碑上面的字跡也都已經難以辨認,只是依稀寫著一些日本女性的名字。然而,這些其貌不揚的墓卻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 它們全部面朝西方,準確地說,是背向日本 。墓穴裏的屍骨早已化作塵土,墓碑也晦暗不明, 然而就是這些不起眼的斑駁墳墓,永遠埋著一段讓所有日本人難以啟齒、羞於訴說的血淚歷史。

在日本文化中,女性是作為附屬於男性的社會成員存在的,她們可以是女兒、妻子或母親,但無論如何都不能是她們自己。日本人將那些品德淑良、溫柔愛家的女性稱為 「大和撫子」 。盡管日本早在19世紀便宣布「脫亞入歐」,整個社會十分西化,但其實,日本人這個民族的底色依舊是東亞儒家傳統的那一套,忠君愛國、男尊女卑、長幼之別, 歷史地看,日本的女性從未真正站起來

日本和服,是在中國漢服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服飾

整個日本社會,對女性的精神壓迫和肉體束縛仍然十分嚴重,日本女性社會學家上野千鶴子在她的名作【厭女】中說 「在日本,作為一個女性,你的家長永遠是男人 」。

1974年,一部名為【望鄉】的日本電影上映,電影以一種哀傷的基調和細膩的筆觸講述了一個讓人不忍卒讀的故事,20世紀初的日本,出身貧窮之家的少女阿崎被拐騙至馬來亞山打根為妓,她經歷一生苦楚,幾度被人拋棄,最終孤獨死去。1978年,【望鄉】引進中國,成為繼【追捕】之後第二部引進中國的日本電影,由於尺度問題,這部電影一度被中國人視作「黃色電影」,然而【望鄉】仍然以它悲天憫人的歷史良知與的人文關懷打動了一代中國人。

1974年日本電影【望鄉】

【望鄉】一經公映,便奪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提名,在日本引起巨大轟動。因為在那個日本經濟騰飛、欣欣向榮的年代,這部電影不但沒有講述日本的輝煌歷史,反而是揭開了日本歷史上一頁不堪回首的記憶。這部電影講述的故事是日本崛起背後的「人吃人」的黑幕,結結實實打了所有日本人一記響亮耳光,它就是日本人從不提及、鮮有人知的 「南洋姐」

【望鄉】中國版海報

在當時,日本東京的許多影院遭到了大量右翼分子的打砸,他們要求影院停止放映這部「侮辱日本」的電影,與此同時,許多有良知的日本人卻免費發放電影票,希望更多的日本人了解這一段歷史,一部小小的電影何以讓整個日本社會坐立難安? 那是因為電影只不過是電影,但是它要講述的那一段歷史才是重頭戲。

【望鄉】中的青年阿崎婆飾演者高橋洋子

所謂「南洋姐」,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奔赴東南亞地區以賣春業為生的日本女性 ,她們或是自願或是被迫,從事如此職業,不僅僅是對身體的傷害,更是精神的創傷。這些獨特的日本女性的悲歌,夾雜著華人下南洋、日本走向軍國主義、歐美列強殖民東南亞等許許多多的歷史記憶,然而,對於一向狂妄自大的日本人,這些可憐的女人的歷史註定是一段被遺忘的歷史。

東南亞殖民地圖

她們的故事不會走進任何一本歷史教科書,但只要那些雜草掩映的矮小墓碑還在,這一段歷史將永遠留存於世,無聲地講述著。

1920年,馬來亞山打根的一家日本妓院

一向奉行大男子主義的日本,將自己的女人送到外國為娼,在今天是一件難以想象的事情。 中國作家沈從文曾經寫過一個短篇小說,叫做 【丈夫】 ,講述湘西地區的「典妻」舊俗,貧窮的農村人家的丈夫會把自己的新婚妻子送到城裏去「賣身」。這個故事,和南洋姐的故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南洋姐

1603年,日本終結戰國時代,走向統一,軍閥德川家康建立起德川幕府,架空日本天皇。直到1853年,美國軍艦駛入日本東京灣,史稱「 黑船事件」 ,日本由此見識到西方文明的強大。和中國被迫開啟現代化不同,日本是主動開啟現代化的,他們從一開始就把「 脫亞入歐 」當作國策。

1867年,倒幕運動成功,德川幕府垮台,日本貴族集團和武士階級擁立明治天皇,次年開啟了改變日本國運的明治維新。明治政府推行了一系列現代化改革措施,包括興辦工廠、修建鐵路、改革土地、建立現代化教育體系和軍隊,短短20年間,日本可以說是天翻地覆,從一個農業國轉型工業國,然而, 明治維新的巨大成功是以日本農民的破產為代價的

當時的日本還沒有走上軍國主義道路,沒有對外擴張,無從獲取大量原始資本。那麽就只能拿自己的老百姓開刀了,明治政府透過放任地主土地兼並,從佃農手裏攫取了大量資金,導致日本60%的農村走向破產,由此出現了大量遊民。 如此一來,男性都被拉去工廠當勞工,征到軍隊當炮灰,女性則被榨幹最後一點價值,也就是她們的身體。

當時的日本人口嚴重過剩,為了謀生,許多日本男性勞工也和中國人一樣出海打工。那麽女性,自然也不可能安坐家中。1868年,明治政府宣布取締私人賣春業,這就很有意思了,意思不是取締賣春業,意思是只能由政府組織皮肉生意。

長崎 ,成為日本第一個對外開放的港口。事實上,三面環山,一面靠海的長崎,非常適合對外貿易,這裏在幕府時代,一直是整個日本唯一一個合法的對外通商口岸。早在17世紀,依附發達的商業貿易,長崎已經出現了一大批賣春女,主要服務荷蘭人以及華人,服務華人的日本女性會被稱為「 唐人姬」 ,她們所在的青樓也就被稱為「 唐人館」 ;而服務於荷蘭人的就是「蘭館」。1642年,長崎建成了「丸山遊廊」,到1690年就有1400多名日本女性在此謀生,她們被叫做「 丸山遊女」

長崎

歷史總是出人意料的相似,丸山遊女本身也是幕府控制下的「官妓」,而此時的日本再次盯上了這些女人。長崎曾經是日本流動人口最多的港口,也是日本最大的「人口販賣基地」,從1870年到1910年,40年間,有接近30萬人從這裏被賣向世界各地。他們其中,有著一批又一批窮家的女兒們,她們走上了一條不歸路,目的地是那個年代大部份日本人從未聽過更別說去過的東南亞,日本人也依據中國人的說法,把它稱為 「南洋」

下南洋

無恥的日本政府,透過許多民間黑社會組織、高利貸集團,誘騙了大量來自日本農村地區的女孩,承諾她們可以去南洋「做工」,薪資是日本男工們的2倍,這些日本女性本身都是文盲,根本無從辨別真假,加上在日本,本身也有「賣女兒」的習俗,於是許多日本少女就這樣稀裏糊塗地簽下了「賣身契」,前往一無所知的南洋。

許多日本女孩受到傳統思想的影響,都將自己看得很輕,將家庭看得很重,【望鄉】裏的阿崎就是為了讓哥哥娶妻而去南洋「做工」 。1870年,日本政府第一次大規模組織女性前往東南亞,這些姑娘絕大部份自此再也沒有回到日本,等待她們的不是光鮮亮麗的歐洲,而是潮濕炎熱、骯臟邋遢的南洋。

說起來,日本在短短幾十年內崛起,徹底走向軍國主義道路,制定了臭名昭著的「大陸計劃」,企圖吞並北韓半島,以此為基地入侵中國東北,再稱霸東亞。

日本大陸政策

【走向共和】中就有一個橋段,19世紀末,日本全國響應天皇的號召,傾家蕩產捐款購買軍艦,天真無邪的日本少女 純子 就被軍國主義洗腦,響應號召,然而身為弱女子的她甚至連打苦工都沒資格,報國無門的純子就出賣肉體,以童貞為日本軍國主義籌集軍費,她的那句「 我要成為吉野號的一顆螺絲釘」 讓人不寒而栗,多少無知的日本少女就這樣被日本帝國主義所吞噬。

【走向共和】裏的純子

1931年,日本有一個名為井上千代子割喉自殺,僅僅是為了讓自己身為侵華日軍中尉的丈夫安心「報效國家」,而他的丈夫真的以此「報效國家」,日後在中國犯下了極度嚴重的戰爭罪行。

而這些出賣肉體為國家籌措軍費的日本女人,甚至希望 自己國家的士兵可以去北韓半島、中國、東南亞各地奪走當地女子的「貞操」,以彌補自己的苦難。 整個日本都在20世紀初走向瘋狂,最終爆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也就不足為奇。

日本舊軍隊

19世紀的東南亞,已經完全淪為西方帝國主義列強的殖民地,淪為歐美的原料基地和傾銷市場,而為了彌補巨大的勞動力缺口,殖民者就從世界各地招攬了大量勞工,他們大多是青壯年男性,聚集南洋開礦、修路、伐木,特別是來自中國的華工,規模之大可達千萬人,史稱 「下南洋」 。今天,東南亞11國的華人人口超過5600萬,約占海外華人人口的70%。

馬來西亞福建會館慶祝春節

南洋地區的勞工全部都是男性,而且由於殖民當局不允許他們攜帶家眷,全部都是單身漢,又沒有什麽娛樂活動,而本土的女性又不願意和華人接觸,久而久之非常容易危害社會秩序。 英屬馬來亞政府就率先和急需外匯的日本政府達成了協定,讓這些日本女性充當「性服務者」 。於是,大量日式風俗店和會館在當時仍然是一片荒蕪的東南亞遍地開花。

「南洋姐」的名號就是當時的華人對這些日本娼妓的稱呼,最早抵達東南亞的日本女性,全部集中於馬來西亞沙巴州的山打根,只有4000多人,然而她們第一次出去「工作」,每年居然給日本寄回20萬美元,這讓日本政府嘗到了甜頭。 在日本,這些貧窮家庭的日本女孩不過是「生育機器」,但是送到南洋去,卻變成「外匯機器」, 於是日本政府繼續鼓勵甚至拐騙年輕的女孩去南洋為妓。

盡管南洋姐們的收入要被日本政府抽走20%,還要上交20%給妓院老板和打手,但是她們每個月依舊可以賺到70到80英鎊,是當時哪怕最為熟練的日本青壯年技術工人薪金的4倍以上,但這背後可以說是極度駭人的「虐待」,南洋的生活如同人間地獄,南洋姐們吃不飽穿不暖,一旦犯了錯,就要被妓院老板用熱水燙、拔掉指甲和牙齒,不小心懷了孩子就要被毆打至流產,這些妓院就被南洋姐們稱為 「鬼竇」

她們一般1周要工作6天,一天平均要10小時,有時候甚至無休,還經常被「客人」毆打淩辱。可是,日本政府並不在乎,它只看到了南洋姐用血肉換來的巨額財富。1890年,日本一座名為島原市的小城,轄下的100多個村子全部有女性前往南洋, 僅僅是島原市的南洋姐,一年寄回的錢多達30萬日元,要知道當時日本政府修建長崎造船廠也只花了62萬日元,收益是驚人的

日本島原市,南洋姐的故鄉之一

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山打根是整個東南亞南洋姐最多的地方,英國殖民者很滿意這些日本女人不但緩解了勞工們的情緒,維持了殖民統治,而且還促進了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於是英國人沒有向這些日本妓院征稅。於是,南洋姐的收入開始提高 ,可以說一個日本家庭只要有一個女孩在外當南洋姐,就可以養活一家人 ,他們用自己女兒、姐姐、妹妹、母親的賣身錢在日本買房置業。

新加坡

1904年的新加坡,大約有接近1萬南洋姐,大街小巷都是身著和服的日本女人,用極其濃厚的日式口音的英語和漢語招攬客人,但問題是, 日本政府不允許「私人」的南洋姐存在,她們必須要依附於日本政府授權的日式妓院,於是建立了人身依附關系 ,如同奴工。這就是日本政府葫蘆裏買的好藥了,它要的是徹底掌控這些南洋姐,從中獲取暴利。

新加坡警察抓捕沒有合法牌照的南洋姐

她們到死都不過是日本政府用來攫取暴利的皮肉生意的工具,從沒有誰真正把她們放在眼裏,甚至連她們的存在都要被日本人抹去,因為那是一段日本人難以直面、羞於啟齒的歷史,是把日本釘在歷史恥辱柱上的又一個例證。

據不完全統計, 從1870年到1920年,50年間,共有多達14萬人次的日本女性被賣到、拐到東南亞為妓, 這些數據日本政府從未公布相關數據,這個數碼來自日本民間組織多年來孜孜不倦的搜集。她們是日本現代化行程中被犧牲的人們,她們用自己的身體和屈辱為日本送去了數億萬的外匯,可是日本社會卻不願意直面她們的歷史。

1905年,日本全國的外匯多達100億日元,其中南洋姐貢獻了20%,以至於日本經濟學界高呼「日本將會是建在女人身上的現代國家」,【南洋的新日本村】裏也寫道: 「 我們的祖國日本是一個靠皮肉生意起家的國度,每一寸日本國土的擴張都為這些南洋姐的身上添了一道新的疤痕,每一個日本人都是恥辱的後代」, 面對南洋姐,日本人的第一反應是屈辱。

同時期的中國,也是世界人口輸出大國,只不過中國輸出勞工,日本輸出娼妓,本身都是歷史的悲劇 。南洋姐們的到來,不僅僅是為日本賺回大量金錢,更是幫助日本企業開啟了東南亞市場,每一家日本妓院旁邊,都會有一家日本雜貨店、日本照相館、日本醫院,並且日本人還在東南亞安插了大量特務,這些人後來都成為日本入侵東南亞的前哨間諜。

1942年,新加坡淪陷

1905年,日本國力突飛猛進,擊敗了老牌殖民帝國沙俄,取得日俄戰爭的勝利。日本人的狼子野心愈發膨脹,甚至準備和英美列強叫板,然而,南洋姐的存在讓日本的軍國主義者們很羞辱,他們覺得這些女人是在羞辱日本,是的, 僅僅30年後,南洋姐們就成為了日本國內口誅筆伐的物件,他們開始向這些長久以來犧牲自己的可憐女人們投去惡毒的謾罵。

1910年,歐洲各國締結條約,宣布要取締性行業,1914年新加坡殖民政府驅逐了2000多名南洋姐。在這個整個過程中,大量南洋姐的財產被掠奪,有些人還死於非命,而日本政府權當沒看見沒聽見。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歐美列強對東南亞的控制力下降,而日本卻突飛猛進,開始試圖滲透東南亞。

這個時候,自詡「文明國家」的日本,便磨刀霍霍向南洋姐,日本政府在1919年宣布南洋姐是偷渡到東南亞「賣淫」的,這是非法行為,和日本政府無關。1920年,日本政府正式取締賣春業,這些南洋姐徹底淪為「孤兒」,日本政府甚至不給她們發放護照,她們無法返回日本。

老年的阿崎婆

她們曾經碾碎自己,為國家送去希望,而今卻被日本拋棄。她們之中的大部份要麽不敢回家,要麽沒錢回家,即使僥幸回到日本,也要面臨「六親不認」的悲慘下場,在「不結婚等於死亡」的日本,她們找不到丈夫,被從用自己賣身錢買來的房屋裏趕出,淪落街頭,只能繼續成為暗娼。也有一些南洋姐,被好心的華工娶走,算是為數不多的好結局。

南洋姐

1922年,日本【朝日新聞】將南洋姐斥責為「 帝國恥辱 」,而過去人人艷羨的南洋姐也成了過街老鼠,連拿著她們賣身錢的家人都將她們逐出家門。這些既沒有一技之長,又沒有棲身之所,也沒有什麽男人敢娶這些「不清白」的南洋姐,辛苦勞累一輩子,吃了無數的苦,忍了難以想象的辱,把所有錢都寄回日本,自己反而身無分文,最終沒片瓦遮身,如同孤魂野鬼一般,在絕望中死去。

前半生忍受屈辱,後半生忍饑挨餓,這些南洋姐們如同亂世浮萍,無論身體還是靈魂都飽經蹂躪, 她們是無家可歸的一群人,是註定漂泊於歷史之中的孤兒 ,從某種程度上看,她們似乎也正是日本這個悲哀民族的縮影。有意思的是,【望鄉】的片名「望鄉」,很明顯是一個絕妙的反諷,因為這些南洋姐非但不願意遙望那個拋棄她們的故鄉,反而想要永遠地背離。

這些日本女孩,一生飄零,受盡屈辱,而她 們所謂的祖國日本,非但沒有給她們以尊重、呵護與榮耀,反而是羞辱、謾罵與棄之如敝屣。 於是,這些弱不禁風的弱女子們,全部隱姓埋名,在姐妹們的互相幫襯下下葬,以非凡的勇氣,克服了東亞民族最害怕的「落葉無根」的恐懼,最終的遺囑都是「 墳墓背向日本 」,她們不願意再看到那個視她們如草芥的祖國。。

這一段泛黃的歷史,不為世人所知,只有那些東南亞層層雜草掩蓋下的低矮墓碑,仍然在無聲地講述著這些曾經鮮活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