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中國現在這麽強大,為什麽還處處隱忍?俄總統新聞秘書說到了點上

2024-10-22國際

1840年那一聲炮響,撕開了中國近代史傷口。

英國軍艦開啟了中國大門,一個文明古國從此步入了屈辱深淵。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被迫簽訂【南京條約】。

賠款2100萬銀元,割讓香港。

此後,【馬關條約】、【辛醜條約】接連簽訂,累計賠款白銀達4.5億兩,相當於清政府十年財政收入。

外國軍艦在長江肆意闖蕩,租界在沿海城市建立。

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圓明園被付之一炬。

山河破碎,列強瓜分,曾經的大國任人欺負。

這一個個屈辱的日子,至今讀來仍讓人心痛。

1949年,新中國終於站立起來。

但百廢待興的祖國,連維持基本工業生產都十分困難。

鋼鐵年產量不足100萬噸。

連一架飛機、一輛汽車都造不出來。

美國的封鎖、蘇聯的撤資,使得年輕的共和國舉步維艱。

在這樣的形勢下,中國不得不采取務實的外交策略。

一樁樁,一件件,令人心痛

1949年秋,解放軍將士劍指香港。

那片被英國人強占了一個多世紀的土地,近在咫尺。

然而,新中國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

暫緩收回香港。

這不是怯弱,而是無奈。

當時的中國百業待興,工廠停擺,物資匱乏。

西方國家對新中國實行全面封鎖,連最基本的工業器材都買不到。

香港,成了我們聯系外部世界的重要視窗。

為了整個國家的發展大局,我們不得不咽下這口氣。

然而,這樣的隱忍,並沒有換來應有的尊重。

1993年8月, 中國銀河號貨輪在印度洋航行時,被美國軍艦蠻橫攔截。

他們聲稱貨輪裝載化學武器原料,強行登船檢查。

最終證實,是個徹頭徹尾的謊言。

但中國的主權,尊嚴遭到了粗暴踐踏。

1999年,5月8日的深夜,北約的導彈擊中了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

大樓瞬間陷入火海,三名中國記者永遠留在了異國他鄉:

邵雲環、許杏虎、朱穎。

幾十名同胞受傷。

美方稱這是「誤炸」,但精確制導的導彈怎麽會「誤炸?

大使館的位置是公開的外交資訊,怎麽會「定位錯誤」?

2001年4月1日, 海南島上空,美軍EP-3偵察機肆無忌憚地闖入中國領空。

王偉飛行員為保衛祖國領空,與其展開周旋,不幸犧牲。

美方不但沒有誠懇道歉,反而只是輕飄飄地扔出3萬美元「補償金」

一條寶貴的生命,在他們眼裏就值這麽點錢。

這一樁樁,一件件,都是刻在中國人心上的傷痕。

國家弱小時,連最基本的尊嚴都得不到保障。

今天的中國雖已今非昔比,但這些歷史教訓不能忘記。

然而,這種隱忍不是懦弱,而是在積蓄力量。

國家不夠強大,連說話的底氣都沒有。

唯有把國家建設得更加強大,才能真正挺直腰桿做人。

新中國的每一步發展,都是在為將來的強大打基礎。

從「兩彈一星」的突破,到改革開放的偉大轉折。

今天的中國,已經不再是那個任人欺淩的國度。

西班牙、荷蘭、蘇聯、今天的美國

大航海時代,一個個歐洲國家揚帆遠航,其中最耀眼的是西班牙帝國。

16世紀的西班牙,真可謂風光無兩。

他們的艦隊橫跨大西洋,征服了美洲廣大土地。

每年,滿載黃金白銀的商船從美洲駛回,為西班牙帶來難以想象的財富。

據史料記載, 1556年至1600年間,僅從秘魯運回的白銀就達到17000噸。

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甚至誇口說:

「在我的帝國裏,太陽永不落下。」

然而,來得容易的財富往往難以持久。

當英國、法國等國家埋頭發展工商業、研究蒸汽機的時候,西班牙卻沈醉在黃金夢中。

從1568年,到1648年的八十年戰爭。

再到與英國、法國的連綿戰事,西班牙的國庫被戰爭抽幹。

到17世紀中葉。

這個曾經不可一世的帝國,淪為了二流國家。

接過世界霸主地位的是,荷蘭。

這個人口僅有200萬的小國,憑借先進的造船技術和商業網絡,一度主宰了世界貿易。

1602年,成立的荷蘭東印度公司。

是世界上第一家股份公司,市值相當於今天的7.9萬億美元。

但荷蘭人,也重蹈了西班牙的覆轍。

他們在1652年至1674年間, 先後與英國打了三次海戰,又在1672年與法國爆發戰爭。

一系列戰爭耗盡了荷蘭的國力。

到18世紀初,這顆「海上馬車夫」也黯淡下來。

歷史給我們留下深刻教訓:

過分依賴武力,必然走向衰落;

沈醉於一時富貴,終將失去未來。

當年西班牙挖到的黃金銀兩,最終都流入了重視實業的英國和荷蘭;

而荷蘭的航海貿易優勢,也在戰爭中喪失殆盡。

1991年,蘇聯解體的鐘聲敲響,美國成為了獨一無二的超級大國。

這個時刻,如一位歷史學家所說:

「歷史終結了,美國式民主將主宰世界。」

隨後的三十年,美國軍事行動遍布全球。

1999年,科索沃戰爭,美軍發射了23000枚導彈;

2003年伊拉克戰爭,耗費了8000億美元;

阿富汗戰爭持續20年,投入2.3萬億美元,最終卻倉促撤軍。

利比亞戰爭摧毀了一個主權國家,敘利亞內戰至今未平。

這種過度擴張的代價是慘重的。

到2023年,美國政府債務突破34萬億美元。

相當於每個美國人,背負10萬美元債務。

單是利息支出,每年就要花掉1萬億美元,超過了教育和基礎設施投資的總和。

這讓我們想起了古羅馬帝國。

同樣是因為過度擴張,最終國庫空虛,實力衰退。

吃過苦的人,更懂得珍惜

反觀今天的中國,走出了一條不同的發展道路。

老一輩農民有一句話很好:

「稻穗越飽滿,頭垂得越低。」

中國在發展過程中,始終保持謙遜務實的態度。

無論是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還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都是以合作共贏為基礎。

有位俄羅斯學者(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說得好:

中國的外交就像太極拳,外柔內剛,以柔克剛。

這是來自中國五千年的歷史積澱。

【道德經】說: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

這,正是中國外交的真諦。

當年鄭和下西洋,帶去的是絲綢瓷器,而不是堅船利炮。

今天的中國高鐵走出去,帶去的是便利發展,而不是軍事基地。

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贏得了越來越多國家的認同。

一個國家的強大,不在於它能發動多少戰爭,而在於它能為世界帶來多少和平。

「吃過苦的人,更懂得珍惜。」

經歷過苦難的中國,更懂得和平發展的可貴。

大國崛起之路,不在於稱霸世界,不在於軍事擴張,而在於互利共贏。

熱愛和平,不代表軟弱

1950年10月,當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時,新中國面臨重大抉擇。

百廢待興的祖國,本不願再起戰火。

但眼看鄰居受難,豈能坐視不理?

誌願軍戰士踏著零下30度的冰雪,跨過鴨綠江。

英雄的楊根思,抱著炸藥包與敵人同歸於盡。

邱少雲,在烈火中紋絲不動。

這一仗,打出了新中國的尊嚴,也打出了和平的底氣。

1962年,印度軍隊悄然越過麥克馬洪線,蠶食中國領土。

當時的中國正處在三年困難時期,但國家領土一寸也不能丟。

10月20日,中國開始自衛反擊。

溫都裏地區戰役中,我軍將士頂著零下20度的嚴寒,翻越4000米的雪山。

僅用21天,就將入侵之敵擊退。

這一戰,讓世界明白:中國人民保家衛國的決心,不容挑戰。

1979年,越南背信棄義,我們不得不給他們一個教訓。

17天之內,我軍摧毀了越軍重要軍事設施,完成了預定目標後主動撤軍。

這一戰,既維護了國家尊嚴,又避免了戰爭擴大。

但中國從不濫用武力。

即便是在實力不斷增強的今天,我們依然堅持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

1997年香港回歸,我們用「一國兩制」化解分歧;

在釣魚台問題上,我們始終透過外交途徑表達立場;

在南海問題上,我們主張:

「擱置爭議,共同開發」。

國家的核心利益不容侵犯,但解決問題的方式可以靈活多樣。

就像中醫講究「治未病」。

我們更願意,透過預防化解矛盾,而不是等到非打不可。

今天的中國,已經有能力在國際上維護自身利益。

但我們始終牢記教誨:

「冷靜觀察,沈著應對,韜光養晦,善於守拙,決不當頭。」

這不是示弱,不是退縮,而是為了更好的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