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防部長柯士甸的「核保護承諾」,聽上去是給南韓撐腰,但細想卻讓人後背發涼。表面上,這個承諾像一件堅固的防彈衣,保護著南韓不受「壞人」侵擾,但實際上,它更像是一根拴著南韓的繩索,把南韓牢牢綁在美國對抗中國的戰車上。美國嘴上說是「保護盟友」,實質上卻是拿著南韓當自己的戰略工具,利用南韓的地緣優勢,把它推向大國博弈的最前線。而這種被動上陣的角色,最終可能讓南韓成為大國沖突的炮灰。
最近,南韓在俄烏沖突上躍躍欲試,甚至表現出了一種「底氣十足」的姿態,但這種膨脹的自信也讓人心生疑慮。對南韓來說,這種自信可能並不是來自自身的實力,而是依賴於美國的所謂「核保護傘」。可是,真的有國家敢對核戰爭掉以輕心嗎?美韓的親密互動讓中俄朝這三個國家都不得不警覺,中國在台海展示軍事力量,俄羅斯表態不允許南韓幹預俄烏局勢,北韓更是「硬碰硬」,毫不示弱。可以預見,東北亞的局勢在這種對抗情緒下只會更加緊張,而南韓這個地理位置決定了它在局勢惡化時可能首當其沖。
核保護傘,其實是一把雙刃劍,既可能為南韓帶來一時的安全感,也可能使其陷入不可預測的災難。美國的核承諾在表面上為南韓提供了保護,但背後卻隱藏著巨大的核擴散風險。核武器一旦成為「常規選項」,人類離災難就更近一步。東北亞這個火藥桶若因為核問題被點燃,誰能確保一方受傷,不殃及池魚?
南韓現在的選擇無疑是個巨大的考驗——是繼續追隨美國,把自己綁在超級大國的對抗戰車上,成為棋盤上的一枚棋子;還是選擇保持中立,謀求獨立的外交政策,為自身的安全和發展找到一條更加穩妥的道路。更何況,中國在這一地區的存在與影響力不容忽視。中國一向主張和平發展,堅決反對核武器的擴散和使用,這對於維護地區和平有著重要意義。中俄朝的聯手合作,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對抗美國霸權的必要手段,而南韓若一味跟隨美國,終究可能淪為受害者。
在這個全球局勢動蕩不安的時代,冷戰思維早該被拋棄,合作才是唯一出路。和平從來都不是某個國家的「專屬品」,它是人類共同的追求。東北亞的和平與繁榮,不是靠軍備競賽和核威懾就能實作的。未來,需要的是各國真正放下成見、平等協商,而不是透過威脅和對抗來實作所謂的「保護」。
行文至此,筆者想問:南韓是否真的準備好承擔「核保護承諾」帶來的沈重代價?和平與安全,南韓究竟想要哪一個?對此你怎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