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澤連斯基最新表態:「必須盡快結束戰爭,以免使人們失去生命」

2024-07-27國際

7月23日,澤連斯基就俄烏沖突發表最新看法,強調當前局勢不能再繼續往下發展,應該立即終止沖突,避免更多的民眾因此受到生命威脅。

據悉,烏方給出的時間限制在今年年底,表示目前已經刻不容緩,他們必須顧及民眾思考,對此,國際社會都展露出或多或少的驚訝態度,因為這和烏方此前態度出現一些差異。

自沖突爆發以來,澤連斯基給國際社會的印象就是強硬派,他帶頭抵制和俄方和談,以戰時狀態延長任期,就是為了實作他的宣言「讓烏在戰場強大起來」。

回顧過往,我們可以看到烏方進行存取活動,基本都是在請求國際軍事援助,然後將其投放到正面戰場用於對俄方的軍事打擊,但在當前階段,烏方已然陷入劣勢。

其中原因較為復雜,但主要分為幾種,其一是外部援助拖延,北約集團雖然承諾要加大援助力度,但目前看來還處於空頭支票階段,多數歐洲國家持有的態度是觀望。

因為美方現在政向不明,加上處於競選優勢的共和黨聲明應該解決俄烏沖突,北約集團作為利益繫結方,自然不好擅自決定之後的議程,這讓烏方獲得援助較為艱難。

澤連斯基也在北約峰會上做過切實努力,呼籲歐洲國家不能等到11月美方大選結束後再進行支援探討,因為到那時戰線已經不容樂觀,烏方無法組織起相應的反制力量。

可見烏方內心已然陷入焦慮狀態,迫切希望能夠獲得相應的轉機,但結果並不如願,美方陷入兩黨爭端局勢,需要較為穩定的國家環境,不能被牽涉更多心力。

特別是當前執政黨為民主黨,選票優勢卻集中在共和黨身上,拜登必須考慮自己的政治遺產問題,如果說自身政策有可能在共和黨上台後被篡改,那他或許會考慮留下一些後手。

為此,民主黨和共和黨都加劇了競爭態勢,共和黨施壓要求拜登直接辭職,民主黨則是反過來提起年齡限制問題,雙方都到了白熱化階段,自然就顧不上烏方的處境了。

實際上從瑞士和平峰會的情況就能有一些預測了,當時美方因為參與競選會沒有前往參加峰會,,這種烏方最需要輿論支持的時刻,美方卻選擇缺席,這不禁讓人產生猜疑。

而重新結合當下美方兩黨爭端,澤連斯基怎麽可能不擔憂美方政策的變化,同時,如同美方政要分析,自俄烏沖突以來,美方的訴求一直是維持原狀,延緩俄方發展動態。

只是事實證明,美方「雙重遏制」的戰略走錯了路,起不到多大作用,針對俄方進行經濟和外交封鎖,讓俄方被迫和西方世界對峙,能源、糧食等多個合作領域面臨停滯。

國際社會認識到了在美元霸權下的經濟風險,可是然後呢?我們會發現,美方這一系列動作後遺失了後續,只要美方及其北約不親自下場,這場沖突基本已經能看到結尾。

而美方如今並沒有類似的想法,不然就不會同意由中方提出的核擴散風險會談,進而和俄方軍部進行溝通,即使最後不歡而散,可美方能夠參與會談就說明內部照樣存在底線。

如果說沒有到達核心利益層面,美方切實下場參與沖突的可能性極低,畢竟從紅海海域離開的航母已經說明美方確實有緩和一些局勢的風向,那麽美方對烏援助的力度就難以保證。

換言之,烏方之後就可能面臨依靠現有裝備和俄方展開軍事對峙的挑戰,這時引到北約集團的立場上,其成員國絕對不想看到烏方被俄方完全控制導致兩方直接對壘。

這同樣是俄方沒有做好準備面對的,更何況如果沖突雙方從俄烏變成俄方和北約,那沖突規模無法預計,甚至可能引發核風險,所以國際社會必然進行調和。

那麽,在事情不到最後一步的情況下,北約集團作為和美方高度繫結的利益團體,自然要有明確的政治導向,所以我們發現北約成員很多都調整了對烏援助法案。

可見美西方團體已經形成了整體趨向,就是要中途更換這一戰略方向,但是澤連斯基無力改變現狀,在北約峰會時,美方已經為援助協定定下了基礎。

即美方不負有任何責任,僅承諾當前總統任期認可,下任總統積極考慮延續協定,至於這個積極考慮,那還不是下一任總統說了算嗎?就算特朗普直接拋棄烏方,那也沒有什麽負擔。

所以,烏方在民主黨選票不穩的政治環境下,產生了遺失援助方的風險,對此,澤連斯基深感擔憂,開始改變外交戰略方向,透露出議和的風向。

據悉,在7月23日當天,梵蒂岡主教存取基輔受到澤連斯基禮遇,他強調戰爭結束應該提上日程,烏方認同了這個說法,且在媒體公開會上表示俄烏可能會在近期會談。

只是,即使俄方存在會談想法,現在烏方看上去也已經放棄強硬立場,但是雙方的和談要求卻存在極大分歧,俄方已經在正面戰場取得了極大進展,比如在7月24日的佩夏諾耶等等。

俄方防長高度稱贊前線士兵取得的軍事成就,就如同普京宣言,所取得的勝利成果足夠對民眾交代,這是個很現實的思考,現在俄方占據軍事優實,美方及其北約援助力度不足。

可以說,沒有烏方向好的因素存在,在這種情況下想要讓俄方做出切實讓步確實困難,更何況民主黨還有可能無法勝選,一旦共和黨上任,烏方都無法保障援助還存在。

所以有不少媒體都覺得澤連斯基出現妥協的概率更大,不過無論如何,先要保障雙方有坐在一塊會談的渠道,才能去說談論的結果能不能達成雙方共識。

總而言之,不是說只有一方讓步就可以達成和談事實,而是雙向奔赴,共同營造一個可供和談的環境,這樣才能真正改變如今的俄烏局勢,穩定國際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