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印度軍隊從中印邊境撤離,印度對華強硬派與莫迪立場不同,對中印關系的正常化並不持樂觀態度。近日,有外國媒體在印控拉達克地區的列城公路上拍攝到印度撤軍的畫面。大量印度軍用卡車從邊境對峙區域駛向印度內地,而該區域距離班公湖僅約50公裏。
值得註意的是,印度總理莫迪早前在金磚峰會上曾表示,「維持與中國的關系穩定是印度的優先事項」,顯然,他對改善中印關系有著強烈的緊迫感。而此次撤軍行動無疑是對此種緊迫感的具體回應之一。
然而,印度外長蘇傑生卻潑下冷水。他明確指出,盡管中印經過四年多的邊境對峙,達成了一些協定,但兩國關系的正常化仍「為時尚早」,因為雙方潛在的問題依然懸而未決。
在某種程度上,蘇傑生的提醒確實有其道理。畢竟,中印兩國的對峙已持續四年多,若期待立刻恢復到過去的信任狀態,恐怕並不現實。
此外,有分析人士指出,蘇傑生可能持有「親美」立場,傾向於在中美博弈中挖掘所謂的「戰略機遇」,以便使印度在美國主導的「印太戰略」中獲取最大利益。同時,他所堅持的「先解決邊境問題,再談其他」這一立場,多年來直接或間接地使莫迪政府陷入了困境。
然而,這其中存在一個不小的漏洞——美印之間的「蜜月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中國這一共同的「挑戰者」而得以維系。但若中印關系陷入僵局,對印度而言,風險將遠遠超過機遇。
莫迪此次調整外交布局,由新任外交秘書維克拉姆·米斯裏主導處理中印事務,反映出他在第三任期內尋求新突破的戰略構想。
這位曾在北京任職的外交官被推上前台,更可能是因為莫迪意識到,雖然對抗中國在短期內能提升印度的國際議價能力,但從長遠看,印度更應避免充當美國的「棋子」,而是謀求自身的國際定位,這才是重中之重。
如果印度繼續在中美之間搖擺不定,不僅難以實作其全球大國的願景,反而會陷入戰略困境。尤其是,這種角色定位只會使中印關系更加脆弱,任何微小的變數都可能引發邊境沖突的巨大風險。邊境的長期緊張局勢,最終受損最大的還是印度自身。
蘇傑生公開表達了對中印邊境協定的「憂慮」,這或許在某種程度上是為了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並借此向莫迪施加壓力,希望其對華政策的調整不要過於迅速,從而使他能夠繼續在中美之間靈活應對。
面對如此復雜的局勢,中國自然不會掉以輕心。印度作為地緣政治中的重要鄰國,其行事風格已被深入掌握。若有人企圖在邊境問題上采取反復無常的立場,我們不僅要確保現有協定的執行,更 須做 好預防,隨時應對新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