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民主之路的血淚——剛果危機(深度好文)

2024-09-13國際

本文分為兩節,此為第二節

(接上文)

盧蒙巴被處決的訊息在紐約和倫敦等大城市引起了強烈抗議,比利時駐南斯拉夫和貝爾格萊德的大使館也遭到了襲擊。盡管盧蒙巴已被處決,但由於重新任命的總統卡薩-武布和莫伊塞-沖伯未能達成協定,政府軍與加丹加省分裂勢力的戰鬥仍在繼續。1961年9月,一些聯合國維和人員被加丹加部隊綁架並關押。

與此同時,在1961年9月18日,建立了聯合國第一支維和部隊以及為努力促成各國達成和平的聯合國秘書長達格-哈馬舍爾德在前往剛果(金)斡旋該國和平的途中遭遇墜機,機上其他15名乘客全部遇難。達格-哈馬舍爾德在死後被追授諾貝爾和平獎,成為唯一一位在死後獲獎的人。這次墜機時間之巧很難令人相信不是外部勢力導致的。

(在這次墜機事件中逝世的·聯合國秘書長哈馬舍爾德)

哈馬舍爾德的繼任者吳丹秘書長命令聯合國部隊加大對剛果勢力的威懾。最終,被俘維和人員於10月獲釋。聯合國部隊與剛果軍隊一起發動進攻,占領了加丹加省的一些地區。

1963 年 1 月,莫伊塞-沖伯投降並逃離剛果。至此,中央政府與加丹加分離主義者之間的戰爭結束。

沖突結束後,卡薩-武布總統任命流亡的加丹加省前領導人莫伊塞-沖伯(Moïse Tshombe)為臨時總理。然而,這並沒有平息剛果人民的不滿情緒。

1963 年存取中國後,皮埃爾-穆萊勒返回剛果,向盧蒙巴主義剛果民族解放委員會介紹毛派革命策略。從 1964 年 1 月起,穆萊勒在西部的奎盧省領導辛巴起義軍的一個分支,奪取了該省大部份地區的控制權,並試圖建立一個毛派政府。不久,這場被稱為辛巴叛亂的暴動蔓延到了整個剛果西部。戰士們自稱 "辛巴",意為獅子。

(非洲南部地區革命地圖)

在蘇聯及其他社會主義大國的支持下,叛軍建立了一個名為剛果人民共和國的新國家,工會成員克里斯托夫-本耶(Christophe Gbenye)被選為總統。

(辛巴叛亂巔峰時期控制區域)

坦桑尼亞和古巴也支持這個新國家,並向叛軍提供了由切-格瓦拉率領的 100 名士兵。辛巴人起初取得了一定的優勢,但很快就遭到了剛果軍隊的進攻。為了吸引全球關註,辛巴人綁架了 500 多名比利時人作為人質並進行了著名的斯坦利維爾大屠殺。叛軍的這一舉動被證明是一個巨大的錯誤,因為這促使比利時政府和其他國家派遣軍隊前去解救人質並進行鎮壓。

比利時政府隨後與沖伯進行了談判,沖伯答應使用組建的白人僱用兵即第五突擊隊進行此次行動。

1964 年 7 月,傑里-普倫(Jerry Puren,前 加丹加空軍 僱用軍軍官)應剛果總理 莫伊塞- 沖伯 的請求,開始招募僱用軍支持剛果軍隊。在南非、北 羅得西亞和南羅得西亞 都設立了招募中心。霍爾在南非的【約翰內斯堡星報】和【梳士巴利報】(今津巴布韋哈拉雷)上刊登報紙廣告,呼籲身體健康的白人男子 " ......每天能行軍 20英裏,喜歡戰鬥,"非常浪漫 "的人加入 5 突擊隊。軍士的基本薪金為 400 美元,高級軍官的報酬為每月 1100 美元。如果死亡,近親可獲得 19 000 美元的賠償。

在組織上,5 突擊隊分為 8 個小分隊,代號為 51 至 58 突擊隊 ,每個小分隊有 2 名軍官和 3 名中士;這些小分隊都是加強的排級單位。剛果國民軍首領 約瑟夫- 蒙博托 少將( Joseph Desire Mobutu )向胡爾下達的第一道命令指示胡爾:(1: 1.) 立即向卡米納部署一個 200 人的連,任務是奪回 馬諾諾 阿爾貝維爾 菲齊 烏維拉 。2.) 指定 300 名誌願者組成 6 個排,參加計劃中的 6 個機動小組;3) 指派 500 名誌願者與非洲國民大會成員組成一個連,立即奪回斯坦利維爾。


初期,5 突擊隊飽受後勤落後和缺乏紀律的困擾。第一批僱用兵到達剛果幾天後,胡爾對辛巴控制的阿爾貝維爾市發動了兩次攻擊。兩次進攻均被擊退。裝備匱乏、訓練不足和軍餉不合規定損害了部隊的士氣,部隊最初的傷亡率很高。1964 年底,剛果政府改善了財政和後勤狀況,而胡爾則篩選出了他認為不合適的士兵。到年底,5突擊隊仍然存在紀律問題。1965 年初,剛果政府已將叛軍趕出剛果東部大部份地區,但局勢仍不穩定。5 突擊隊的任務是確保邊境安全、重建交通路線、清除小股抵抗力量,尤其是在菲齊-巴拉卡和烏瓦裏地區。

5 突擊隊不斷得到美國中央情報局的支持,包括空中支援行動以及為 坦噶尼喀湖 上的行動提供斯威夫特快艇並為其配備船員。這些船只用於支援 5 突擊隊(通常由 5 突擊隊指揮),船員是由 中央情報局 (CIA)招募並支付報酬的邁阿密-古巴反卡斯特羅人員 [3] 。米克-胡爾(Mike Hoare)和後來的約翰-彼得斯(John Peters)與中情局剛果站站長 拉利- 德夫林(Larry Devlin )之間的頻繁會晤進一步證明了這一點。除了戰術支持,美國還提供了 F-250 卡車和 7 噸載貨汽車供僱用軍作戰使用。

辛巴組織最終在這些僱用兵的打擊下土崩瓦解,被打散成小塊分割開來。連前來支援的切格瓦拉也差點被俘虜,他被迫逃亡坦桑尼亞。

鎮壓叛亂後,1965 年 3 月舉行了選舉,但由於政治分歧和種族問題,沖伯的政黨與卡薩-武布總統之間再次陷入僵局。卡薩-武布非但沒有妥協,反而解除了沖伯的總理職務,任命埃瓦裏斯特-金巴(Évariste Kimba)為總理;歷史再次重演。

1965 年 11 月,軍隊領導人蒙博托發動了第二次不流血政變,但這一次他是為自己鞏固了權力,並承諾在五年內恢復民選政府的權力。但很顯然獨裁者是不會輕易放棄權力的。

政壇上摸爬滾打十幾年的卡薩-布武至此被趕回他下剛果的老家,一朝回到解放前。四年後,年僅五十余歲的卡薩-布武突發腦溢血死於家中。

(改剛果為紮伊爾的暴君蒙博托)

自此,從 1965 年到 1997 年蒙博托最終被廢黜,剛果(金)陷入了長達數十年的血腥及殘忍的專制統治。

在 "格蘭德拉姆行動 "取得成功以及加丹加於1963年初重新並入剛果之後,聯合國剛果行動(ONUC)縮編為一支小型維和部隊。同年晚些時候,聯合國部隊開始計劃全部撤出,最終商定以1964年6月30日為最後撤離日期。盡管新的辛巴(Simba)叛亂爆發,但這一時間表仍得以維持,剩余部隊於 5 月至 6 月間撤離剛果。然而,鑒於局勢不斷惡化,聯合國同意留下約 2000 名專家和官員,以提供技術和民事援助。

1960-1965年期間,外部勢力對剛果進行了大量幹預,其中一些是在聯合國的支持下進行的。前殖民國家比利時和冷戰時期的主要角色美國發揮了特別關鍵的作用,而非洲國家則主要透過聯合國提供了部隊和物資援助。剛果內戰也是冷戰中的代理人戰爭,蘇聯和美國支持對立的派別。來自比利時、英國、美國、南非和中非聯邦的外國商業利益深深卷入了沖突,主要支持了加丹加的分離主義運動。地區政治利益也發揮了作用,中非聯邦和南非的白人政權,以及作為周邊殖民大國的葡萄牙,都試圖透過破壞剛果中央政府來遏制激進民族主義的蔓延。剛果危機的傷痕很深,因為它導致剛果,特別是中南部地區的盧巴人多年來的種族動亂。從 20 世紀 70 年代到 90 年代,叛亂不斷增加。許多剛果人也明顯感覺到,剛果危機從未得到真正解決,帕泰利斯-盧蒙巴的遇害使國家陷入了黑暗和艱難時期。,這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第一次重大危機也對其他非洲國家產生了劇烈的連鎖反應,包括乍得內戰和尼日利亞內戰。

(剛果危機中的政府軍)

人們不禁要問,剛果共和國要求獨立的呼聲是否過早?該國是否需要更多的時間來學習其如如何治理一個國家?這場沖突真的是超級大國造成的嗎,還是由於剛果的民族多樣性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