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即將啟程前往中國存取之際,他在動身之前先與印度進行了一次「了結」。
這一舉動的主要意義在於,俄羅斯不再追求在中國和印度之間的所謂平衡,而是將中國置於「合作夥伴至上」的地位,更加傾向於與印度合作。
外媒在普京出發前曝出一則訊息:過去的半年多時間裏,俄羅斯從印度大量購買了武器裝備,總價值約40億美元,而支付方式竟然是使用印度盧比。
這則訊息著實引人深思。
印度為外國客戶設立了一項特殊的財務安排,稱為「盧位元別賬戶」,允許他們將資金以盧比形式存入,然後在印度購買商品。
目前有來自22個國家的客戶擁有這種賬戶。
俄羅斯在該賬戶中的存款高達80億美元,這相當於其總額的一半。
對於現今的俄羅斯而言,外匯是一種格外珍貴的資源。
因此,使用該賬戶中的一半存款購買印度武器顯然得到了俄羅斯高層的認可,甚至可能需要普京本人的批準。
印度作為俄羅斯軍火的主要買家之一,其國防工業的創新和供應能力遠不及伊朗和北韓。
盡管俄羅斯的軍事工業不如中國和美國那般發達,但也並非需要依賴印度采購武器。
那麽,俄羅斯究竟出售了哪些裝備給印度呢?一些分析家認為,俄羅斯銷售給印度的裝備大多是授權印度生產的俄式裝備,例如蘇-30MKI戰鬥機和T-90M坦克。
這些裝備的核心分系統大多由俄羅斯直接提供,而印度本身缺乏維修和維護的能力,因此通常需要將其送回俄羅斯進行維修。
在實際的國際貿易操作中,可以視作印度暫時向俄羅斯進行了出口。
這意味著俄羅斯以印度盧比強行購買了這些武器裝備,而未將其送回印度。
如果這些武器被輸送到烏克蘭前線,就相當於印度向俄羅斯出口了致命武器,這違背了美國的禁忌。
如今俄羅斯在國際市場上顯得相當孤立,迫切需要其他國家的外交支持,特別是像印度這樣的大國。
然而,俄羅斯卻選擇采取這種強硬的貿易手段,豈不擔心惹惱印度而自食惡果嗎?
事實上,當前的局面是由印度率先采取惡行所致。
在2022年初烏克蘭戰爭爆發後,中國和印度均拒絕了美國的要求,繼續大規模進口俄羅斯石油。
中俄之間的貿易是合乎常規的,俄羅斯也享有盈余。
盡管俄羅斯對印度也存在盈余,但卻無法獲得美元支付。
印度不願向俄羅斯提供美元,而只願用盧比支付。
這就導致了盧比賬戶的出現,然而,即便有這些盧比,俄羅斯也無法支配其資金。
盧比並非一種堅挺的貨幣,在印度市場上,俄羅斯只能用它來支付。
雖然俄羅斯想要從印度購買一些西方貨物、器材和電子元件等商品,但印度卻拒絕出售任何東西。
他們唯一願意交易的是印度企業的股票。
多次表態的印度希望俄羅斯將其從石油貿易中獲得的順差投資於印度的軍工和企業,從而促進印度國內經濟。
眾所周知,印度的投資環境非常惡劣,這一點已經為眾多知名的美國和西方企業所深切體會到了。
當談及俄羅斯願意投資印度時,實質上意味著將這筆順差完全消耗殆盡,這種手段甚至連黑社會都不敢使用。
因此,俄羅斯扣留印度退還的武器裝備,並以盧布支付,是以牙還牙的行動。
更重要的是,普京政府透過這一舉措向印度發出了明確的訊號:印度不要指望透過利用局勢混水摸魚,俄羅斯不會大規模投資印度,因為俄羅斯有更值得投資的「國家」。
事實上,俄羅斯曾試圖以有限的投資來贏得大量外匯的回報,但未能如願。
據2024年4月塔斯社報道,俄羅斯向印度的航空航天、國防、化工和石油天然氣等領域直接投資了12.6億美元。
對於急需外匯的俄羅斯而言,這已經表現出相當的誠意。
然而,這份誠意並未得到預期的回報。
按照印度的邏輯,俄羅斯的投資表明其策略成功,而其余的順差也可輕易落入印度之手。
國際問題專家紛紛指出,近期印度在國際舞台上的舉動顯得過於輕率,這種聰明反被聰明誤的行為很可能會將其置於犧牲的位置。
印度自古以來就以其聰明才智著稱,但我們將目光聚焦在最近的動態。
從加勒萬河谷的沖突開始,美國一直在試圖拉攏印度,抓住一切機會,然而印度始終保持著一種觀望的態度。
雖然購買了美國的軍火,但卻未加入美國的軍事同盟。
當烏克蘭戰爭爆發時,印度拒絕了對俄羅斯的制裁,而美國則選擇了寬容這一舉動,並提出加強與印度的國防技術合作。
然而,印度仍未選擇站在美國的一邊,而是繼續從俄羅斯進口S400導彈。
更進一步,印度並未結束金磚國家機制或上海合作組織。
具備一定政治敏感度的觀察者不難察覺,印度渴望巧妙地在中俄兩個大國之間穿梭,謀求最大化的利益收益。
這種策略表面上顯得精明,然而需要強調的是,這些政治重量級國家皆不是輕率的幼稚者。
而且,印度對俄羅斯的態度僅僅停留在口頭上的不予制裁,實質上卻涉及大量本應歸屬於俄羅斯的金融資源,與美國采取的凍結和沒收等手段相比,顯得更加欠缺誠信。
因為中印兩國在品德和整體實力上的顯著差異,俄羅斯目前將中國置於首要合作夥伴的地位。
中國擁有制造業和國內市場等多重優勢。
其購買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以及糧食、金屬、農產品等。
中國是俄羅斯工業產品如載重卡車、無人機、電子器材、乘用車等的主要來源地。
盡管俄羅斯政府並不太願意看到自己的國內市場被中國產品所占據,但卻別無選擇。
失去中國將使俄羅斯軍隊的戰鬥力受到重大損失。
此外,與中國的戰略合作對於保護俄羅斯的遠東和南線至關重要,這關乎俄羅斯的生死存亡。
在任何領域,印度都無法與中國相提並論,而在俄羅斯的外交觀中,它正逐漸邊緣化。
從2022年9月至今,普京和莫迪甚至從未碰面,與中俄外交的密切聯系形成了顯著的反差。
盡管印度外長蘇傑生和印度總理莫迪在推特上頻繁亮相,但整體而言,該國在國際戰略中的地位正逐漸式微。
若印度持續這種行徑,其在俄羅斯眼中的地位可能持續下滑,甚至不及擁有僅2000萬人口的北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