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耶倫回國,果然開始整活了,猶太財團強勢出手控制美國

2024-04-12國際

幾天前,有人評論說耶倫的中國之行毫無實質目的,僅僅是來攪動局面的。這句話究竟什麽含義?

看來我們之前的種種推測,對方不過是來發表幾句言論而已。美國的這一行為,究竟隱藏了什麽深意?難道美國並不如我們所想象的那般強大?這僅僅是一場政治家的演出嗎?

有觀點認為,耶倫的來訪並沒有什麽實際目的,僅僅是為了攪動一下局面。這背後的邏輯是什麽呢?

意思就是,拜登政府的這些官員領著高薪,可是他們任期不多了,11月的總統大選後誰將成為總統還是個未知數,很可能這批人將會離職。

但是,他們總得做點什麽吧,否則對美國公眾來說看起來也不太合適,因此耶倫存取了中國。

她來中國的目的是什麽呢?簡而言之,就是來傳遞資訊的,把他們想要表達的觀點告訴我們,無論我們是否同意或者認同,她說完就算了。

為什麽要這麽做呢?主要是為了制造話題,尤其是今年是美國的選舉年,這場活動必須要搞得引人註目。

她要搞什麽活動呢?讓我們看看耶倫回國後是如何表現的。

4月6日,據法新社報道,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在廣州發出警告,稱中國企業不應該在烏克蘭沖突中向俄羅斯提供物資支持。

報道還提到,耶倫警告稱,如果中國企業援助俄羅斯,中國將面臨嚴重的後果。

需要註意的是,耶倫在中國發表了很多言論,她是一位經濟官員,討論俄羅斯的問題本不是她的職責範圍,這番話顯然是順帶傳遞資訊的。

為什麽要傳達這樣的資訊?目的是讓美國媒體進行誇張報道。

有人會說,這是法新社的報道,不是美國媒體。如果這樣認為,那就太天真了,美國人擅長這套操作,先由一個外國媒體釋出報道,然後美國媒體跟進大量報道。

如果你以為這是法國媒體最先報道的,與美國人無關,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法新社也受到猶太財團的控制。

1832年,猶太人查理·亞巴斯在巴黎創立了亞巴斯通訊社,後發展成了法新社。

另一位猶太人朱利什斯·羅伊特在亞巴斯通訊社工作過一段時間,之後在英國創辦了路透社。

如果你仍然持懷疑態度,我們可以再看看另一個例子,看看這次活動是如何搞的。

4月8日,據美聯社報道,在為期五天的存取期間,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強調,中國電動汽車和其他綠色技術的快速增長已經成為中美新一輪貿易戰的導火索。

美聯社的報道似乎在敘述事實,但實際上暗含了美國聯邦政府為了啟動新的貿易戰而尋找的理由,並激勵拜登政府采取行動。

此外,報道還參照了美國貿易組織「美國制造業聯盟」在2月份釋出的一份報告,指出中國汽車產業對美國汽車制造商構成了「生存威脅」。

這正是公然挑起中美經濟矛盾,煽動美國汽車巨頭和工人行動的跡象。

我們可以想象,耶倫存取之後,美聯社這樣一篇挑撥性報道,美國汽車巨頭和工人看後會有什麽反應?

他們可能會因此而行動起來,然後拜登政府半推半就地發起新一輪貿易戰。

因此,從這兩個例子中,我們可以總結出耶倫訪華之後的兩個典型操作模式。

第一種模式,向美國政客和公眾展示,拜登政府已經對中國發出了強硬警告。

第二種模式,為啟動下一輪貿易戰找到借口和挑事者。

然後,當拜登內閣的成員再次與中國高層會面時,他們可以表現得很無奈,稱發出警告是不得已而為之,僅僅是形式上的,希望中國不要介意。

關於貿易戰,他們也會表示無奈,聲稱是民眾的壓力所迫,希望中國不要介意,他們並不主張斷絕聯系,也不嘗試阻礙中國的發展。

那麽,拜登政府為什麽要搞這些活動呢?

顯然是為了今年的大選,拜登政府必須向選民展現一種「我們對中國采取了強硬態度」和「一切盡在掌握中」的形象,以便在大選中大肆誇耀。

我們之前也提過,美國的大選年,拜登政府的主要方向和行動都與大選緊密相關,這是全力以赴沖向大選的表現。

拜登的競爭對手特朗普也非常精明,拜登政府的這些行為給了他煽動的機會。

特朗普承諾將透過新關稅阻止中國汽車的進口,並且表示,如果拜登再次當選,這將對美國汽車行業構成一場「大屠殺」。

你看,美國媒體與聯邦政府的配合,簡直無懈可擊。因此有人說,美國的霸權有一半是媒體造成的,這話一點也不假。

那麽,誰控制著美國媒體?大多數都是猶太財團控制的。這些猶太財團是民主黨和拜登背後的主要資助者,他們希望拜登再次當選,強烈反對特朗普的當選。

因為特朗普的「美國優先」策略傾向於美國中下層人民,收縮美國在全球的影響力,這相當於切斷了猶太財團向全球擴張的渠道。

因此,耶倫的訪華之行實際上是猶太財團為了支持拜登競選而策劃的一場大動作,後續的發展絕對不會停止。

最後不妨順帶一提,耶倫也是猶太人,因此她與猶太財團的合作非常自然和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