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賺錢印度花,一分別想帶回家! 一直有跨國企業殺手之稱的印度,最近卻遇上了硬茬子, 那個手機喜歡爆炸的三星,面對印度的收割選擇正面硬剛。
印度工人絕對是打工界的奇葩,印度政府也不遑多讓。最近一段時間,印度和三星正面硬剛鬧得沸沸揚揚,先是 印度工人集體罷工導致三星損失幾個億,後是要求職位世襲子子孫孫永遠為三星賣命 ……
印度明顯是吃定三星,但三星也不慣著印度,甩手一個裁員大禮包整得懵逼的印度更加懵逼。三星這次為何要硬剛印度?
集體罷工與職位世襲
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很看好印度這個人口大國 ,認為它有巨大的人口紅利,是最有可能替代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的國家,但印度政府和國民的表現卻讓人一次又一次失望。
印度自詡是世界上最大民主國家,卻一直擺脫不了種姓制度,根深蒂固的等級制度,帶來的結果就是高種姓才算人,低種姓只是兩只腳的畜生。
寄希望於印度替代中國,首先要確保印度所有人都能獲得做人的資格,但想做到這一點,顯然任重而道遠。
除了奇葩的種姓制度外, 印度人的教育程度、工作紀律性、合作精神等,顯然離中國工人還有很大差距 。
2024年9月以來,印度三星工廠的打工人,就鬧出了一出大戲,提出的奇葩要求簡直讓人前所未聞。
9月初,印度泰米爾納德邦的一家三星工廠,毫無征兆地爆發了一場罷工行動,1000參與了最初的罷工行動,後來迅速蔓延至整座工廠。
生產線上沒有足夠的工人幹活,直接影響了三星的生產計劃,原本可以完成的訂單,也只能無限期拖後,這給三星造成了幾億元的直接損失,間接損失更大。
此次罷工行動,印度工人的要求也很明確,就是要漲薪金。他們要求在 3年之內,工廠裏的印度員工月薪上漲一倍,每周工作時間還要縮短到35小時 。
多拿錢少幹活,這無疑是每一個打工人的美夢,印度三星工廠的打工人,為了實作這個目標也是拼了,不惜以罷工為要挾。
畢竟罷工可是一種非常激烈的手段,我們所了解的罷工,那都是當年在革命戰爭年代,對付敵對勢力的暴力手段,是革命鬥爭的一部份。
雖然在西方國家罷工時常發生,但印度人也把這招學回去了,確實讓人感覺有點意外,難道他們就不怕 「自己不幹還有很多人搶著幹」 嗎?
作為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印度以自己擁有大量工人為傲,並妄圖利用人口紅利優勢,復制當年的中國的經濟奇跡, 印度始終覺著,中國行的印度肯定也能行 。
不過就印度工人這種對待工作漫不經心的態度,想要趕超中國還有很長的要走。更讓人想不到的是,印度打工人罷工的目的,除了加薪之外,還有更奇葩的目標。
這個更奇葩的目標,也是印度工人的終極目標,那就是 「職位世襲」 。皇位有世襲,官位也有世襲,第一次聽說還有要求工作崗位也要世襲的。
生是三星工廠的人,死是三星工廠的死人,然後讓孩子來接替自己的崗位,繼續給三星賣命。 如此奇葩的要求,也是第一次聽說。
如此奇葩的目標,也只有印度人能想出來,反而還覺著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殊不知印度工人的騷操作,以及印度政府在背後的推波助瀾,已經引起了三星公司巨大的反彈。
「裁員大禮包」硬剛印度
針對此次印度工人的罷工行動和奇葩要求,南韓【國民日報】將其形容為「無理和不現實」。很明顯,對於三星公司的遭遇,自詡宇宙第一大國的大韓民國民眾都看不下去了。
南韓方面認為, 印度工人此次罷工,背後有印度政黨的影子,還有印度工會中心的蓄意謀劃,完全是一場針對三星的勒索行動。
和當地的薪金水平比起來,三星印度工廠的薪金並不算低 ,工人月薪大約2.5萬盧比(約2094元人民幣),這個水平已經超過當地平均薪金的1.8倍。
就算拿著這樣的高薪金,印度工人還是不滿足,要求將薪金逐步增加到6.1萬盧比(約5129元)。
漲薪金和職位世襲也就罷了,工人們還要求三星為員工子女提供私立學校學費補貼,南韓人都沒享受到的待遇,印度人就想做第一個吃螃蟹的?
面對印度工人的無理要求,三星印度工廠也沒有慣著,在談判陷入僵局的時候,反手就甩出一個 「裁員大禮包」 ,計劃辭退最初參與罷工的1000名工人。
這1000個不安定分子,只是三星裁員計劃的初步安排,如果後續談判結果不理想,還有一份8000人的裁員計劃。
三星在印度的工廠,一共招募了2萬多員工,如果第二次裁員計劃真的執行,前後相加接近裁掉了一半的印度員工。
當然,三星工廠未必真的會裁撤如此多員工,畢竟如此劇烈的動作,必定會影響到印度工廠的生產計劃。
三星如此作為,更大的目的是向印度政府和民眾傳遞一個訊號,雖然是一家外資企業,但也不是任印度隨意拿捏的軟柿子,大不了一拍兩散。
其實,辭退1000名員工已經影響到了三星工廠的生產,為解燃眉之急,三星招募了一些短期工進入工廠,以期盡快恢復生產。
雖然這只是權宜之計,但對三星而言,這也是目前最好的選擇, 任何一步退讓,都可能導致印度工人得寸進尺,而且在南韓國內,三星對國民也不好交代 。
雖然作為南韓最大的財閥之一,三星也不擔心底層社畜,但能保持雙方的合作關系,還是盡量保持,免得印度工廠還沒平息事態,在國內又後院起火。
同時,三星表達強硬的態度,硬剛印度政府,也是為了以後在印度更好地發展。雖然現在鬧出很多幺蛾子,但對三星而言,印度市場也不是說丟就能丟的。
當年因為手機頻繁爆炸,三星品牌手機從中國市場逐漸消失,直至最終市場份額歸零,就連工廠都從中國遷出,到印度籌建新工廠。
作為一家大型跨國企業集團,各個生產環節都是緊密相連,一旦一個節點出現問題,影響的將是整個產業鏈,這也是三星不敢輕言離開印度的原因。
印度已成跨國公司的墳墓
事實上,三星硬剛印度,不是第一個,也肯定不會是最後一個,畢竟 印度的政策環境,對外資確實不太友好。
印度的政策環境、用工市場和商業環境,一直都充滿不確定性,對跨國企業尤其是重資產的制造業巨頭而言,在印度都遭遇過困境,畢竟印度的法律,是可以為企業量身客製的。
早在2007年, 英國企業沃達豐,就在印度陷入曠日持久的法律糾紛,最終被要求支付22億美元的資本利得稅。
盡管印度最高法院,根據當時的相關法律政策,裁定沃達豐可以不必繳納這項高額稅費,但這份正義的裁決並沒有維持多久。
因為 印度議會得知訊息後,臨時召開緊急會議,迅速透過了修改後的法律,而且還將法律的溯及時間往前調整,就是要讓沃達豐繳納稅款 。
印度賺錢印度花,一分別想帶回家,這可不是隨便說說而已。 中國的手機制造商小米公司,在印度也遭遇過類似的「殺豬盤」。
2023年6月初,印度執法局釋出檔稱, 中國企業小米公司「向外國實體非法轉移資金」,涉嫌違反印度的【外匯管理法】 。
因為這個莫須有的罪名,印度當局扣押了小米公司555億盧比的資金,約合人民幣48.2億元。
自2014年小米公司跑到印度建立工廠,經過4年發展,手機銷量攀升至印度市場第一,此後一直保持著第一的位置。
經過近10年發展,印度政府覺著小米公司已經養肥了,這只肥羊可以殺了,明裏暗裏找各種理由打壓小米,上述指控就是其中之一。
因為小米印度公司以支付特許權使用費的名義,向包括小米集團在內的三個海外實體匯款555億盧比,這才有了印度執法局的指控和調查,甚至不惜為此臨時修改法律。
盡管小米公司提起申訴,但最終被印度當地法院駁回。受此事件影響,小米出貨量大幅下降, 2023年一季度同比下降19%,創下印度單季降幅紀錄,銷量排名也降至第三。
三星此次遭遇罷工事件,背後也少不了印度政府和相關組織推波助瀾。總體而言,印度的經商環境確實一言難盡。
一邊是超級大的新興市場,一邊是不穩定的投資經商環境,取舍之間如何保持平衡,確實很考驗跨國公司的水平。
一直以來印度都夢想超越中國,但這個過程無疑非常艱難,如果不改變目前養肥了就殺的急功近利之心,不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超越中國的想法只能是癡人說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