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被逼到墻角的馬克龍,終於爆發了?公開指責以色列,援黎11億元

2024-10-27國際

眾所周知,歐盟成員國與北約成員在很大程度上重疊。由於北約由美國主導,在國際事務中與美關系密切,相應地,歐盟也和美國保持著緊密的聯系。

美國對以色列的支持十分堅定,即便以色列在中東攪動風雲。作為美國的「鐵桿盟友」,北約也站在以色列一邊,其成員國多次向以色列提供軍事和經濟援助。

德國尤為突出,它持續向以色列輸送武器,試圖以此彌補二戰時對猶太人的傷害。然而,這種彌補之舉卻意外地給加沙走廊的無辜平民帶來了更多的苦難。

當前中東局勢再度緊張,巴以沖突持續一年後,以黎沖突又驟然爆發。局勢不斷惡化,法國對此作出反應,決定暫停對以色列的援助。

德國與法國作為歐盟的兩大核心國,在以色列問題上立場迥異:德國選擇援助,法國卻提出指責。這其中的原因,讓人不禁感到好奇與不解。

法國其實並不想和以色列關系破裂,因為巴以沖突對法國並無直接利益影響。考慮到以色列與美國交好,而法國作為美國的傳統盟友,也曾支持以色列,因此並非站在其對立面。

所以,問題的核心在於法國與巴勒斯坦關系平平,多持觀望態度。然而,最新爆發的以色列與黎巴嫩沖突,卻徹底改變了這一局面。

以色列對黎巴嫩采取行動後,黎巴嫩民眾紛紛向法國求助,期盼法國能遏制局勢惡化。這並非首次,早在幾年前貝魯特大爆炸時,黎巴嫩民眾就曾渴望法國能接管他們的國家,帶領他們走出困境。

當中東某國陷入困境,民眾為何會遠赴歐洲向法國求助?這背後蘊含著深厚的歷史淵源,使得他們在危難時刻想到了這個遙遠的歐洲國度。

黎巴嫩,這個中東國家,地處亞歐非三大洲交匯的顯眼位置,地理優勢顯著。歷史上,它曾是「兵家必爭之地」,並經歷了法國長期的殖民統治。

盡管黎巴嫩曾是法國的殖民地,但它並不憎惡這段歷史。因為那時的法國實力強大,統治下的黎巴嫩遠離戰火,生活安寧美好,經濟也迎來了飛速發展。

二戰時期,法國風采不再,無力維系眾多殖民地。在此背景下,黎巴嫩獲得獨立,然而,黎巴嫩民眾對此並不滿意,他們仍希望作為法國的附屬國存在。

正因如此,黎巴嫩獨立後仍與法國維系著深厚情誼,這份關系遠超尋常盟友,法國在黎巴嫩人民心中也占據著特別而溫暖的位置。

如今,法國面臨著這樣的局面:它的親密盟友,就像個受委屈的「小兄弟」,正遭受以色列的欺淩並尋求幫助,法國當然不會對此置之不理。

黎巴嫩沖突升級後,馬克龍緊急呼籲雙方停火,卻遭以色列忽視。他隨即強硬表態,將暫停對以色列援助,並號召各國效仿,誓言不讓加沙的慘劇在黎巴嫩再度上演。

出乎意料的是,馬克龍未曾料到,以色列的舉動竟公然對法國構成了赤裸裸的挑戰,這無疑是對法國的直接挑釁。

原本以為那次舉動已足夠出格,但以色列會用行動向法國證明,他們的行為沒有最離譜,只有更離譜的事情等著,超乎想象。

在黎巴嫩執行巡邏任務的法國維和部隊,意外遭遇了以色列軍隊。出乎意料的是,以色列軍隊竟向他們發起了攻擊。

很明顯,以色列此舉是蓄意的。法國部隊的巡邏路線眾所周知,而法國在以黎沖突中選擇支持黎巴嫩,這讓以色列大為惱火,於是將矛頭對準了法國。

不得不承認,現今的以色列顯得頗為傲慢。在黎巴嫩的維和任務中,並非僅有法國參與,那是聯合國維和部隊,而以色列竟連意大利、印度尼西亞的維和部隊都敢襲擊。

以色列的舉動,簡直就像在國際舞台上公然羞辱法國,畢竟法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面對以色列的不斷挑釁,馬克龍終於發話了,他決定向黎巴嫩伸出援手,以示回應。

10月24日,馬克龍在當地宣布,法國將向黎巴嫩提供1億歐元的人道援助,並將在全球範圍內為該國籌集高達10億美元的援助資金,全力支持黎巴嫩。

長達一年的巴以沖突讓加沙走廊陷入無盡苦難,宛如人間地獄。若以黎沖突繼續蔓延,勢必將引發更多傷亡,後果不堪設想。

如今,科技進步神速,生活品質躍升顯著,本應帶來全球安寧。然而,戰爭的陰影仍舊籠罩,許多人仍在苦難中掙紮。我們期盼,世界能早日掙脫戰火,迎來真正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