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媒體【Politico】撰文稱,歐盟現在的軍事能力完全依賴於中國,無論是武器炸藥還是電子器材所需的金屬材料和導引件材料,歐盟都需要從中國進口,然後才能生產。瑞典著名軍工企業塔博公司的行政總裁表示,如果中國停止供應硝化纖維,那麽將造成嚴重的後果。硝化纖維是用於生產炮彈的核心材料,中國是該領域的主要生產商,占據著世界最為龐大的份額。而在航空和艦艇等領域,中國生產的鈦,鋁,鍺,鎵等原料也是決定了歐盟軍工產能的重要因素,如果中國暫緩或停止供應,那麽歐盟的庫存消耗連1年都難以維持。
對於這樣的發現,只能說美國媒體發現的太晚了,現在的歐盟已經完全離不開中國,或者說,全球供應鏈內,都離不開中國。說到這裏,也需要糾正一個誤區。許多人都認為中國只是一個「提供廉價材料的供應商」,真正有著大利潤的是整件整套的軍工產品,比如一套售價10億美元的愛國者防空系統。其實這樣的理解是錯誤的。首先,中國不可能對歐盟主要國家出口成件成套的武器系統,歐盟也不會貿然采購。只有一些歐盟小國,為了在西方國家和中國之間同時尋求合作才會下達訂單,這樣的「陣營思維」短時間內是很難改變的。
其次,原材料出口雖然利潤並不算很大,但卻成為了分攤中國科研成本的重要依據。實際上,中國並不是鎵的唯一培植和研發國家,美國和日本都要早於我們。但我們之所以能堅挺的走到現在,原因就是美國和日本的研發企業不願承擔巨大的市場風險,中國當時也面臨這一問題,就怕先進技術攻克後,因為訂單少,用途不多,導致成本飆漲最後停產。其次,出口到歐美國家,除了拉動供應鏈的完整,讓對方依賴於我們之外,可以直接提高我們對下一步更為先進材料的研發工作和思路,這是一個逐漸增長,在過程中思考未來的道路。對於歐美多數國家來說,它們只是棋盤裏的棋子,中國是棋局的弈者,我們的對手不是一個國家不是一個人,而是一整套的供應鏈體系的主導者。
至於我們為什麽賣給歐美不賣俄羅斯,完全是出於對產品的管控和市場的維護。許多人不知道的是,俄羅斯一直是地下黑市的佼佼者之一,透過地下黑市,俄羅斯買賣各種敏感儀器和器材。對於這一點,中國是深惡痛絕的。首先,該行為規避了正規供應鏈交易,其次儀器和器材的最終流向完全無法追查。許多時候,中東和非洲戰場出現中國武器,西方國家指責中國制造區域緊張態勢,原因是有中國武器的出現,這使得我們百口莫辯。為此,我們才限制俄羅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