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薛凱桓:加利寧格勒會成為新時代「柏林危機」的發生地嗎?

2024-10-12國際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薛凱桓】
2024年10月7日,立陶宛海關發表聲明,稱近日其地方海關在對往返於俄羅斯本土與其飛地加利寧格勒州之間的鐵路運輸貨物進行查驗時,從一列由加利寧格勒駛向莫斯科的客運列車上查扣了五條迷彩褲。立陶宛官方聲稱,這些褲子疑似軍用服裝,屬於歐盟對俄羅斯制裁的範圍,因此決定予以沒收,並計劃轉交給烏克蘭。
立陶宛並非首次以政治原因為由阻礙加利寧格勒州與俄羅斯本土之間的貿易往來。自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以來,立陶宛便公布了「禁止經立陶宛過境至加利寧格勒的貨物清單」。該清單的制定依據是歐盟理事會在沖突爆發後釋出的「關於針對俄羅斯破壞烏克蘭穩定行動所采取措施的限制」,清單中明確禁止以陸路方式向加利寧格勒運輸鐵、鋼及其他部份金屬制品,以及酒精、化肥、木材、木制品、玻璃容器和水泥等商品。
自2022年8月10日起,立陶宛禁止了向加利寧格勒的煤炭陸路供應;自2022年12月5日起,又禁止了石油的陸路供應。到了2023年2月5日,立陶宛完全關閉了從俄羅斯本土到加利寧格勒的所有石油產品的陸路運輸通道。今年6月,立陶宛更是幾乎全面切斷了經立陶宛境內向加利寧格勒州運輸貨物的陸路通道,此舉遭到了俄羅斯的強烈反對。
立陶宛實施的過境禁令給加利寧格勒州帶來了巨大損失,因跨境運輸產生的額外成本嚴重阻礙了加利寧格勒州的經濟發展。與鐵路運輸相比,從俄羅斯本土到加利寧格勒州的海路和空路運輸極大程度上受天氣影響,海上風暴經常導致貨物延誤,進而影響了加利寧格勒州的物價水平糊經濟發展成本。
俄烏戰爭重創加利寧格勒
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特別是芬蘭加入北約後,北約方面愈發宣稱要將波羅的海打造成「北約的內海」。在俄烏沖突陷入僵局、烏克蘭頹勢漸顯的當下,作為俄羅斯飛地的加利寧格勒州的重要性愈發凸顯。透過「蘇瓦烏基走廊」,加利寧格勒與俄羅斯—白俄羅斯至波羅的海相連,是俄羅斯波羅的海戰略的重要前沿陣地,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也因此頻繁成為被針對的目標。
加利寧格勒位於波羅的海沿岸,夾在波蘭和立陶宛之間,面積比比利時略小,擁有約80萬人口,該地區是俄羅斯在歐洲西部的一塊飛地,與俄羅斯本土沒有邊界。長期以來,加利寧格勒州在歐洲的地位都顯得比較尷尬。作為德國故土,兼具「老歐洲」與俄羅斯的雙重政治文化特色。而今,這種微妙的處境正逐漸演變為嚴峻的現實,特別是俄烏沖突爆發後,加利寧格勒州周邊的緊張氛圍顯著升級。
波俄邊境帶刺鐵絲網 視覺中國
今年6月中旬,立陶宛做出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決定,幾乎全面性禁止了透過鐵路從俄羅斯向加利寧格勒運輸貨物。俄羅斯外交部對此表示強烈不滿,稱其為「非法行為」,並威脅將采取措施保護自身的國家利益。在俄烏沖突之前,加利寧格勒州依賴立陶宛提供的過境自由權來保障貨物的順暢流通。然而,6月的這一事件後,波羅的海地區的局勢驟然緊張,甚至一度傳出過俄羅斯可能派遣軍隊以武力解決過境問題的訊息。
加利寧格勒作為地緣政治的焦點,其歷史背景深遠且復雜,對俄羅斯的政治意義不可估量。它由條頓騎士於13世紀建立,當時被稱為柯尼斯堡,後成為普魯士王國的首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該地區一直是德國的一部份,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並入蘇聯。蘇聯時期,這裏是一個「軍事禁區」,也是蘇聯軍事化程度最高的地區之一。
加利寧格勒的軍工行業高度發達,蘇聯解體後,加利寧格勒的經濟基礎也隨之瓦解,經濟在1990年代初急轉直下,失業率、貧困率飆升。1996年,俄羅斯政府將該州劃為經濟特區,這一舉措取得了顯著成效,為加利寧格勒帶來了十年的繁榮期,其間加利寧格勒與歐盟國家的貿易往來蓬勃發展。但好景不長,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再次給加利寧格勒帶來重創,失業率一度攀升至10%以上,遠高於俄羅斯本土的平均水平。
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後,西方對俄羅斯實施制裁,進一步拖累了加利寧格勒的經濟。制裁導致歐盟給予加利寧格勒經濟特區的「經濟特權」被取消,該特權曾一度允許加利寧格勒與歐盟國家進行免稅貿易。加利寧格勒曾一度憑借「經濟特權」吸引785家歐盟公司入駐,這些歐盟公司提供了當地近25%的就業崗位,為加利寧格勒州的經濟發展作出了極大貢獻。俄烏沖突爆發後,加利寧格勒州的經濟發展水平跌到了谷底。由於周圍都是歐盟成員國,該地區的孤立感越發明顯。西方的制裁嚴重損害了加利寧格勒的經濟,特別是跨境運輸、旅遊業和漁業。
2023年12月12日,加利寧格勒州州長安東·阿裏漢諾夫呼籲立陶宛在跨境運輸方面「恢復正常合作」。他表示立陶宛采取的措施遠遠超出了歐盟方面的經濟制裁框架,極大地損害了加利寧格勒的經濟。此前阿裏漢諾夫曾數次表示加利寧格勒因制裁遭受了重大損失,損失金額已經超過了俄羅斯政府為加利寧格勒和俄羅斯本土之間的海上運輸提供的補貼。當地貨輪公司抱怨稱,西方制裁使當地經濟陷入「可怕」的境地,導致許多運輸營運商失業。
加利寧格勒州的經濟有四個「支柱行業」,這些行業支撐著加利寧格勒州的經濟發展水平,同時,它們也是俄烏沖突的最大受害者。
跨境運輸是加利寧格勒州經濟的首要支柱,也是受幹擾最嚴重的領域。2022年至2023年期間,在加利寧格勒的國際貨輪累計損失超過62億盧布(約合4.5億元人民幣)。因此,2023年12月,加利寧格勒的跨境運輸行業代表在一封公開信中要求當地政府為解決邊境封鎖提供長期解決方案,並稱這些封鎖正在摧毀當地的跨境運輸行業。
加利寧格勒康德博物館 視覺中國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了一項法令,從俄聯邦預算中額外撥款3.8億盧布(約2760萬元人民幣)用於補貼加利寧格勒和俄羅斯本土之間的海上運輸。但這一做法存在兩個問題:一方面,這些補貼是否能有效緩解加利寧格勒陸上貨輪的「準封鎖」狀態尚不確定;另一方面,加利寧格勒地區對補貼的需求在未來幾年可能會持續增長,導致這種做法在經濟上難以持續。
第二個「支柱」是加利寧格勒地區的旅遊業。加利寧格勒州的境外旅遊業並不發達,吸引外國遊客的能力較差。在2014年西方針對俄羅斯的第一圈經濟制裁之後,加利寧格勒開始致力於吸引俄羅斯的國內遊客。2022年,西方制裁擴大,禁止俄羅斯境內的許多人前往西方旅遊,加利寧格勒的國內遊客量再次出現了一波增長。2023年,加利寧格勒接待了250萬遊客,為1991年以來之最。該地區的目標是到2030年將這一數碼提高到540萬。
雖然加利寧格勒的旅遊業發展勢頭良好,但經濟可持續性和盈利能力並不高。當地旅遊官員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前往加利寧格勒州的多數遊客來自莫斯科和聖彼得堡,且數量已接近飽和。由於經濟制裁,這些遊客的平均月收入近年來有所下降,限制了他們的旅行能力。此外,2023年遊客在加利寧格勒的平均停留時間僅為三個晚上,每晚平均花費4201盧布(約合305元人民幣)。顯然,加利寧格勒州的旅遊業處於「薄利多銷」的低利潤狀態。
當地文化和旅遊部長安德烈·葉爾馬克曾表示,除了國內遊客外,他預計「富有的中國遊客」將湧入加利寧格勒,為此當地官員正在考慮開發一個將耗資超過4000億盧布(約290.5億元人民幣)度假專案。考慮到基礎設施計劃的高額支出及回本周期,加利寧格勒地區在未來可能難以在旅遊專案上實作收支平衡。
第三個「支柱」是加利寧格勒十月島離岸特別行政區(SAR),其發展最近陷入了停滯。2023年12月27日,俄羅斯著名互聯網科技巨頭Yandex公司在十月島離岸特別行政區註冊。然而,註冊後加利寧格勒州政府並未公開Yandex公司的繳稅數額和創造的就業崗位數量等資訊。當地經濟官員在接受采訪時稱,當地在吸引資本、促進經濟發展等方面的情況「不容樂觀」。
2018年,普京簽署了一系列法律,在俄羅斯設立了多個特別行政區,其中包括加利寧格勒十月島離岸特別行政區。這些地區旨在「為國際公司制定靈活的稅收和貨幣法規,並為俄羅公司遷至海外並吸納國際基金提供可能」。2023年12月公布的數據顯示,加利寧格勒離岸區的國際參與者目前有270家公司和1家基金會,離岸企業繳納的稅款總額略高於7億盧布(約合5100萬元人民幣),遠遠低於俄羅斯政府的預期。
第四個「支柱」是加利寧格勒的漁業及相關產業。2023年,該地區的漁業捕撈的魚總量增加了2%。然而,成品出口量卻減少了近一半,從72000噸降至47000噸。加利寧格勒州的漁業出口問題主要應歸咎於西方制裁和俄羅斯的經濟政策,前者目前禁止大部份俄羅斯魚類出口到西方國家,後者曾因西方制裁,在加利寧格勒州引入「靈活出口配額」的機制,要求加利寧格勒根據盧布匯率的波動,按照俄中央政府的統一出口配額進行出口活動。這些問題導致由多家當地公司組成的紮羅迪努(Za Rodinu)魚類加工控股集團停止將其產品出口到國外,嚴重影響了加利寧格勒的經濟發展。
基於西方制裁與俄羅斯中央政策兩個因素的結合,加利寧格勒地區很可能無法在短期內扭轉經濟困境。首先,美國和歐盟仍有空間加強對俄羅斯制裁並彌補其中的「漏洞」,尤其是在海上運輸方面,西方仍有可能出台更多限制措施,從而徹底切斷加利寧格勒與俄羅斯大陸的聯系。其次,俄羅斯繼續向加利寧格勒的經濟投入更多資源,加深了其對俄羅斯本土的依賴。隨著俄羅斯穩步增加其在烏克蘭戰場的支出,這種日益增長的依賴性,以及加利寧格勒處於「戰爭前線」的特殊性,還會進一步損害加利寧格勒的經濟。
封鎖加利寧或將醞釀新時代「柏林危機」 加利寧格勒目前的經濟困局,其根源核心仍然是西方與俄羅斯之間的政治較量。在烏克蘭戰場態勢僵持且對烏克蘭日漸不利的當下,西方正在尋求開辟政治上的「第二戰線」,在波羅的海地區與俄羅斯展開較量。在芬蘭加入北約後,這種謀劃更是得到了與俄羅斯有歷史恩怨的波羅的海國家的強力支持。這也引發了俄羅斯在該地區軍事力量的重度焦慮。
從1990年代到2016年初,加利寧格勒的軍事力量相對較弱,2021年之後,隨著重型和多樣化武器裝備(導彈、軍艦、裝甲車和部隊)的部署,加利寧格勒的軍事力量得到了顯著增強。
其混合地面部隊名義上擁有1.2萬至1.8萬名士兵,武器裝備方面則擁有T-72坦克、BTK裝甲運兵車、機動火箭發射器和火炮。此外,俄軍高度機械化的第336近衛海軍步兵旅也駐紮在加利寧格勒州,配備有BTR裝甲運兵車,至少有一個營具有空中突擊能力。此外,加利寧格勒還有四個俄空天軍中隊,配備了蘇-30SM、蘇-24和蘇-27飛機,還配屬了四個營的S-400地對空導彈系統。
俄羅斯S-400防空導彈 視覺中國
雖然俄烏沖突對原本駐紮在加利寧格勒的俄軍部隊造成了一定影響,其地面部隊的數量因調動而被削弱,但加利寧格勒仍保留著強大的軍備,因此,波羅的海相關北約國家長期以來將加利寧格勒視為重大威脅,對其采取的經濟限制措施是對抗「俄羅斯軍事威脅」戰略的一部份。
在波羅的海對抗俄羅斯的北約國家中,立陶宛表現得最為積極。一般認為,經過動員後,波羅的海三國一共可以派出六萬名重型裝備匱乏(火炮很少,幾乎完全沒有坦克和飛機)的士兵。根據這三個國家的總人口以及民眾的厭戰情緒,筆者估計三國最多可以動員12萬人。在高強度的戰爭中,這種兵員潛力將使他們能夠將前線部隊的飽和兵力維持3-6個月,且兵力能夠完全覆蓋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與俄羅斯的邊界線。這種水平的軍事力量已經超越了加利寧格勒地區與白俄羅斯的合力。
從北約波羅的海戰略的角度來看,加利寧格勒真正的「生命線」是波蘭和立陶宛之間的蘇瓦烏基走廊。這裏被稱為「歐洲的脆弱地帶」,是除烏克蘭外,歐洲目前最有可能爆發沖突的地方。蘇瓦烏基走廊是一個人口稀少的地區,位於立陶宛和波蘭邊界的西南一帶,白俄羅斯西北部依靠此走廊和加利寧格勒州東部相連。
如果北約在波羅的海地區向俄羅斯發難,封鎖加利寧格勒地區,就必須完全封鎖蘇瓦烏基走廊。而在沒有加利寧格勒後援支持的情況下,俄羅斯難以在此地區打破北約的封鎖。所以,立陶宛擴軍備戰、加緊對加利寧格勒經濟封鎖的做法,恐怕都是在為波羅的海地區的沖突做「預演」。
立陶宛扼守著這一地帶,北約分配的負責保衛波羅的海三國的「德國旅」也駐紮在立陶宛,加上其他增援部隊,該旅戰時兵力可達萬人。立陶宛的海岸線最短,最容易防禦,其境內不僅有北約鄰國機場的航空支援(波羅的海國家空軍極弱),而且還有位於波蘭東北部的地面防空系統和波羅的海的北約國家艦隊提供防空支持。因此,立陶宛是北約在這一地區的最佳代言人,也是北約在該地區對俄羅斯發起挑釁的最佳先鋒。
德軍 資料圖
北約也一直想要以波羅的海三國為先鋒,對加利寧格勒地區的經濟、軍事實力進行削弱。這就是為什麽在俄烏沖突爆發後,北約先是大力運作瑞典、芬蘭加入北約,隨後又向立陶宛、波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數次增兵。北約希望看到的結果是,在挑起波羅的海軍事危機的同時,俄羅斯仍深陷「烏克蘭泥潭」,從而陷入兩線作戰的困境。這可以使北約在從波羅的海到黑海建立一個「封鎖陣線」,從而使西方在與俄羅斯的博弈中取得優勢。
因此,俄羅斯方面對加利寧格勒遭受的封鎖表態強硬。在今年6月的封鎖事件發生後,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表示,克里姆林宮認為透過海上向加利寧格勒運送貨物的問題是絕對優先事項。同時,他還要求立陶宛立即結束「挑釁行為」,否則將面臨「嚴重後果」。
目前,俄羅斯面臨的最緊迫問題是如何打破加利寧格勒所遭受的跨境運輸制裁。海運的最大問題是成本高昂,為了抵消高成本的影響,俄羅斯政府對航空公司實行補貼政策,鼓勵他們向加利寧格勒空運物資。
2023年,俄政府為此從預算中撥款38億盧布(約合2.76億元人民幣),而2024年這一數碼下降到了20億盧布(約合1.45億元人民幣)。隨著西方對加利寧格勒的壓制強度越來越大,這一趨勢可能會引發加利寧格勒地區附近新的軍事、政治和經濟危機。
加利寧格勒的局勢已經有了向「新柏林危機」緩慢演變的跡象。在烏克蘭戰事不利的情況下,俄羅斯和西方有很大的可能性會圍繞加利寧格勒的「封鎖」與「反封鎖」問題展開新一輪對抗。與冷戰期間的兩次柏林危機相比,這一次的局勢更為復雜,甚至更為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