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大衛·亨德因:想在非洲和中國拼影響力,美國得先學會正眼看待非洲人

2024-09-16國際
【文/大衛·亨德因】
「這是一個展示美國發展模式的專案」。
在接受【金融時報】采訪時,美國駐安哥拉大使圖林納博·穆辛吉這樣形容美國出資100億美元在安哥拉新建的鐵路。
在「去美元化」、「多極化」和「全球格局重組」等詞匯從空談逐漸變為非洲大陸的現實的背景下,美國關於洛比托鐵路走廊的投資聲明,意在減弱中國在非洲西南部地區的經濟和外交影響力。
除了重申美國作為非洲穩固的長期貿易夥伴的地位,並在必要時與中國的投資進行 「對賭」之外,資助一條橫跨非洲的、長度1300公裏鐵路線的行為也證明,美國終於開始熱衷於與非洲大陸進行新形式的經濟交往。安哥拉農業綜合企業集團「Carrinho Agri」的行政總裁大衛·馬西爾(David Maciel)在接受【金融時報】采訪時也表示,洛比托鐵路專案「不僅僅只是一列礦產列車」。
洛比托走廊將安哥拉的礦區與外界連線起來
但還有一個問題沒有解決。
一張鐵路地圖勝過千言萬語
去年,我的朋友、奧斯陸自由論壇首席戰略官艾力斯·格拉德斯坦(Alex Gladstein)在【What Is Money Show】節目中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觀點。他參考了多年來對西方金融機構與非洲之間互動關系的研究並指出,西方給非洲的首選經濟模式是讓非洲大陸只生產廉價的、未經加工的工業原料和(不可食用的)經濟作物。在這種模式下,非洲國家一旦從地下開采出這些原材料,就必須盡可能廉價和快速地將之出口。
為了保持工業投入的廉價,非洲當地人應盡可能少地獲得經濟利益。這些資源除了最基本的開采程式外,不應再進行任何額外的選礦或加工程式,這樣,非洲國家就不會圍繞出口的資源發展出復雜的經濟生態系和產業。
如果資源是產自埃斯克拉沃斯(位於尼日利亞的一個地區,盛產原油)的原油,那麽在原油開采出來後就應立即裝上油輪駛往歐洲。如果是恩多拉(贊比亞城市)的銅礦石,則會用火車運出並在24小時內抵達達累斯薩拉姆港(坦桑尼亞港口)。如果是從蘇尼亞尼(加納城市)運來的可可,則會用卡車運輸並在8小時後抵達特馬港(加納港口)。如果是當天從北基伍(剛果民主共和國東部省)的荒郊野外運來的未經切割的寶石,那就用飛機運到簡陋礦場附近的簡易機場,然後直接飛往杜拜、孟買或布魯塞爾進行加工。
剛果(金)擁有發達的的鉆石原石資源
這種模式在形式和結果上都與19世紀的殖民地資源開采模式十分相似,它在非洲大陸造成了大量可見的貧困,而且隨著全球北方國家逐漸意識到其整個繁榮體系是建立在非洲的苦難之上,這種模式現在越來越多地招致批評。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在非洲大陸取得驚人影響力就不足為奇了——在已知的人類歷史上,這是首次有一個外部大國在非洲投入巨額資金建設基礎設施,以促進非洲大陸經濟發展,而不僅僅是為了以更快的速度、在本地土著參與度較低的情況下榨取非洲的資源。
表面上看,美國在安哥拉投資100億美元的行為,似乎是對中國在這個石油資源豐富的國家投資450億美元(還在不斷增加)的完美反擊。問題在於,美國在非洲的這些投資,只有發生在1956年才會是令人期待的。大衛·馬西爾可能會堅持說不是這樣的,但只要看一眼鐵路地圖,就能清楚無誤地了解洛比托走廊專案背後的目的和意圖。
洛比托走廊鐵路地圖
非洲的東面是坦桑尼亞、肯雅、盧旺達、布隆迪和烏幹達等非洲經濟和基礎設施最發達的國家。即使考慮到南蘇丹、埃塞俄比亞和索馬里的不穩定因素,按購買力平價計算,東非地區的本地生產總值也超過了1萬億美元,形成了一個人口超過5億的市場。相比之下,1950 年美國戰後在歐洲的投資達到頂峰時,飽受戰爭蹂躪、資源匱乏的歐洲大陸的總人口才略高於5億。如果把這些數據放在一起,我們就會發現,將剛果民主共和國與已經在肯雅、坦桑尼亞和埃塞俄比亞部份地區完成的東非鐵路總體規劃連線起來,這才是美國應該推動的大規模鐵路投資計劃,認識到這一點似乎並不需要多費腦筋。
然而,美國對此卻並不感興趣。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美國人並沒有在一個一體化程度相對較高、地理位置優越、受過良好教育、地區市場規模與歐洲相當、投資潛力幾乎無限的非洲地區展示 「美國的發展模式」,而是決定向西看,投入100億美元修建一條穿越1300公賴恩哥拉茂密熱帶雨林的鐵路。鐵路沿線的糧倉和加工廠的專案合作夥伴急於將其作為工業共生專案來推銷,除此之外,這條鐵路幾乎完全沒有與非洲的工業或人口中心進行任何有意義的互動。
如果把一把尺子放在地圖上,從路線起點:剛果礦業中心科盧韋齊畫一條線,到終點安哥拉西海岸中國建設的洛比托港,你幾乎可以完美地描繪出洛比托走廊的擬議路線。洛比托走廊全長1300公裏,沿途只設五個站點,其目的顯然是盡快將剛果礦產從礦區運到港口,並盡可能減少與當地居民的接觸。這樣的思路還是美國以往投資非洲的老一套。
新美國,老樣子
在距離洛比托港510公裏的EN100高速公路上,安哥拉充滿活力的首都魯安達與一個外國勢力建立了與過去完全不同的經濟夥伴關系。我曾寫過一篇關於中國在魯安達郊區基蘭巴市(Kilamba)的文章,介紹了該市如何在最初被視為「中國在非洲的鬼城」之後,轉而成為非洲城市有序擴張的最大成功案例。
在首都周圍的其他地方,中國投資一直悄悄地、忙忙碌碌地在安哥拉開辟新的影響力區間,其目標與洛比托走廊完全不同。在魯安達的通勤距離內,耗資16億美元的華通鋁產業園正在成形,其目標是在安哥拉打造鋁產業鏈。
該專案分為五個建設階段,預計將為安哥拉創造12000個就業崗位、30億美元的年營業額和4億美元的年出口收入。顯然,中國對該專案的投資不是在做慈善,但華通工業園所體現的中國參與非洲經濟的模式,與洛比托走廊所體現的美國參與非洲經濟的模式之間的主要區別在於,一個是為了賺取合理的利益,而另一個則始終居高臨下、病態貪婪,似乎也沒有升級進步的能力。中國在非洲大陸的成功表明,在貿易關系中實作雙贏是有可能的,而洛比托走廊則體現了美國非洲政策狹隘、無前途的現狀。
華通安哥拉產業園奠基儀式
中國在安哥拉、肯雅、坦桑尼亞、埃塞俄比亞和烏幹達的鐵路連線、港口和通訊基礎設施上投資了數十億美元。顯然,這樣做的一個重要動機是使自己處於從橫跨剛果(金)和贊比亞的采礦帶便利獲取資源的有利位置——中國已經做到了這一點。但是,除了簡單地修建從礦山到港口的殖民地式鐵路,中國還認識到,透過投資位於900萬人口城市通勤範圍內的工業園區,中國可以在非洲繼續取得成功。
中國已經意識到,支持非洲中產階級的崛起、發展與繁榮,並不會讓自己失去任何東西。遺憾的是,美國決策者似乎根本無法意識到這一點。
如果把這一切繼續交給美國國務院的人,聯合果品公司(United Fruit Company)就仍然會在拉丁美洲武裝敢死隊,金沙薩的美國情報人員仍然會策劃用有毒牙膏暗殺敢於直言不諱的非洲總統。根據200多年來從未改變過的美國外交政策理論,非洲的定位是成為美國領導下全球工業經濟的廉價資源基地;非洲大陸則是一個居住著斑馬、長頸鹿、獅子和被認為價值低於其腳下資源的人民的地方。
如果美國想與中國在非洲大陸建立的巨大影響力和聲譽相抗衡,就必須將其非洲戰略拖入21世紀。美國需要一種新的經濟交往模式,承認非洲人是有追求的人,他們有權享受美好生活,而不是每年在安哥拉熱帶雨林中直線運輸20萬噸銅礦時必須避開的「有機錐形交通路標」。